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24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docx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拟通过5年时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保管的可移动文物的信息普查、统计、建档备案。

普查工作包括清库调查、建档,和文物数据采集、汇总、审核、登录、统计、管理等,以调查登录原先未登记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内容。

登录内容包括每件文物的名称、年代、类别、级别、质地、数量、尺寸等基本情况及文物本体的保存管理情况。

2011年6月,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开发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以直接服务于普查工作,同时为收藏保管单位的藏品登记管理提供规范化和数字化支撑。

通过使用此软件,实现对文物信息本地采集、存储汇总、联网报送和动态管理。

该系统数据格式来源于《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登记表(试行)》和《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单位登记表(试行)》及相关标准规范,从技术层面保证采集的数据符合规范与标准,进而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经过紧张的前期调研、系统设计和程序开发,目前,所有模块功能已经开发完成,进行了初步测试,召开了两次专家征求意见会,并根据用户测试和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

根据该系统测试部署计划,现阶段即将开展用户试用测试工作,并根据用户测试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一、普查信息采集系统研发过程说明

(一)第一阶段:

调研与需求论证

时间:

2011年4月——5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完成需求调研、需求方案及系统设计工作,完成系统建设方案;

2、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就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原型进行技术讨论和需求确认;

3、完成普查数据指标项及底层数据库设计,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原型开发。

(二)第二阶段:

系统编码开发

时间:

2011年6月——9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软件开发及相关数据库设计,完成系统单元测试及整体测试,提交可供用户试用的系统;

2、召开系统设计评审会,根据相关意见开展系统后续研发工作。

(三)第三阶段:

系统试用、征求专家意见及完善

时间:

2011年10月——11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编制系统培训教材;

2、召开两次专家征求意见会,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系统。

(四)第四阶段:

系统验收

时间:

2011年11月——12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在全部试点省(区)部署实施软件,开展相关培训指导、系统用户试用工作;

2、根据试用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系统;

3、完成系统光盘样盘、使用手册印刷样本的制作;

4、完成系统全国推广使用的其它准备工作。

二、普查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本次普查信息采集工作,将按文物认定――档案记录――填写——自查——网络报送——联网审核的流程方式开展。

信息采集软件主要实现填写、自查和网络报送功能。

核心功能如下图:

普查单位使用该信息采集软件将文物数据录入系统,经过数据汇总、审核后,生成数据报送包,再进行数据联网报送。

地方各级文物普查管理机构登录网络平台,按照不同权限和隶属关系逐级对本辖区范围内已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

合格数据进入普查平台数据库中,不合格数据退回重报。

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负责文物信息数据终审,审核完数据作为国有文物基本信息登录结果入库。

详细的数据采集与审核流程见下图:

三、普查信息采集系统模块设计及功能说明

信息采集软件实现了对普查文物的信息采集、汇总、审核、报送等四个关键功能,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汇总、信息审核、信息报送、辅助功能共五个功能模块。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实现将文物信息按照普查采集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录入到数据库中。

采集软件中设计的文物信息主要分为两块:

一是普查登录信息。

包括文物名称、年代、类别、级别、质地、数量、尺寸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完残状况、保护条件等)等基本指标项。

这些信息作为普查信息最终入库。

二是详细的藏品信息,包括:

基本信息、照片、来源、考古发掘、流传经历、著录、鉴定、保管、损坏记录、修复记录、移动记录、展出及其他信息等,作为单位自身管理使用。

功能包括:

新增、复制、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移植、导入、导出。

2、信息汇总和数据移植

为方便开展工作,系统支持多人多机采集文物数据,然后汇总到一起,并对文物数据进行初步的核对和修改。

对于各文博单位参与文物调查项目时建成的成果数据库,系统将提供通用的数据导入功能,实现一键导入。

对于部分行业或单位已经采用了专用的藏品数据采集软件进行数字化工作的情况,将按照通用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导入。

并支持具有一致性内容的excel文件直接导入汇总,方便不同工作模式。

功能包括:

汇总、修改、删除、查询、打印、导出。

3、信息审核

对汇总数据和上级审察未通的数据进行审核和修改,并生成离线上报文件。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系统设计了一个数据自我检查的工具,辅助业务人员完成内部数据审核工作。

在数据联网上报后,本系统数据自动锁定,同时能接收审核结果并辅助工作人员完成数据检查修改,需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功能包括:

审核、修改、删除、查询、打印、导出报送文件。

4、信息登录

软件设计专门接口,通过生成数据报送包,可在线联网报送采集数据、查看上级审察结果、下载审察结果并导入信息采集软件,以便相关人员根据审察意见对数据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报。

针对一单位多台机器多个用户同时采集数据的情况下,要求能进行数据汇总到单一主机存储后再报送。

功能包括:

联网报送、查看上级审察结果、下载导入上级审察结果。

5、辅助功能

系统提供数据日常备份与恢复功能,实现对文物数据管理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为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系统应提供安全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同时,软件设计了查询,统计等功能,以满足藏品管理的基本需要。

功能包括:

用户注册、统计分析、数据备份、数据还原、参数设置、更换皮肤、系统帮助。

四、普查信息采集系统特点

总体来说,该系统做到了架构设计合理、数据流程清晰、数据指标项设计符合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采集指标相关规范,功能基本满足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信息录入、汇总、审核及上报工作需要。

系统也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系统性能等因素,并提供了数据转换功能,数据采集提示和帮助方式新颖,系统操作较为简便。

界面更加友好,使用更加便捷。

界面设计美观大方,主要指标项设置采用下拉菜单选择模式填写,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输入错误。

同时,系统提供人性化帮助和提示,在录入数据时,可自动显示该数据项的著录说明,并具备自动检查和纠错功能。

系统更加开放,兼容性增加。

软件充分考虑到与现有各收藏单位已有藏品信息化成果对接,支持对已有数据的移植,包括Excel数据导入、馆藏文物调查项目数据导入、博物馆藏品管理数据导入等;另外,考虑到其他行业系统数据的导入需求,提供数据导入接口。

对于馆藏文物调查项目取得的成果,直接导入国家文物局数据库中,不再进行重复劳动。

支持多机采集,统一报送。

系统支持一个单位多台机器、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然后使用数据汇总功能将采集的数据汇总,方便藏品数量较大的单位大规模开展数据采集工作;系统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汇总、单位内部审核、生成离线报送文件等工作流程,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充分考虑到与正在建设中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与信息交换,设计专门的接口,保证数据交流畅通,本地数据一旦采集上网报送后,信息将自动锁定,需要通过网络交换才能修改,将本地信息管理与网上登录结合在一起,方便管理和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