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203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

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

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日子过得甜腻,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

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

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

原来,端午又到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一年之中的油垢,融汇、直至消失在这草本的芬芳中……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厨房的“气味”为线索,有详有略地写了几家人饮食生活的不同风格。

B文章首段写“我”不听人劝说,家里厨房使用了公共烟道,给我带来了莫大烦恼。

C②-④段展现了一户实打实过日子的人家,从烟道传来的气味的频率及变化可以看出。

D第⑤段中加点词“孱弱”写出了相对第一家气味,第二家的咖啡味弱,主人日常的生活气息不浓烈。

2.第⑥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文意分析。

(5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

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

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

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

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

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

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

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

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

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

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

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

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

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

“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郑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

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材料二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反映的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价值不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并倡导人们旅游。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反映了引人关注的、最新的某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

C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D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E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们出行旅游目的的理解。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初,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楚将宋义谏项梁曰: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宋义曰:

“公将见武信君②乎?

臣论其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

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

“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

“吾闻秦军令王离、涉间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

“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父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且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后项羽斩宋义头,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①高陵君是封号,名叫显②武信君,即项梁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

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谥号。

B“社稷”旧时指国家。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文章第三段,项羽杀宋义后引兵渡河,之后情节可引申出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

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

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

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任将士骄惰,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

C项羽英勇无畏。

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赢得诸侯上将军的威名。

D项羽心狠手辣。

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

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5分)

(2)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惨淡、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象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地叫声,让作者顿起思家之情。

D颈联两句均扣题,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写雁鸣伴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感染力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四、基础知识(9分)

14.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弭谤(mǐ) 敛裾(jù) 椽子(chuán)秋豪无犯

B蕈菌(xù) 侘傺(chì) 葳蕤(ruí)激浊扬清

C訾詈(zǐ)作揖(yī) 执拗(niù)涕泗交流

D肄业(yì) 勖勉(xù) 踯躅(chú) 义愤填膺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厚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心情舒畅

C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雨

D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帮助

1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再别康桥》中的康桥,现译作“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B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小说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文革后,带病写了《忏悔录》。

C《荷塘月色》是一篇环形结构、双线索的散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

D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出了北平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饱含着作者的热爱与眷恋。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两个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不知悔改,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②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无数消防战士殒身不恤,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③眼下国际局势变幻莫测,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提升,许多国家都想与中国结为秦晋之好。

④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在树下安之若素,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⑤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辛弃疾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任政,亦政亦文。

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

就会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广泛的大众影响力,主要就是看他创造的人物能否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B医学专家经过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造成的。

C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极具危害性,它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身及他人的伤害。

D从温暖的春季到炎热的夏季,随着气温升高,病原微生物滋生迅速,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预防马铃薯、四季豆、野生蘑菇等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让三亿人上冰,为北京冬奥会助力。

国内首档冰上真人秀《跨界冰雪王》召集众多明星参与。

这种方式 ① 对综艺市场的开拓, ② 对冰雪运动的推广来说,都是创举。

让更多的人发现,滑冰 ③ 针对运动员的专业项目, ④ 可以全民参与的冰雪嘉年华。

导演张艺谋称:

“ ⑤ 掌握这样一项运动, ⑥ 能特别美地表现出来,就有可能参加昌平冬奥会开幕演出,为国争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论  还是  不只是  更是  如果   又

B. 不仅  而且  既是  又是  只要   就

C. 无论  还是  不是  而是   既   还

D. 无论  而且  不仅是  还是  一旦   还

20.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明给著名作家陈隽的一封信。

信中有用语不得体及格式问题,请从七处标志处指出五处错误并改正。

(5分)

尊敬的陈先生:

八十高龄的您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①,我们不胜感激。

同时,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挤出点儿时间②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③——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④,恭请届时光临。

⑤  

此致

编安⑥                          

2017年12月10日

*校文学社刘明⑦

更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下面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愿意)。

(5分)

他是通过一个曾经到学校给他送稿件的年轻人带来的登载着很多流行歌曲的杂志初识流行音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是琐细丰富的,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挚爱深情,总会有那么多动人的画面落在心间,挥之不去……

以“点点滴滴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文章具有真情实感,文体特征鲜明,能够选择恰当的写作角度,不套作,不抄袭。

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没有“给我带来莫大烦恼”。

2.①通感,将心理感受和味觉沟通,味觉和视觉沟通,生动形象写出了通过厨房排烟道传来的气味的甜腻。

②夸张,将嗅觉感受夸大化,形象化,生动地突出了甜腻气味的强烈。

(答对1种修辞并分析给3分,两种给5分)

3.①结构上,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写艾草香味融汇所有气味,表明不同的地域风俗也有相同的生活内涵,最终都归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深化了文意。

4.A(B是“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而非整个云南;C“不具真实性,参考价值不大”错;D“倡导旅游”的意义不明显。

5.AB(C“经营者业绩”不是游客关注的重点;D本文没有提到旅游次数增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E“最有价值”不确切,应该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

6.旅游的目的:

①“花钱买幸福”,休闲娱乐,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享受清新的空气,享受更优质的服务;②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③体验旅游地文化,增长历史人文知识;④利用旅游适当减轻压力,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

(答对三点即可给5分。

意思对即可。

7.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

名词“楚”“秦”“诸将”“楚兵”“诸侯军”,动词“击”“观”,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8.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谥号”错,“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9.D(原文最后一段可知,王离被俘,涉间不降,涉间自烧杀。

10.

(1)秦朝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并打败了楚军,项梁战死。

章邯驻扎在钜鹿南边。

(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我们大家)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行进。

如今荒年,百姓贫困,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

(前四点每点1分,最后介宾作状语后置1分,共5分。

11.AD(A“惨淡、凄凉”不符,D“千村杵”是作者想象,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

12.(6分)

①悲秋之情:

作者登高看到秋的景象,顿生悲慨;

②思乡之情:

客中登高,顿起乡愁;

③孤寂之感:

漂泊在外,孤身一人;

④为生计而愁:

岁末为温饱奔波,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3.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4.C(A裾jū秋毫无犯B蕈xùnC躅zhú)

15.D(A刻毒B差错C动词,下)

16.B《忏悔录》错,应该是《随想录》

17.C(风华正茂:

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不适用于“儿童”。

殒身不恤:

哪怕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秦晋之好:

泛指两家联姻。

安之若素:

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不合语境。

浅尝辄止:

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等。

对簿公堂:

指在法庭上受审。

18.D(A两面对一面B杂糅C成分残缺,“对”前加“青少年”)

19.A

20.①“忝列我社顾问”改为“屈就本社顾问”;②“挤出点儿时间”改为“抽时间”③“尽绵薄之力”改为“多提出宝贵意见”;④“编安”只用于编辑人员,改为“敬礼”;⑤落款中,时间与人称位置对调。

21.他是通过杂志初识流行音乐的。

那本杂志是一个曾经到学校给他送稿件的年轻人带来的。

杂志上登载着很多流行歌曲。

【参考译文】

项梁到定陶,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态。

宋义规劝项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