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17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docx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

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甘肃两省的420名重点高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觉,重点高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进展状态整体不容乐观;女生的自我同一性进展状态比男生更为踊跃;家庭文化及学业成绩是阻碍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进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自我同一性进展的引导,重点关注两个群体,尽力增强理想教育,踊跃构建支持系统。

〔关键词〕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

一、前言

“同一性之父”埃里克森()依据进展心理学和进展社会学原理对“自我”进行整合分析,并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概念。

埃里克森以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过去、此刻和以后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持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和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1]。

自我同一性在个体青春期进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有些学者乃至把个体自我同一性问题和科技进展冲击问题一路视为现今世界上对个体乃至社会最具普遍性的两大问题。

在成长的进程中,若是青青年不能在自我同一性上进行有效整合与建构,或未能学会从中作出适被选择,就会致使角色混乱,阻碍心理健康进展。

因此,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实质是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扩散。

对高中生而言,个体此时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发展迅速,指向未来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早期形成的自我概念面临更新,迫切需要建构新的“自我”以适应新的选择和定夺。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确实是引导与帮忙每一个中学生走向踊跃进取的自我同一性。

本研究通过对高中生的自我同一性进行调查,旨在探明重点高中学生的同一性地位的进展状态,在中学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踊跃进行自我整合,对学生的现实与理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合进展具有必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验工具采用日本心理学家加藤厚(1983)的《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

该量表共12题,每题有6个测度可供选择。

整合各项得分分别得出“此刻自我投入”“过去危机”“以后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项目的分值。

再由三个项目的分值情形可整合出6种自我同一性的状态特点:

(1)同一性形成地位(a地位),基于体验过去高水平进展危机,此刻进行着高水平的自我投入者;

(2)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的中间地位(a—f中间地位),在体验中等程度的进展危机之上,此刻进行着高水平的自我投入者;(3)权威接纳地位(f地位),仅体验过去低水平的进展危机,但此刻进行着高水平的自我投入者;(4)踊跃的延缓地位(m地位),此刻尚未进行高水平的自我投入,但有强烈要求“以后自我投入的愿望”者,正处在体验进展危机当中,将踊跃地自我投入和实现主体的自我;(5)同一性扩散—踊跃的延缓中间地位(m—d地位),“此刻的自我投入”水平中等程度以下者,但处于同一性扩散地位之上,其“以后自我投入的愿望”的水平也不高于处于“踊跃的延缓地位”者;(6)同一性扩散地位(d地位),此刻维持低水平的自我投入,“以后自我投入的愿望”也薄弱者。

其中a与m地位属于自我同一性踊跃状态;a-f与d-m地位属于自我统一中间状态;f、d地位属于自我同一性消极状态。

为了研究自我同一性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问卷在量表题目前加入了相应的背景项目。

由两名研究生协助组织此次问卷调查,以统一的指令和问卷指导语进行实施。

被试独立完成问卷,限定时间,统一收卷。

(二)施测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从甘肃及湖南四所重点中学选取高中年级学生420名,收取有效问卷400份,其中男生151名,女生249名。

利用心理健康课或自习课的时间,单个施测。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我同一性地位的总体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六种自我同一性地位中人数分布最多的三种分别是自我扩散地位(d)、积极自我延缓地位(m)和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中间地位(a-f),人数散布最少的三种地位别离是同一性扩散—踊跃延缓中间地位(d-m)、权威接纳地位(f)和自我形成地位(a),六种自我同一性地位之间存在显著不同。

表1自我同一性地位的人数分布

(二)自我同一性地位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情况

自我同一性各地位在性别、家庭来源、独生子女与否等维度上的分布情况见表2。

研究发现,性别以及独生子女与否两维度在自我同一性各地位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来源维度在自我同一性各地位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自我同一性各地位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调查可知,六种自我同一性地位在学习成绩上的人数分布不均,经检验发现六种自我同一性地位在学习成绩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在优、中、差三个等级人数分布最多的三种分别是自我扩散地位(d)、积极自我延缓地位(m)和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中间地位(a-f),人数散布最少的三种地位别离是同一性扩散—踊跃延缓中间地位(d-m)、权威接纳地位(f)和自我形成地位(a),表现出与整体相同的散布特点。

(四)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

自我同一性可以由“此刻自我投入”“过去危机”“以后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维度组成,其得分在人口学资料上进行的不同性比较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男女生在过去危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过去危机、现在自我投入与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均高于男生。

独生子女与否在现在自我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

(五)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性检验

把学业成绩排名前27%、后27%及中间46%的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类,采用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成绩的学生在自我同一性三个维度上是否存在统计差异。

经过事后检验发现,在过去危机维度,优、中、差三个等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现在自我投入维度中,优—差之间存在显著不同(p﹤),中-差之间存在显著不同(p﹤),优—中之间不存在显著不同;在以后自我投入的愿望结构中,成绩中—差之间存在显著不同(p﹤),其他品级之间不存在显著不同。

四、讨论与建议

(一)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整体不容乐观

研究发现,消极自我同一性地位(包括自我扩散d、权威接纳f两种地位)占了总人数的56%,而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包括自我形成a、积极自我延缓m两种地位)仅占28%。

wires等对14~18岁的男性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四种同一性状态在这一年龄阶段都已经存在,而且以混乱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混乱降低而同一性增加[2]。

meeus和wim在荷兰用同一性问卷进行取样调查发现,15~17岁的青少年有31%处于同一性形成阶段,属于同一性较高状态,远远高于本次调查的对象,这说明国外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较为成熟,对自我意识、对自我的探索和确立较早,这和我国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

本研究中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特点呈“波浪形”状态,这与已有的研究[3]以为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散布特点呈“两头小,中间大”不符合。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总体分布呈现上述特点,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1.从高中生的身心因素上来说,高中时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起步阶段,自我确立的意识刚刚觉醒,更多的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阶段,具有延缓偿付的特征。

2.从社会环境因素上来讲,重点高中生正处在学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高手”如林的重点高中,很多学生被过于紧张的学习、考试所追赶着,以至于没有更多时刻充分试探与探求自我。

从必然意义上来讲,相当数量的重点高中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自我同一性踊跃进展的最正确时期。

有些那么留待到大学时期或工作实践中去弥补偿付。

astin发觉师生关系、学校对学生的投入和学生自身的投入是阻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进展的关键因素[4]。

adams等人对大学生的研究发觉,强调学业进展和自我意识进展的院系中同一性状态的取得型与早闭型学生较多[5]。

这也从必然程度上说明,在当前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中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能完全发挥出其应有功能。

3.从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形成来看,个体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形成首先重视的是自己的主观体验,在中国当前的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正处在学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学习好,一切都好”的单维评判下,他们对自我的探讨、内心的冲突体验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自我同一性感觉”被忽略和否定了。

但重点高中的学生一样都有着比同龄人更高的试探能力,当他们尝试着探讨人一辈子与自我的时候,外界却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由此产生的“理想”不确信感与“现实”的无助感之间的落差,让他们体验着比其他同龄学生更多的内心冲突和矛盾。

同时学校和家长成心为小孩制造较为顺利单纯的生活环境,屏蔽了小孩对自我的确认和体验,当“危机”来临时,学生由于缺乏应付“危机”的体会,只能依托于“权威”人物帮忙其解决,从而无法对完整的自我进行确认和整合。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使得重点高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处于起步时期,其中自我扩散地位和权威接纳地位较多,成熟的同一性较少。

(二)重点高中女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比男生更为积极

本研究发现在性别维度上,男女生之间在过去危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现在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整体得分女生比男生高。

这和俞瑞康的研究[6]一致,即高一和高二的女生“此刻的自我投入”和“以后的自我投入”愿望都高于男生,但不同不显著,这说明重点高中的女生比男生在过去经历过更高的危机,在此刻进行着更高的自我投入,而且对以后有着更高的自我投入的愿望。

这同时说明了为何女生在踊跃自我同一性地位上人数散布量较男生多。

这一结论说明,女生自我确认的意识在高中这一时期早于男生,这和国外的研究是一致的。

这或许是因为高中时期的女生较之男生心理更成熟,自我觉醒和确认的意识较早,对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意识体验也较早的缘故;同时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性别歧视的现象使得女生在高考和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承担着比男生更大的压力,依照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理论,女生因此会有更强的投入意愿去证明自己,那个因素体此刻自我同一性人格上,使得女生有更强的“以后的自我投入愿望”。

(三)家庭文化是影响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steven[7]等研究认为,个人微环境如家庭、血统的不同会造成相同文化背景下自我同一性的差异。

cooper等人认为亲子互动模式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既鼓励个性化、又鼓励联结性的家庭关系能促进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

在我国,社会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结构差异上,研究表明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现在自我投入上差异非常显著,在过去危机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独生子女在现在自我投入与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比非独生子女更高,过去危机更低。

这或许因为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成长上,从而相对有着更好的亲子互动,在温暖而非溺爱的环境中独生子女更容易度过危机,更能积极投入到当前的活动中,并对未来抱着积极期待。

(四)学业成绩是影响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后进生,优等生和中等生由于处于学业优势地位,从而有着心理优越感,并且在较高的社会期许下,他们对学业自我的确认有着较高的自我投入,这种投入有利于主观我和客观我达到同一性状态,该状态使得个体具有更强的调整和平衡自身内外矛盾的能力,同时成为促使自身达到完善、连续、一致、和谐自我的动力,因而有着更多“此刻自我投入”的心理体验,这成为优等生和中等生形成踊跃的自我同一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另外,高的学业成绩会产生高的自我评判,这会促使个体产生较高的学业自信,激发出踊跃的学业行为,良好的自我确认和优秀的学业成绩会彼此增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学业压力面前,中等生会期待自己有更大的进步,所以对未来充满期待;相对后进生的畏难心理和优等生的优势心态,中等生有着更多的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优等生与后进生都是相对而言的,重点高中的后进生不同于普通中学里的后进生,在重点高中虽然有部分学生成绩在班级排名靠后,但他们是优秀生源中的学业“差生”,他们是以佼佼者的身份被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