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12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docx

地铁模板支架专项方案3py

框架桥模板支架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1.1、地理位置:

3

1.2、桥梁结构:

3

(二)、施工方案:

3

2.1设计计算:

3

2.2总体方案:

10

(三)、施工工艺:

10

(四)、技术要求14

(五)、施工安全:

17

 

(一)、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工程场地位于现****有轨电车终点站河口站以西约2公里处,北临旅顺南路及规划中的快轨旅顺南线,南侧为山丘,地势西高东低,东西狭长,南北较窄。

1.2、桥梁结构:

本桥为2-9.5米框架地道桥,桥长105.5米,宽20.8米,高7.10米,框架桥净高5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全桥平面位于直线段,纵断面位于纵坡0.5%的下坡段。

框架桥出入口上部设置帽石,帽石顶设置钢栏杆。

(二)、施工方案:

2.1设计计算:

2.1.1支架、底模

(1)荷载计算

①.砼的重量:

17.3KN/m2(300m3砼)

钢筋的重量:

1.54KN/m2(64t)

②.模板支架自重:

2KN/m2

③.施工人员及机具荷载:

2.5KN/m2

④.振捣时荷载:

2KN/m2

⑤.砼倾倒荷载:

2KN/m2

则荷载:

(17.3+1.54+2)×1.2+(2.5+2+2)×1.4=34.1KN/m2

(2)立杆验算

支架竖杆纵横向间距90cm×90cm,支架步距120cm。

每根立杆承受荷载:

P=qA=34.1*0.9*0.9=27.62KN

①.立杆计算长度

L0=步距+2a=1.8ma为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长度,取0.3m。

②.钢管截面特性

外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查表A=4.89cm2,惯性矩I=12.19cm4,回转半径r=(I/A)1/2=1.58cm

③.立杆稳定性计算

长细比λ=L0/r=180cm/1.58cm=114﹤[λ0]=150满足要求。

④.立杆强度计算

P/(φA)=27620/0.534*489=105.7MPa﹤[σa]=215MPa满足要求。

(3)纵向方木承重梁(主楞)验算

纵向选用方木,间距根据支架间距为90cm,木材按松木等级,弹性模量E=104MPa。

受力及弯矩图:

按均布荷载三跨悬臂连续梁考虑,q=34.1/m2*0.9m=30.69KN/m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2.66KN•m

假定10cm*12cm方木,y=50mm;I=bh3/12=1440cm4

弹性模量E=104MPa

a、强度验算

σmax=Mmax*y/I=2660Nm*0.05m/0.0000144m4=9.2MPa<12MPa

强度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跨中部分挠度:

ω=5*ql4/384EI=5*30.69*9004/384*104*1440=1.82mm

ω<1/400=2.25mm

满足要求。

(4)横向方木分配梁(次楞)

采用6cm×9cm,间距20cm

受力及弯矩图:

荷载中部q=34.1*0.2=6.82KN/m,I=b*h3/12=364.5cm4,

a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0.59KN•m

σmax=Mmax*y/I=590Nm*0.045m/0.000003645m4=7.28MPa<12MPa

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ω=5*ql4/384EI=5*6.82*9004/384*0.000003645*104=1.6mm

ω<1/400=2.25

满足要求。

(5)竹胶板底模验算。

竹胶板尺寸为1.22m×2.44cm,厚度为15mm

荷载中部q=34.1*1.22=41.6KN/m,I=b*h3/12=34.3cm4,

a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0.18KNm

σmax=Mmax*y/I=0.18Nm*0.0075m/0.000000343m4=3.93MPa<12MPa

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ω=5*ql4/384EI=5*180*0.24/384*0.000000343*104=1.09*10-6mm

ω<1/400=0.2/400=5*10-4

满足要求。

2.1.2内倒角部分支架、底模板

砼重量22.8KN/m2钢筋重量1.56KN/m2

则荷载:

(22.8+1.56+2)×1.2+(2.5+2+2)×1.4=37.9KN/m2

(2)立杆验算

支架竖杆纵横向间距80cm×90cm,支架步距120cm。

每根立杆承受荷载:

P=qA=34.1*0.8*0.9=24.55KN

①.立杆计算长度

L0=步距+2a=1.8ma为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长度,取0.3m。

②.钢管截面特性

外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查表A=4.89cm2,惯性矩I=12.19cm4,回转半径r=(I/A)1/2=1.58cm

③.立杆稳定性计算

长细比λ=L0/r=180cm/1.58cm=114﹤[λ0]=150满足要求。

④.立杆强度计算

P/(φA)=24552/0.534*489=90.02MPa﹤[σa]=215MPa满足要求。

(1)纵向方木承重梁验算

纵向选用方木,间距根据支架间距为80cm,木材按松木等级,弹性模量E=104MPa。

受力及弯矩图:

按均布荷载三跨悬臂连续梁考虑,q=37.9KN/m2*0.8m=30.32KN/m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1.63KN•m

假定10cm*12cm方木,y=50mm;I=bh3/12=1440cm4弹性模量E=104MPa

a、强度验算

σmax=Mmax*y/I=2350Nm*0.05m/0.0000144m4=9.2MPa<12MPa

强度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跨中部分挠度:

ω=5*ql4/384EI=5*22.74*6004/384*104*1440=2.66*10-4mm

ω<1/400=1.5*10-3mm

满足要求。

(4)横向方木分配梁

横方采用6cm×9cm,间距20cm

受力及弯矩图:

荷载中部q=37.9*0.2=7.58KN/m,I=b*h3/12=364.5cm4,

a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0.25KN•m

σmax=Mmax*y/I=250Nm*0.045m/0.000003645m4=3.086MPa<12MPa

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ω=5*ql4/384EI=5*7.58*9004/384*0.000003645*104=1.77mm

ω<1/400=2.25mm

满足要求。

(5)竹胶板底模验算。

竹胶板尺寸为1.22m×2.44cm,厚度为15mm

荷载中部q=37.9*1.22=46.24KN/m,I=b*h3/12=34.3cm4,

a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0.057KNm

σmax=Mmax*y/I=0.057Nm*0.0075m/0.000000343m4=1.25MPa<12MPa

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ω=5*ql4/384EI=5*46.24*0.24/384*0.000000343*104=2.81*10-7mm

ω<1/400=0.2/400=5*10-4

满足要求。

2.1.3侧墙模板

(1)模板侧压力计算

新浇筑框架墙模板最大侧压力F的计算:

已知:

框架墙拉杆间距为45cm*45cm,,施工气温20-26摄氏度,浇筑速度V=2.5m/h,无缓凝剂情况下k=1。

V/T=2.5/20=0.125>0.035

H=1.53+3.8V/T=1.53+3.8*2.5/20=2.005m

P=krh=1*24KN/m3*h=48.12KN/m2

其中振捣荷载4KN/m2

荷载组合N=48.12+4=52.12KN/m2

(2)背楞

采用直径12的拉杆,间距45cm

荷载中部q=10.554KNm,

背楞采用6cm*9cm方木,I=b*h3/12=364.5cm4,

a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0.09KN•m

σmax=Mmax*y/I=90Nm*0.045m/0.000003645m4=1.11MPa<12MPa

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ω=5*ql4/384EI=5*10554*0.2254/384*0.000003645*104=9.66*10-6mm

ω

满足要求。

(3)竖带

竖带采用10cm*10cm方木,I=b*h3/12=833.33cm4,

a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1.13KN•m

σmax=Mmax*y/I=1130Nm*0.05m/833.33*10-8m4=6.78MPa<12MPa

b挠度验算

ω=5*ql4/384EI=5*52120*0.454/384*833.33*10-8*104=6.67*10-5mω

满足要求。

(4)竹胶板侧模

采用1.22m×2.44m,厚度为15mm竹胶板

荷载中部q=52.12*1.22=63.58KN/m

I=b*h3/12=34.3cm4,

a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经查表带入公式得0.43KN•m

σmax=Mmax*y/I=430Nm*0.0075m/34.3*10-8m4=9.4MPa<12MPa

b挠度验算

ω=5*ql4/384EI=5*63580*0.2254/384*34.3*10-8*104=6.18*10-4mm

ω<1/400=0.25/400=6.25*10-4满足要求。

(5)拉杆

拉杆采用φ12圆钢,截面面积A=1.31cm2

q=52.12*0.45*0.45=10.5543KN

P/(φA)=10554.3/131=80.56MPa﹤[σa]=215MPa

满足要求。

2.2总体方案:

2.2.1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竖杆纵横向间距90cm×90cm,支架步距120cm。

2.2.2模板采用1.5cm竹胶板。

2.2.3顶板底模板次楞为6cm×9cm方木,横桥向布置,间距20cm,主楞采用10×12方木沿桥向布置,间距90cm。

2.2.4侧墙模次楞采用6cm×9cm木方,横向布置,间距22.5cm;主楞为10×10cm方木,间距45cm,拉杆为直径12mm圆钢,间距45cm×45cm梅花形交错布置。

(三)、施工工艺:

3.1现浇侧墙、顶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搭设支架

安装顶板底模板板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

卸载及底模标高调整

模板制作

绑扎钢筋

钢筋加工

安设预埋穿线管

浇筑侧墙、顶板混凝土

底模标高变化观测

养护及拆模

拆除支架

 

3.2支架地基:

本支架位于已浇筑完成的底板混凝土上,地基不需要处理。

3.3测量放样:

将支架立杆按设计间距测设于底板混凝土顶面,做好标记。

3.4支架搭设:

支架规格为φ48×3.5焊管制成的定长杆配件,横杆与立杆连接采用碗扣接头。

由下碗扣承接横杆插头,上碗扣锁紧横杆插头。

脚手架搭设间距为0.9m×0.9m(纵向×横向),横杆步距为1.2m。

(1)将底托调节螺母调整到同一高度,按立杆标记摆放。

(2)在底托上安放立杆同时连接水平杆,依此类推完成第一层支架搭设。

为了便于控制标高,立杆布置通常以设计中心线为准,左右对称布置,放样时以纵横线为控制线,确定立杆纵横向位置。

(3)第一层支架搭设完成后进行下一层搭设。

(4)支架搭设到设计标高后安装顶托并调整高度。

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顺桥向控制断面间距,横向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顶托标高。

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顶托的伸出量,以便校验。

最后再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顶托伸出量一般控制在20㎝以内为宜。

 

(5)按设计位置安装剪刀撑、扫地杆并加固支架。

为了保证碗扣件支架的稳定性,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剪刀撑,安装时尽量布置在节点上,且用扣件连接牢固。

(6)在顶托上搭设纵向10*12cm木方承重梁后搭设6*9cm方木分配梁,铺设底模板。

(7)采用沙袋进行预压,检验设计承载力,同时观测支架的变形量。

(8)合格后卸载预压沙袋,清理底模板进行钢筋等施工。

(9)拼装注意事项

①碗扣支架搭设之前,先按技术方案布置好支架立杆位置,然后搭拼支架。

第一层拼好后,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抄平检查平整度,如高差不符合要求,必须用底托调平。

②在立杆上必须加设纵横向剪刀撑,倾斜角度为45°~60°,剪刀撑用3米和6米钢管搭配使用;在纵桥向设8道剪刀撑,在横桥向每隔6-8m设置一道剪刀撑,每个端部都要设剪刀撑。

③拼装时用线坠或水平尺控制立杆的垂直度,防止立杆偏心受力。

顶托外露部分不超过30cm,底托丝杆外露部分不超过30cm,一般以控制20cm以内为宜,自由端超过30cm长的杆件要增加水平杆锁定;底托与地面之间要密贴,达到面受力,严禁形成点受力。

④纵横向方木接头不能有空隙,且不能悬空,若有空隙用扒钉十字交叉连接,方木间用木楔塞紧,且用钉子钉牢。

⑤纵横向扫地杆布设2道,一道设置在底托螺丝杆上,一道设置在连接丝杆的立杆上,纵横向扫地杆采用φ48的钢管与碗扣架和丝杆连接。

⑥拼装时应随时检查横杆水平度和立杆垂直度,还应该随时注意水平框的直角度,不至于支架偏扭,立杆垂直度偏差小于0.5%。

⑦作业平台脚手板一定要铺平铺稳,不允许有翘头板。

⑧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

工人必须配戴安全帽。

不得单人进行装设较重杆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落等不安全的作业。

⑨现场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的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

如需要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必须提交技术主管人员重新复算,结构强度、刚度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安全要求。

同时报监理审批后实施。

3.5支架拆除

支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100%以上,且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弹性模量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四)、技术要求

4.1、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5M高度内充许偏差为15MM.。

4.2、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点的距离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3、模板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应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4、平台排架必须设纵横扫地杆,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必须将高处的扫地杆向低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4.5、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mm)

轴线:

3,

标高±5

截面尺寸:

+4,-5,

每层垂直度:

3

表面平整度:

5

相邻两板高低差:

2,

4.6、顶板板跨度≥4m时,底模应起拱梁、板跨度的1/1000-3/1000。

4.7、竹模板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有变形,超出质量要求的木模板不得使用,拆模后及时清理砼残渣或胶粘在木模上的附属材料,重新刷隔离剂,并堆放整齐。

4.8、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由专业人员对轴线、标高、尺寸、支撑系统、扣件螺栓、拉结螺栓等系统连接件进行全面检查,浇砼过程中应派技术好、责任心强、有处理能力的木工“看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立即汇报施工组、技术组。

4.9、平板模及支撑的加固:

操作层产生的压力和震动力对平板模带来不利影响,为防止震动引起的下滑或位移,采取支腿下增设立管支撑和保证扣件,送料不得过于集中,要均匀平稳,人工平锹予以配合,分散模板上的集中荷载。

4.10模板的拆除

①必须由施工员开具拆模通知单后,方可进行拆模。

②不承重模板应在砼强度达到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失时,方可拆除,R>1.2Pa(夏季在终凝后一天,冬天在终凝后二天)。

③当板跨度L<8m时,R=75%时,跨度大于等于8m时,R=100%,板R=70%,。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序号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1

小于等于2

50

大于2小于等于8

75

大于8

100

2

梁拱壳

小于等于8

75

大于8

100

3

悬臂构件

小于等于2

75

大于2

100

④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拆除,并报告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后再行拆除。

⑤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应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应经研究加设临时支撑。

(五)、施工安全:

A、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底脚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楔钉牢,并用顺拉杆和剪刀撑拉牢。

B、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攀登上下。

C、支设4米以上的立模,四周必须钉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

D、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于柱模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

E、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按顺序分段进行。

F、模板要分类堆放,叠整齐,高度要适中,防止倾倒。

G、模板存放要定点,场地要平整,不得存放于松土或坑洼不平的地方。

H、模板存放必须将脚螺栓提上去,便自稳角为70-80度。

J、内外墙板靠放时应平衡,吊装时严禁从中间抽吊,防止倾倒。

K、安装与拆除模板,要经常检查绳索,做到稳起稳落就位,防止大模板大幅度摆动,碰撞其它物件造成倒塌事故。

L、起吊时应用卡环和安全吊钩,不得斜牵起吊严禁操作人员随模板起落。

N、模板安装时,应先内扣外对号就位单面模板就位后用钢筋三角支架插入板面螺栓眼上支撑牢固,双面模板就位后拉杆与螺栓固定,未就位固定前不得摘钩。

M、有平台的模板起吊,平台上禁止存放物件,里外角模与临时搞挂的板面支模板必须连接牢固防止脱开和断裂坠落。

O、拆除模板应先拆穿墙螺杆和铁件等,并使模板与墙面脱离,才可以慢速起吊。

P、清扫模板和刷隔离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两板中间,保持不少于60cm的走道。

Q、墙板就位固定后不得撬动,需要撬动调整时,应重新挂钩,墙板安装过程中禁止拆移支撑和拉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