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115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docx

创建星级学校五年规划

 

朔城区一中

实施《朔州市中小学建设与发展

评价标准》和星级学校建设工作

五年规划

 

朔城区一中

二〇一一年三月

 

朔城区一中实施《朔州市中小学建设与发展

评价标准》和星级学校建设工作五年规划

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的办学优势不断巩固发展,办学特色愈益鲜明突出,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根据朔州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实施〈朔州市中小学建设与发展评价标准〉和星级学校建设的近期几项工作的通知》精神,经广泛调研、总结经验,充分征求市、区有关领导和全校师生意见、建议,特制定本校实施《标准》和建设星级学校的目标。

一、发展基础与办学现状分析

朔城区一中始建于1955年秋,1956年9月招生办学,198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2007年12月被确定为“山西省示范高中”,2008年3月被确定为“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基地学校”。

学校曾四易校名,两办完中,二设分校,十度扩轨。

现有鄯阳、敬德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9亩,校舍总面积21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共达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共达5.3万平方米。

学校现为36轨制全日制普通高中,有在编教职员工409人,在校学生6500多人。

现有400名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37人(其中硕士26人、双学士4人);中学高级教师6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全国教学能手1人;省人大代表1人、省劳动模范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29人,省市级优秀(模范)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竞赛获得者)73人,还有170多位教师获得全国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5年以来,学校在以校长王尚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和谐聚合、谋事创业、苦干实干、共赢共荣”的城区一中精神,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完善课程体系,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大幅跨越提升:

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以平均每年230人的增幅逐年递增,2008-2010连续三年超过千人,2010年达到创纪录的1558人,录取达1740人,达线率达到57.5%,跃居全市榜首,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达线总数超千大户;一本(重点院校)达线人数以平均每年120人的速度逐年攀升,2010年达605人,并且以兵团突进态势大规模进入全国各大名牌高校,学校成为晋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一本达线人数连年超速提升大户。

学科竞赛获奖人数由2004年的37人次跃升至2010年的433人次,2005-2010六年间共获奖879人次;2006-2010五年间共有157人次取得北大、浙大等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科技创新教育从无到有,2007-2010四年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53项,获得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科技项目奖21项,市级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奖4项;艺术、体育二本以上院校升学人数由2005年的不足10人增加到2010年的76人。

学校影响逐年扩大,清华、北大、复旦、天大、中国科大、西安交大、中南大学等一流名牌大学,纷纷派人来校或邀请校长参加其招生恳谈会,进行招生宣传,争夺优质生源,北林大、西安交大、中国矿大还将学校选为生源基地校。

学校成为太原以北地区仅有的4所拥有学校自主招生推荐资格的高中之一。

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验研究课题优秀实验学校”“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研究百佳示范学校”,“山西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山西省普及实验教学先进集体”“省级治安先进单位”、山西省“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荣立省劳动竞赛“集体三等功”,连续四年荣膺“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朔城区重点表彰先进集体”,还先后被评为“朔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朔州市十佳标兵单位”“朔州市文明和谐单位”“朔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朔州市专利发明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市、区“平安校园”“朔州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纵观近几年来的发展轨迹,学校发展基本处于上升状态。

其基本经验是:

历届学校领导班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教育改革要求,总结学校办学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析学校情况,勇于开拓、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推出了比较可行的发展战略和举措,学校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办学水平特别是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处于中上水平,始终名列全市前茅,享誉晋西北。

分析现有发展基础,我校的办学优势在于:

1、丰厚的文化积淀。

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学校积淀起“苦、严、实”的办学传统与“和、合、竞”的人文精神,这是学校稳定发展、持续辉煌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十多年里,学校历经风雨而薪火不断,饱经沧桑而生机再现,追求卓越、不甘人后的豪情壮志始终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近年来,整合升华而成的精神文化,鼓舞着新一代一中人自觉地“自我加压、奋力赶超、挑战极限、追求卓越”,这也必将成为我校创建星级学校、努力发展为三晋名校的精神原动力。

2、科学的管理体制。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完善,特别是近七年的优化、整合,学校形成了以年级组为基层管理主体,以严谨、规范、和谐的办学管理为特色,以全面、精细、科学的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办学模式。

这是我校跨越式发展的体制保障。

3、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生态。

经过精心培育、苦心营造和科学的扬弃、整合,学校形成了目标、分配、风险、人文、人格激励等互补互济的管理文化,与自身不断挑战、与社会共同发展、与学校同赢共荣、与时代同步共舞的精神文化。

同时,德育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深化,形成了以“三从三全三成”(从严从精从和、全员全程全方位、成人成才成器)为基本模式,以自信、自励、自强为核心内容,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优势的德育工作新特色。

4、凝聚力、战斗力强的管理队伍。

以校长王尚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绝大多数出自一线教师,并经过多年的学校基层管理岗位锻炼。

他们不仅个人素质高,人格人品好,特长显著,优势互补,而且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办学规律非常熟悉。

尤其具有超前的战略思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较强的公关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具有办好学校的雄心胆识、实干精神和服务意识,并善于宏观驾驭、微观调控学校各方面工作,善于沟通协调社会各方关系。

中层干部久经考验,业务精熟,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较强。

5、素质精良、人才辈出的师资队伍。

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重视师资建设,注重打造后备梯队。

尤其是2008、2009、2010连续三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渠道吸纳、多元化选录,学校面向全国招聘了将近200名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大学本科毕业生。

专业发展的强力推进,后备力量的及时跟进,是我校的师资力量空前壮大,整个教师队伍总体上师德师风端正,业务功底扎实,结构较为合理,整体优势突出,个体能力较强,形成了追求事业、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

6、教育教学质量稳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基础稳定,跨越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学科竞赛、德育体育、高考成绩始终名列朔州前茅,位居全省前列。

7、特色办学格局初具。

科技创新教育成绩一直领军全市,2007—2010连续四年代表朔州市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国家专利申请,是全市唯一的参赛学校,也是全市专利获取量、项目获奖量最多的学校,在全省也位居前列;美术、体育、音乐等兴趣特长培训班发展势头良好、成绩明显。

这些,均为学校的“特色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全面发展、优势互补的已基本形成。

8、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大步走向现代化,教学、实验、图书、阅览、文印、食宿设施不断完善,设备不断更新。

先进的实验室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图书馆,环境、设备一流的学生餐厅,绿化美化程度较高的校园环境,装备优良的电子备课室、方便师生的校园“一卡通”、安全管理监控系统和沟通全国的教育网站、多媒体教室,为学校教育、教学、行政工作的不断现代化、优质化、高效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支持系统。

9、学校的发展受到市、区两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过设立生源基地,与本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市、区内外甚至省外的一些中学经常到本校考察、参观,市、区教育局开展的学术交流、研讨及教学观摩、展示、培训活动,经常由我校承办,政府通过发文、开现场会等方式推广本校的工作精神和办学经验,在市、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些,均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学校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学校内部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与学校进一步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尚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

2、多年来形成的优质师资队伍,是学校获得长足发展的主体力量。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加上大批新教师、年轻教师的进入对于教学实施利弊参半,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

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制,进行更加科学的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师资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学校办学水平提档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后续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3、虽然学校已大力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但仍需在较长时期内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新的课程理念、新课堂模式必将与传统教学思想、模式发生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狠抓观念更新,革新制度体系,全面、有效地接轨新课程。

4、学校教科研工作相对薄弱,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专业人员匮乏,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动力不足,科研工作缺乏体系,科研成果档次不高,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突破、办学质量成建制提高的强大支撑力。

5、专家支持系统与校际交流合作还存在不足,这对学校的发展和课改、教改的优化实施,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6、学校发展为“一校两区”后,办学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内涵发展和优质发展的难度加大;优质生源占总体生源比例相对缩小,薄弱生、边缘生面积扩大,学校面临“低进高出”的巨大压力。

二、学校办学思想

(一)办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教育

(二)办学宗旨

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三)办学目标

创三晋名校,育中华英才

(四)办学方略

和谐办学、实干兴校,精细管理、质量制胜

(五)管理方式

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

(六)办学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以真诚的人文化激励为动力,以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作支撑,靠持之以恒的精细化管理出效益,凭高档次的经营求生存,以改革促兴旺,以后勤作保障,以公关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培育王牌师资,打造精品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实现学校的科学、和谐、持续发展。

三、实施《标准》和创建星级学校的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优化学校管理,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经验,努力在五年内把学校建成五星级学校,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引领和带动朔城区乃至全市学校共同发展。

(二)创建目标:

1、总目标:

努力在五年内建成五星级学校,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帮扶一到两所薄弱学校成功发展,引领和带动朔城区乃至全市学校共同发展。

2、阶段目标:

(1)2011年,建成四星级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希望的乐园,成为师生展宏图、献才智的沃土;并逐渐把工作重心放在巩固创建成果上,把创建五星级学校的目标提到日程上来。

(2)2013年前,学校形成鲜明办学特色,有实力、有能力引领和带动朔城区学校全面发展;联系一到两所薄弱学校,进行实质性的帮助、扶持,且效果显著,五星级学校创建工作完成。

(3)2015年前,五星级学校创建成果完全巩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一中品牌面向全省,走向全国。

3、培养目标:

强化“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办学思想。

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学生学会四项内容,即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创建思路: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牢固确立“双发展”意识,注重整体提升,做大做强城区一中

抓住强校机遇,拓宽办学思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牢固确立“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意识,紧紧围绕“学校管理求实效,课堂改革求发展,教学质量求水平”三个重点,做好教育质量转型跨越发展这篇大文章,实现规模与效益同步扩大、外延与内涵和谐统一,增进办学的内涵活力,提升管理的品位格调,力求在管理体制创新、师资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示特色,做大做强城区一中,精心打造三晋一流名校教育品牌。

(四)创建重点:

一是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确立现代教育的观念,坚持服务育人的思想,从高中学生特点出发,坚持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精心选择能够调动教与学的两方面积极性、能够帮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积蓄发展后劲的教学策略,努力构建符合校情的新课程体系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评价体制。

二是建立并逐步完善符合我校特色的规范而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上水平,办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我校长期积淀的文化资源,把学校文化作为隐性课程来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四是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学科分布合理,老中青比例适当的稳定而充满生气的师资队伍。

(五)创建方略

1、学校领导集体与教师队伍建设

(1)强化以校领导班子为核心的管理队伍建设

目标:

强化校长负责制,完善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参与管理的管理体制。

以凭实绩用干部、凭实绩评价干部的原则,健全中层以上干部聘任制,制定各管理岗位工作目标及责、绩、效等可操作性强的干部考核奖惩制度。

努力建设一支肯奉献、精管理、理念新、效率高、实绩优、年龄轻的干部队伍。

措施:

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教育方针政策等政治学习,使班子成员具备履行责任必需的思想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和服务意识,能够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同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决策既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又实事求是、科学高效。

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优化领导干部的教育思想理念和学校管理业务技能,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自觉性和工作艺术,使每位班子成员都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自律机制、监督机制和各层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

大力培养和使用工作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青年中层干部。

(2)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敬业爱岗、富有爱心、掌握育人规律和艺术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班主任队伍;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深入开展各项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措施:

不断完善班主任培养规划与计划,使班主任队伍建设逐步走上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健全、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

继续实行班主任上岗竞聘制。

严格选聘程序,通过竞职演说、综合考评、多向选择来选任。

建立班主任“预备队伍”。

制订物色、遴选、培养、管理配套方案,每年选择若干名有班级管理潜质、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担任“实习班主任”,进行挂职锻炼和跟踪指导。

强化新班主任培训工作。

推行新班主任岗前培训制、新老班主任“师徒结对制”,帮助新班主任制订、实施个人发展计划,进行工作反思、总结、改进,促进其胜任、成长。

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提供经费、政策支持;完善班级管理工作例会制,建立班主任工作反思机制;定期开展校内、校际工作经验交流、讲座活动,规范班级管理科学研究;大力支持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和素质展示活动。

(3)精化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使师资水平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名师群体,大力培养科研型、学者型、管理型三类骨干教师群体。

不仅要立足教师的校本培训,更要使学校出现一批教育教学专家;不仅要有高学历的教师,更要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使教师师德高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科研意识强,了解前沿教学动态,能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能自主地进行课题研究,并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赢得师生的一致公认,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

措施:

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学校师德细则、工作规则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用古今中外教育家和本校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感人事迹激励、感召教师;完善师德标兵评选办法和操作程序,坚持严格评选校内师德标兵,以身边榜样激励教师修身进德。

以课改成果、教学成绩、师德修养为主要标准,定期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课改能手”、“先进教育工作者”,并设立各种展台,经常公开展示,让教师学有榜样、干有目标、优有荣誉。

积极鼓励并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题。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在骨干教师中开展教学业务大赛,激励优秀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攀登高峰,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观摩机会。

继续实施人才吸纳战略。

制订优惠政策,完善选聘方案,吸引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既引入“活水”,又储备人才后备军。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坚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多元评课及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制度;完善校本研训实施方案和考评体系,建立校内导师制、学术讲座制和校本诊断、评价、改进机制。

加强继续教育。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进校讲学、指导,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和参加学术研究。

建立并完善日常化教研机制和教学反思机制。

实施“听、说、记、评、研”五位一体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课堂教学反思、个人成长反思(撰写教后记、教学随笔,整理课堂实录、教学案例)规范化、实效化。

加快梯队建设步伐。

分类要求、分层培养,打造层次衔接、工作接力的优质师资队伍。

通过提高门槛、严把入口、追踪听课、导师指导和帮助制订、完成个人成长计划,培养和提高新教师;通过压担子、架梯子、搭舞台、创机会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出名优教师;通过推荐、宣传、观摩、研讨和外出赛讲、交流、指导,帮助教师成名成家。

重点工作:

坚持实施并不断完善“师徒结对”制,以捆绑考核与公开奖惩、授勋等方式,促进新教师快速成熟成长。

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师训专项经费。

2、课程与教学实施方面的建设

(1)课程建设方面

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形成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种类型课程多元统一、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自主发展提供多元资源、多样选择,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措施:

巩固基础型课程。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及艺术鉴赏、体育与健康在内的必修课程,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素质全面提高。

丰富拓展型课程。

科学确立学校办学特色,围绕特色制定课程开发计划,争取五年之内,每年开发五到十个校本课程,经过论证、实验与筛选,逐步形成富有一中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完善研究型课程。

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开展一个研究课题,在体验、探究、实践、合作中,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

坚持每学期都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研究论文、制作的实物等进行收集保存、评价展示,建成学校研究性学习素材及研究成果数据库、资料库。

④丰富活动课程。

努力构建一套体现素质教育方向、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适应高考改革趋势、具有一中特色的活动课程体系。

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军训实践、单项∕综合素质竞赛展示等传统活动要进一步上档次、创品牌。

⑤开发环境课程。

校园环境作为隐形课程,对学生的性格和气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要充分挖掘我校的环境资源优势,打造精品校园环境课程,提升校园环境品位,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每一方草坪都具有教育人、陶冶人的功能。

⑥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建立并完善以学分制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管理、评价机制,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的需要。

(2)教学实施方面:

目标:

努力形成导学探究式“2633”课堂教学模式的良性运作机制,推动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保证各类师生都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参加市、省、国家级学科竞赛的高奖项人次逐年增加,高考成绩位于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努力把学校建成三晋一流名校,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措施:

确立现代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思想。

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性、探究性为原则,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学法指导为重点,以自主、合作学习为抓手,以现代化教学为手段,以新课程评价标准为要求,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激发情感、端正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主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扎实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认真借鉴课改名校课改经验,大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导学探究式“2633”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运作机制。

完善全面、精细、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课堂教学理念、策略培训机制,课堂教学校本研究机制,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认定与评价机制,课堂教学策略反思机制等。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教改校本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课堂教学改革动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课堂教学观,转变课堂角色,革新教学方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艺术化。

优化教学指挥系统。

选好教学管理领导、协调、考评人员,优化教学决策指挥层、组织管理层、执行操作层等层次管理,形成环环相扣、层层相衔的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常规教学管理。

a、制订、完善并坚持实施课堂教学规范要求,重点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教:

备课、编写导学案、讲课、布置批改作业、课内外辅导、活动指导;学:

自主学习、课堂展示交流、实战演练、作业、复习、小结。

b、强化、优化常规教学管理量化考核细则,坚持并完善教学各部类、各环节、各项目工作的督查奖惩及目标、动态、多元评价。

重视过程性调控和考评,强调过程性资料与成果的收集、归总(包括教案学案、教学设计、教学故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

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学科组、年级组、学校三级课堂教学观摩研究体制,建立以“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以校本诊断、评价、改进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推出校本优质课、优秀课件范例和教改经验、模式。

建立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机制和反思机制,研究、提炼、推广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a、实施“听、说、记、评”日常化教研制:

听一每周听两节课;说一课前说设计、课后谈反思;记一每周写一个教后记(教学小结);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