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05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docx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改建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作者:

-----------------------日期:

 

改建铁路宁西线至段增建第二线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一、审查围

(一)新丰镇站(含)至东站(含),正线全长约957公里。

含枢纽、枢纽、地区、地区、地区相关配套工程。

(二)小厉联络线,正线全长约73.5公里。

二、经济运量同意设计预测的客货运量水平,设计年度区段货流密度及客车对数如下:

区段客货流密度表

单位:

万吨、对数/年

区段

近期2020年

远期2030年

上行

下行

客车

上行

下行

客车

~商南

6660

2240

15

8970

3060

20

商南~

6437

2610

13

8555

3400

17

~小林

4851

1622

12

6120

2076

17

其中:

煤炭

2638

2892

其中:

煤炭

2638

2892

~潢川

4823

2393

20

6188

3170

28

潢川~分路口

3996

1814

15

5140

2335

23

3632

2092

16

4702

2603

23

小林厉山联络线

小林~厉山

503

703

6

702

1002

8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一)宁西线1.铁路等级:

I级。

2.正线数目:

双线。

3.速度目标值新建第二线:

零口至西峡段120km/h

(局部100km/h),西峡至段160km/h,至长安集段120km/h。

引入、、潢川、、地区等,根据需要确定。

既有线:

维持既有标准。

4.限制坡度:

零口至西峡段13‰(局部单方向下坡16‰),西峡至段6‰。

5.最小曲线半径120km/h地段:

一般地段1200m,困难地段800m,局部地段600m。

160km/h地段:

一般地段2000m,困难地段1600m。

引入枢纽(地区)维持既有标准。

6.牵引种类:

电力。

7.机车类型:

SS7D、HX2B。

8.到发线有效长度:

1050米(双机地段1080米)。

9.牵引质量:

5000吨。

10.闭塞方式:

自动闭塞。

(二)小历联络线1.铁路等级:

I级。

2.正线数目:

单线。

3.最小曲线半径:

维持既有。

4.限制坡度:

6‰。

5.牵引种类:

电力。

6.机车类型:

SS7D、HX2B。

7.到发线有效长度:

1050米。

8.牵引质量:

5000吨。

9.闭塞方式:

半自动闭塞。

四、运输组织

(一)车流组织及编组计划本线以通过车流为主、上行为重车方向。

煤炭、石油等大宗运量由装车站组织直达列车。

编组计划为:

新丰镇与北、东、襄樊北、东、向塘西、东互编直达列车;新丰镇与西、西与北、北与东互编区段、摘挂列车。

(二)车站分布本线增建二线后封闭南、花园乡、涧峪、两岔河、北、白店、孝义乡、南河、毛坪、试马、富水、八庙、重阳、白河湾、屈原岗、店、灌铺、晁陂、郭洼、遮山、乡、仝堂、曲伯科、毕店、新集、七里桥、家湾、小湾、江湾、闵岗、伍家坡、夏家湾、罗湾、铁铺、凹、江家集、谌老营、集、祖师庙、大顾店、余大庄、十里桥、先生店、枣树店、官亭、雷麻店等46个车站。

(三)自动闭塞信号机分布自动闭塞信号机按照货物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布点。

(四)行政及调度区划分本线增建二线后行政及调度区划分维持既有不变。

即、、、铁路局调度所各设一个行车调度台,负责本线行车调度指挥工作。

五、线路

(一)增建第二线左右侧选择及局部线路方案1.原则同意新建第二线左右侧选择。

2.同意试马至商南段采用既有线左侧增建第二线的线路方案。

3.屈原岗至丹水段第二线,同意采用绕避恐龙蛋化石群保护区缓冲区的单绕线路方案。

4.同意八庙至西峡段采用并行既有线左侧、部分拆改接触网支柱的第二线方案。

5.淮源至CK527+600段采用既有线左侧并行增建第二线的线路方案。

(二)线路平纵断面1.原则同意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及地质资料加深,车站布置、拆迁、桥隧设置及路基防护等,优化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充分利用既有线设施。

2.新建及改建既有线地段线路平面曲线半径结合既有线条件合理选用,尽量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局部短坡等地段的线路纵断面尽量采用较长坡段。

3.与既有桥涵并行增建第二线地段,结合沿线地质、水文条件,桥涵结构、路基挡护等,合理确定线间距,尽量控制用地,减少拆迁,改善线型,确保运营及施工安全。

4.K142+500~K144+500段调整线路平纵断面,控制用地及拆迁。

5.K161+000~K164+000段,结合既有线条件修改线路平纵断面,研究充分利用既有线。

6.DyK10+522、K151+810等段落,调整线路平纵断面,改善桥梁设置条件。

7.K361+000~K363+000等段落调整线路平纵断面,改善线路平面。

8.西至段既有线,局部地段线路平面小半径曲线调整缓和曲线,改善运行条件。

9.闵岗东K626+000~K630+000段,结合预留车站设置,调整第二线及既有线平纵断面。

(四)立交道1.采用全立交设计。

根据沿线道路分布及交通量,结合线路平纵断面及桥涵设置情况,合理设置立交通道,完善立交设计。

2.按《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有关规定,设计单位配合建设单位与地方有关部门落实铁路与沿线道路的立交及道路改移、投资划分等协议。

(五)轨道1.新建第二线按重型轨道标准,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采用60kg/m钢轨,IIIa型钢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配套采用弹条II型扣件。

克老、新黄沙岭、新磨岭沟、桃花铺1、2号共5座新建第二线隧道采用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

其余地段采用一级碎石道砟道床。

道床厚度及道砟材质执行铁道部有关规定要求。

2.既有线钢轨改铺跨区间无缝线路,轨枕维持既有。

既有线拆除、改建地段,轨料、道砟充分利用。

局部不满足道床厚度要求及局部整治既有线纵断面地段,结合电气化工程予以整治。

(六)工务维持既有工务机构设置及养护维修方式。

工务维修养护设备暂维持既有。

六、地质

(一)线路方案未稳定及线路方案优化变动地段,站后工程以及因地物影响未能施钻的勘探孔,应及时补充地质勘探,落实地质条件。

勘探量调整后,应修编相应的地质勘查大纲,并报建设单位审核。

建设单位负责对勘探量完成情况的审核、验收,并据实计费。

(二)本线浅埋短隧道多,且围岩地质条件差,补定测阶段应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结合既有铁路的隧道竣工地质资料,进一步细化隧道围岩分级。

降低隧道围岩分级时,地质依据应充分。

新南塬、新黄沙岭、新桃花铺一号、新桃花铺二号、武关河、新磨沟岭隧道是本线的重点隧道,施工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对环紧地质敏感的隧道,应进一步核查、评价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三)膨胀土边坡(含隧道洞口仰坡)、顺层与深路堑边坡,应进一步核查、检算边坡稳定性。

施工应先预加固,后开挖,并宜避开雨季施工。

(四)并行既有线增建二线地段,施工阶段应加强地质配合工作,及时处理地质问题,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

(五)渭河盆地区广泛分布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高,厚度大,施工应结合工程切实做好消除湿陷处理和地表截、排水工程。

(六)施工阶段应分段加强对地下、地表水的侵蚀性复查。

路堑和隧道揭示有地下水出露时,应及时处理。

七、路基

(一)区间及站场正线路基技术标准,原则同意执行《铁路路基设计规》(TB10001-2005)中I级铁路的有关规定。

其余站线路基,应根据其设计速度目标值,按照《铁路路基设计规》(TB10001-2005)及《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GB50091-2006)中相关标准执行。

(二)至段取土场数量不足,土石方运距较大。

应补充取土场调查勘探工作,增设取土场并查明其位置、运距及填料性质,修改完善土石方调配设计。

(三)根据沿线材料来源、运距及单价,补充石灰改良土和水泥改良土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确定经济合理的土质改良措施。

检查核实全线土石方数量。

原设计数量中过渡段土石方及涵洞段土石方应注意扣除,避免重复计列。

(四)原则同意K825+400~K825+825等段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

进一步核实工点段落、长度及工程数量。

(五)原则同意K638+220~K638+900等段膨胀土路堑加固防护设计。

进一步核实膨胀土物理力学性质,明确工点段落、长度及工程数量。

下阶段设计应注意明确施工工艺、程序及相关技术要求,确保既有线运营的安全。

(六)原则同意设计采取的路堤骨架护坡结合灌草绿色防护措施。

下阶段设计应充分强调路堤边坡部分填筑压实质量,明确压实标准。

植被防护应选用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植物物种。

(七)水塘以及浸水地段路基,同意设计采取的各项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

下阶段应进一步核实相关水文资料,优化调整设计。

(八)长大路堑段落,应充分重视地表水、地下水的截排水设计。

应根据线路两侧汇水面积、排水条件及地下水渗流情况,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天沟及侧沟过水断面,调整优化设计。

除特殊情况外,堑顶以外地表水原则上均应以最短路径截排至桥涵,不宜引入路堑侧沟。

(九)原则同意全线黄土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

下阶段应充分考虑本线黄土地基特性,通过稳定性检算及工后沉降量检算,进一步核查、完善设计桩长、桩间距并核实相关工程数量。

(十)应充分重视和做好路基排水系统设计。

流向路基的地表水、地下水均应采取有效措施截排,黄土陷穴及人为坑洞处理应填筑密实,严防地表水下渗。

(十一)应做好弃土、弃碴场水土保持设计。

必要时应设置支挡结构物或坡面防护工程,支挡工程按永久性工程设计。

(十二)其余同意采取的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

下阶段应做好路基设计优化和工程数量核查工作。

八、桥梁

(一)对于完善、延长水文资料分析成果与原既有线偏差较大的湍河、潦河等桥要对既有桥进行检算,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增二线线路并肩地段的既有排洪涵洞要按照设计洪水频率1/100进行检算,必要时可采取防护措施,当水位不满足“规”要求时可一并改建既有涵洞。

增二线与既有线并肩地段的涵洞洞顶填土高,在控制高程的工点可按涵顶不高于路肩设计,但不得由此抬高既有线。

关于接长既有导虹吸,同意采用整体式防腐材料管道替代钢筋混凝土管道,并着重作好接口设计。

(三)各建设单位应抓紧组织完成防洪评价、立交协议等项工作,作为设计边界条件。

各设计单位应积极协同、配合各建设单位作好各工点具体工作。

关于立交桥的建设,可支持地方政府和部门建设立交工程,对于超出既有现状标准和规划新增道路的按照国务院“第430号令”规定确定合理划分投资。

对于新增村镇道路视其合理性,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方面研究,合理确定。

对于本次未改建的既有上跨立交桥上未设置防撞设施的,有关路局应向该桥梁主管部门联系协商桥梁上安装安全防护设施。

(四)常用跨度桥梁通用图增建二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采用《通桥(2005)2101》系列通用梁图,预留并建成复线墩、台的桥梁可采用原2051系列通用梁图。

支座类型可统一为钢支座,特殊结构的大吨位支座可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五)增建二线线间距同意设计的大中桥适当拉开线间距,中小桥、涵采用框架桥等结构拼接既有桥、涵,保持线间距,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期间既有线运营安全的原则。

(六)特殊结构桥梁1.对于设计的多座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有条件时应调整线路高程,改用混凝土连续梁桥式方案。

2.同意对应既有线低高度梁桥设计的槽型梁桥式方案,对于设计的灌涨公路中桥32m

预应力混凝土槽型梁的底、腹板连接处的局部应力和腹板的面外稳定宜进一步研究。

3.同意鲇鱼山中干渠采用混凝土槽型梁置换原下承式钢板梁桥的设计。

(七)桥墩、台基础一般采用圆端型桥墩、T型桥台。

可结合地质条件采用明挖扩大基础、挖井基础、桩基础设计,应根据实际钻探地质资料确定桩基类型,摩擦桩的配筋按其理论配置,对于难以判断桩基类型时可按柱桩理论配筋。

应重点优化采用5根基桩的桥墩基础,一般宜采用4根或6根基桩。

(八)武关河特大桥:

原则同意设计推荐的(48+3×80+48)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弯梁+2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式方案。

应补充研究长钢轨温度力和刚构墩位置设置关系。

尽快完成防洪评价工作。

(九)忧河特大桥:

同意设计推荐的30×32m+2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式方案。

采用圆端形桥墩,T型桥台,均采用桩基础。

(十)跨焦柳线特大桥:

同意设计推荐的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10×32m+4×2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方向台后设5m

框架的桥式方案。

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就规划的南水北调工程协商实施协议。

(十一)唐河特大桥:

同意采用一座长桥对应原唐河特大桥、唐河2号分洪大桥、唐河3号分洪中桥的设计方案,全桥采用多孔16m、20m、24m、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式方案。

(十二)史河特大桥:

同意设计推荐的采用17×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与既有桥对孔设桥的桥式方案,采用圆端行桥墩,T型桥台,均采用桩基础。

核查12号墩及附近桥墩的刚度设计。

进一步调查枯水期施工的可行性。

九、隧道

(一)同意本线至西峡段单线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A”,净空断面按满足旅客列车行车速度目标值120km/h标准设计,有砟轨道隧道中轨枕头距侧沟壁的间距应不小于20cm;西峡至段新建单线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A”,满足速度目标值160km/h的要求,衬砌轮廓参照铁路工程通用参考图“通隧(2008)1001”设计,净空有效面积不小于42m2。

全线双线隧道均维持既有标准,其他单线隧道按照现状电化,不采用扩挖改建措施。

(二)本线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应切实执行“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有条件时宜适当接长明洞。

与既有线并行地段,洞口位置及洞身线间距尽量按大于30m控制,对线间距小于30m地段的既有隧道进行物探检查,对有病害地段应先加固处理,后进行增建二线的施工。

既有隧道的物探检查费用计入勘察设计费,隧道病害整治费用不予计列。

新建隧道洞口在实施大管棚超前支护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不开挖仰坡进洞,严禁随意开挖边仰坡,以保护植被和保证边坡稳定,减小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洞口上方有危岩落石的隧道,应采取稳妥的清除、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及运营期安全。

对隧道洞口上方天沟的水应引排到路基以外,不宜将洞口顶部的水直接引入侧沟。

(三)同意全线暗挖隧道均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挖隧道采用明洞式衬砌结构。

Ⅳ~Ⅴ级围岩隧道均采用曲墙带仰拱的衬砌结构形式,Ⅱ级围岩采用曲墙带钢筋混凝土底板的结构形式。

Ⅲ级围岩可根据隧道底部围岩条件,可采用带仰拱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

洞口浅埋、偏压和有抗震、国防要求的隧道,可按有关要求适当加强。

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宜采用湿喷工艺。

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优化部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部分偏压、膨胀岩和活动断层影响段的Ⅴ级围岩隧道可采用C35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结构,其他均采用C30混凝土衬砌。

取消黄土隧道拱部锚杆。

(四)同意设计采用的建筑材料标准。

喷射混凝土采用C25号,衬砌采用C30混凝土或C35钢筋防水混凝土,对地下水发育地段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小于P10,其他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

对有侵蚀性地下水地段,应采用相应的抗侵蚀措施。

对所采用的防水板和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铁道部相应防排水材料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

(五)同意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置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的一级防水标准。

隧道拱墙设置EVA防水板和土工布缓冲层,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并满足铁道部《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21号)的有关要求,土工布重量不小于350g/m2。

衬砌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可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

应重视仰拱施工缝的防排水设计。

对因地下水流失可能引发地表植被或居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隧道段,以及地下水特别发育隧道段宜采取注浆堵水措施。

(六)同意新黄沙岭、新桃花铺一号、新桃花铺二号、武关河、新磨沟岭隧道采用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其余隧道按采用碎石道床设计。

无砟轨道基础要与隧道底板或仰拱填充统筹设计。

(七)同意对位于八度地震区的隧道洞口、浅埋和偏压地段以及受断层影响地段按抗震设防设计,设计参数参照有关规定进行加强。

长度大于5km的隧道洞口及洞身浅埋段按《铁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规程》进行加强。

抗震设防和国防设防统筹考虑。

(八)同意曲线隧道长度大于500m、直线隧道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设置固定照明设备,其他隧道配备移动式照明设备。

(九)根据施工组织需要,同意对部分长隧道设置无轨运输斜井作为施工辅助坑道,斜井原则上按临时工程设计。

一般单车道斜井的断面采用5.0×6.0m(宽×高),错车道段断面可采用7.7×6.2m(宽×高)设计。

斜井原则采用锚喷支护,斜井井口段、与正洞交叉口段、井底车场以及断层破碎带Ⅴ级围岩段采用模筑衬砌。

(十)对距离既有隧道较近的浅埋、偏压、软弱地层地段,必要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增设锚固桩等措施进行预加固,确保既有隧道施工的安全。

对距离既有隧道线间距小于30m的新建隧道采取控制爆破的措施,爆破震动速度控制在5cm/s。

(十一)隧道弃砟应充分利用,多余部分选择合适的弃砟场。

施工图阶段应对每座隧道的弃砟场位置进一步核对,征求有关环保水保部门的意见,签订相关协议。

设计应加强弃碴场的稳定性评价,设置永久的砟场防护工程和截排水系统,对砟场顶面采取复耕或植被防护措施。

(十二)小厉连接线隧道应对连接线上影响电气化挂网的隧道病害进行彻底整治,不留后患。

隧道渗漏水病害可遵循“拱部以堵为主、边墙以排为主,排、截、堵、防相结合”的整治原则,结合衬砌加固和径向注浆等措施进行综合处理。

(十三)黄沙岭隧道:

设计长度6863m,进口下穿307省道,设计施工中应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公路运营安全。

出口宜适当延长,接长明洞结构。

根据施工组织的需要,同意在DZK133+987线路右侧设置长度约291m的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作为施工辅助坑道。

同意DZK132+920~DZK133+185长265m受F4断层段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措施,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十四)新桃花铺一号隧道:

设计长度7279m,以石英片岩夹岩为主,根据施工组织的需要,同意DYK190+100线路右侧设置长度812m的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作为施工辅助坑道。

(十五)新桃花铺二号隧道:

设计总长7535m,出口位于312国道上方,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洞口的围岩结构进行稳定性评价,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隧道开挖宜从洞向洞外控制爆破施工,对国道的防护措施应进行专项设计,并与公路部门协商施工期间的防护方案,确保隧道施工和公路运营安全可靠。

根据施工组织需要,同意在DYK198+100线路左侧设置长度约704m的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作为施工辅助坑道。

出口没有进洞条件,同意设置长度约132m的横洞作为施工辅助坑道。

(十六)新磨沟岭隧道:

设计长度6895m,根据施工组织需要同意在DYK218+950线路左侧设置长度约475m的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作为施工辅助坑道。

(十七)武关河隧道:

设计长度4685m,出口没有施工场地条件,同意在线路左侧设置长度335m的横洞。

(十八)新南塬隧道:

设计长度1990m,洞身大部分为老黄土隧道,可取消拱部锚杆,Ⅴ级围岩超前支护可采用单层小导管。

出口的湿陷性处理,应根据开挖后现场情况进行优化,可采用换填三七灰土处理。

(十九)新天留、新水峪、新车子沟、新家等洞身为花岗岩的隧道,应进一步核对调整围岩级别,对Ⅲ级围岩段隧道底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

(二十)胭脂岭隧道:

设计长度783m,进出口均没有施工条件,同意在进口端设置长153m横洞作为施工辅助坑道。

出口位于S307省道上方,坡面较陡,应采取安全可靠施工防护措施。

(二十一)新东龙山隧道:

进出口均为膨胀土,距离既有隧道间距只有20~26m,应细化该隧道的设计及既有隧道的防护方案。

(二十二)新太阳庄隧道:

进口偏压严重,距离既有隧道较近,应采取锚固桩先加固山体,然后开挖隧道,应进一步细化隧道洞口段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措施。

(二十三)新冲、新楼子庄隧道的支护参数应进行系统优化,Ⅴ级围岩初期支护可采用I16型钢钢架。

十、站场

(一)中间站1.正线道岔按照适应速度目标合理选用,一般采用混凝土岔枕道岔。

非改建地段道岔维持既有。

2.越行站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一般设单八字渡线。

3.站线采用旧轨料,按有缝线路设计。

4.办理客货运作业的一般县级车站按照两台夹四线布置形式进行设计,还建到发线1条,站台长度一般延长至500m,中间站台设300m长雨棚,宽8m旅客跨线设施1座。

站台高度采用高站台。

5.优化货运作业及运输组织方式,既有货运设施应充分利用,做好规划预留,道岔可纳入联锁。

牵出线一般按装卸有效长适当延长。

里庙站货场封闭,场地改为网工区。

潢川站增建下行正线按照京九电化预留位置自4道引出。

潢川北站预留办理货运作业条件。

桐柏站同意在既有货场根据平战结合原则修建联合军用站台。

安棚站按照在建货场与本工程同步建设修改设计,作好投资划分。

乡站利用改建正线预留专用线接轨条件。

局认真了解、核实货运量增长情况,在充分利用既有货运设施的前提下,适时进行改扩建。

5.西峡站到发线还建在站房同侧方案,既有地道接长,结合钢厂专用线引如优化咽喉布置。

6.商南站原标准货物线,增建270米长大机停留线1条。

同意铁峪铺、清油河站车站布置型式。

丹凤站14号道岔适当西移,满足到发线有效长度的要求。

站预留专用线接轨条件,既有地道接长,新建宽8米宽地道。

砚川站保留客运设施,增设宽6米地道1座。

西站增设500×10米中间站台1座,既有基本站台按500米长进行改建,暂按2座宽8米旅客跨线设施设计。

(二)枢纽1.新建下行正线引入零口站下行直通场3道,应充分利用既有线路作为牵出线。

2.新丰镇编组站暂不实施扩能改造工程。

(三)地区1.为减少本线客车进出站对焦柳干线的交叉干扰,按照本线客车在站西侧办理到发作业对疏解区增设北西客车、西南联络线,补充西北、北西双线引入站设计方案。

结合站房改建方案,优化对站场配套进行改建。

2.西站维持既有站型和规模,按照简化并优化咽喉区布置,部分到发线有效长满足1050m设计。

调车场有部分线路已满足1050米,维持既有。

(四)地区1.同意增二线引入北站、双线贯通站的引出方案,既有9道贯通、并改建为上行正线。

2.北站维持既有站型和规模,同意二线引入按照简化进路、减少对既有咽喉区改建工程优化设计。

3.结合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在闵岗站以东规划工业区处预留设站条件。

(五)地区1.分路口站阜六上行联络线工程按照阜六线工程批复意见,投资纳入本工程。

2.站增二线工程、下行客车联络线按照阜六线工程批复意见,由阜六线统一设计、同步施工,其中下行客车联络线工程投资纳入本工程。

(六)枢纽1.长安集站改建工程由枢纽南环线工程统一设计。

2.东站改建工程由线电化工程统筹考虑。

(七)小厉联络线厉山站、小林站按分方向别疏解方式引入,对疏解线按照满足坡度、立交及车站布置优化设计。

区间草店镇、殷店、高城等站到发线有效长延长至1050m。

十一、机务

(一)机车交路1.客机交路机务段的电力机车担当至、、、以及武昌、间的机车交路,机务段的电力机车担当至、间的机车交路。

2.货机交路

新丰镇机务段的电力机车担当新丰镇(零口)至西、北、东以及襄樊北、北间的机车交路和新丰镇(零口)至西峡间的补机交路,机务段的电力机车担当东至新丰镇(零口)间的机车交路,机务段的电力机车担当乔司至新丰镇(零口)间的机车交路。

3.相邻线维持现行和相关工程批复的客货机车交路。

(二)机务设备

1.新丰镇机务段原则同意改造既有新丰镇机务段的总平面设计,新建5座电力机车待班检查坑、设备检测综合楼,进一步核实设置HXD型电力机车小修工装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其他维持既有。

2.新丰镇派驻机车折返段原则同意改造既有新丰镇派驻机车折返段的总平面设计,新建整备场机车整备棚和机车待班检查坑,完善股道管理自动化系统,新设救援列车停留线、地面房屋。

3.零口机务整备所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