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866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docx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堂内容整理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课程时间安排

理论课:

1-14周,共20次课,40学时,2.5学分。

实验课:

4-14周,共9次课,30学时,1学分。

实验地点和要求

地点:

水产楼504实验室。

需携带:

1)动物学实验指导

2)实验报告册

3)实验服(白大褂)

4)铅笔、直尺、橡皮和小刀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个层次: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每年至少有1种鸟和哺乳动物或植物绝灭,向着“树上没鸟,地上没草”的趋势发展。

人口的增长

人类对大自然的改变

对生物资源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

环境污染

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外来种的引入

自然条件的变化

1.人口的增长

2.人类对大自然的改变

血吸虫病的流行和防控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中国血吸虫病感染的危险,血吸虫病可能向北迁移扩散。

2007年发表在中文期刊《气候变化研究进展》(AdvancesinClimateChangeResearch)三月份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变暖的趋势可能导致血吸虫和其中间宿主钉螺密度的增加。

 血吸虫过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但是如果北方地区的日平均温度满足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的起点温度值15.2℃,它可能会向北扩散。

3.生物资源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大型动物由于人类的大批捕杀而灭绝:

在澳大利亚和北美洲,自人类定居以来,74%~86%体重在44千克以上的大型动物由于人类狩猎而灭绝(Martin,1984)。

19世纪初有数十亿只旅鸽栖息于北美东部,迁徙鸟群可遮天蔽日达数天之久。

后人们大量向西部迁移,每年被杀旅鸽以百万计,还用火车运到城市销售。

从1870年起旅鸽数量骤然下降,1914年9月1日旅鸽被正式定为绝灭种类。

地球表面的40%区域被人类开发作为农业、城市、公路和水库,植被面积缩减,人工生态系统取代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量自然生境丧失,许多生物因此缺乏适合的生存环境。

5.环境污染如现代工业所排出的废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高,导致全球性的温室效应。

气温的升高往往使陆地沙漠化扩大,生态系统失调,自然环境恶化,从而使一些物种失去原有的生存条件而灭绝。

输入过多有机废物能够造成水体环境缺氧的条件。

(图示溪流中鱼类,由于有机污染造成缺氧引起的全部死亡。

6.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本地蛇正缩小头部已避免食入锄足蟾

早期消灭甘蔗蟾蜍的方法:

高尔夫棒或板球球棍;

近些年:

用二氧化碳冻住或毒死。

2010年:

猫粮吸引食肉蚂蚁,小蟾蜍上岸被毒死。

蟾蜍的毒液能够攻击食肉动物的心脏,但食肉蚂蚁对此免疫。

8.自然条件的变化

联合国第371号决议(1982.10.28)-《世界自然宪章》,重申人类必须学会如何维持和增进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同时保护能够保存多种物种的生态系统,以造福今世和后世;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主持制定《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指定1994—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10年,组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制定多种策略。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国际法规: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英文全称为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简称为CITES(Washington,1973)等。

196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ConservationUnion),常简称为IUCN,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andNaturalResources,首次出版《哺乳动物红皮书》。

2.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保护原则:

每种类型的生物都是唯一的,也是人类应予以重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产生重大的地区、国家和全球效益的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费用与利益在国家间以及国内的公民间公平共享;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格局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增加的同时,需要政策和制定的改革为增加的基金得以有效利用创造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重点应根据地区、国家不同而有所不同;公众意识的提高,决策者获得可靠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的基础;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等。

目的:

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挽救、研究和持续发展,达到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目的。

就地保护是对原产地进行规划。

主要手段:

建立保护区。

目的:

严格地保护自然及控制资源的收获,拯救生物多样性。

1999年,世界共8163个保护区,涉及7.5亿hm2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1.5%或陆地面积的5.1%。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根据保护区的面积、保护对象、任务和目的,划分为8种类型的保护区(其中前5种是真正的保护区,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自然遗迹保护区

野生生物管理区

景观保护区

自然资源保护区

人类学保护区

特有保护地

1)自然保护区

是为了科学研究、教育、环境监测等建立的保护区。

较小的人为干扰,保护重要自然价值的地区。

2)国家公园

是范围较大的风景和自然景观区,具有各种各样的显著特征和生态系统的较大地区,在不威胁其价值的情况下,可进行参观、旅游、娱乐、科研等活动。

主要特点是可以参观访问,但一般不允许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

3)自然遗迹保护区

是范围比较小的保护区,但能保护一个有特色的自然特征或古迹的地区。

4)野生生物管理区

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为目的人为控制区。

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相似,但为了维持群落的特征,某些被许可的操作是允许的(如受控的采伐)。

5)景观保护区

以人文、自然、民族、宗教、土地利用为特色的供旅游用的场所。

容许当地居民对环境的非破坏性传统利用,特别是当地在环境的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了当地的文化、民族和生态特色。

在旅游和休闲度假方面,这些地区拥有特殊的待遇。

6)自然资源保护区:

当地特色资源集中地。

7)人类学保护区

容许当地传统社会维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禁止外界干扰。

通常,当地居民可以狩猎、在自然界采集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传统的农耕。

8)特有保护地

允许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包括水源、野生动物、放牧、木材、旅游、捕捞等。

通常,生物群落的保护和上述活动是相容并举的。

移地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形式。

移地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凭借多种技术和设备,保护生物多样性组分,包括遗传资源以及野生和驯化的物种,使之逐渐适应本地生长。

主要设施

1)基因库:

种子库,精子、卵子库,种质保存苗圃等。

2)试管植物组织和微生物培养的收集库。

3)动物与植物的人工繁殖种群。

4)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上述均是国际、国家水平的科研、教育基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教育的中心。

目前以保存种子的方式来储存保护材料是一种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移地保护措施—易于储存、占地少、所需劳力少、成本低。

小结

重点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生物入侵的概念。

掌握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作业

1、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生物入侵。

2、简答题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

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预习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发展简史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动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二讲绪论2

国家环保总局,1994年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种类丰富。

已记录主要类群的生物物种83,000余种。

海洋生物超过13,000种,占世界1/4强。

家畜、家禽共590多个品种(1989)。

野生种质资源丰富。

野生动植物是所有家养动植物的祖先,是重要的遗传资源和潜在的家养资源。

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期没有直接受到大面积的冰雪覆盖,我国动物成为世界上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古老区系之一。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特有性高。

脊椎动物中,特有种有667个,占我国总数的10.5%。

特有兽类72种,鸟类112种,爬行动物26种,两栖动物30种,鱼类427种。

此外,还拥有有活化石之称的多种动物。

具有各种用途的经济物种的资源也极其丰富。

珍稀濒危:

指生物种群的数量少,地理分布十分有限,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自身繁殖后代能力低下。

野外绝迹:

指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人工放养或饲养的尚有残存,如麋鹿。

绝迹:

指国内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国外尚有野生的种群,如高鼻羚羊。

濒危:

指野生种群已经降低到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继续,如朱鹮、华南虎、东北虎、白鳍豚等。

渐危:

指野生种群已明显下降,如不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势必成为“濒危”者,或因近似某“濒危”物种,必须予以保护以确保该“濒危”物种的生存,如金猫、云豹。

稀有:

指从分类定名以来,迄今总共只有为数有限的发现记录,其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不是人为的因素,如沟牙鼯鼠、海南绒鼠等。

不定:

指情况不甚明了,但有迹象表明可能已经属于或疑为“濒危”或“渐危”者,如普氏原羚、假吸血蝠等。

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1956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2年1月,中国共有36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移地保护主要利用植物园、动物园或繁殖中心来实现,但费用大、数量少、规模小、管理不善、经费不足等,限制发展。

成都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宣城扬子鳄,铜陵白鳍豚(或江豚)。

管理人员精心护理大熊猫

4.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就地保护是该行动计划的核心,移地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的补充。

具体目标:

强化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保护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

二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

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事物都是生物。

生物的分界,揭示了生物从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

3.四界系统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有可能揭示细菌、蓝藻细胞的细微结构,并发现与其他生物有显著的不同,于是提出原核生物(Prokaryote)和真核生物(Eukaryote)的概念。

美国人考柏兰(1938)将原核生物另立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和后生动物界。

4.五界系统

1969年,美国人惠特克(R.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即

•原核生物界(KingdomMonera)

•原生生物界(KingdomProtista)

•植物界(KingdomP1antae)

•真菌界(KingdomFungi)

•动物界(KingdomAnimalia)

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

原核生物-细胞的初级阶段,原生生物-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

5.六界系统

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

我国著名昆虫学家陈世骧(1979)提出3个总界六界系统。

生物的分界系统总结

(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担当消费者的角色。

三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1概念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是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1)研究对象划分:

原生动物学、贝类学、昆虫学、鱼类学。

2)研究内容划分:

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生态学、胚胎学等。

3)边缘学科:

动物生化、动物物理、仿生学等。

4)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从生态系统到分子

2006年10月首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整合动物学:

本质是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采用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开展动物学的研究。

主要整合两方面内容:

尺度上:

把宏观和微观的研究相互融合、补充;

研究领域上:

打破学科的界限,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研究方法。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

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畜禽饲养、鱼类养捕、食品加工均直接与动物打交道。

医药卫生方面:

流行病(SARS、H5N1)、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管圆线虫病)。

工业(工业原料和仿生学等)。

1)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

我国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动物种类及数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许多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和珍贵动物,有些是珍稀濒危动物。

为了开发利用动物资源,需要首先调查研究摸清动物资源的情况,这在我国尚是一项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基础工作。

2)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

农业经济动物饲养和有害生物治理:

为了发展有益的动物,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所需生活条件;防治有害生物。

畜牧业遗传育种:

为了不断改良品质培育新品种,也需要动物学知识,目前有关转基因鱼、兔、猪、羊等工作不断有所报道,使人类改造动物的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多利”,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

3)在医药卫生方面

动物学及其许多分支学科,诸如动物解剖、组织、细胞、胚胎、生理、寄生虫学等是医药卫生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

有些寄生虫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严重的疾病,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所致的我国有名的五大寄生虫病,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如果没有动物学研究的配合是难以完成的。

挂牛头卖马肉

四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一)动物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1.16-18世纪及以前,描述性阶段。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人,在其著作《动物史》中描述了450种动物,并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被誉为“动物学之父”。

林奈:

瑞典人。

1)《自然系统》将动物分为纲、目、属和种。

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六个纲。

2)双名法,提出生物具有种的概念。

但认为物种不变,物种由神创造。

《周礼》和《本草纲目》。

2.19世纪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单纯的描述阶段过渡到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以进化论贯穿其中。

细胞学说:

1839年,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提出,认为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中心学说是“自然选择”。

拉马克:

法国人,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主要观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

1900。

3.分子生物学时代

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科的交叉渗透和新技术的应用,使研究工作更为深入细致、结果更为可靠,分子生物学时代到来。

标志性事件:

1)20世纪30年代前后:

蛋白质分子结构、酶的性质和功能;

2)40年代:

验证了遗传因子的物质实体是DNA,核酸的化学构成研究有了突破;

3)50年代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20世纪20年代开始建立动物学的研究机构,同时在大学开设生物学系培养动物学研究人才。

1928年在北京建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

1929年在南京建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改为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别独立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

私立研究机构有:

1922年设立在南京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1928年在北京的静生生物调查所以及1930年在四川的西部科学院。

1934年成立中国动物学会。

•孙濡泳,兽类学和鱼类学,华南师范大学

•郑光美,鸟类学,北京师范大学

•赵尔宓,两栖爬行动物学,中国科学院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大学。

•刘建康,水生生物学,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马建章,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东北林业大学

•张亚平,动物遗传学,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康乐,生态基因组学,中科院动物所

•IntegrativeZoology,中科院动物所

•《动物学报》-CurrentZoology,中科院动物所

•《动物学杂志》,中科院动物所

•《昆虫知识》-应用昆虫学报,中科院动物所

•《中国昆虫科学》(英文版),中科院动物所

•《动物学研究》,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水生生物学报》,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兽类学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英文)

•《四川动物》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学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学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

1.研究方法

观察描述

综合比较

实验论证

2.学习方法(建议)

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掌握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

动物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以动物进化为主线,掌握各类群新出现特征的进化意义

五动物分类的知识

(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正确判断物种,以保证科研的客观性、对比性、重复性和科研价值。

方法:

过去以经济用途或表面上明显的少数特征为标准,进化论确立后,自然分类法。

(二)分类等级

7个分类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

标准:

动物之间的异同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

客观性和主观性:

种具有客观性。

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如线虫。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1概念

物种:

简称为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2生殖隔离:

不同种的个体在自然情况下,不杂交或杂交不育的现象。

主要形式:

亲体相遇但不能交配:

可能亲体交配时要求的生态条件不同;动物发情期不同;雌雄性器官不相配合;动物性行为不同。

亲体即使能够交配,但雌雄性细胞不能完成受精或受精后杂种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杂种能生长和发育,但不能繁殖后代,即杂种不育。

例如:

骡:

公驴与母马,染色体差异。

3亚种

是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差别的群体。

例子:

东北虎和华南虎。

无地理障碍可交配。

4品种

品种是人工干预自然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性状的个体。

例子:

牛(役用、乳用、肉用);家鸡:

肉用、卵用、卵肉兼用。

“在我国的养殖业规模化生产中,肉鸡进口品种占比达100%、奶牛为95%、种猪为92%、肉鸭为90%……

本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不到10%。

于2014年2月21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成果汇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表示,当前我国对国际动物品种的依赖非常严重,地方品种保护和利用力度亟待加强。

•摘自《中国科学报》(2014-02-25第1版要闻)

(四)动物的命名

1双名法

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首创双名法。

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有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

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面的种本名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学名之后,通常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以便于校对原始资料和标本。

野猪:

SusscrofaLinne。

华南野猪:

SusscrofachirodontaHeude。

2优先律

国际动物命名法还规定,任何动物分类单元的正确科学名称,都应该是最早正确出现的名称。

这一规定称为优先律,其目的是保证一物一名。

如池鹭:

原名为BuphusbacchusBonaparte,现名为Ardeotabacchus(Bonaparte)

3种名不确定时

有时当一个物种只知其属名,而种名不能确定时,或者只涉及某一个属,而不具体指出是哪一个种时,可在属名之后加sp.。

如Canissp.犬属。

划分依据:

细胞数量、胚层、体形、体腔、体节、附肢、脊索以及内部器官的系统发生发展。

门数:

34门(11个)。

小结

1、掌握物种、品种、双名法、生殖隔离和整合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三界和五界分类系统的提出人、划分依据和主要内容。

3、了解动物学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和利用网络查询动物学信息的方法。

作业

一、名词解释

动物学、物种、品种、双名法、生殖隔离和整合动物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濒危物种的等级划分标准。

2、三界和五界系统的提出人、划分依据和具体内容。

3、举例说明动物命名的双名法。

预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小测验

1就地保护是迁地保护的一种补偿性措施。

2对资源的过度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3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4达尔文被称为“动物学之父”。

5五界系统是由惠特克提出的,他把生物界分为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一、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细胞的发现过程(显微镜)

1)1590年,荷兰詹森兄弟,第一架复式显微镜。

2)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壁(软木的薄片)。

3)1671年,英国人格鲁,意大利人马尔比基几乎同时发现细胞里充满黏质。

4)1831年,英国人布朗在兰科植物中发现细胞核。

5)1861年,许尔兹等人确定动植物细胞都由原生质组成,并把核周围的原生质称为细胞质,核内的原生质称为核质。

6)稍后,有人用渗透现象证明了细胞膜的存在。

2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1)内容:

提出人:

德国学者施莱登与施旺。

时间:

1839年。

主要内容:

认为整个生物界的各种生物虽然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的单位。

2)意义

19世纪最伟大的三个自然界发现之一(物种起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生物科学从博物学中独立出来。

促进了生物学各科及细胞学本身的发展,生物的构造与功能、生长与生殖、个体的生理与病理、遗传与变异等都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1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