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826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蜀河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蜀河镇人民政府丁化安

(2011年12月3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蜀河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五年,也是面临严竣挑战的五年。

五年来,本届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镇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中心,坚持“产业富镇、工商强镇、文旅兴镇、人居旺镇、生态立镇”五大战略,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克难攻坚谋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使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省级重点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86亿元,比2007年增加6.76亿元,年均增长48.2%,完成财政收入206.49万元,比2007年增加143.13万元,年均增长2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00万元,比2007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5854元,比2007增长115%。

(一)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农村产业化进程加快。

五年来,全镇深入实施“效益农业”战略。

投资1700万元的郅家湾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三官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水利坡改梯工程,共平整土地300亩,新修机耕水泥路2000多米、砂石路7000多米,旱改水200亩,坡地改梯地400亩,恢复及新修河堤3000多米,新建5条排洪渠及3条堰渠;其他农业配套工程建设累计修基本农田980亩,发展节灌面积1200亩,水保治理47平方公里,完成8个村(社区)安全人饮工程,解决了10000余人饮水困难,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本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依靠科技兴农,发展多种经营,坚持农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大力实施“绿色富民”工程,积极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主导产业成效明显。

五年来,全镇已基本形成以烟草产业为中心、以畜牧养殖为重点、以蔬菜产业为依托的农业产业格局。

2011年,全镇发展烟草4200亩;收购烟叶74万斤,产值600万元,烟税158.18万元。

畜牧养殖积极推广正大模式和“121”模式,培育养殖大户277户,“121”示范户1183户;生猪存栏3.6万头,出栏7.4万头,发展万头村2个。

蔬菜产业抢抓城镇化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在三官杨家河建1个300亩蔬菜基地;累计种植蔬菜2520亩。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五年来,不断加大“工业强镇”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努力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潜力,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走经济多元化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

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今年蜀河水电厂、明文油脂有限公司、宏发选矿厂、三官炮厂、恒发板石厂、吕关砖厂、鑫晔砖厂分别实现产值1.96亿元、1.04亿元、2500万元、1000万元、2500万元、800万元和1000万元,增速明显;个体工商户由1056个增长到1373个,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财政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以“培财源、强征管、控支出、保工资、保津贴、保运转,保稳定”为重点,狠抓财政税收工作。

奋力抓好烤烟生产为主的财源建设,挖掘非税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206.49万元;进一步规范了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支出,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累计节支消债200多万元,办公条件有效改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生态建设扎实开展。

深入实施“生态立镇”战略,在科学制定生态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加快生态建设进程。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

共投资600万元硬化集镇主街道1000米、铺设给排水管网1000米、投资490万元的黄洲馆、杨泗庙修复工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使集镇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和净化,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公路建设效果明显。

抢抓通村水泥路建设机遇,协调争取指标,硬化了通村水泥路26条145公里,实现了水泥路通村率100%,成为全市通村水泥路里程最长的乡镇。

全力配合蜀双公路改造,彻底解决了三官沿线路难走、车难行的现状。

另外,结合烟水、烟路配套工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观堂沟和施家沟6.05公里砂石路;同时,对各行政村的主道、支道进行修复和硬化。

重点镇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新区详细规划、古镇保护规划均顺利通过评审,测绘、地勘、征地工作进展顺利,截止2011年底完成建设用地征用250亩,总投资1200万元;新区发展路及新区三桥已进入招标阶段,计划投资610万;投资180万元的国税分局大楼工程已竣工待验;投资18万元的新区行政中心大楼设计工作已启动;投资3000万元启动的新区东西岸河堤工程建设目前已进入设计方案评审之中;新区河东路扩建即将启动,预计投资1200万元,目前扩建设计方案已修编完成。

白河电站移民小区规划建设工作正在与中广核业主方紧张衔接之中。

移民搬迁稳步推进。

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居住)共计342户1312人,占任务的118%,其中:

自建房118户15340平方米,购买商品套房224户26880平方米。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行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和农民进城(镇)有效衔接的工作方式,确定1个集中安置点为蜀河社区,安置108户404人;3个中心村安置点安置92户336人,分别是吕关村安置30户110人,施家沟村安置30户110人,兰滩村安置32户116人,全面完成了县下达我镇200户74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投资2816万元进一步完善蜀河高中校舍建设,新建实验楼、教学楼、逸夫楼各1幢,购置各类教学设备类1000余种;蜀河初中投资450万元新建教学楼2幢、宿舍楼1幢,增加校舍面积4000平方米,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11年高考、中考上线人数分别达到216人和158人,较上年增长13%和11%。

结合廉政文化“六进”校园活动,在学校开展了法制教育课,促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学生入学率达到100%以上。

文体卫事业突飞猛进。

不断完善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32514人参加了2011年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17639人208.7万元,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以及村民自乐班等有序推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村(社区)委会换届圆满成功。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规定,组织实施好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镇22个村(社区)共选出村(社区)主任22名,平均年龄为45.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人;村委会委员88名,其中:

女委员12名,平均年龄41.2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新当选的村委会班子成员中共有养蚕、烤烟大户42人,经济能人5人。

整个换届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大局平稳,未出现信访举报等影响换届工作的现象,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加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平安创建扎实开展。

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蜀河”,全面实施依法治镇,深入开展“五五”、“六五”普法,建立点、线、面结合,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切实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积极开展“平安村(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截止2011年底,全镇22个村(社区)均被县主管部门命名为“平安村(社区)”及“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率达100%;扎实有效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累计评选出“文明、和谐、平安”家庭9319户;不断提升“两率一度”创建,群众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政法干部满意度分别达到100%、80%和89%。

五年来全镇没有发生群体上访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以及特大安全事故,以“小安”促“大安”的工作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

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转变生育观念,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围绕“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开展了“计生服务月”和“计生大排查”活动,积极开展春秋两季育龄妇女普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计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8%以上,各项控制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

五年来均顺利通过了省、市、县的检查验收,其中镇计生办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201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镇计服站在2010年被省纠风办命名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省级标兵单位,并于同年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荣誉称号。

社会保障有序推进。

进一步加大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不断扩大民政救济面,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机制,提升民政工作水平。

五年来全镇共计发放灾后重建资金501户,346万元;5.12地震后发放三孤人员补助资金32.7万元;城镇低保金749.3万元;农村低保金1027.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236.8万元;大病治疗救助资金56.4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0.1万元;高龄老人补助48.9万元;老复员军人、参战涉核人员,共发放补助资金56.2万元,现役军人优待金10.86万元,做到了专款专用,应保尽保。

(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机关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依法向镇人大报告重大工作和事项,自觉接受监督。

认真执行和落实有关决议、决定,认真办结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意见。

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

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工作。

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组织、群众、制度和舆论监督。

认真执行机关效能各项规定,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

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继续推行镇机关干部岗位承诺制、中层干部例会制、村级工作通报制,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镇的经济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党委政府班子和全镇人民的锐意进取、团结实干;得益于镇人大的精心指导、依法监督;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同心同德、大力支持;同时也得益于各驻镇单位的鼎力配合、精诚协作。

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对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全镇人民、全体代表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体现在: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重点镇建设进程较慢;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大项目少,工业性投入少,发展后劲不足,第三产业缺乏实质性进展;土地利用率较低,环境保护、环境美化、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工作任务艰巨,社会事业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作风建设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有这些问题与不足,都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加以解决,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主要工作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实现重点镇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

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两大主题,树立“全域蜀河、人文蜀河、和谐蜀河”三大理念,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集镇建设、保障民生”四大目标,强力推进“集镇建设、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六大突破,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建设包容开放、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的新蜀河。

总体工作目标是:

确保年均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各项发展性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为此,今后五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

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走特色农业道路。

今后五年,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做强做好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供应基地。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为中心,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有机结合。

继续做大做强烟草、林业、畜牧、蔬菜、劳务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

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供、销一体化。

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打响特色品牌。

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完善企业与基地、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生产链条式、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技术推广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后五年,要全力做好“八字”文章。

一是挖潜。

努力突破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的制约,加强用地指标管理,努力拓展用地空间。

狠抓储备项目落地率、在建项目竣工率和竣工项目投产率,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技改。

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实现高附加值。

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手抓扶优扶强,一手抓劣势企业淘汰。

着力培育特色工业,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做精行业。

三是创新。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大力开展“品牌战略、质量振兴”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四是嫁接。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考核,调动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挖掘一切潜力,努力实现蜀河对内对外开放新突破。

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式,以存量引增量,引导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合作、大气思想,与优势企业进行合作、合资、嫁接改造,形成超常规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生态创建,打造新区特色品牌。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今后五年,要以推进“双创”活动、古镇保护和陕西省最美小城镇创建为载体。

通过保护、建设、治理并重的工作措施,以环境洁化为目标,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强化环境卫生质量监管,着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

以区域绿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推进道路绿化、集镇绿化、村居绿化工作。

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实现全镇村村都喝上清洁水、安全水。

以村庄美化为目标,着力推进“双创”整治,加大投入促进村容整洁。

以道路硬化亮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村级道路整修力度,实施村内道路亮灯工程,方便群众出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抓紧实施新区建设。

按照规划,高起点、高质量、大手笔地迅速启动新区建设。

结合白河电站移民工程,同时启动新区移民小区建设。

本着宁缺勿乱的原则,切实搞好入住新区的单位、房地产商建设的审批、监管工作,确保建成的都是精品。

理顺村镇规划管理机制,强化集镇管理。

切实搞好古镇保护。

调整充实古镇保护研究人员,将蜀河建筑风格、特色饮食、民间社火等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有序迁移老镇区人口,按照《古镇保护规划》进行复古恢复,努力将其打造成走幽静小巷、观昔日辉煌、尝特色饮食、品汉江文化的旅游景区。

着力塑造社风民风,通过开展经常性群众教育及各类文明评选活动,努力把群众引导教育成远离陋习、崇尚文明健康的新市民。

(三)统筹社会事业,繁荣农村文化,构建和谐蜀河。

保障农民安居乐业。

今后五年,要进一步深化“平安蜀河”创建,积极开展“六五”普法,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要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重视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全镇经济的持续发展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着力维护社会公平。

今后五年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民政救助工作,继续推进结对帮扶活动,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着力配合实施好区域敬老院建设,进一步改善对五保户的集中供养条件,实现全镇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医保工作,动员、组织群众参加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

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今后五年要继续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添现代教育设施,配置多媒体教学设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条件,保障教学安全。

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基地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训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控,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大村级卫生室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繁荣农村文化生活。

今后五年要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扩展文化活动场所,着力挖掘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满足和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大力开展村民自乐班、全民健身运动,抓好篮球场、乒乓室、健身苑等体育设施建设,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引导群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认真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文明村镇”、“五好家庭户”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科学意识。

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做好统战工作,团结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新农村建设。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工作,抓好民兵和预备役建设,重视双拥优抚工作。

加强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工作。

今后五年要继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倡导优生优育,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强化基础建设,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持等优惠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保计划生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稳定耕地面积为基础,强化土地管理力度。

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

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倾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政府工作面临着六大考验:

一是如何突破要素瓶颈制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三是如何保护好生存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四是如何维护正常生产秩序,促进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如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六是如何增强政府施政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面对这六大考验,我们要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建设一个勤政务实、协调高效的服务政府;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的法治政府;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责任政府,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实现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转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强化服务理念,严格服务承诺。

为民办事,突出一个“快”字,做到一个“好”字,强调一个“诚”字,要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完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尽力为群众、为企业、为基层提供一流的服务,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效率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推动行政许可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不断加大普法力度,努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

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决策和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风险评估。

加大政府部门公开评议力度,努力建设一支行为规范、业务精通、务实高效、廉洁奉公的机关干部队伍。

关心群众生活,建设责任政府。

坚持以人为本,维民权,保民利,促民富。

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

时刻关心群众疾苦,维护人民利益。

要足行基层,眼看群众,耳听社情,心系民意,与群众交知心朋友。

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环境等问题,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三、2012年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

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和谐蜀河、生态蜀河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8.65亿元,与2011年相比较增长10%;全社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增长25%;财政收入达到230万元,增长1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较上年净增700元。

围绕指导思想,瞅准发展目标,强力抓好落实,全力确保2012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因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基础,强产业,创农业发展新突破。

一是烟草产业。

重点发展培育20亩以上的务烟大户,抓好寨坡、施家沟2个烟草千亩村,黄场、观堂沟、小山岔、龙潭4个烟草500亩村,罗家坡、龙池等6个200亩村,力争全镇优质烤烟种植突破5000亩目标,实现产量676吨,产值1040万元。

二是畜牧生产。

按照高效、优质、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

畜牧生产积极推广“正大模式”和“121”模式,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

确保全年生猪出栏6.84万头,存栏3.32万头,良繁大户23户,养猪大户292户,肉类总产量4160吨,禽蛋产量296吨,畜牧总产值实现7800万元。

三是林业生产。

突出特色抓林果业发展,规范种植、科学管护、连片造林,在曼湾等村启动建设万亩核桃基地。

蔬菜产业走“一村一品”的路子,把三官、高桥、郅家湾、吕关建成蔬菜大村,连片建成旬阳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实现累计种植蔬菜4000亩,产值1亿元。

四是劳务产业。

整合培训资源,全力抓好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力争全年劳务输出8000人,揽回劳务收入2亿元。

通过不懈努力,年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以上。

(二)抓对接,强工业,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安全高效为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我镇境内蜀河水电厂、明文油脂有限公司、宏发选矿厂、三官炮厂、恒发板石厂、吕关砖厂、鑫晔砖厂安全整改、科研开发、品牌打造、文化提升的步伐,使其分别实现产值2.15亿元、1.14亿元、2750万元、1100万元、2750万元、900万元和1100万元。

依托中化薏仁酒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