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172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详细.docx

QC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详细

QC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发表单位:

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名称:

杭州国际商贸城单元JG18-08-R21-02

地块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2标QC小组

二O一五年

1

2

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

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国际商贸城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杭州国际商贸城单元JG18-08-R21-

02地块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2标项目位于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九恒路与九环路交叉口东北角地块内。

拟建建筑物由10幢16层住宅楼组成,地块东北部下设1层地下车库,西南部下设2

层地下车库。

总建筑面积:

127990.4㎡(另计架空层2970.8㎡),地下建筑面积:

45330.8

m2,地上建筑面积:

85630.4

m2。

本工程±0.000以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桩基础。

基坑一般开挖深度为10.1m,基坑支护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维幕、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支护措施

锚索构造为“可回收旋喷扩孔预应力锚索”,要求在锚索使用完成后,回收锚索主筋之钢绞线。

锚索设

计长度为20XX22m两种,主筋为4-

15.2钢绞线,钢绞线的强度为1860Mpa,锚固段经高压喷射扩大到500mm。

施工图统计长度20XX锚索为84根

,长度22m的锚索为28根,共计112根、计2296延长米。

第一排长度20XX索的锚固段长度为15m;第一排长度22m锚索的锚固段长度为17m;第二排长度20XX索的锚固段长度为16m;设计要求2D剖面锚索的受拉承载力设

计值为500kN,预应力张拉锁定值为250kN;2E剖面第一排锚索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550kN,预应力张拉设

锁定值为250kN,第二排锚索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600kN,预应力张拉锁定值为300kN。

二、小组简介

杭州国际商贸城单元JG18-08-

QC小组名称

R21-

组长

毛子奇

02地块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2标

QC小组

类型

现场型

副组长

徐冲

课题名称

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回收率

小组人数

10

注册号

TDQC20XX-1

活动日期

20XX.5-

20XX.10

小组成员简况

姓名

职称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在QC小组内分工

毛子

高级工程师

48

本科

总体组织

徐冲

工程师

29

本科

具体策划

1

裘理

工程师

32

本科

质量检查

胡光

工程师

33

本科

施工负责

毛贤

助理工程师

24

本科

质量检查

周子

工程师

51

专科

操作把关

王晓

助理工程师

24

专科

操作把关

邵建

工程师

38

专科

质量检查

吴凡

助理工程师

28

专科

操作把关

吴兆

工程师

33

本科

技术负责

制表人:

徐冲

制表时间:

20XX.5

三、选题理由

1、回收钢绞线、承压板、夹具,可节约物料资源成本。

2、锚索施工中遗留下来的钢绞线造成地下环境污染,给周围地下空间的开发施工过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利于土地市场化的发展。

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杜绝锚索施工后超越红线施工现象。

4、大多数工程施工中,“可回收预应力锚索”都未进行回收,为倡导绿色施工,对此工艺做好技

术攻关,累计更多施工经验。

5、使得“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达到自定目标要求。

综上分析,我们选定“提高可回收预应力锚索回收率”作为本小组的QC活动课题。

四、现状调查

20XX年3月18日,本QC小组成员对有过“可回收预应力锚索”施工的10个项目做了是否回收的调

查,回收情况如下:

现状调查表1

序号

是否回收

序号

是否回收

1#工程

6#工程

2

2#工程

7#工程

3#工程

8#工程

4#工程

9#工程

5#工程

10#工程

制表人:

徐冲

制表日期:

20XX.5

被调查的10个工程结果发现,有5个工程主观上未对锚索进行回收,所以本QC小组又对已回收

的5个工程的锚索回收率做了一个统计,回收情况如下:

现状调查表2

序号

是否回收

应回收根数

实际回收根数

回收率

3#工程

110

98

89.0%

4#工程

98

88

89.7%

5#工程

115

105

91.3%

8#工程

151

131

86.7%

10#工程

130

115

88.4%

制表人:

徐冲

制表日期:

20XX.5

以上五项工程可以看出对已实施回收的项目,一共应回收的锚索为604根,实际一次性回收成功540根,未一次性回收成功的64根,平均回收率为89.4%。

根据现场未一次性回收成功的情况绘制出质量缺陷统计表和排列图如下:

质量缺陷统计表

序号

项目

不合格频

不合格频

累积不合格频率

率(%)

(%)

锚索承载头与钢绞线未能

1

正常脱离,钢绞线超拉后

40

62.5%

62.5%

断裂

锚索尾部与钢绞线不在同

2

一轴线上,拉拔时被冠梁

18

28.1%

90.6%

洞口割断

水泥搅拌土底部锚索端头

3

处抗拔力不足,锚索端头

4

6.2%

96.8%

松弛位移,锚索未能一次

性拔除

4

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不够

2

3.1%

100%

断裂

制表人:

徐冲

制表日期:

20XX.5

质量缺陷排列图

3

制图人:

徐冲制图日期:

20XX.5

从图中可以看出,“锚索承载头与钢绞线未能正常脱离,钢绞线超拉后断裂”与“锚索尾部与钢绞线不在同一轴线上,拉拔时被冠梁洞口割断”是主要问题,占不合格频率的90.6%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设定目标

目标设定: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结合基坑围护设计文件与绿色施工的要求,经过QC小组开会讨

论决定,小组有能力将两个主要缺陷项目“锚索尾部与钢绞线不在同一轴线上,拉拔时被冠梁

洞口割断”和“锚索尾部与钢绞线不在同一轴线上,拉拔时被冠梁洞口割断”的不合格频数分别降低99%,相当于所统计的缺陷项目最多出现1个不合格频数。

再加上其他两项的不合格频率(

1+1+4+2=8)最多为8个。

经过计算[(604-

8)/604=98.6%],所以将本次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目标定在98%以上。

4

制图人:

徐冲

六、原因分析

2

人机

压顶梁斜面留设角度不准确

未精细化支模、管理人员实测实量不到位

预埋φ80PVC管留设角度不准确

操作工人马虎

压顶梁浇捣混凝土时冲斜pvc管

Pvc管没有良好固定措施

机械钻孔场地标高不对

场地标高未平整到位

技术交底不到位

现场缺少技术指导

水下成孔质量差无

制图日期:

20XX.5

钻孔倾角有偏差

时拔

尾索

施工机械精度较

洞梁冠被

绞钢与部

钻杆下垂有挠度

断割口

在不线

采用常规钻杆成

,上线轴一同

冠梁内钢绞线歪曲

5

地下水位较高

人机

超极限拉力承载头未脱离时千斤顶盲目持续加力

操作工人对工艺不熟悉

未预埋φ80PVC管

锚索歪斜、钢绞线保护层不均下锚索时未增设钢绞线的保护层垫块

千斤顶拉拔力与

载承索锚

与头

油压表显示不准确

未线绞钢

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使用

6

线绞钢,离脱常正能

断后拉超

二次注浆不密实

钢绞线被地下水腐蚀锚索承载头达到极限施工参数不正确

拉拔值时不能脱离

钢绞线外塑料套管破损锚索承载头容易没有做拉拔试验

或接头处未密封处理产生质量问题

环料法

制图人:

徐冲制图日期:

20XX.5

七、要因确定

通过图中要因的分析与确定,影响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一次性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有16个:

1、确认一:

未精细化支模、管理人员实测实量不到位导致压顶梁斜面留设角度不准确

经现场调查,压顶梁斜面留设角度多处不精确与锚索轴线方向没有垂直,导致锚索尾部拉拔

处与钢绞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部分钢绞线在拉拔时被压顶梁穿口处割断。

结论:

要因

2、确认二:

操作工人马虎导致预埋φ80PVC管留设角度不准确

经现场调查,预埋φ80PVC管留设角度均与锚索轴线角度基本一致,预埋后项目部验收基本符

合要求。

结论:

非要因

3、确认三:

pvc管没有良好固定措施导致压顶梁浇捣混凝土时冲斜预埋pvc管

现浇捣混凝土时工人尽可能少冲击pvc管,预埋管与模板有良好固定措施。

7

结论:

非要因

4、确认四:

场地标高未平整到位导致机械钻孔场地标高不对。

现场机械进场时场地都及时整到位,施工员标高控制较好。

结论:

非要因

5、确认五:

现场缺少技术指导,技术交底不到位。

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做好了技术交底,施工时派专人现场旁站监督,施工前做好试桩和试拉

拔,收集相关参数,较好的确保了每一根锚索的施工质量和拉拔时操作规范。

结论:

非要因

6、确认六:

施工机械精度较差导致钻孔倾角有偏差。

进场机械采用机械套筒式钻孔机械设备,成孔质量好,低速掘进精度高,机械就位后对标高和

钻杆角度进行二次测量调整,成孔倾角基本与设计要求一致。

结论:

非要因

7、确认七:

采用常规成孔工艺,钻杆下垂有挠度。

采用常规钻孔设备单一钻杆钻进,长距离悬挑的钻杆会产生较大的挠度,使得成孔下垂,成孔

质量差,拔除时锚索受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如采用套筒式钻孔机械设备低速掘进,套筒抗弯强度好,基本没有挠度且精度较高。

结论:

非要因

8、确认八:

地下水位较高,成孔质量差。

降水措施到位,每天监测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线。

8

结论:

非要因

9、确认九:

冠梁内未预埋φ80PVC管导致冠梁内钢绞线歪曲。

每一根锚索都预埋了φ80PVC管,严格验收。

结论:

非要因

10、确认十:

下锚索时未增设保护层垫块导致锚索歪斜、钢绞线保护层不均。

下锚索之前每隔2米间距设置一个保护层垫块,较好的控制锚索外包裹的水泥土层的厚度。

结论:

非要因

11、确认十一:

操作工人对工艺不熟悉导致超极限拉力端头未脱离时千斤顶盲目持续加力。

锚索回收前技术负责人对操作人员做了技术交底,熟悉锚索回收的过程控制,拉拔时控制千斤顶拉拔力,施工人员对油压表上的数值实时紧盯,确保不超锚索拉力极限值,

结论:

非要因

12、确认十二:

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使用前未经检测导致千斤顶拉拔力与油压表显示不准确千斤顶和油压表使用前配套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调整检测合格。

结论:

非要因

13、确认十三:

钢绞线外塑料套管破损或接头未密封导致钢绞线被地下水腐蚀。

塑料套管是锚索钢绞线的最后一道防线,钢绞线用塑料软管包裹,入孔前检查了套管是否破

损,接头处都进行了密封处理。

结论:

非要因

9

14、确认十四:

二次注浆不密实导致钢绞线被地下水腐蚀。

钢绞线塑料套管外部的水泥土保护层是保护钢绞线的第一道防线,套筒拔出后套筒壁的泥浆体积会相应减少,现场二次注浆较为及时,密实且一次性到位。

结论:

非要因

15、确认十五:

锚索承载头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导致锚索承载头达到极限拉拔值时不能脱离。

经过现场调查,拉拔回收过程中,承载头与钢绞线达到极限值时难以脱离的现状频频出现,导致较多锚索端在锚索中段,或者拔不出不能一次性回收。

结论:

要因

16、确认十六:

没有做试拉拔,施工参数收集不正确

开工前一个月打好“试桩”,养护28d后,做好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试拉拔工作,现场收集分级张

拉及回收时的施工参数。

结论:

非要因

综上所述,本QC确认了导致“锚索承载头与钢绞线未能正常脱离,钢绞线超拉后断裂”与“锚索

尾部与钢绞线不在同一轴线上,拉拔时被冠梁洞口割断”的主要因素为:

1、压顶梁斜面留设角度不准确2、锚索承载头达到极限拉拔值时不能脱离

八、制作对策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负责人

压顶梁斜

1、精细化支模

1

压顶梁斜面留

精细化支

面角度误

,纵向加密设

毛子奇

设角度不准确

差不超过2

置对拉螺杆,

°

加密方木与钢

10

管。

2、确保验收实

测实量。

确保在拉

锚索承载头达

对承载头

拔时承载

采用一种新型

2

到极限拉拔值

头与钢绞

徐冲

进行更改

锚索承载头

时不能脱离

线能顺利

脱开

制表人:

徐冲

制图日期:

20XX.5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针对“压顶梁斜面留设角度不准确”。

1、施工前做好对木工钢筋工的技术交底,精细化支模,采用优质黑模板,预埋固定好pvc套管

,竖直方向设置2道对拉螺杆,水平方向70cm一道,水平方木楞间距20XX通长设置,纵向小钢管

水平方向70cm每两根与对拉螺杆山型卡相匹配。

2、完成后支模后,对压顶梁顶面尺寸、截面尺寸采用水平尺,铅垂仪、量角设备实测实量,采

用确保压顶梁留设的斜面与锚索轴线角度垂直。

实施后效果:

11

图1支模体系图2压顶梁与围檩梁成型后

实施二:

锚索承载头与钢绞线未能正常脱离,钢绞线超拉后断裂。

1、采用一种新型锚索承载头,当向右转动锚杆主筋,使挤压套上外螺纹与承载头上内螺纹啮

合,稍加拉拔即可使钢绞线与承载头脱离承压。

★在正式施工前一个月,在基坑内打了3个试验锚索用于熟悉新型承载头的使用方法及收集

相关参数。

3个锚索一共12根钢绞线全部成功回收,并且记录下了相关施工参数。

图3预应力锚索拉拔锁定图4试验锚索回收

12

2、钢绞线和承载头进场前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复试,使用前对每一根钢绞线和承载头进行外观

和功能性检查。

新旧承载头对比:

图5传统的承载头图6新型承载头

十、检查效果

20XX年5月基坑内所有锚索施工完毕,20XX年9月30日开始进行基坑锚索回收工作,回收时严

格按照设计要求,做了技术交底,管理人员旁站做好技术指导。

本工程共112根锚索,一次性成

功回收110根,其余两根锚索中仅2根钢绞线未回收(一根锚索4根钢绞线),一次性回收率达到

98.2%,符合预期目标。

图7预应力锚索回收图8拔出后的钢绞线

回收率柱状图:

13

制图人:

徐冲制图时间:

20XX.9

十一、巩固措施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我们取得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小组既定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巩固本次小

组的活动成果,对未回收的2根钢绞线进行原因分析和调查,具体原因是因为夹具与钢绞线节

点处生锈造成钢绞线拉拔时断裂。

同时集团公司将记录及成果编织成作业指导手册,并在公司内推广使用新型承载头,继续做好下一步攻关工作。

十二、总结及以后打算

小组成员通过此次活动,QC知识和个人综合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增强了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意识和方法,增进了技术攻关的能力和信心,同时也更深刻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QC小组将不断进取,主动选择工程难点攻关,计划进行下一个攻关的课题为《提高可回收预应

力锚索的施工质量》,为新工艺创新而努力。

QC小组活动成果自我评价表

项目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

参与活动现状

72

95

14

质量创优意识

81

93

解决问题的决心

73

97

团队协作精神

75

96

TQC知识及活动能力

76

92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