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57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docx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doc

高血压防治知识问答

  “看不见的盐”有哪些?

  味精、酱油、番茄酱、芥茉等调味品;

  咸菜、酱菜等腌制品;香肠、午餐肉、酱牛肉、烧鸡等熟食;冰冻食品、罐头食品及方便面、方便快餐等;甜品、零食、冰激凌、饮料等含钠盐也很高。

  什么是高血压患者“盐敏感”?

  我国有28~74%高血压患者是盐敏感者,盐吃得越多,血压升得越高越快。

对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最好采用联合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利尿剂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两类抗高血压药物。

  减少盐的摄入量有哪些益处?

  减少盐摄入量,可改善高血压治疗效果,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发病和死亡。

盐摄入量减少一半,每年全国可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死亡50万人。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指什么?

  一级预防:

对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病率。

二级预防:

对已患有高血压的人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加重,预防并发症。

三级预防:

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

  怎样防治高血压?

  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精神紧张,保证情绪稳定、乐观;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控制饮食,防止肥胖;饮食低盐、低脂、清淡,多吃蔬菜瓜果。

  什么是高血压自我管理?

  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自备血压计学会自测血压;除服用适当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为什么高血压流鼻血要当心?

  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鼻腔血管脆性增加,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就易发生破裂出血,预示血压不稳定,要引起高度警惕,也是中风的一种征兆。

据临床观察,中老年高血压者,在鼻出血后1至6个月内,约有50%可能发生中风。

  情绪和高血压病有关系吗?

  长期情绪不稳定可以造成大脑中枢功能紊乱,引起血压调节失常,从而导致高血压病或使高血压加重,不仅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还会使病情加重。

  何为高血压“二多、二少、一坚持”?

  “二多”即比一般人多睡一些,晚上睡足8小时,坚持午睡,每日比一般人多吃点蔬菜、水果和豆制品。

“二少”即少吃盐,每天食盐摄入量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少生气、少发怒。

“一坚持”指坚持长期按时服药,使血压保持稳定,不要高出150/90mm/Hg。

  高血压患者为何每三月查尿常规?

  有些高血压就是肾脏疾病引起的。

在确诊为高血压时,一定不能忽视尿常规检查。

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在5至10年以上患者,很容易并发肾脏损害,应注意尿常规定期检查,最好每三个月查一次。

  高血压病人的食物选择要点?

  1.控制热能、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吃或不吃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2.减少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等盐腌类食品;3.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控制动物脑子、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

食用油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4.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5.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哪些食品有降压功效?

  荠菜、莼菜、菠菜、马兰头、紫菜、木耳、芥菜、海带、豆腐、豆芽、土豆、蒜、芹菜、萝卜、桔子、大枣、梨、苹果、南瓜、黄瓜、山楂、鱼类、蛋清、食醋等。

  高血压应避免哪些危险动作?

  1.趴在床上看书、看电视;2.衣扣不宜扣得太紧;3.早上起床后只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如散步、甩手等,慢慢加大活动量。

不宜在阳台或空地上做反复向前弯曲身体、下蹲等剧烈运动;4.不应长时间听节奏快、强烈刺激人体感官的音乐。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应注意什么?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2.严格控制钠的摄入量,应多吃一些产热量高的食物;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力;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疲劳过度;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不能随意停药;6.定期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八项注意指什么?

  保持血压正常;保持正常体重;保持正常血脂;饮食平衡;戒烟、控酒、减盐;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树立自我保健意识。

 高血压患者怎样体育锻炼?

  适当体育活动对高血压防治是有益的。

几种常用体育运动为散步、慢跑或长跑、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高血压患者运动为什么宜晚不宜早?

  清晨,人们容易出现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而此间剧烈运动,会给心脏增加额外负担,从而造成血管内部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诱发疾病。

因此,做活动量大、剧烈的运动,建议在下午2点之后或晚上进行。

 

冠心病防治知识

什么人容易患冠心病?

  1.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

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六十的妇女,其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

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较高。

  2.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

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

在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5倍以上。

香烟可损坏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使心脏缺氧。

  饮食:

常进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

同时食量多的人也易患本病。

  3.如果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机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机率,则是其他妇女的5倍。

  有高血压表示心脏需加倍工作。

心脏病发作的机会也越高。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4.冠心病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就更容易有心脏病发作。

  5.体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体重正常的人要大。

体重超重多过20%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三倍。

  6.如果是从事经常坐着不动的工作,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可能性就比从事包括体力劳动在内的工作者要大。

缺少运动心脏不强壮者得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健康者高出两倍。

  7.如果是女性,已年过35岁,并且在服用避孕药,就较采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妇女容易罹患冠心病。

  8.高血脂:

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

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本病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本病。

血胆固醇量每100毫升最好低过200毫克(5.2mmol/L)。

含量越高,危险性就越高。

  9.持久的精神压力是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

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以上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

  每年作一次血压检查。

  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

  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

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安排做一项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冠心病的防治

  一、一般防治

      主要包括饮食、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戒断不良嗜好和相应的药物治疗。

      ①安排合理的膳食,以预防或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要避免多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肥肉等)和含大量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心等动物内脏及蛋黄等)。

      ②适当的体力活动。

      ③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质血症和糖尿病。

      ④戒烟。

    

      ⑤药物防治心绞痛。

 应急防治

   冠心病人若经常有胸闷、胸痛症状,应常备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夜间睡时也要放在容易随手拿到的地方。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含服1片硝酸甘油,含服后1-5分钟生效。

为防止短时间内心绞痛复发,可随后再服1片消心痛。

高血压病人或心绞痛伴有血压升高者,可口含心痛定1片,5分钟内开始降压,可持续4-6小时。

中药比较常用的有:

速效救心丸,能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当出现有胸闷、憋气、心前区痛等症状时可用,每次服4-6粒,急性发作时可服10-15粒,每日3次含服,一般在5分钟内心绞痛可缓解。

冠心苏合丸,每次l丸,每日3次,口含或嚼服,起效时间较硝酸甘油慢,但缓解期长,心绞痛刚开始即服疗效佳。

 

    急性冠心病防治要纠正误区

  前急性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许多患者在防治上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救治的成功率。

 

  急性冠心病患者的误区主要有三方面:

  一:

在发生心绞痛等急性冠心病症状时,把它当作一般的小毛病,认为稍作休息就能缓解,结果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

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以为吃“速效救心丸”等普通药物就能挺过去,而不是及时赶往医院抢救,以至延误治疗危及生命;

  三:

认为心脏手术危险,很多人在紧急救命时仍不愿选择创伤小、疗效好的心脏介入手术,结果错失救治良机。

 

  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急性冠心病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的救治效果最佳。

目前,发达国家约9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在紧急救治时选择心脏介入等先进的手术治疗方法,使这一疾病的死亡率从30%下降到5%以内。

而我国则有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仍然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从而导致种种不良后果。

因此,急性冠心病患者应抛弃思想顾虑,力争及早防治,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糖尿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各占50%)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减弱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是指某些内分泌病、化学毒物或药物、感染以及其他少见的免疫综合征所致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体力及体重下降。

  餐前低血糖:

胰岛素分泌与血糖不同步。

  皮肤瘙痒:

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

  视力下降:

白内障、眼底出血。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者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26mg/dl(7.0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龄≥45岁,BIM(体重指数)≥24,肥胖者;

   2.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减低者;

   3.有糖尿病家族史;

   4.血脂异常者;

   5.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6.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7.曾经分娩巨大儿者;

   8.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9.某些特殊药物(激素、利尿剂等)使用者。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有: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

严重慢性并发症

   冠心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达72%,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75%死于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者高达12%,严重时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活动受限。

   视网膜病变:

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糖尿病肾病:

在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做透析和肾移植的患者中约25%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其中14%—24%的足溃疡患者需要截肢。

糖尿病的预防:

   1、控制体重:

肥胖和超重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

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2、合理膳食:

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入。

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食品如:

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

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

1:

1。

   3、加强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最好保证每周3次,每次最好30分钟。

   4、保持心态平衡:

精神紧张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证明,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可引起体内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引起糖尿病。

或可导致原有糖尿病加重。

   5、防治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引起变态反应损伤了胰腺β—细胞,出现糖尿病症候群,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

在出现感冒及各种炎症时,要积极治疗。

   6、避免或谨慎使用有致糖尿病作用的药物。

 

脑梗塞防治知识

1、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

2、引起脑梗塞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炎、某些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机械压迫(如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等,体重超重、喜食肥肉、有家族史者也是高发人群。

栓塞常是由于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所致,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子、静脉血栓等是常见因素。

3、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梗塞灶的大小、部位。

临床症状般相对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可有短暂缺血发作史。

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等。

部分病人可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及精神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4、脑梗塞应该做哪些检查?

CT、MRI是脑梗塞患者的常选检查。

早期的脑梗塞出现CT上的变化最早需要3~6小时,晚的要等到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才出现典型表现。

如果临床上有典型的脑梗塞症状而CT表现阴性时,应该在短期内复查CT,以免漏诊。

由于脑缺血l小时之后就可发生脑组织水含量增加,从而引起MRI信号的变化,因此MRI检查脑梗塞优于CT。

此外,由于CT对后颅窝的脑梗塞检查效果欠佳,因此对于后颅窝的脑梗塞患者MR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脑梗塞患者还可做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血糖、血脂、电解质等相关检查。

5、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塞较为常用的方法,且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溶栓一般要求在发病3—6小时内应用,往往大多数病人在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溶栓时机。

    

(2) 抗凝治疗:

抗凝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脑梗塞的早期复发、血栓延长及防止堵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

(3) 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有临床研究表明脑梗塞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有一定效果,但与溶栓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有降纤酶等,发病6小时内应用效果更佳。

值得注意的需要监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当纤维蛋白原降低到一定水平会增加出血风险。

(5) 中医中药:

中药有丹参制剂、银杏叶制剂、三七制剂、川芎嗪等药物,同时辅以针灸及按摩等治疗。

(6) 其他:

对大面积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清除脑水肿;病情较重者可加用抑酸护胃药物;对于有神志改变者可加用抗生素以预防吸入性肺炎;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神经功能的锻炼,降低致残率。

6、脑梗塞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

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2) 限制脂肪摄入量。

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3) 控制总热量。

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4) 适量增加蛋白质。

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

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5) 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6) 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7) 注意烹调用料。

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

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8)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硬化有极重要的防治作用。

防止意外,如摔跤、骨折、扭伤等。

锻炼时间及程度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9) 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过于紧张,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

 (10) 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睡前一杯水,起床一杯水。

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11) 最为关键的一点,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坚持可靠的用药治疗,包括抗血小板类药物,活血化瘀、降脂抗凝类药物的长期防治,能够有效的防止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进而防止血栓再次产生,并且应对已发生的病症进行积极治疗,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防止病变发生。

高脂血症防治知识讲座内容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成为生命第一杀手的元凶是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直接因素,每一位高脂血症患者的身体里都埋下了一颗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因此,注意调节血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中老年人的健康之道。

   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高血脂的危害?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血管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哪些人易得高血脂?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

  体型肥胖者;

  中老年人;

  长期高糖饮食者;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者;

  习惯于静坐的人;

  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

  患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

  由于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较重的会出现头昏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症状。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

   

(1)调节饮食结构:

   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

   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

   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

   

(2)改善生活方式:

   减肥:

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标志。

   戒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酒精:

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

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

   有氧运动:

   (3)药物治疗:

  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

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整特别是消除血脂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

  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之高血脂本身并没有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

为防范于未然,当您有下述情况时,如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黄色瘤或已有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老年、绝经后妇女、长期高糖饮食,请您及早检查血脂。

  专家建议:

  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

  40岁以上的人——每1年检查一次血脂

  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