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151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docx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2.尿沉渣分析:

尿沉渣+尿十一项

留取中后段尿,并且新鲜结果最为理想,尿量不宜少于30ml。

报告中的μl与HPF(LPF)有换算关系。

①小圆上皮细胞↑表示泌尿道有炎症。

②红细胞信息:

在红细胞计数达到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③电导率与尿渗透压有正相关性。

④红细胞(隐血):

干化学法隐血实验对完整的红细胞、破损的红细胞和游离的血红蛋白均能反应,测定的隐血是三者的总和,因此,隐血阳性,红细胞计数不一定增高,而且不一定成正相关。

大剂量的VitC可导致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

⑤干化学的蛋白测定只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粘蛋白和本周氏蛋白无反应。

所以,干化学蛋白阴性,并不能代表尿中无蛋白质。

使用造影剂、青霉素后,尿蛋白可出现假阴性。

⑥白细胞:

干化学测定的白细胞是测白细胞的脂酶,嗜中性粒细胞含此酶,单核细胞含量很少,淋巴细胞不含此酶。

干化学法白细胞只检测了嗜中性粒细胞。

而UF尿沉渣仪和人工镜检则可检测全部白细胞。

所以干化学白细胞阴性,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反之亦成立,并且不一定成比例。

肾结核、肾移植排斥反应时淋巴细胞在尿中大量出现,而干化学基本不能测出。

VitC、大剂量先锋IV、庆大霉素可使白细胞检测出现假阴性。

⑦尿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对隐血、白细胞、胆红素、葡萄糖及亚硝酸盐等可产生严重的负干扰,干扰的程度随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维生素C检测的作用在于提示其它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假阴性的出现。

3.大便潜血:

用的是胶体金免疫技术,动物血对其不会造成干扰。

4、甲状腺功能

甲功八项:

T3、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反T3(γT3)、抗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抗体(TMAb)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对桥本甲炎、甲亢、甲低有诊断价值。

5、性激素六项:

孕酮(PROG)、泌乳素(PRL)、促卵泡成熟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

主要用于女性激素水平,尤其是女性各个生理时期激素水平的检测。

男性亦可检测。

参考值见《检验医学与临床》手册。

6、胰岛素测定(INS)、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1、2、3h)、C肽测定(CPR)、C肽释放试验(空腹1、2、3h)

胰岛素及其释放试验:

用于糖尿病分型。

C肽及其释放试验:

用于糖尿病分型,低血糖鉴别诊断以及胰岛素疗效测定。

7、尿α1、β2微球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

增高见于肾小管损伤,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降低见于晚期肾小球肾炎、急性胰腺炎。

尿β2微球蛋白:

增高见于肾小管损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等。

血清β2微球蛋白:

增高见于肾小球损伤、肾病等。

8、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

早孕的诊断、鉴别诊断(宫外孕、葡萄胎、绒毛膜癌、男性睾丸肿瘤等增高,黄体囊肿和附件包块不增高)。

参考值阴性值<3.1ng/ml

早孕阳性>8.0ng/ml

可疑值3.0~5.0ng/ml

9、血管紧张素(AT-II):

抽血时体位不同参考值有异(检验科取管),及时送检。

坐姿19~115pg/ml

卧姿15~97pg/ml

增高:

原发性高血压高肾素型、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炎、充血性心衰等。

降低:

原发性高血压低肾素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盐饮食等。

10、醛固酮(ALD):

抽血体位、饮食不同参考值有异(检验科取管),及时送检。

增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肝硬化、肾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降低:

见于阿狄森氏病、18-羟化酶缺乏等。

11、皮质醇(Cortisol):

抽血时间不同参考值有异。

清晨6-8时最高,晚10时至清晨2时最低,应激状态下也会增高。

增高:

垂体腺瘤、酒精中毒、肾衰等明显升高。

降低:

肾上腺结核、肿瘤切除后、长期类固醇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2、血清铁蛋白(SF):

正常参考值成年男女有别,成人与儿童有别。

增高:

见于肝病、肺癌、胰腺癌等。

降低:

缺铁性贫血、大出血及长期腹泻等。

1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特异性较好

前列腺癌早期轻度增高,晚期明显增高,前列腺炎仅少数轻度增高。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一、白细胞总数(WBC):

它是血液分析中三大信息之一,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升高表示有细菌感染,而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有病毒感染。

但并不是绝对,要结合白细胞分类的各项指标,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这两个指标是淋巴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但淋巴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例如:

非典的诊断标准。

它的意义要结合白细胞总数来判断,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或)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则表示有病毒感染。

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这两个指标也是中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它的意义要结合白细胞总数来判断,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则表示有细菌感染。

四、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

这两个指标也是单核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单核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单核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单核细胞增多往往伴随白细胞总数升高,是严重感染的表现,还有就是单核细胞增多是某些血液病的表现。

单核细胞减少意义不大。

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

这两个指标也是嗜酸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猩红热(一般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唯独猩红热增高)、慢粒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六、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EO#)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EO%):

这两个指标也是嗜碱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粒、真性RBC增多症、粘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减。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甲亢。

在临床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常用于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和观察变态反应。

七、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

这两个指标主要是观察贫血及贫血的类型。

一般来说HGB和RBC是成正比关系,现在临床上观察贫血的程度医生主要是看HGB,HGB:

90~110g/L为轻度;60~89g/L为中度;<60g/L为重度。

八、红细胞比积(HCT):

它与RBC数量及其大小有关,常用来诊断贫血及其严重程度,它的测定方法有多种:

离心法、电阻抗法和放射性核素法等,放射性核素法被ICSH规定为参考方法,离心法中的温氏法已属淘汰之列,渐被微量高速离心法所代替。

血液分析仪多数是用电阻抗法测定,它是通过测定成千上万个RBC体积产生的脉冲叠加后换算的结果,因此避免了血浆残留日误差,结果比较准确。

九、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这个指标用通熟的话说就是每个RBC的大小,它的计算公式为:

每升血液中RBC比积/每升血液中RBC个数,它是判断贫血类型的三个指标之一。

十、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也就是每升RBC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它与HGB的区别是:

HGB是指每升血液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含有血浆)而MCHC是每升RBC(不含血浆),它也是判断贫血类型的三个指标之一。

十一、三种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的临床意义:

根据在某一病例中,三个指数的变化情况,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其诊断标准及导致该类贫血的病因见表1

表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鉴别表

十二、血小板计数(PLT):

PLT的主要功能是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PLT减少容易出血。

十三、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和红细胞体积大小标准差(RDW—SD):

RDW是反映RBC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CV是变异系数;SD是标准差。

它是仪器测得RBC体积和数量后经统计学处理而得RDW值。

与手工法相比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RDW的临床意义:

1、鉴别缺铁性贫血和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地贫),两者都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前者RBC形态明显大小不等(RDW明显异常),一般认为,如果患者血常规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并伴有RDW异常,则患缺铁性贫血可能性大,后者形态大小较为均一(RDW无异常)。

十四、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同RBC一样,它也是反映PLT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十五、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各种疾病PLT与MPV的临床意义如下:

1、PLT总数低而MPV值高:

骨髓自身功能是正常的,PLT低主要是外周血中的PLT数减少(各种原因引起)。

2、PLT总数高而MPV值正常:

骨髓功能有问题,考虑骨髓增生性疾病。

3、PLT总数和MPV值均下降:

主要见于AIDS(艾滋病)、再障、骨髓纤维化、化疗等骨髓受抑制的疾病。

4、PLT总数和MPV值均升高:

一般是急性大出血、内出血等应激性升高。

5、PLT总数正常而MPV值均升高:

慢性白血病、地贫。

另外MPV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

白血病化疗时MPV上升是骨髓功能恢复的第一征兆;局部炎症时MPV正常而败血症时MPV;在感染时如果说MPV持续低说明感染未能得到控制,如果MPV随PLT数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

十六、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比积(PCT):

十七、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临床意义:

1、从图形的变化可以估计被测血液中细胞群体的变化,提示检验者粗略判断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做进一步的涂片镜检。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

尽管引起血液变化的病因不同、细胞形态变化不同,但直方图很相似,所以说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并无特异性。

2、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可以反映某些人为的或病理变化干扰WBC计数和分类计数。

比如外周血出现有核RBC或巨大PLT,采血时由于技术原因造成PLT聚集或RBC溶血不完全使标本中有大量RBC膜碎片等情况时均可使白细胞直方图在50fl以下区域出现一个或大或小的峰。

当实验结果出现这种图形时,提示WBC计数和分类计数不准确,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进一步检测。

十八、红细胞体积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与WBC不同,某些贫血RBC体积直方图有其特点,根据图形变化结合其它参数进行分析对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分析时要注意观察图形的位置、峰底的宽度、峰顶的形状及有无双峰现象。

1、缺铁性贫血的直方图:

其特点是波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

2、轻型B-地贫的直方图:

图形表现为小峰左移,峰底变窄,典型的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直方图的特点是出现“双峰”。

4、巨幼贫的特征是波峰右移,峰底增宽,显示出大细胞不均一性。

十九、血小板直方图的变化:

血小板测量结果是根据血小板直方图得出的,微机根据直方图的形状,绘出拟合曲线,决定大血小板数目的补偿并计算MPV、PC、PDW各项参数。

当标本中小RBC增多或出现细胞碎片或血小板凝聚时,影响实验结果,血小板直方图均能反映这些变化。

因此在发出血小板报告之前,首先要观察其图形是否正常,如为异常的图形均应检查是否有血小板凝聚,必要时作血涂片检查是否有小RBC或大血小板增多现象。

心脏标志物的测定

一、酶类标志物

LDH、AST、HBDH、CK

CK-MB、LDH1

AMI的酶类标志物

血清学方面出现明显变化:

首先升高CK-MB;4~8hr;

随后总CK出现升高;

AST出现升高;

LD1出现升高.

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生物化学特性

组织分布:

细胞定位于细胞浆;骨骼肌含量最高,脑、心等。

线粒体也有肌酸激酶(CKmt)

生理变异:

性别、年龄、种族等有一定影响;运动影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AK

溶血:

2ADP========ATP+AMP

放置:

室温放4hr或4℃12hr以可使酶失活 

酶的种类:

CK-BB、CK-MB、CKMM

参考值范围:

男性:

180U/L女性:

130U/L(37℃)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临床应用

CK是临床测定次数最多;

CK是AMI的诊断辅助指标之一;

CK是AMI的治疗及预后;

作为其它心肌损伤检测;

CK也是肌肉损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CK-MB:

AMI的诊断指标之一;

AMI的治疗及预后;

CK亚型对早期AMI的检出更为灵敏;

2、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生物化学特征

组织分布:

细胞定位于细胞浆;LD1心肌,LD5横纹肌、肝脏

等,以肝、心、肾、肌肉等

生理变异:

LD2>LD1>LD3>LD4>LD5、儿童较成人高一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血小板含大量LD,LD易冷变性,RBC/血清为100倍

参考值范围:

80---500U/L(IFCC-----P------L)

50---150U/L(L----P)(国内用为主)(37℃)

乳酸脱氢酶(LD)测定

临床应用:

LD1是AMI辅助诊断酶之一;

LD是心肌功能检查指标之一;

诊断和鉴别心、肝和骨骼肌的疾病;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细胞定位于细胞浆及线粒体;器官以心、肝、骨骼肌及红细胞等;肝中AST70%存在于线粒体;

AST:

主要用于诊断AMI;

肝细胞损伤程度指标;

肝脏疾病预后指标;

4、AST、LDH和CK的特异性比较

(2)LDH含量高,分子量大,血清中升高慢,但半衰期长,有一定诊断价值;

(3)CK含量高,分子量较小,出现时间早,阳性率较高,诊断价值较高;

AMI后心肌酶的时相变化

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后开始释放胞内容物,其顺序如下:

无机离子、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蛋白

心肌酶释放----组织液-----淋巴液----入血

心肌酶增高有延滞期:

延滞期的长短取决于梗死区的大小、酶分子的大

小、酶在细胞中的浓度、定位形式、酶在血中稀

释、破坏程度等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血清酶变化

酶种类延缓期峰值维持时间增高倍数

CK-MB3~8hr16~24hr1~4天20倍

CK4~10hr20~30hr3~6天10倍

AST4~10hr20~30hr3~6天10倍

LD/LD16~12hr30~60hr7~14天6倍

ASTm8~24hr48hr8天4倍

GGT2~4天8~10天25~30天3倍

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1、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参考范围:

成人:

120~230U/L(L----P)

LD2〉LDH1〉LDH3〉LDH4〉LDH5

2、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参考值范围:

男性:

180U/L女性:

130U/L(37℃)

CK-MB:

10~25u/L或《5%CK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范围:

0~40U/L

二、蛋白类标志物

AMI的蛋白类标志物

1、肌红蛋白

Mb170kD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1hr出现,其升

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和坏死程度呈正相关

2、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用于诊断AMI。

在早期血清浓度也明显增

加,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

3、CK-MB质量

三、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和评价

1、早期标志物:

Mb、CK、CK-MB、cTnT、cTnI

2、中期标志物:

LDH1、cTnT、cTnI

3、排除标志物:

Mb、cTnT、cTnI

4、确诊标志物:

cTnT、cTnI

5、经济原因:

心肌酶分析

6、分析时间周期:

常用肾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肾小球滤过功能

菊酚特点:

FW5200D,只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或排泌,体内不合成亦不分解。

菊酚血浆浓度不影响清除率测定的准确性,故可作为测定GFR的金标准。

晨空腹静注10%菊酚,置导尿管,待血菊酚浓度和尿流量稳定后,测尿中菊酚浓度

Cin=Uin*V/Pin

肌酐包括内生肌酐(体内肌酸分解而来,生成恒定)和外源性肌酐(食物)

外源性肌酐对清晨空腹血肌酐影响不大

不与蛋白结合,自由通过肾小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血肌酐异常增高时,有部分肌酐从肾小管排泌,故CCr超过真正的GFR,尤见于肾衰患者;但用Jaffe’s反应测定血肌酐时,由于颜色的干扰使测定值较实际值高,这样计算出的CCr又偏低,两方面的影响使CCr接近GFR

无肌酐饮食(禁肉饮食)7天,蛋白量小于40克,避免剧烈运动

晨八时解尿净,留24小时尿,加甲苯4-5ML防腐

次晨8时抽血,与24小时尿同时送检

CCr/24H=(尿肌酐(mg/dl)/血肌酐)*24H尿量

CCr/MIN=(尿肌酐(mg/dl)/血肌酐)*每分钟尿量

⏹年龄对CCr的影响:

>40y每10年CCr下降7-8ml/min,>80yCCr下降50%

⏹CCr下降见于:

恶液质(肌肉萎缩),妊娠(正氮平衡),肝功能障碍,缺肢断肢

⏹CCr升高见于:

甲亢,剧烈运动,外伤,大手术后

⏹BUN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尿素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正常约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

⏹GFR下降一半以上时,BUN才升高

⏹BUN升高还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一般<40mg/dl,除非大出血,血容量不足致急性肾衰),感染,高热,脱水,高蛋白饮食

⏹Cr从肾小球滤过并以同样的速度清除,当滤过功能下降时Cr上升

⏹GFR下降到正常1/3时,血Cr才上升

⏹血Cr正常值<1.5mg/dl,性别肌肉容积在正常值范围内影响此值

⏹Cr下降见于妊娠,肌肉萎缩等

⏹BUN/Cr正常10-15:

1

⏹BUN/Cr升高提示肾前性氮质血症(但多小于30mg/dl),反之提示肾性氮质血症

⏹UA是肾功能受损时最早升高的指标

⏹UA升高程度与肾损不成比例

⏹UA升高还见于痛风,白血病,肿瘤,高嘌呤饮食

⏹血β2-MG是体内有核细胞(LC,PLT,WBC)产生的小分子蛋白,FW11800D

⏹肾小球100%滤过,99%近端小管重吸收

⏹故正常人血中浓度很低(1.5mg/dl),滤过功能下降时血β2-MG升高

⏹是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敏感指标

⏹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亦可升高

⏹肾移植成功,血β2-MG下降,一旦升高,提示排斥反应

⏹血α-MG(FW27000D)意义同β2-MG,且受感染影响少

⏹了解分侧的肾功能

⏹两侧肾功能(包括供血状态)有无显著差异

⏹了解分侧上尿路通畅情况

⏹上腹部肿物与肾脏的鉴别

⏹正常肾图包括陡然上升的放射性出现段a,聚集段b和排泄段c

⏹b段上升良好,峰形锐利,峰时多在2-3分钟

⏹c段近似指数规律下降,下降斜率与b段上升斜率近乎对称,15分钟的曲线高度低于峰值一半

⏹两侧肾图基本相同

⏹功能受损型:

a段减低,b段上升缓慢,峰值>4.5秒,c段下降延缓,C1/2>8min,15min残留率>50%

无功能型:

不见b段,只见放射性逐渐下降,提示该肾无功能、功能极差或无肾

排出不良型:

c段下降明显延缓,肾图呈不对称的抛物线状。

此肾图支持上尿路梗阻的诊断

C3降低见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狼疮肾

急进性肾炎

乙肝相关性肾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

冷球蛋白血症肾炎  

分流性肾炎

⏹C4,C1q降低伴低C3:

提示补体从经典途径活化

C4,C1q正常伴低C3:

提示补体从旁路途径活化

 

肝脏功能检查

一.蛋白代谢的检查

血清总蛋白(totalprotein),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测定

P=A+G

●TP:

60-80g/L

●A:

40-55g/L

●G:

20-30g/L

●A/G:

1.5-2.5:

1

•高蛋白血症:

TP>80g/L,TP,GG>35g/L:

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炎症

•低蛋白血症:

TP<60g/L.TP,A,A<25g/L:

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肾病综合症

蛋白检查临床意义

●急性肝炎:

蛋白指标多为正常

TP及G不高

A不低

A/G正常

•慢性肝炎,肝硬化:

A,G,TP不定,A/G倒置

•肝癌:

同上

A变化的意义

•A的高低与肝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A的体内半衰期约为21天,急性肝炎时A无明显变化

●A<25g/L以下,腹水产生,且二者呈正相关

●A在治疗后回升为病情好转指征

●A逐渐下降或持续降低提示临床预后不良

A/G倒置意义:

A/G

•慢性肝炎,慢性肝病,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2.血清蛋白电泳

(serumproteinelectrophoresis)

•A:

61-71%

•a1:

3-4%

•a2:

6-10%

•B:

7-11%

•r:

9-18%

蛋白电泳临床意义

●急性肝炎,轻症肝炎:

无明显异常

●慢性肝炎,肝硬化,:

A,r,r持续增高,增高程度与肝炎病情成正比

●肝癌:

同肝硬化,a1,a2,B

●M蛋白血症:

r(单克隆性),A

●肾病综合症:

A及r,a2,B

●结缔组织病:

r(多克隆性)

3.肝癌标志物的检查

AFP(alphafetoprotein):

<20ug/L

AFP增高的意义:

•原发性肝癌:

>500ug/L,持续一月以上

•约10%的原发性肝癌AFP(-),易误诊

•肝炎和肝硬化:

一过性增高,<200ug/L

•孕妇妊娠期可升高

CEA(carcinoembryonicantigen):

<15ug/L

CEA增高的意义:

消化系统肿瘤:

胰腺癌,结肠癌,胃癌

其他:

肺癌,乳癌,肝转移癌

APT(abnormalprothrombin):

<20ug/L

APT增高:

90%以上肝细胞癌升高,>300-900ug/L,

50%转移性肝癌也可升高,

慢性肝炎

维生素K缺乏症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测定:

STB=SDB+SIB

●STB:

1.7-17.1umol/L

●SDB:

0-6.8umol/L

●SIB:

1.7-10.2umol/L

胆红素代谢检查的临床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

STB>17.1umol/L

●隐性黄疸:

STB>17.1-34.2umol/L之间

●判断黄疸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