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383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docx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圆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教学目标:

1.圆的相关概念;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中体会圆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定义理论,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实际生活原感受,概括定义)

录用一幅大会的开幕词,展示几种车子的图形,留心观察,车轮的形状,以及一幅游戏的画面,这几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选用,从离自己较远的方面到涉及到自己有关的方面,逐渐引入。

二.探讨研究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向圆形靶飞镖,直至出现有点出现在圆周上,圆内、圆外为止,然后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五个点A、B、C、D、E,来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练习理解。

1、体育教师想利用一根3m长的绳子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3m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2、小明和小华正在练习投铅球,小明投了5.2m,小华投了6.7m,他们投的球分别落在下图中哪个区域内?

3、如图,一根5m长的绳子,一端拴在柱子上,另一端拴着一只羊(羊只能在草地上活动),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

4、已知: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0,它的四个顶点A、B、C、D是否在以点0为圆心的一个圆上,为什么?

5、如图,已知△ABC中,BD,CE是高,求证:

A、B、C、D、E在同一个圆上。

6、设AB=3cm,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1)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四.链接生活

1、举出成圆形的一些物体的实例,并研讨人们为什么将它们制作成圆形。

2、下图是一张靶纸,靶纸上的1、2…10表示击中该靶区的环数,靶中每个圆环的宽度相等,正中小圆的半径与各圆环的宽度相等,已知小明射击了一次,且已肯定中靶,求小明此次击中10环的概率。

五.课堂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怎样判断其位置关系,日常生活中利用圆的例子,与圆有关计算、证明的题目等。

六.布置作业

1、已知:

如图,OA,OB为⊙0的半径,CD分别为OA、OB的中点,求征:

AD=BC

2、已知⊙0的面积为25π。

(1)若PO=5.5,则点P在圆外;

(2)若PO=4,则点P在圆内;

(3)若PO=5,则点P在⊙0上。

2、设AB=3cm,作图说明:

到点A的距离小于2cm,且到点B的距离大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教学反思:

我们许多教师都存在着一种误区这些是好学生,学得好,那些是差生,根本是学不好。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在这节课中,讲到圆的应用,飞镖这个游戏,每个同学都很兴

奋、跃跃欲试,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展示自己,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肯

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促进进一步发展。

对于较为显浅的问

题学生往往反应较快,容易接受,但要运用合情的推理和初步演泽推理时,学生通常没有了激情,

甚至没有信心和勇气。

因此教师及时适当的启发、引导、鼓励、明确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过程要步

步有据,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2.圆的对称性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2.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3.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重点: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

和圆有关的相关概念的辨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每人制作两张圆纸片(最好用16K打印纸)

2.预习课本P88~P92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了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

三.讲授新课

(一)想一想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

(二)

认识弧、弦、直径这些与圆有关的概念。

(三)探索垂径定理。

做一做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

2.得到一条折痕CD.

3.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右图

问题:

(1)观察右图,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

说一说你的理由。

总结得出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四)讲解例题及完成随堂练习。

[例1]如右图所示,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CD,点O是CD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CD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练习:

完成课本P92随堂练习:

1

(五)探索垂径定理逆定理并完成随堂练习。

想一想:

如下图示,AB是⊙O的弦(不是直径),作一条平分AB的直径CD,交AB于点M.

同学们利用圆纸片动手做一做,然后回答:

(1)上图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

说一说你的理由。

总结得出垂径定理逆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练习:

完成课本随堂练习:

2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1.本节课我们探索了圆的轴对称性;

2.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3.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可解决计算弦长、半径、弦心距等问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3.2,1,2。

试一试1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会侧重学生对新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采用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的手法去探求几何定理。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有较大的帮助。

2.较好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师生在该节课的教与学互动性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机会;另外通过创新探索的内容,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3.本教学设计在实试过程中,时间会较为紧迫,因此,相应的练习安排得较少,这样可能会影响了学生对新定理的应用的训练,同时教师要鼓励学困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帮助他们去记忆和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2.圆的对称性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

2.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研究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的定理.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推理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

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研究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的定理.

难点:

理解相关定理中“同圆”或“等圆”的前提条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每人用透明的胶片制作两个等圆。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提出:

我们研究过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它的定义是什么?

三.讲授新课

(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圆的旋转不变性;

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两个半径相等的圆。

请回答:

它们重合吗?

如果重合,将它们的圆心固定。

将上面的圆旋转任意一个角度,两个圆还重合吗?

归纳:

圆具有旋转不变性。

即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圆形重合。

圆的中心对称性是其旋转不变性的特例。

即圆是中心对称圆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二)通过师生共同实验,探究圆心角、弧、弦、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

做一做

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利用手中已准备的两张半径相等的透明圆胶片,在⊙O和⊙O′上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圆心固定。

2、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

由此得到: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想一想

1、在同圆或等到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

你是怎么想的?

2、在同圆或等到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吗?

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

你是怎么想的?

探索总结: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三)讲解例题及完成随堂练习。

例1如图,在⊙O中,AB,CD是两条弦,OE⊥AB,OF⊥AB重足分别为E,F.⑴如果∠AOB=∠COD,那么OE与O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⑵如果OE=OF那么AB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AOB与∠COD呢?

练习:

完成课本P97随堂练习1、2、3

四.课时小结

在得出本节结论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

(同学们互相讨论,归纳)

五.创新探究

如图,在⊙

中,弦

的延长线与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直线

交⊙

于点

,你以为

有什么大小关系?

为什么?

N

六.课后作业习题3.3:

1,2,3

教学反思

1、本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相等关系定理,较为侧重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2、对该定理的文字表达方面,还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还应让学生深入发掘创新探究的内容,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整节书的重要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

3.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学会以特殊情况为基础,通过转化来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

圆周角概念及圆周角定理。

难点:

认识圆周角定理需分三种情况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情境:

在射门游戏中,球员射中球门的难易与他所处的位置B对球门AC的张角(∠ABC)有关。

如图,当他站在B,D,E的位置射球时对球门AC的张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为什么呢?

你能观察到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二.新知学习

(一)圆周角的定义的学习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种角。

观察图中的∠ABC,顶点在什么位置?

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可以发现,它的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

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

(1)顶点在圆上的角是圆周角吗?

(2)角的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是圆周角吗?

判断下列图示中,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

并说明理由。

通过学生完成练习自己总结出圆周角的特征。

圆周角有两个特征:

①角的顶点在圆上;

两边在圆内的部分是圆的两条弦。

(二)圆周角定理的学习

我们先研究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它所对的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在圆上确定一条劣弧,画出它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

归纳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得到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分别考虑这三种情况下,∠ABC和∠AOC之间的大小关系.

由此得到: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三.练习

1.如图,在⊙O中,∠BOC=50°,则∠BAC=。

变化题1:

如图,点A,B,C是⊙O上的三点,∠BAC=40°,则∠BOC=

变化题2:

如图,∠BAC=40°,则∠OBC=

2.如图,OA,OB,OC都是⊙O的半径,∠AOB=2∠BOC,∠ACB与∠BA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A,B,C,D是⊙O上的四点,且∠BCD=100°,求∠BOD(BCD所对的圆心角)和∠BAD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习到和圆有关的角有几个?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

把射门游戏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应该说,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如此,教学时仍应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思考。

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推理、操作、描述、交流等过程,多种角度直观体验数学模型,而这也正符合本章学习的主要目标。

 

4.确定圆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3.通过探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重点:

确定圆的条件

难点:

确定圆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复习,回答如下的问题:

(1)经过一点、两点、三点你能否画出一条直线吗?

若能,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2)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什么体会?

(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中垂线?

二.情景引入

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某地区一空地上新建了三个居住小区A、B、C。

现要规划一间学校,使学校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你如何选取这所学校的地点?

三.实践探究,解决问题

参照教材提供的三个问题:

、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为什么有这样多个圆?

、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

依据是什么?

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其圆心分布有什么特点?

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已知点A、B、C,你是如何做到的。

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为什么?

、你现在能解决课前的问题了吗?

动手做一做?

四.练习提高

(1)完成课本随堂练习;

(2)判断题:

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

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

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

(3)如图是一块残缺的圆形木盖,现要重新制作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圆形木盖,你是如何制作的?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组交流本节课学习的体会及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

2、个人仍存在的问题;

3、师生共同完成如下的问题: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1)确定圆的条件——

圆心、半径

(2)锐角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内部

直角三角形外心的位置在斜边上

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外部

而三角形的外心具有的特征是:

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因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六.布置作业

1、习题3.6

2、预习下节课内容,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可在活动中激发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因材施教。

注意改进的方面

(1)学生的探究活动时间要得到保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不要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做。

(2)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困难生在探究活动中态度欠积极,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引导,焕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线段中垂线的性质与找三角形的外心的相互关系有少数学生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今后在进行“线段中垂线”的教学时仍要加以改进。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理解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能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关系来判定它。

2.直线与圆相切的判断方法和如何作出直线与圆相切,并能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关系来判定它。

重点:

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

难点:

(1)理解“切线”定义中的:

“唯一”;

(2)灵活准确应用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观察三幅太阳升起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2.观察三幅太阳落山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3.作一个圆,把直尺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

(1)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

1.如图,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O的半径r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你能根据d与r的大小关系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

2.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

三.探索切线的性质

1.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你能由此悟出点什么?

2.如图,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说说你的理由.

四.例题讲解

例1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直角边AC=4cm.

(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

(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例2直线BC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BC的距离为5,求r的取值范围。

例3一枚直径为d的硬币沿直线滚动一圈.圆心经过的距离是多少?

五.练习

1.已知:

如图,P是⊙O外一点,PA,PB都是⊙O的切线,A,B是切点.请你观察猜想,PA,PB有怎样的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2.由1所得的结论及证明过程,你还能发现那些新的结论?

如果有,仍请你予以证明.

六.布置作业

习题3.71

教学反思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实践证明,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只有在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里面,学生才会各抒己见,才会主动参与学习,才会有探索的热情和胆量。

本课例中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鼓励学生的机会,从对日出情景的语言描绘和图画描绘的肯定,到对同学的表扬,再到对小组代表发言时的即时鼓励和启发,以及对那个没参加到讨论中去的学生的关心都体现了教师旨在要创造一个积极、安全的心理氛围,以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提高热情,积极探索的教学理念。

2、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有人说,有没有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就看学生有没有合作。

此话大体上应该说是对的。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这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的提供给了学生组内的交流空间,在代表发言后其他同学补充则提供给了学生全班级交流的空间。

而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推选出一位代表,用时较多,则是给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们不容忽视。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

教学目标: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重点:

1.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2.作三角形内切圆的方法.

难点:

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的性质,懂得了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相离、相切、相交.判断直线和圆属于哪一种位置关系,可以从公共点的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作比较两种方法进行判断,还掌握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由上可知,判断直线和圆相切的方法有两种,是否仅此两种呢?

本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

二.新课讲解

1.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

如下图,AB是⊙O的直径,直线l经过点A,l与AB的夹角为∠α,当l绕点A旋转时,

(1)随着∠α的变化,点O到l的距离(d如何变化?

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

(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到l的距离d等于半径r?

此时,直

线l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为什么?

2.做一做

已知⊙O上有一点A,过A作出⊙O的切线.

分析:

根据刚讨论过的圆的切线的第三个判定条件可知:

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而现在已知圆心O和圆上一点A,那么过A点的直径就可以作出来,再作直径的垂线即可.

如右图.

(1)连接OA.

(2)过点A作OA的垂线l,l即为所求的切线.

3.如何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如下图,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中,能否剪下一个圆使其与各边都相切.

分析:

假设符号条件的圆已作出,则它的圆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因此,圆心在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上,半径为圆心到三边的距离.

解:

(1)作∠B、∠C的平分线BE和CF,交点为I(如右上图).

(2)过I作ID⊥BC,垂足为D.

(3)以I为圆心,以ID为半径作⊙I.⊙I就是所求的圆.

∵I在∠B的角平分线BE上,∴ID=IM,又∵I在∠C的平分线CF上.∵ID=IN,∵ID=IM=IN.这是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的,所以I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

因此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出一个,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为圆心,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为半径,圆心和半径都确定的圆只有一个.并且只能作出一个,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inscribedcircleoftriangle),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incenter).

4.(补充)例题讲解

如下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

求证:

AT是⊙O的切线.

分析:

AT经过直径的一端,因此只要证AT垂直于AB即可,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T=AB,所以∠ABT=∠ATB,又由∠ABT=45°,所以∠ATB=45°.

由三角形内角和可证∠TAB=90°,即AT⊥AB.

证明:

∵AB=AT,∠ABT=45°.

∴∠ATB=∠ABT=45°.

∴∠TAB=180°-∠ABT-∠ATB=90°.

∴AT⊥AB,即AT是⊙O的切线.

三.课堂练习

1.以边长为3,4,5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分别作圆与对边相切,则这三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

2.分别作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并说明与它们内心的位置情况?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2.会经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

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4.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概念.

五.课后作业

习题3.81,2题

 

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相切时图形的轴对称性,理解两圆位置与两圆圆心距、半径的联系。

2.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理解两圆位置与两圆圆心距、半径的联系。

难点:

理解两圆位置与两圆圆心距、半径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关圆和圆位置关系的事例。

(2)收集生活中有关圆和圆位置关系的图案。

(3)在两张半透明白纸上分别画好大小不等的两个圆。

二.情境引入

选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图案(可以是照片、资料、还可以是实物或模型),并尝试说明所提供的图案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实验探索

利用平移实验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探索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d与两圆半径R和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

实验:

请你分别在两张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