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37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docx

板块二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

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

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

“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

”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同时侪辈肃而敬之。

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

”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

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

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

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

迁侍中。

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

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群犬惊吠,勉叹曰:

“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

勉居选官,彜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

勉正色答云:

“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

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

患脚转剧,久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

”及卒,帝闻而流涕。

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莫能贬夺       夺:

改变

B.尝与门人夜集集:

举行宴会

C.久阙朝觐阙:

宫殿

D.及卒,帝闻而流涕涕:

眼泪

解析:

阙:

通“缺”,缺少。

答案:

C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3分)(  )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D.③④⑤

解析:

①表现徐勉的“勤学”;②表现徐勉的“称职”;④表现徐勉的“为官才能”。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B.梁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梁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了但要他病愈后再还省任职。

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宽容。

D.面对门客、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

“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解析:

“宽容”错,应是对他的“器重”。

答案:

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勉居选官,彜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得分点:

“祭酒王俭每见〈之〉”是省略句;“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

(2)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

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

(得分点:

居,担任;闲,通“娴”,熟习;尺牍,书信)

(3)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得分点:

畜积,积蓄;奉,通“俸”,俸禄;“贫乏者”是后置定语)

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

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

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

“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

”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

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考试取士时入选甲科,被授予王国侍郎的官职,又补为太学博士。

那时每当有事要商定,徐勉就依据当时社会认可的情理判断事情正误,严明而恰当,没有谁能够加以批评使之改变,一同为官的人都效法他。

起初,徐勉跟长沙宣武王交好,梁武帝很器重赏识他。

等到梁武帝即位,徐勉被授予中书侍郎的职位,又晋升而被授予中书通事舍人的官职,在内省当值。

掌管国家法令以后,督察举发的事情很多,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称职。

天监三年,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吏部选官。

后迁任侍中。

当时,梁军正入侵魏国,候坞驿站传来的文书堆积如山。

徐勉参与掌管军事文书,日夜劳累,常常几十天才回一次家。

回家时群狗惊叫,徐勉叹息说:

“我忧国忘家,才到了这地步。

”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

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

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虽然公文案卷堆积,宾客满座,但他应对自如,手不停笔。

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

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

“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

”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

又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徐勉因为旧恩,先后升任重要职位,他尽心为国,知晓的没有不去做的。

不久又担任中书令,徐勉因病请求卸去朝廷中的重任和要职,皇帝下诏不允。

(后来徐勉)脚疾加重,很久没能朝见君王,(于是)坚决陈奏请求解任,皇帝下诏允许他病愈后返归台省。

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

“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

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

谥号为简肃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

“斶前!

”斶亦曰:

“王前!

”宣王不悦。

左右曰: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对曰:

“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

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贵乎?

士贵乎?

”对曰:

“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

“有说乎?

”斶曰:

“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

‘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

‘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

“斶来!

斶来!

大王据千乘之地,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

“不然。

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何则?

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

《易传》不云乎:

‘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

’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故曰:

‘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

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是也。

《老子》曰: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

故侯王称孤、寡。

’非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

“嗟乎!

君子焉可侮哉?

寡人自取病耳!

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

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备矣!

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则再拜而辞去也。

曰:

“斶知足矣!

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握:

跟随

B.矜功不立矜:

夸耀

C.乃今闻细人之行细人:

小人

D.清静贞正以自虞虞:

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在这里“虞”通“娱”,是“快乐”的意思。

答案:

D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颜斶“士贵于王”的思想的一组是(3分)(  )

①斶亦曰:

“王前!

” ②士贵耳,王者不贵 ③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④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⑤愿请受为弟子 ⑥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A.①③⑤B.①⑤⑥

C.②③④D.②④⑥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筛选文言文信息的能力。

⑤是齐宣王的醒悟。

⑥是颜斶自请返回家乡。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颜斶让齐宣王上前,以这种看似无礼的行为来引起齐王与大臣们的不满,从而说出自己“士贵于王”的观点。

B.颜斶引用典故、古语辩证地阐述了王与士的关系,特别是在论证“生王不如死士”时,有力地说服了宣王,使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C.为了使自己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不遭到破坏,颜斶拒绝了宣王的邀请,表现了他纯正自守、安贫乐道、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

D.全文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齐王、颜斶的个性品格及思想感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中“有力地说服了宣王,使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错,原文是“宣王默然不悦”,显然宣王的态度没有改变,依旧是不高兴。

答案:

B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是也。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得分点:

慕势、趋士)

(2)君王不以屡次(向别人)询问为羞耻,不以向臣下(或“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惭愧,因此成就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并在后世立功扬名的,就是尧、舜、禹这样的人。

(得分点:

亟、下学、成,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

“颜斶,上前来!

”颜斶也说:

“大王,上前来!

”宣王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

“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

大王说‘颜斶,上前来!

’你也说‘大王,上前来!

’可以吗?

”颜斶回答说:

“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宣王恕容满面,说:

“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

”颜斶回答说:

“士尊贵,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

“可有什么道理吗?

”颜斶说:

“有。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

‘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

’又下令说:

‘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

’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

”宣王听了,一声不吭,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都说:

“颜斶过来!

过来!

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四方诸侯没有敢不服的。

现在,一般所谓的高尚之士,不过称作匹夫,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呛了。

颜斶回答说:

“不对。

我听说,古之大禹时代,诸侯有万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一套重教化、治国、爱民的办法,并且重视士人,善于发挥他们的才能。

到了商汤时代,诸侯也有三千;可是到了现在,称孤道寡的只不过二十四家。

由此看来,这难道不是由于‘得士’和‘失士’的政策造成的吗?

《易经》上不是这样说吗:

‘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重视士人,不善于运用他们的才能,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傲奢侈的歧途。

骄傲奢侈,灾祸必然随之而来。

’所以没有实际效用,却只喜欢空名的,国土将日益削减,国力将日益衰弱;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

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

所以说:

‘好大喜功者,必定不能建立功业;空言而无行者,终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

所以君王不以屡次(向别人)询问为羞耻,不以向臣下(或“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惭愧,因此成就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并在后世立功扬名的,就是尧、舜、禹这样的人。

《老子》说:

‘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

所以,侯王自称孤、寡。

’所谓孤、寡,就是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

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难道不是侯、王谦居人下、重视士人的证明吗?

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人们)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

这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宣王说:

“唉!

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

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现在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

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

颜斶辞谢而去,说:

“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

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

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

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

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希望您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

”于是,他再一次地拜谢而后离去。

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辞王而归,回到本乡,恢复他本来是老百姓的面目,这样(可以)终身不受侮辱。

三、(2010·南通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徐光启传

[清]查继佐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

光启幼矫鸷,饶英分。

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

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甲辰,成进士,选庶常。

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

时方东顾,四处进兵。

光启疏上:

“此法大谬!

”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

“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

”及全覆,叹曰:

“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天启改元,辽警。

起光启知兵。

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

“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且曰:

“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

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

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纷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

未几,沈、辽相继失守。

光启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十一月,遵化不守,都城惊甚。

光启应召平台,曰:

“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

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

辛未八月,大凌河兵覆。

光启疏万全之策,云:

“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

”陈车营之制甚悉。

不果。

时廷臣酷水火,光启中立,不逢党,故此置若忘之。

独天子知其学主自尽,将之以诚,不任气,特手敕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八月,病,乞休,不许。

病剧,诫家人“速上《农政全书》,以毕吾志”。

卒,年七十有二,赠少保,谥文定。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

尝曰:

“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大指率以退为进,曰:

“此先子‘勇退’遗教。

”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罪惟录》,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同官魏南乐不协    协:

和洽

B.起光启知兵知:

主持,掌管

C.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除:

修治

D.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权:

掌权

解析:

权:

权衡。

答案:

D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光启“以退为进”策略的一组是(3分)(  )

①策杨经略镐必败 ②厚储守器,精讲守法 ③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 ④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⑤晋升垛守,毖火器 ⑥陈车营之制甚悉

A.①②⑤B.②④⑤

C.③④⑥D.③⑤⑥

解析:

①是预料经略杨镐必败;③是辽东巡抚熊廷弼的御侮之策;⑥是作者对光启所上万全之策的评价。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末,东疆危急。

徐光启上书朝廷坚决反对“四处进兵”的做法,后又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力陈自己的御侮之策。

B.徐光启曾先后预言杜将军全军覆没、遵化失守,事态发展的结果无不显示了他对战争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C.徐光启一生秉承先父“勇退”的遗训,多次提出注重防守的策略,可惜因为各种原因,他所提出的防守策略始终都没能实施。

D.朝廷党派纷争势同水火,徐光启保持中立而不逢迎任何一方,只尽己所能钻研学问,并诚心做事,他的这种态度和做法赢得了皇上的器重。

解析:

“始终都没能实施”,这一说法有悖事实。

遵化失守后,正是因为实施了徐光启“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的防守策略,战事才得以平息。

答案:

C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

(①文意通顺。

1分。

②指:

通“旨”,意思。

1分。

③猝:

仓猝,突然。

1分)

(2)但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

(①文意通顺。

1分。

②第:

但是。

1分。

③浪:

轻率,鲁莽,冒失。

1分。

④寒:

使……单薄。

1分)

(3)使国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国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

(①文意通顺。

1分。

②富:

使……富裕;强:

使……强大。

1分。

③本业:

农业。

根本的产业。

1分)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是南直上海人。

徐光启小时候矫健勇猛,很有超群的天分。

他写文章在情理上层层转折,深入思考总是要想到五六层意思,才开始动笔。

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

甲辰年,徐光启考中进士,被选任庶吉士。

在礼部担任考试官,和同官魏南乐(关系)不和洽,他上书朝廷请病假回家,在天津种地。

当时正是东疆形势危急的时候,明军分四路进兵。

徐光启上书说:

“这种做法非常错误。

”预料经略杨镐一定会失败,并且说:

“杜将军抵抗清军,不会再返回了。

”等到全军覆没,徐光启叹息说:

“我姑且说这件事,却没想到它们有的就应验了。

改元天启那年,辽东边防告警。

朝廷起用徐光启主管军务。

徐光启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说:

“现在的计策,只有大量地贮藏防守的器械,精心地演习防守的方法,并且善于用火炮为最好了。

”并且说:

“您想使沈阳成为空城,形成合兵进攻之势,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

”从熊延弼接受命令到辽东,他的规划也是防守,与徐光启的想法非常吻合。

只是因为朝廷没有确定的计划,议论纷纷,大臣中因为党派的意见相违背,阻止熊廷弼这样做的人很多。

不久,沈阳、辽阳相继失守。

徐光启请求赶快使用以前的方法,加固广宁的营寨。

十一月,遵化失守,京城非常恐慌。

徐光启应诏到平台见皇上,说:

“我原来说的这件事,想不到它有的应验了。

”急忙请求加高土堆的防御工事,妥善准备火器,派人拿着诏令四处奔走,招集散兵和逃亡的百姓。

等到战事平息,徐光启请求朝廷把自己训练士兵、修整兵器的方略贯彻到底,但他的请求没能实施。

辛未年八月,明军兵败大凌河。

徐光启上书万全的计策,说:

“用兵作战采取防守的策略,应先用步兵后用骑兵,军队应当聚集而不应该分散,应当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