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23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现代自然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从事本领域科研、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

自然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

现代自然地理学着重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

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

主要研究地球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第四纪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全球变化的历史过程;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变异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生态系统对气候风险和气候变化的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全球变化的区域性响应;建立减灾防灾的预警机制以及对灾害的评估系统。

2.环境评价与规划

本研究方向以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侧重区域和各功能区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开发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以及区域和各功能区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等。

如旅游区环境规划、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规划、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等,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自然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

本研究方向以自然地理学和资源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重点开展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自然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动力机制、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关系、自然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及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该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决国土信息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专业领域的GIS应用问题,同时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数字城市开发技术、国土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决策支持专家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5.区域自然地理学

本方向涉及自然地理学的各主要领域的内容与方法、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理论以及自然地理学的应用问题。

该方向力图将传统区域自然地理学罗列各自然地理因子特征的方法,转变成将各因子在区域背景下统一起来,以更好地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更有效地描述,揭示和预测。

由此探索出一条较新的区域自然地理学发展方向,更新其研究内容与方法,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做出有益贡献,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专业课程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学时

任课老师

开课学期

(春/秋)

备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1

公共必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36

1.5

硕士英语精读翻译与写作

144

4

秋、春

硕士英语听说

64

1.5

秋、春

01307050101

地球系统科学

40

2

周学军

胡东生

专业必修课

01307050102

环境科学

40

2

吴甫成

彭渤

01307050103

地理信息系统

40

2

秦建新

李德平

01307050104

生态系统生态学

40

2

吴甫成

韩广

01307050105

数理统计

60

3

章新平

刘新华

01307050106

全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40

2

章新平

谢自楚

方向一必修

01307050107

环境地球化学

40

2

彭渤

方向二必修

01307050108

自然资源学

40

2

谢炳庚

李晖

方向三必修

01307050109

GIS高级应用

40

2

秦建新

李德平

方向四必修

01307050110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

40

2

韩广

胡东生

方向五必修

01307050111

资源经济学

30

1.5

李晖

谢炳庚

选修课

(各方向至

少选修4.5学分)

01307050112

环境学研究方法

30

1.5

吴甫成

彭渤

01307050113

计算机制图

30

1.5

秦建新

肖洪

01307050114

灾害学概论

30

1.5

毛德华

彭渤

01307050115

水资源学

30

1.5

刘春平

01307050116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30

1.5

周学军

01307050117

气候学研究进展

30

1.5

章新平

01307050118

地表过程

30

1.5

韩广

01307050119

群落生态学

30

1.5

韩广

01307050120

冰冻圈研究进展

30

1.5

谢自楚

韩健康

01307050121

地球科学研究进展(英语授课)

30

1.5

彭渤

01307050122

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英语授课)

30

1.5

韩健康

韩广

教学实践

10

1

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6-8次

2

五、专业课程开设具体要求

课程编号:

01307050101

课程名称:

地球系统科学

英文名称:

EarthSystemScience

任课老师:

周学军、胡东生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专业所有方向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气象气候学、地质学

内容简介:

地球系统科学是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大地球科学。

它强调从整体角度出发,把地球看成一个由相互作用的地核、地幔、地壳圈、海洋、大气层、冰雪圈、生物圈和行星、太阳等构成的统一系统。

其核心内容是统一构造理论,该理论包括地球动力学,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全球环境变化三大部分,重点研究地球构造和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法,藉以解释地球的动力学特征、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全球环境变化。

总之,地球系统科学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且不仅要研究自然规律,还要为社会发展提出规划依据。

从方法论角度看,该学科首先是现象的观测和数据的积累;其次是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规律出发,建立地球过程的定量关系,然后进行分析解释;第三是建立模型;第四是模型的验证。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陈泮勤,马振华,王庚辰.地球系统科学[M].科学出版社,1992.

2、何国琦,李茂松.论地球系统.北京大学学报[J],1998,34

(2):

370-378.

3、EarthSystemSciencesCommitteeNASAAdvisoryCouncil.EarthsystemscienceACloserview[M].Washington,D.C.:

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1988.

课程编号:

01307050102

课程名称:

环境科学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Science

任课老师:

吴甫成、彭渤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专业所有方向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环境学概论

内容简介:

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阐述环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探讨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的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防治,包括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大气污染与防治,水体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放射性污染控制,介绍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区域环境、环境规划、环境管理,以及人口、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叶文虎.环境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郭怀成.环境规划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张从.环境评价教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7、丁桑岗.环境评价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8、奚旦立.环境监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

01307050103

课程名称:

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名称:

Principlesof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

任课老师:

秦建新、李德平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专业所有方向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数据库原理

内容简介:

该课程系统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原理、组成、功能、发展前景及国内外常见GIS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牢固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空间信息的描述、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空间分析方法、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利用GIS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技术解决专业研究中的常见GIS问题。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0.

3、陈俊,宫鹏.实用地理信息系统[M].科学出版社,2002.

4、张超.地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龚建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武汉测绘大学出版社,2001.

6、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1999.

7、张超.地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

01307050104

课程名称:

生态系统生态学

英文名称:

EcosystemEcology

任课老师:

吴甫成、韩广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专业所有方向

内容简介:

介绍生态系统组分、结构、重要特征和基本原理,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自我调节理论等;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

物种流动、物种迁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物生产和资源分配;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苔原、湿地、淡水和海洋等);生态系统的演化和管理: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评估要点和指标以及生态系统修复、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蔡晓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

2、奥德姆.系统生态学[M].蒋有绪.科学出版社,1993.

3、蔡晓明,尚玉昌.普通生态学(上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蔡晓明,尚玉昌.普通生态学(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福尔曼.景观生态学[M].肖笃宁.科学出版社,1990.

6、李博.普通生态学[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0.

7、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M].科学出版社,1997.

8、王松如.城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1990.

9、王松如.现代生态学透视[M].科学出版社,1990.

10、AdsersenAetal.CyanogenicplantsintheGalapagosisland:

ecologicalandevolutionaryaspects[M].Oilos,1993,67:

511-520.

11、AllanJD.Streamecology:

structureandfunctionofrunningwater[M].Chapman&Hall,1995.

课程编号:

01307050105

课程名称:

数理统计

英文名称:

Statistics

任课老师:

章新平、刘新华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专业所有方向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数据的基本类型及其变换,数据的分布特征,地理数据库;概率函数和统计假设检验,数据的离散性分布和连续性分布;空间类型的抽样设计,抽样分布和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一元和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数据处理,系统聚类方法;判别分析,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两类判别分析;周期分析;随机过程分析,自然正交展开;因子分析。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张超,杨秉庚.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刘新华.统计学原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么枕生,丁裕国.气候统计[M].气象出版社,1990.

4、屠奇璞,丁裕国.气象应用概率统计学[M].气象出版社,1984.

课程编号:

01307050106

课程名称:

全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英文名称:

GlobalClimateSystemandClimateChange

任课老师:

章新平、谢自楚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学科的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方向

预修课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数理统计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系统的反馈机制,气候系统的变率,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和事实;大气环流的变化,大气活动中心,大气超长波,东亚季风区的季节变化;世界三大涛动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ENSO系统:

南方涛动,厄尔尼诺/拉尼娜,ENSO指数;ENSO的气候影响;沃克垂直环流;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世界海洋大尺度特征的观测事实,洋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的事实与机制;气候系统中的韵律;地球的冰雪圈,冰雪圈在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冰雪覆盖的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潘守文.现代气候学原理[M].气象出版社,1994.

2、王绍武.气候系统引论[M].气象出版社,1994.

3、王绍武.现代气候学研究进展[M].气象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

01307050107

课程名称:

环境地球化学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Geochemistry

任课老师:

彭渤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学科的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以及环境评价与规划研究方向

预修课程:

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地质学基础

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统介绍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基本研究方法,从环境形成和演变的角度研究这些圈层之间的地球化学联系,分析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土壤、和植物等的化学组成的改变及引起的环境问题。

探讨资源开采、城市化、大型工程(如核电站)建设等引起重大环境问题的地球化学成因机制。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KellerEA.EnvironmentGeology(8thedition)[M].PrenticeHall.NewJersey,1997.

2、LundgrenLW.EnvironmentalGeology(2thedition)[M].PrenticeHall.NewJersey,1999.

3、卢卡舍夫КИ,卢卡舍夫ΒК.表生带地球化学[M].曾志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4、别乌斯ΑΑ,格拉波夫斯卡娅ЛИ,季霍若瓦ΗΒ.环境地球化学[M].朱颜明.科学出版社,1982.

5、王凯雄.水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王晓蓉.环境化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戎秋涛,翁焕彩.环境地球化学[M].地质出版社,1990.

课程编号:

01307050108

课程名称:

自然资源学

英文名称:

ProgressinNaturalResourcesResearch

任课教师:

谢炳庚、李晖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评价与利用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

内容简介:

系统介绍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体系、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的近今成果,重点讨论资源价值论、资源核算论、资源产业论、资源制度论、资源配置论和生存空间论等自然资源研究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中国和世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案例分析。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蔡运龙.自然资源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0.

2、封志明,王勤学.资源科学论纲[M].地震出版社,1994.

课程编号:

01307050109

课程名称:

GIS高级应用

英文名称:

AdvancedApplicationof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

任课老师:

秦建新、李德平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向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数据库原理、地理信息系统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介绍GIS的各种应用,包括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军事公安、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实用数据库建设、政务办公、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数字区域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常见GIS软件的高级功能,主要介绍MAPINFO、ARCVIEW、ARCGIS等GIS软件的高级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掌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步骤、方法,并能根据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二次开发。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党安荣.ArcGIS8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樊红.ARC/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修订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樊红.ArcViewGIS应用与开发技术[M].武汉测绘大学出版社,2001.

4、范文义,周洪泽.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丛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陈秀万.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遥感与GIS技术应用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罗云启,曾琨,罗毅.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MapInfo高级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

01307050110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ofPhysicalGeography

任课老师:

韩广

适用学科、方向:

自然地理学科区域自然地理学方向

预修课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学、世界自然地理学

内容简介:

自然地理学的历史及其发展特点;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性质;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以及与人文地理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区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区域描述、解释、建模、预测的方法与发展方向;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特点、规律及机制;自然地理区划的本质、方法及问题;自然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领域与存在及其对策问题。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赫特纳[德].地理学[M].商务印书馆,1996.

2、哈特向[美].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商务印书馆,1989.

3、哈维[美].地理学中的解释[M].商务印书馆,1996.

4、詹姆斯,马丁[美].地理学思想史[M].商务印书馆,1996.

5、陈传康.综合自然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StralerAN&StralerAH.自然地理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7、黄秉维.现代自然地理[M].科学出版社,1999.

8、MonkhouseFJ.自然地理学原理[M].高教出版社,1996.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德才兼备的人文地理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是:

1.使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思想和理念。

2.使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谦逊团结的协作作风。

3.使学生具备坚实的人文地理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知识,具备较强的“3S”技术应用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创造的能力。

4.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是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已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与区域开发、历史人文地理等领域取得比较多的前期成果,近年来又将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到了旅游开发与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策划等领域。

本专业已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与外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与各级政府建立了全方位的协作关系,先后承担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以及100多项横向课题,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中国软科学》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

目前已形成的研究特色主要是:

紧密追踪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乡规划的国内外发展前缘,与时俱进;密切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中形成专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依托学校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重视“3S”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城市与区域规划

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探讨新时期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促进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发展创新。

2.区域经济与区域开发

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及其地域差异。

在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3.旅游开发与规划

在探讨旅游资源及旅游区类型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科学过程、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地制宜地提出各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4.房地产开发与策划

全面系统地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策划的影响因素,探讨房地产开发与策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程序,揭示房地产开发与策划的一般规律及运作模式。

5.历史人文地理

研究历史时期人文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地理过程、背景和规律,探讨历史人文地理的现代研究方法。

四、专业课程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学时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春/秋)

备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1

公共必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36

1.5

硕士英语精读翻译与写作

144

4

秋、春

硕士英语听说

64

1.5

秋、春

01307050201

现代人文地理学

40

2

贺清云朱翔

专业必修课

01307050202

现代区域经济学

40

2

周国华唐承丽

01307050203

区域科学原理

40

2

李晓青谢炳庚

01307050204

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

40

2

朱翔周国华

01307050205

计量经济学

40

2

刘春平刘新华

01307050206

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

40

2

李德平朱佩娟

01307050207

城市与区域设计

40

2

朱翔贺清云

方向一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