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16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docx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注重双基,突出能力------2011年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江苏省淮安中学闫翠芬柏书梅张正飞

2011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山东省招生委员会《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

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创新中立足基础,注重能力。

试题不仅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试题在稳定中凸显创新

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求新求变。

试题形式与样题保持一致,命题知识和能力主线与以往考题保持相对稳定。

整卷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以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载体,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等融为一体。

Ⅰ卷客观题主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Ⅱ卷重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同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更加注重理解和应用,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加强,题目设置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试题充分体现探究与开放,增大了考生思维空间,实现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深度考查。

必做题中的选择题侧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易搭配合理。

第9、10、11、13题相对简单,第12、14题属中等难度,第15题涉及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防护,思维容量较大,相对较难。

必做题中的填空简答题侧重于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难度梯度设置合理。

第28题

(1)

(2)、29题

(1)、30题

(1)(3)等较易,28题(3)、29题(3)、30题

(2)等属于中等难度,29题

(2)、30题(4)难度较大,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其中30题(4)在设问上给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考生依据相同的原理,可以设计不同方案来解决问题。

这种一题多解的形式减少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的思维展开放飞的空间,体现了探究实验的开放性,这在以往的试题中很少出现。

三个选做试题模块特点鲜明,重点突出,难度相当,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全面开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试题在全面中突出主干

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托,着重考查考生化学科学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是山东理综化学试题命制的立意主旨。

化学必做题涉及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反应、盖斯定律、电化学、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试题整体贯穿知识与能力的主线,在题目设置上,每一题围绕一个主题多面设点。

就选择题而言,做到了每一题一个主题思想,每一选项则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大大增加了整份试卷的覆盖面,有效地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第9题以化学与生产、生活为主题,涉及到煤和石油的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胶体的性质等;第10题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为主题,涉及到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存在、单质、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与应用等;第11题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第12题考查常见金属的单质、氧化物和盐的性质,并和电化学、盐类的水解相结合;第13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4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第15题着重考查电化学知识,涉及电解池、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相关化学计算,并与反应速率相结合。

Ⅱ卷必做题突出对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的考查,同时兼顾知识覆盖面。

第28题以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为情境,以应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解答)实际问题为主题,考生从试题提供的信息、图形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涉及到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盖斯定律、化学反应平衡等核心知识,主干突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第29题以钠、硫及其化合物为载体,除了考查常见无机物的应用外,重点考查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

第30题以实验室利用卤水进行物质制备为情境,考查实验室主要仪器的用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同时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改进的能力,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重要地位。

在选考模块的考查中,同样突出选考内容的主干知识,第31题是《化学与技术》模块试题,以水处理为背景,考查了水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原理、水纯度的测定方法等;第32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综合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轨道杂化、微粒间的作用力、晶胞结构与计算等主干知识,覆盖面较广;第33题是《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以一种防晒剂的合成为情境,对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如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现象、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等进行了考查,同时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试题在双基中体现能力

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培养能力的保障,综合运用双基解决问题是能力提高的根本体现。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具有鲜明的立意,那就是立足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化学现象为问题情境,始终以考查考生能力为主导,抓住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内在联系,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试题所给材料的阅读,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吸收和初步加工,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解决相关问题,是考生能力的重要方面。

2011年的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非常重视对上述能力的考查。

如第14题选项B,考生要观察表达式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才能做出正确判断;15题选项B、C,题目中给出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升高温度”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而依据“保持电流恒定”这样的信息,再结合电极反应式,才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第29题

(2)中M的两个作用,要求考生根据原电池结构示意图、电池工作的温度条件,准确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钠和硫的性质等知识,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此题设计新颖,思维容量较大,有很好的区分度。

总之,试卷中信息的呈现方式相当丰富,包括文字、方程式、表达式、关系曲线、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图、物质合成路线等,这些呈现形式都是新课标所要求的,试题对考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检验。

2、以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如15题B,如果从能量的角度考虑,貌似很有道理,但是从化学的视角,依据电极反应式就可以做出准确判断;28题(3)着力于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图线反映出的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确定反应ΔH的正负,结合生产的经济性解释选择实际生产条件的原因,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并有较高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第29题中比较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是考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水解行为,对考生知识迁移、综合应用等能力有较高要求;第30题以实验室进行物质的制备为问题情境,把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备、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题目给出表格数据,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来控制反应条件的能力,更精彩的是给出限定的条件,考查考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考查面广、综合性强,开放性大,对考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化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实验是化学科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从事化学研究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考试大纲对理科考生的重要能力要求。

试题充分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题的问题设置和探究的开放程度上,问题的设置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备、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等基本要求,又有评价实验方案、控制反应条件等较高要求。

最重要的是,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的实验部分增加了考生设计方案,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而且所给试剂种类多样,考生可以设计不同方案来解决问题,减少对考生思维的禁锢。

这些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凸显出化学实验在培养考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试题在应用中贴近实际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设置依据生产实际,而不是刻意杜撰或闭门造车,试题内容尤其是Ⅱ卷填空简答题,涉及到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贴近实际是本年试题又一特点。

如第28题涉及到了关注环境保护、生产条件的优化;第29题钠硫高能电池涉及能源问题,体现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隐含节能减排。

第30题涉及卤水的综合利用,将实际生产和实验室操作联系在一起,实验内容、仪器装置、实验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杜绝了为考试而“创造实验”的现象。

第31题考查水的处理,第33题以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设计一种防晒剂的合成路线。

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体现在每一个题目之中。

这样的题目使考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试题在选拔中引领课改

高考一方面为高校选拔合格人才,另一方面为中学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具有明确的指向,重视对中学化学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重视实验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注重能力考查。

1、试卷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①试卷形式与往年保持一致,命题知识和能力主线与以往考题保持相对稳定,保证了教学的稳定性。

②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无偏题、怪题,特别是对于原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有要求,而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的知识一律没有涉及,使中学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2、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试题特点鲜明

必考内容试题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同时,着力于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选考试题不偏、不怪、基础、灵活,充分体现模块课程特点,加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三个选考模块试题难度、区分度、答题耗时等基本等值,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模块。

试题体现了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试题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种能力要求

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注重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所有试题都是原创试题,均与实际密切联系,对考生来讲无疑增大了陌生度,但试题的起点高、落点低,在陌生的环境中考查熟悉的问题,在熟悉的情境下采用新颖的设问。

考生通过将实际问题分解,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将有用信息和已有的知识块整合来解决问题,强化了对信息加工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

那些盲目依靠“题海战术”来应对高考的师生面对这样的试题必然感到事倍功半。

如29题,尽管对考生来说钠硫电池是陌生的,但考生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钠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做出解答,充分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第30题,更是对考生实验技能、实验探究能力的全面考查。

 

附:

2011山东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SO4对人体无毒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解析】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a2+是有毒的,BaSO4之所以能做钡餐,是因为BaSO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故B错;12C、14C是两种原子,其关系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之间的关系,故C错;葡萄糖是小分子,粒子的小于1nm,故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现象产生,故D正确。

【答案】D

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解析】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有Li:

和Si:

,属于非金属的是硅。

硅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A正确;做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而不是单质硅,故B错;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故C错;非金属性C>Si,故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CH4>SiH4,D错。

【答案】A

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解析】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A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生成硝基苯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D正确。

【答案】B

12.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解析】铝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铜在空气中放置,可以生成铜绿[Cu2(OH)2CO3],故B错;因HCl易挥发,三种盐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彻底水解,故C正确;电解三种盐溶液的混合物时,首先是Fe3++e-==Fe2+,不能得到金属单质;当Fe3+消耗完,Cu2++2e-==Cu;当Cu2+消耗完,2H++2e-==H2,不可能得到铁单质和铝单质,故D错。

【答案】C

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以此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解析】有些元素的最高价不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如O、F等元素,故A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故B错;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C正确;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显一定的金属性,又显一定的非金属性,而过渡元素是指副族和第Ⅷ元素,故D错。

【答案】C

14.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解析】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是增多的,但粒子的浓度要减小,故A、C错;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10mLpH=11的NaOH溶液只能反应掉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电离出的H+,还有大量的未电离的醋酸没有反应,故溶液显酸性,D错。

【答案】B

15.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解析】电镀时Zn为阳极,Fe为阴极,KCl、ZnCl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若未通电,不存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电镀时,导线中每通过2mol电子,就会析出1mol锌,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量的关系确定,故B错;电镀时保持电流保持恒定,则反应的速率就不会改变,故升高温度对反应的速率无影响,故C正确;镀锌层破损后,锌与铁可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铁做正极受到保护,故D错。

【答案】C

28.(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6NO2+O2

7N5+12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L。

(2)已知:

2SO2(g)+O2(g)

2SO3(g)ΔH=-196.6kJ·mol-1

2NO(g)+O2(g)

2NO2(g)Δ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

SO3(g)+NO(g)的ΔH=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

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NO2体积比为1:

6,则平衡常数K=。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ΔH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解析】

(1)N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6NO2+8NH3==7N2+12H2O,当反应中有1molNO2参加反应时,共转移了24mol电子,故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为

×22.4L=6.72L。

(2)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二个放出颠倒过来,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得:

2NO2+2SO2==2SO3+2NO,△H=-83.6kJ·mol-1,故NO2+SO2

SO3+NO,△H=-41.8kJ·mol-1;本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故a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随着反应的进行,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b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SO3和NO都是生成物,比例保持1:

1,故c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d中所述的两个速率都是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解析:

NO2(g)+SO2(g)

SO3(g)+NO(g)

起始物质的体积1a2a00

转化物质的体积xxxx

平衡物质的体积1a-x2a-xxx

 

则:

,故x=

,平衡时的体积分别为

,故平衡常数为

=

(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压强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过大,需要的动力大,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选择。

因为在250℃时,压强为1.3×104kPa时,CO的转化率已较大,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变化不大,没有必要再增大压强。

【答案】

(1)3NO2+H2O===2HNO3+NO6.72

(2)-41.8b2.67或8/3

(3)<在250℃时,压强为1.3×104kPa时,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29.(14分)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

(2)下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

S=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

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倍。

 

(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CuSO4,溶液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

(1)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要除去硫,常用能溶解硫的二硫化碳清洗。

(2)正极上是S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xS+2e-==Sx2-;要形成闭合回路,M必须是能使离子在其中定向移动的,故M的两个作用是导电和隔膜;假设消耗的质量都是207g,则铅蓄电池能提供的电子为2mol,而钠硫电池提供的电子为

1mol,故钠硫电池的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4.5倍。

(3)Na2S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反应为:

H2O+S2-

HS-+OH-,HS-+H2O

H2S+OH-,其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S2-)>c(OH-)>c(HS-)>c(H+)。

加入CuSO4,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u2++S2-==CuS,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碱性减弱,pH减小;Na2S溶液长期放置会析出硫,是因为O2将其氧化的原因,离子方程式为:

2S2-+2H2O+O2==

2S+4OH-。

【答案】

(1)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二硫化碳或热的NaOH溶液

(2)xS+2e-==Sx2-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4.5

(3)c(Na+)>c(S2-)>c(OH-)>c(HS-)>c(H+)减小2S2-+2H2O+O2==2S+4OH-

30.(14分)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

、Br

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

和Br

,流程如下:

(1)操作

使用的试剂是,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

由表中数据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