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101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docx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于2017年12月5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

化。

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

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2020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

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

县、息烽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

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124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

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

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

面积3121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2020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

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中国西部创新型中心城市之一、西南综合

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七、城市职能

1.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部地区内陆与沿海沿边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

3.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和综合试验区、西部重要的

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枢纽、全省科教文化和科技创新服务

中心。

4.全国重要的以铝、磷、煤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

范基地,西南地区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基地。

5.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八、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400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面积为38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5平方米。

(三)城镇开发边界:

合理控制城镇开发强度,各城镇

应积极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

其中,贵阳市中心城区

内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约620平方公里。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九、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一)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6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

49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6%。

(二)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中心放射型”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沿厦蓉、

贵黄、贵遵、贵毕、贵开、贵惠、贵修公路及市域快速铁路

等重要交通干线形成城镇主要发展走廊。

十、市域综合交通

立足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目标,与西南地区交通枢纽、

西部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构建以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为

龙头,以水运为重要补充,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便捷、枢纽设

施布局合理、交通科技现代化、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绿色

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区域客货运枢纽

1.铁路枢纽。

贵阳铁路枢纽构建由贵阳北站、贵安站、

贵阳站、双龙站、贵阳东站五个客运站形成的客运系统布局;

维持贵阳南编组站双向三级六场站型及规模,建设改貌、湖

潮、扎佐、都拉营等物流基地,形成“1+1+14”三级物流节

点网络,优化完善贵阳铁路枢纽布局,提高市域铁路客、货

运输能力。

2.公路枢纽。

贵阳市公路枢纽场站由“九个客运枢纽、

七个货运枢纽”组成。

(二)公路

以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指导,贵阳城市经济圈交通

建设为目标,高等级公路、国道干线为骨架,省(县、乡)

道为联系,在市域构建“两环、一横、十二射线”的安全、

便捷、高效的市域高速公路网体系。

(三)铁路

1.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设贵阳至成都高铁、

贵阳至南宁高铁和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规划研究黔桂铁路

增建二线,规划预留贵阳至重庆高速铁路。

2.市域快速铁路网由“一环一射两联线”构成。

3.新建贵阳至兴义(贵兴线)城际铁路。

(四)市域轨道

贵阳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9条主线构成:

轨道1号

线、2号线、3号线、4号线、G1线、S1线、S2线、S3线、

S4线。

线网总长466.9公里。

市域轨道交通主要覆盖贵阳市

中心城区、贵安新区,预留连接龙里、修文的接驳条件。

(五)民用航空

加快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配套完善相关服务设

施,开辟中远程国际航线,拓展航空客源,打造西南一流航

空窗口,推动城市对外开放,依托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设,

创新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贵州省外向型经

济发展平台;建设龙洞堡国际机场集疏通道,提高机场的服

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六)港口和内河航运

大力整治乌江航道,建设开阳港、息烽港,提高乌江进

入长江的通航能力;加快码头、集疏运公路等航运配套设施

建设。

(七)重要交通廊道

加强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路网的互联互通,积极推动贵

安大道、黔中大道、同城大道、产业大道、云环路、青山路、

云烽快速路、云开快速路、修开快速路、修乌快速路、息开

快速路等重要交通廊道的建设。

十一、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为重点,遵循“保护为主、抢

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城市古代及优秀

近代建筑、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历史

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恢复,继承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

脉络,提升城市地域文化品质,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一)整体山水格局保护

保护市域重要的山脉、江河体系,作为全域山水格局骨

架,预留西望山—云顶山山脉、南明河流域、猫跳河流域和

南江河流域等四条重要的区域山水生态廊道。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的保护:

重点保护中国历

史文化名镇青岩古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马

头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山村,中国传统

村落批林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卫城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凯伦村、王岗村。

历史地段的保护:

重点保护阳明祠、甲秀楼、文昌阁等

历史地段,将符合条件的历史地段积极申报为历史文化街区,

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划定其保护

范围。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重点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4处,

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

加强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

物的专项调查。

十二、贵安新区发展指引

(一)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贵安新区规划总面积约1795平方公里,其中位于贵阳市

域范围内的面积约478.87平方公里。

贵安新区直管区规划总面积约470平方公里,其中位于

贵阳市域范围内的面积约178.80平方公里,位于贵阳市中

心城区范围内的面积约63.89平方公里。

(二)定位与职能

1.贵安新区定位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

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

文明示范区”。

2.贵安新区主要职能为:

高端服务与创新发展实验基地;

国家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国家重点科教基地;国际休

闲度假和避暑养生基地;国家重要的民族文化发展特色基地;

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其中,贵安新区直管区是贵安新区的核心起步区,核心

功能和产业的集聚地,也是新区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的主要

地区,包括贵安生态新城、马场科技新城、花溪大学城等重

要功能组团。

(三)规模

1.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至2020年,贵安新区直管区(贵

阳部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84.23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

至2020年,贵安新区直管区(贵阳部分)

的城镇人口规模约95万。

其中,贵安生态新城(直管区部

分)50万人,位于贵阳中心城区的花溪大学城约45万人。

(四)综合交通

加强贵安新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贵阳市与贵

安新区交通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

加强贵阳市与

贵安新区的轨道交通联系,推进环城快铁建设,增设沪昆高

铁贵安站,加快推进湖林支线迁改。

协调实施贵阳市与贵安

新区的干路网对接工程。

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十三、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一)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贵阳市中心城区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

西连、东扩”的空间发展策略。

规划形成“双核多组团”的

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布局从单极向多极转变,坚持以生态绿

地为隔离、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特色。

双核:

包括老城服务核心和观山湖服务核心。

多组团:

包括白云、乌当、花溪、高新区、经开区、综

保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多个城市功能组团。

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

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布

局特色,充分发挥山体绿化对过滤空气、防护污染、调节城

市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二)功能布局

1.双核

老城服务核心:

积极打造楼宇经济产业链,重点发展总

部经济、金融保险、高端商业商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

进产业升级转型;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推进城市公园、城市综合体及公共建筑的建设,降低老城建

筑密度,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老城历史

文化遗存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观山湖服务核心:

依托火车北站服务业聚集区、贵州金

融城、西南国际商贸服务业聚集区、现代制造产业园等重大

项目,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完善教育、

医疗、体育、文化等服务功能,以百花湖周边及城市公园体

系建设提升新区环境品质,强化新区集聚力和吸引力;建设

一批特色小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

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依托贵阳火车北站,利用好国际

会展中心等平台,带动城市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建成

“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多组团

白云组团:

打造大数据走廊,健全大数据全产业链,突

出做好大数据应用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配套等;以中关村

白云园为基础,推进园区升级换代,退二进三,加快产业结

构优化;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建成“大数据

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

花溪组团:

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建设高层次文化人才聚

集高地,打造高水准文化企业,开发高品质文化产品;依托

区域内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创新,构建全方

位、立体化、特色化的全域旅游体系;加强城市公园建设,

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

建成“全

域文化旅游创新区”。

乌当组团:

重点发展医药医疗、养生养老、康体运动、

健康管理等新型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