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955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docx

吴局长社会管理创新讲课

以构建“大治安”视角打造“六大平台”

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已成为当今“出镜率”最高的一个时髦词汇。

为什么“创新”这么受欢迎、这么流行?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重视、提倡“创新”?

因为,从大的方面,创新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从小的方面讲,创新是一个人成就梦想的钥匙和阶梯!

依靠创新,人类摆脱了史前的愚昧时代,迈进文明的门槛;依靠创新,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

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贡献,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舟六号飞天的壮举,我们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我们的民族正是因为创新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创新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作为自己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

我国三代领导人对于创新都有过很多精辟思想和深刻论述。

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发出号召: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

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创新中,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

我国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建国60年的飞速发展,更不会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更加需要我们培育创新品格,更加需要我们弘扬创新精神,更加需要我们提高创新能力。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胡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总思路和重点任务,为我们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公安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广大民警如何理解讲话精神?

下面,我分四个问题与大家进行学习探讨。

一、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

(一)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基本概念?

弄清社会管理的涵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管理”的概念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由于“社会”这个词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含义,对“管理”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人们对社会管理也就形成了多种理解。

我们这里所讲的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核心内涵:

维系社会秩序。

●基本任务:

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

●主体:

政府和社会各方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其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

●直接目的:

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社会管理通过社区、家庭来解决。

婚姻父母做主,矛盾纠纷家族长辈做主,一些重大事务在社区里的祠堂就可以作出裁决。

●在工业社会,大量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原来由家族和社区负责的社会事务没人管了,就需要政府出面解决。

随着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政府在社会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使得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后,学界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全球治理。

●因此,我理解的社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共同价值基础上和一定的规章制度下,为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

(二)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2009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又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专门论述,发表了重要讲话。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调动社会不同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合力。

其实,我理解社会管理创新并不是多么深奥的名词,通俗点讲,就是思想活、方法新。

●要理解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就要知道它的背景因素是什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  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已经从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呈现“四个多样化”:

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利益需要协调和整合,多样化的资源需要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需要在求同存异和包容中通过协商对话和平等交流,形成社会共识和扩大社会认同。

我国的公共管理模式,正由传统的政府一元行政管理结构,逐步转向社会多元公共治理结构;正由单纯的管理、管制、维持秩序,逐步转向引导、指导、提供服务;正由大包大揽、包打天下的大政府,逐步转向职能范围适度、组织规模适中的政府。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正逐渐具备实行现代社会管理所需的资源条件。

2004年修改我国宪法时,就专门通过一条修正案(第23条),明确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宪法的社会保障条款为推进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最高位阶的法律保障与合法性、正当性依据。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社会建设,并在社会建设中把社会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

这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升华,是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具有社会性,并通过共同的活动结成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要正常运行就需要建立一定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社会管理。

●这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管理开始发生了很多变化。

从过去实行收容遣送制度,对“社会盲流”简单粗暴地进行防范、堵截、驱赶,以至于2003年发生孙志刚案件,突出暴露了收容遣送制度的严重弊端,终于引起高层重视,到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出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实行新的社会管理机制,从只有管理、管制,到先服务、后管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迫切需要。

主要面临三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

社会矛盾凸显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引发利益格局调整,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加大。

●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引发大量群体性治安事件。

●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增强,与政府非对抗性矛盾增多,社会矛盾趋于激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GDP近40万亿元,人均超过4500美元,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的发展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奇迹”。

但是,应该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阶段性特点”: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领域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社会建设与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客观上要求把民生建设与社会管理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国社科院2005年发布的一个《社会蓝皮书》披露:

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里,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由一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由73万增加到307万。

2008年以来,贵州瓮安,甘肃陇南、湖北石首和我省湘西非法集资等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以及“邓玉娇”、“躲猫猫”等网上群体性事件,显示出我国现阶段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第二个挑战:

刑事犯罪高发

●人的欲望与经济社会发展呈正比。

●就业压力大,贫富差距拉大,扭曲部分人的人生价值观,进而挺而走险。

●我国的刑事犯罪活动经历三个阶段:

1、低发阶段。

1949——70年代末期,每年刑事立案16万至50多万起。

2、快速增强阶段。

上世纪8、90年代,每年从50多万起快速增长到300多万起。

3、高发案阶段。

2000年以来,每年400万起以上。

2009年全国首次突破600万起。

我省这几年都在20万起以上。

●新型犯罪层出不穷,犯罪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如:

盗抢汽车犯罪,使用解码器、干扰器作案;盗用银行卡犯罪,“克隆”银行卡和存折,在ATM机上安装摄像和吞卡装置等。

第三个挑战:

对敌斗争复杂

●境外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害怕中国的崛起,想方设法围堵、遏制中国。

如近期借中东乱局,在我国策划煽动所谓的“茉莉花革命”。

●国内“三股势力”(即:

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总在寻找机会蠢蠢欲动,活动花样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蔽,打着各种骗人耳目的旗号,借助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工具,炒作社会热点,企图制造事端。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顺应民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

●我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相对集中的较短时间里爆发出来。

●社会腐败屡禁不止、黑恶问题屡打不绝、黄赌毒沉渣泛起、治安事件居高不下。

如:

校园伤害、富士康员工跳楼等事件就是这些矛盾爆发的一个缩影。

●人民群众人心思富、人心思稳、人心思和谐、人心思进步的愿望日趋强烈,要求党和政府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保护群众正当权益,促进公平正义;妥善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及时解决各种社会冲突,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改变社会管理薄弱状况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社会管理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显而易见:

●在社会管理理念上滞后,对经济建设“一手硬”、对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突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主要表现在: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为难点,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盲区;一些特殊人群得不到有效帮教管理;互联网的兴起、新兴媒体的壮大,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了可能的平台,而必要的法律规范和机制尚未相应跟进。

●在社会管理主体方面缺位、越位,政府“包打天下”的问题没有解决,企事业单位管理责任不清,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畅,一些地方如出租屋、城郊结合部等存在管理盲区。

●在社会管理方式方面手段单一,有的仍然依靠行政手段管、控、压、罚,服务职能没有发挥,道德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党的政治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在社会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短板”,一些小事领导干部能力不适应,有的不出事不重视,出了事就捂、推、拖,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面对突发事件惊惶失措、应对失当,不敢果断决策,以致错失处置良机;有的对网络舆情不敏感,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造成被动。

三、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则和思路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和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在思想观念上体现从“强管”到“善治”转变。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传统的社会管理,强调“统治”加“管治”,政府部门处于强势地位。

●现代社会变革,要求政府逐步演变为“透明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追求的是“善治”。

●在社会管理中,注重充分吸纳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配合,以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前提,是一种多元参与的“治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是政府和公民对社会实行的合作管理。

●善治,就是通过政府、社会各类群体等利益相关者,通过共同决策、共同参与来解决跟各自利益都相关的问题。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如何动员社会组织、社区组织,进而发动群众,发挥群众作用,这是新的条件下政府管理能力的挑战。

(二)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在管理主体上从政府“包打天下”到向政府主导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大包大揽,如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无所不在,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经成为社会常态。

●当前所面临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属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但是很多干部和政府管理者对此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前段时间网上炒作的一些“雷人言论”如:

“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谁耽误※※发展一阵子,就让他难受一辈子”……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

●当前我国进入转型期,社会呈多元化发展,政府大包大揽已经不合时宜,必须走社会管理社会化的路子,让社会组织成为政府的助手,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枢纽。

这样,在政府与群众发生矛盾时,社会组织是缓冲器,是安全阀。

政府应腾出空间来,让社会组织大显身手。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28.3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4.9万个,基金会90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3万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能否管理好、引导好这些社会组织,这是对我们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检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对于社会管理而言,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参与非常重要。

拿流动人口管理来讲,它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包括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卫生部门等。

现在,我们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以房屋来管人,找到屋子就能找到人。

在这种情况下,若要获得一些高危人群的信息,就离不开社会上一些房屋出租中介组织的支持,他们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他们将信息提供给公安部门,那就为我们的社会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

●所以,要最大限度地依托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管理主体,尊重社会自治,助推社会自律,利用社会资源管理社会事务,运用市场机制代替部分行政审批和管理,实现由“社会管理国家化”到“社会管理社会化”的转换。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在管理方式上要从重管理控制向重视协商、协调转变。

●社会管理要有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刚性”,又要有协调各方利益的“柔性”、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弹性”,促进社会动态平衡。

●要改变靠行政手段实行社会管理的方式,学会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作为公安机关,也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警种要“跳出公安看公安、跳出公安做公安”的思想,围绕大局、主动工作,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切实解决公安机关“包打天下”社会管理局面。

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建立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管理格局。

●对一般群体性事件,要坚持“三个慎用”,采取协商、协调的办法,耐心对话,耐心疏导,耐心做工作,党和政府也一直强调对待人民内部矛盾时要慎用公安力量,尤其是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一定不能贸然将公安力量推向前台!

不能随便抓人关人。

道理很简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化矛盾,把政府推到群众的对立面。

●举几个例子:

比如“拆迁”,事实上,老百姓对拆迁是既盼又怕,盼的是拆迁能改善生活状况,怕的是拆迁过程中可能会吃亏。

我们要学会尊重老百姓自己的选择,在老百姓不同意时学会等待。

在马路中间我们可以保留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树,为什么就不能保留一个老百姓的房子呢?

再比如,群体性上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群众上访的背后是群众本身的利益受到侵害,而不是群众一定是反政府,就像家庭矛盾一样,处理好了还是幸福一家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四)要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在管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处置向重源头治理转变。

●“秩序”与“活力”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

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会秩序问题。

一个社会一定要有秩序,没有秩序人们就感觉不安全,生活质量就要打折扣。

但一个社会如果只讲秩序不讲活力,就会失去发展动力,也就更谈不上创新。

●所以,我们说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一方面通过社会管理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维护,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秩序和制度的完善,让社会充满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虽然是低通胀率、低犯罪率、低失业率,贫富差距也很小,但这种“秩序”是计划经济和高压下的政府管理促成的,国民经济十分“脆弱”,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谈不上任何“活力”。

比如,那时的粮票、布票、肉票、豆腐票。

已经让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像。

●但是,离开应有的“秩序”去谈“活力”,也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积大国,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没有安宁稳定的治安环境,那样空谈“活力”只会越活越乱。

●如何建立有秩序的“活力社会”?

我们有教训也有经验,经过三代领导人的实践探索,已经初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证明,社会建设要从源头抓起,管理关口要前移,要标本兼治,摆脱总是事后救急的被动局面。

●现在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都源于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已有制度政策不落实,需要从社会规范、利益保障、社会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进行源头治理,尽可能防止、减少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发生。

(四)要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在管理手段上从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也是一切问题解决的最大难点。

对于15亿的中国来说,能吃饱饭,中国人能养活自己,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生存和秩序比平等、民主、自由更为重要。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特别是春秋战国以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思想深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经历了数千年的遗传,是不可能的人为割裂的。

●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好比一块肥肉任人宰割,直到现在我国的生存环境还十分恶劣,我国是唯一领土没有统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所以我国真正大国的地位还没有确立。

由于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始终处在西方国家的打压和包围下,全方位渗透和非流血式侵略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都决定了我们始终不得不提防他们。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目前必须坚持的方向性问题。

从秩序的角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可能放弃,需要解决的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改革的成本,少走弯路;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动向。

 ●从历史文化背景的积淀来考察,我国现阶段既区别于传统的东方类型,又完全不同于西方类型,正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叉影响之下。

一些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直接运用到我国,效果往往不好,有的甚至带来了副作用,实际上目前我们所要解决的一些棘手问题就是由此产生的。

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注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没有立足国情,才有了“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立足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为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们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过渡期,在加快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期望值也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值是存在反差的。

这就要求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既要引导群众参与改革,又要教育群众着眼于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有了创新,才有了我国今天的发展成就。

尽管目前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创新的前景非常乐观,中国具有很强的创新后备军,这就等于拥有了创新的源泉,未来还将继续上演创新的盛况。

今天13亿中国人中,在校中小学生超过1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超过95%,有7000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

2005年,中国已经拥有3500万科技人才,位居世界第一。

200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比2006年增加400万人,增长10.5%,这些都将为创新孕育、积蓄着力量。

●过去我们的社会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强制手段、高压政策的做法,早已成为历史,但如何改变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仍然要不断探索。

法律、道德、信仰是维持一个社会稳定的三大支柱。

除了发挥法律的惩戒作用,还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舆论引导等手段,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实现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四、从构建“大治安”的视角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大量社会管理职能,新形势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是落实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职责所在,同时还是解决公安事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必须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紧紧围绕本地社会治安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广泛动员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全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我作为主管治安工作的局领导,我主要想讲一讲如何站在从构建“大治安”的视角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打造大巡防控制平台,推进社会面控制管理创新

一是建立市县两级巡防处突机制。

“大巡防”首先要做大做强巡特警,巡特警是处突维稳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其他部门和警种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要在县级公安机关单独设置巡警防暴大队,构建市、县(区)两级巡防处突体制:

●由于受警力条件限制,我市担任专业巡逻工作的巡特警支队只有180余人,占全市警力不到3%,并且没有一名协警,与上级规定的比例相差很远。

有资料报道,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巡逻是警察警务工作的核心,巡警在整个警察力量中所占比例为60%左右,个别警察局甚至高达80%。

日本警察占人口的比例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较低的,但仍有40%的警力是在街道上巡逻。

●目前,我市巡警特警支队民警1/4是特警,3/4是巡警,编制人员200人,实际人数不足180人。

队伍结构上由于巡特混编,特警队伍既要担负在的110出警,又要担负处突,特警不够巡警上,维稳保安牵扯了大量巡逻警力,造成特警不“特”、巡警难“巡”的局面。

●目前,我市城区分局还没有组建巡警大队,到目前为止,仅祁东、衡南、耒阳三个县级公安局成立了巡逻大队,其他县(市)公安局都没有组建巡逻大队,就是已经组建了的,队伍名称、职责任务也不统一、不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