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91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ocx

农副产品市场开发模式研究

1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1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概述

我国自1984年开始建立了第一个蔬菜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了适合批发市场交易的包括工业品、农副产品等各种商品的、多层次的批发市场体系。

国内贸易部颁布的《批发市场管理办法》中对批发市场的定义是:

“批发市场是指为买卖双方提供经常性地、公开地、规范地进行商品批发交易,并具有信息、结算、运输等配套服务功能的场所。

”根据以上对批发市场的定义,可以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义为:

专门为农产品批发交易提供交易的场所和条件,并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属于“有形市场”的范畴之内。

它与商业组织最大的区别是: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提供服务,并且是非营利性的组织;而商业组织是以商品经营活动为内容参与市场交易,并且是以赢利为目的实体性组织。

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市场所处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

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地建立的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建立的市场。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于1984年建立,被誉为“江北第一家”,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则是典型的销地批发市场。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背景是在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流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产生的,发展速度较快。

从1984年起,在全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带动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相继建立,并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的过程。

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发展到4000多家,其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已有201家,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蔬菜、海产品、肉类、花卉、果品、粮油、干杂副食、土特产品等经营品种齐全的批发网络体系,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导力量。

无论是产区批发市场还是销区批发市场,目前都出现了一些全国知名的市场。

产区批发市场中,以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知名度最高。

销区批发市场较多,规模最大者为深圳的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

从市场数量和成交额来看,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1986年我国仅有农产品批发市场892个,到2002年增加为4150个,年成交额由28.35亿元增加至3461.06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由317.8万元上升为8339.9万元,分别增长了3.7倍、121.1倍、25.2倍。

其中,蔬菜批发市场1410个,干鲜果批发市场761个,水产品批发市场347个,肉食禽蛋批发市场273个,粮食批发市场662个,食用植物油批发市场16个,仔猪批发市场200个,其他批发市场481个。

表2-1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情况1

年份

市场个数

比上年增加幅度(%)

成交额

(亿元)

比上年增加幅度(%)

平均每市成交额

(万元)

比上年增加幅度(%)

1986

892

28.35

317.8

1987

1095

228

50.34

77.6

475.1

49.5

1988

1224

11.8

70.59

40.2

576.7

21.4

1989

1313

7.3

95.23

34.9

725.3

25.8

1990

1340

2.1

115.79

21.6

864.1

19.1

1991

1509

12.6

153.09

32.2

1014.5

17.4

1992

1858

23.1

223.57

46.0

1203.3

18.6

1993

2081

12.0

347.32

55.4

1669.0

38.7

续上表

年份

市场个数

比上年增加幅度(%)

成交额

(亿元)

比上年增加幅度(%)

平均每市成交额

(万元)

比上年增加幅度(%)

1994

2471

18.7

682.09

96.4

2760.4

65.4

1995

3517

42.3

1422.41

108.5

3700.3

34.0

1996

3844

9.3

1906.04

34.0

4720.3

27.6

1997

4038

5.0

2333.40

22.4

5778.6

22.4

1998

4243

5.1

2869.33

23.0

6762.5

17.0

1999

4249

0.01

2715.01

-5.4

6389.8

-5.5

2000

4387

0.03

3350.9

23

7638

19.5

2001

4351

-0.01

3423.1

2.15

7867

2.9

2002

4150

-0.05

3461.06

1.11

8339.9

6.01

从表中不难看出,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势头猛劲,而从2002年至今,更是突飞猛进的十年,无论是从农产品的数量还是种类上都较之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1.2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许多批发市场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提供交易场地、功能单一的初级阶段,开始向管理规范化、服务多功能化发展,储运、代理、结算、质量检测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很难适应农业市场化特别是加入WT0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需要。

1.2.1缺乏统一规划

平均每市交易规模小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按照经济区划要求形成的集中交易中心,市场越集中、越综合,市场的辐射力才越大,市场的综合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可是对我国各个地区来说,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是本着“建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的良好愿望,基本上是谁投资,谁申请,经工商部门或政府批准就可建市场。

这样在数量增加的过程中,由于不尊重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导致“有场无市”的局面经常出现。

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批发市场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东强西弱的特征相当显著,市场数量、分布密度、每市规模、场内设施、交易手段、服务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

1.2.2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有的是露天交易,地面尚未硬化,水电设施建设水平低,导致场内经营环境脏、乱、差。

在有的封闭式市场内,即使水、电路配套、交易棚、厅的建设差强人意,但没有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排污、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建设。

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系统,农产品检疫制度不完善。

新鲜食品的卫生、安全,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各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

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把鲜活农产品的检疫放在首位,价廉质“优”,其“优”的含义,首要的是供给卫生优质的绿色食品。

批发市场作为一种组织形态的市场,市场的提供方应该在组织商品流通方面提供较好的服务。

不但要为买卖双方提供好的交易场所,而且还应该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

但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很多市场仅仅只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而已,稍好点的则提供一定仓容,供客商存放货物周转使用。

此外,也有一些批发市场引进少量必需的服务机构进场,如银行、运输公司等,提供金融、运输服务,但亦多由客商自行办理。

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通常具有的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我国批发市场目前并不具备或非常有限。

1.2.3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客体以现货为主,批零兼营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主体中,中介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强大的中介组织,搜集、整理、传递市场信息,市场的集散功能、供求调节功能才能有效发挥。

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交易者的主体是农村贩运户,这些贩运户处于高度分散化状态,我国仅宁夏一个农业生产小省就有2万多农产品经纪人,而美国一个国家的农产品经营者只有近5000户。

这些贩运户的资金、信息和经营实力有限,不仅不能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进行旺储淡销,组织大规模农产品流通,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路和合适的价格。

更进一步,由于小规模经营者对市场总体趋势的把握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都十分有限,在市场经营中容易跟风,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入市资格注册制度,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管理和培育相对滞后。

国外批发市场,一般都要对入场经营者尤其是批发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如日本中央市场的批发商资格要由农林水产大臣亲自审批。

我国批发市场管理松散,只要交摊位费,随来随走。

这种做法,在市场发育初期,对搞活流通,有积极的一面,但在该规范的时候而没有规范,将会制约市场的发育和成熟。

在交易方式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大都采取代理协商交易方式或者以拍卖交易为主(比如日本、荷兰)。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主要还是面对面的对手、现货交易。

委托代理交易、期货交易、拍卖、网上交易等现代化高水平的交易方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尚未成为主流交易方式。

商品堆放在市场吆喝展卖,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结账则通行现金收付。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行批零兼营,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不多。

由集市脱胎而来的批发市场是这样,新建的批发市场也多如此;农村批发市场是这样,中心城市大型批发市场亦基本相同。

例如,年成交额超过15亿元和11亿元的长沙红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目前都兼营零售,而且零售交易额还占有一定比重。

以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传统集市差别不大,场内人声鼎沸,商品包装简陋,货物杂乱堆放,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很低,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

2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形成了全国的批发市场网络,市场的面貌也有了明显变化。

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历史不长,仍处在初级阶段,与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2.1从目的上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农产品批发市场几年来比较火爆,一些开发商看到有利可图,于是挂羊头卖起了狗肉。

例如,曾被曝出的原平市某市场名为新建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实为开发房地产。

这种做法一是偷逃国家的大量税费,二是以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由,可以在土地交易、税费等方面,违规套取国家补贴。

2.2从布局上看,盲目建设,缺乏统一布局

在批发市场建设上,由于政府缺乏统一规划,造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如一个城市相距不远的范围内,多头管理的批发市场达七八个之多,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现象;而有些地方,则存在数量不足、有市无场的问题。

据统计至1999年6月,我国有1300家现货商品市场建成未开业,835家开业后近三年无成交额。

2.3从形式上看,重销地市场,轻产地市场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产地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条件、经济效益较差,与销地市场相比,已明显处于发展滞后状态;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相比,更显得市场的支撑、引导作用严重不足,可以说产地市场已成为当前农产品市场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据统计,到1997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量已发展到4083个,其中城市销地市场1727个,平均每个大中城市7个左右,农村产地市场2311个,平均每个县市区还不到1个。

2.4从管理上看,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条块分割严重

近几年,农产品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农产品跨区域流通,但是传统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长途运输中的乱收费仍然不时阻碍农产品的正常流通。

不仅如此,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制度和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也都不健全,国家尚没有一部有关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有些地方采用粗放式管理,批发市场上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等大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2.5从功能上看,市场交易规模小、交易设施简陋、配套服务落后

我国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小,只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大。

例如,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全国27个省(市)3000多种主要农产品。

1996年,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额达68.8亿元,而同期全国平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额仅为1732万元。

大多数市场仍是露天市场,有的甚至地面都没有全部硬化,市场设施不完备,仓储、制冰灯基本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其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很薄弱。

2.6从网络建设上看,信息传递滞后,网络利用率低

目前提供市场信息的各种渠道,如“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等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一是对于全国大市场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不能得到信息的指导。

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有的到不了乡村基层,使众多的龙头企业、种植户和运销大户对农业信息网不甚了解。

三是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

四是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

3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发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3.1交通发达是市场开发选址的首要选择

商品流通要有发达的物流与运输产业做配套,而物流运输业要靠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运输网络。

尤其对于农副产品,比如蔬菜、水果、水产等,这些货物的储存不比其它,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对时速的要求更高。

因此,虽然有些项目,例如县城级项目,虽然位置有点偏僻,但可能靠近国道,紧邻高速、铁路等,交通非常发达和便捷,最终这些项目经营的也不错。

因此,交通因素是开发市场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

3.2商户是市场发展的主力军

人力资源是第一大资源,这点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不例外。

一支高素质专业型的管理团队当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一支走南闯北、把客商和货源汇聚到市场的经纪人队伍。

例如有些地方,消费者和产地两不靠,那么拉动商品东西南北大流通,依靠的就是一支经验丰富、具有创业精神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因而培育经纪人队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例如可采取经纪知识培训、水产知识培训、合同法培训、带团出去考察,成立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学习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等措施。

还可以通过成立农村信贷担保公司,用资金支持经纪人,再让经纪人用资金去支持农副业产品的生产。

让市场、经纪人、农副业产品基地、农民形成一个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

3.3完善的管理与优质的服务是市场持续发展的保证

专业市场的经营需要的一个硬件系统和一个软件系统来支撑和维持。

硬件指是市场交易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以物质资源提供的,只要有土地和资金,开发一个平台并不太难,更难的是一个软件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建设和优质经营服务的确立。

一是确立以“热情服务,规范管理”为宗旨,按照“繁荣市场、搞活流通、加强管理、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整治市场物流秩序,成立专业市场搬运队,规范货物搬运,减低流通成本,让客商满意;

二是确保产品质量,严格市场准入

以温州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法制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到位,温州的市场曾一度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结果败坏整个温州企业和产品的市场信誉,使温州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而在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中首先把确保产品质量作为市场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

三是引导诚信经营,提昌公平交易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兴。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为此,需要加强引导商户“以诚待客,公平交易”的工作。

做到信守承诺,不欺不诈。

甚至做到“无货主交易”,在货主不在场的情况下,各经纪人对外地运来的农副产品根据新鲜度和各地的上市行情,忠实地为客户代购、代销、代运、代结算,做到卖者放心,买者称心,确保客户的利益。

4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现有成功模式的分析

4.1产地模式——以山东寿光蔬菜市场为例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发展概况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寿光市场)位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是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五十强”、“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十强”、“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是全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是银行系统“AAA”级信用企业。

作为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的寿光市场,始建于1984年。

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占地面积不足10亩的集市式蔬菜市场。

近20年来,本着“先育市,后建场”的发展思路,先后10次进行大规模扩建,使蔬菜批发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以规模大、档次高、品种全闻名全国。

市场规划占地面积600亩,年成交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

市场实行全天候交易,常年上市蔬菜品种300多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蔬菜来此大量交易,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自1995年以来,国家先后开通的五条主要蔬菜运输绿色通道中,“寿光—北京”、“寿光—哈尔滨”、“寿光—湛江”三条绿色通道的源头就是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到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蓝色通道也陆续开通,“买全国,卖全国”、“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出去的菜”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市场的评价。

市场配套设施完善,建有近10万平方米的交易服务大厅和大棚,设有冷冻、冷储、电视监控、微机结算、信息联网、宾馆服务、市场管理和中介经营机构等配套设施;市场交易方式领先,交易流程启用“一卡通”,实现了全程电子化;市场检测手段先进,投资1500多万元建立了一处大型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周定期对上市蔬菜抽检,保证了交易蔬菜的食用安全,为广大客户创造了放心、省心、安心的交易秩序和经营环境。

2003年10月份,寿光市场成功敲响了国内蔬菜电子拍卖第一槌,迈出了中国蔬菜流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该拍卖系统结合中国农产品交易特点,采用荷兰式电子钟系统,以公开、公平、公正为交易原则,推行“包装规格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客户会员化、交易电子化”,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交易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交易方式。

4.1.1市场组织主体

(1)投资开办主体

寿光市场的投资开办主体是:

寿光市政府、国有公司。

它是由市政府为主投资建设的,事实上,间接的投资主体是广大的中间商,也就是批发商。

(2)经营主体和管理主体

寿光市场的经营和管理主体是以社会效要主的事业型企业——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寿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仅属于业务方面的执法机构,不能算是批发市场的直接管理机构。

4.1.2运作方式

寿光市场完全以企业化方式运作,设立了董事会,在总经理之下设置了维护市场正常运营的6个科室,分别为:

外省菜管理科、本省菜管理科、本地菜管理科、稽查科、装运队、卫生检疫科,另外还配套设有财务部、物业部和办公室。

经山东省公安厅批准,市场内还成立了定编56人的经济民警中队,昼夜在市场执勤巡逻,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治安秩序。

此外,在外省、本省、本地菜这三个管理科之下又设立了若干班组,各自分工管理按蔬菜品种划分的不同交易区。

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的场所,市场本身的性质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事业型企业,市场管理者不参与直接交易活动,由批发商、长途贩运者和农民将农产品从不同产地组织到批发市场上。

在市场上,也活跃着批发商,他们买进卖出,把商品从生产者或者贩运者手中买来后,再批给零售商或进口商,再由零售市场将商品卖给直接消费者。

这样,批发商阶层就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也承担了一定的市场风险。

4.1.3交易主体

寿光市场的交易主体包括:

中间批发商、零售商、长途贩运商、作为生产者的农民。

在我国,除了期货市场和中央粮食批发市场参考国外经验,对交易参加者有一定的规定外,现货批发市场没有任何限制,我国批发市场的社会参与性十分广泛,参与交易的几乎包括了所有社会成分,包括:

生产者、各类批发商、零售商、其他买卖参加者(如企业、饭店、团体、个人消费者)。

但是在寿光市场的拍卖中心,对进入市场交易者资格实行严格的限制和审查,实行会员制度,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规范了交易主体的行为,提高了市场的运行效率。

4.1.4交易方式

寿光市场交易手段先进,交易流程实现了全程电子化。

采用荷兰式电子钟系统进行拍卖交易,是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市场。

蔬菜拍卖中心以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以“包装规格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客户会员化、交易电子化”的“五化”特点,不仅克服了传统交易存在的诸多弊端,而且为建立现代化蔬菜物流集中配送中心奠定了基础。

拍卖中心借鉴了荷兰花卉拍卖系统和比利时蔬菜拍卖系统的先进技术,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拍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了中国农产品传统交易方式和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特点,制订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农产品拍卖系统。

4.1.5基础设施和科技含量

寿光市场配套设施完善,建有3.2万平方米的全封闭钢架交易大厅、8000平方米的钢架交易棚、7200平方米的交易服务楼、5000平方米的特菜专营区、2万平方米的外省市蔬菜交易中心,以及2.7万平方米的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及办公、仓储系统。

寿光市场交易、展示、冷储设备完善,电视监控、微机结算、信息联网、宾馆服务、市场管理和中介经营机构齐全,是中国最大的全天候蔬菜专业批发市场。

寿光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1000多万元,配备原装进口农药快速测定仪、硝酸盐快速测定仪、气相色谱仪等检测仪器80余台(套)。

下设农药及农药残留分析室、农药残留速测室、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分析等30多个工作室,是国内仪器最全、设备最先进、检测能力最强的综合检测机构之一。

例如,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上出售的土豆,必须通过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的检验方可进入流通,所有经过检测的农药残留指标都被登记入册。

如有消费者投诉,根据记录可以直接查到该批土豆的产地和供应商。

4.1.6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的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规格、包装和运输方式标准、管理规章制度、交易规则、交易原则、交易方式、交易行为、仲裁和监督执行、各种业务流程等方面。

为了加强管理,寿光市场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关于强化寿光市批发市场管理规则》等多项规章制度。

4.1.7价格形成机制及信息服务体系

在实行拍卖交易方式下,购买各方相互竞价,交易环境体现了充分竞争的原则,交易价格完全反映了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供应和需求状况,因而形成均衡价格。

寿光市场通过信息联网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本市场的交易信息,而且能够提供全国各地主要批发市场的产品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信息,从而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及时掌握商品流通状况,调整生产经营结构,进而保证农民和经营者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4.1.8管理服务与生活服务体系

寿光市场为了稳定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平衡,加强了市场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市场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实行“一票、一秤、一员”的管理体制,即:

交易用发票均有市场管理处统一印制;磅秤均由市场管理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所有司磅员、划价员、管理员均有市场管理处统一考核招聘,严格把关,对在工作中不合格、不称职的人员随时清退。

坚持用法规和章程来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先后制定了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加强物价、计量和卫生管理等十多个规范性文件;同时,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对市场开展各项整治活动,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多次开展整顿市场秩序、整顿上市蔬菜质量、整顿司磅员队伍、整顿划价员队伍的“四整顿”。

买卖双方进入市场以后,除了商谈价格以外,其他一切交易活动都可由管理人员代理并受管理人员监督。

买方必须将购菜款通过结算中心转交给卖方,装卸、运输等行为也都在管理人员监督下进行,使得买卖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切实的保护。

寿光市场不仅对市场依法进行严格管理和整顿,而且还向进入批发市场交易的客户提供周到、优质的生活服务,促进了批发市场的繁荣活跃。

4.2销地模式——以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

在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现在己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企业,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也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家通过国际IS09001:

2000质量认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并创造了按市场经济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