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0604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料电池DMFC综述.docx

燃料电池DMFC综述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21世纪首选的“绿色〞发电方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methanolfuelcell,DMFC)是目前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之后,商业化最好的燃料电池。

它是将甲醇和氧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响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DMFC除了具有一般燃料电池的优点外,同时还具有室温快速启动、可靠性高、燃料补充方便、体积和质量比能量密度高、红外信号弱、装置轻便机动性强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开展前途的清洁能源用功率源,在手机电源等微型移动电源和千瓦级的工业用可移动电源及电动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燃料电池未来开展的重要方向。

从技术层面上讲,DMFC的研究开发目前依然面临着以下挑战:

即①常温下燃料甲醇的电催化氧化速率较慢;②贵金属电催化剂易被CO类中间产物毒化;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甲醇易渗透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使得阴极电催化剂对氧复原性降低、电池性能下降[5-6]。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一是需要开发高活性抗CO中毒的阳极电催化剂;二是需要开发新的质子交换膜,有效地减少甲醇的渗透。

随着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组应用到便携式产品进程的加快,这就要求DMFC在室温和常压下使用,对电催化剂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9】

目前,DMFC所用的电催化剂均以铂为主催化剂成分,因为只有铂才具有足够的电催化活性(对于两个电极反响均具有电催化活性)以及在强酸性化学环境中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使得它可长期工作。

但是铂的价格较为昂贵,且资源溃乏,使得DMFC的本钱居高不下,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

当前在DMFC催化剂方面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

(1)提高铂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其用量;

(2)改善其性能衰退问题;(3)寻找新的价格较低的非贵金属催化剂。

1: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

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

1.1电池的主要参数

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

电动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负极通过电池内部移到正极时,电池非静电力〔化学力〕所做的功。

电动势取决于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电池所能输出的总电荷量为电池的容量,通常用安培小时作单位。

在电池反响中,1千克反响物质所产生的电能称为电池的理论比能量。

电池的实际比能量要比理论比能量小。

因为电池中的反响物并不全按电池反响进展,同时电池内阻也要引起电动势降,因此常把比能量高的电池称做高能电池。

电池的面积越大,其内阻越小。

1.2燃料电池简介

燃料电池十分复杂,涉及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电催化、材料科学、电力系统及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总的来说,燃料电池具有以下特点:

〔1〕能量转化效率高 他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间不经过燃烧过程,因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

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能转换效率在45%~60%,而火力发电和核电的效率大约在30%~40%。

〔2〕有害气体SOx、NOx及噪音排放都很低CO2排放因能量转换效率高而大幅度降低,无机械振动。

〔3〕燃料适用X围广。

〔4〕积木化强 规模及安装地点灵活,燃料电池电站占地面积小,建立周期短,电站功率可根据需要由电池堆组装,十分方便。

燃料电池无论作为集中电站还是分布式电,或是作为小区、工厂、大型建筑的独立电站都非常适宜。

〔5〕负荷响应快,运行质量高 燃料电池在数秒钟内就可以从最低功率变换到额定功率,而且电厂离负荷可以很近,从而改善了地区频率偏移和电压波动,降低了现有变电设备和电流载波容量,减少了输变线路投资和线路损失。

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

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干净、无污染、噪声低,模块构造、积木性强、比功率高,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

1.3能量变化

为了利用煤或者石油这样的燃料来发电,必须先燃烧煤或者石油。

它们燃烧时产生的能量可以对水加热而使之变成蒸汽,蒸汽那么可以用来使涡轮发电机在磁场中旋转。

这样就产生了电流。

换句话说,我们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然后把热能转换为电能。

在这种双转换的过程中,许多原来的化学能浪费掉了。

然而,燃料非常廉价,虽有这种浪费,也不阻碍我们生产大量的电力,而无需昂贵的费用。

还有可能把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而无需先转换为热能。

为此,我们必须使用电池。

这种电池由一种或多种化学溶液组成,其中插入两根称为电极的金属棒。

每一电极上都进展特殊的化学反响,电子不是被释出就是被吸收。

一个电极上的电势比另一个电极上的大,因此,如果这两个电极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电子就会通过导线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

这样的电子流就是电流,只要电池中进展化学反响,这种电流就会继续下去。

手电筒的电池是这种电池的一个例子。

在某些情况下,当一个电池用完了以后,人们迫使电流返回流入这个电池,电池内会反过来发生化学反响,因此,电池能够贮存化学能,并用于再次产生电流。

汽车里的蓄电池就是这种可逆电池的一个例子。

在一个电池里,浪费的化学能要少得多,因为其中只通过一个步骤就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然而,电池中的化学物质都是非常昂贵的,因此不能用于大规模设施。

2.DMFC工作原理

图1为DMFC的构造原理图。

DMFC由阳极、电解质膜和阴极构成,阳极和阴极分别由多孔构造的扩散层和催化剂层组成。

通常使用不同疏水性、亲水性的碳黑和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DMFC阳极和阴极的材料。

DMFC电解质的选择可以是碱性,如KOH和NaOH等,也可以是酸性,如H2SO4等,但由于甲醇电催化产物CO2在碱性溶液中易生成溶解度小的碳酸盐,故一般使用酸性电解质。

甲醇(液相或者气相)和氧气或空气分别送入阳极和阴极室,在阳极甲醇和水通过阳极扩散层扩散至催化剂层(即电化学活性反响区域),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和质子。

二氧化碳那么通过阳极扩散层扩散回到阳极室中。

而质子那么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解质膜迁移到了阴极催化剂层,并与由阴极室通过阴极扩散层扩散而至的氧气反响生成水。

电子经过外电路也到达阴极。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甲醇在扩散和电渗作用下,从阳极渗漏到了阴极,局部甲醇又在阴极催化剂层与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炭和水[3]。

【2】

阳极:

CH3OH+H2O→CO2+6H++6e-

阴极:

3/2O2+6H++6e-→3H2O

总反响:

CH3OH+3/2O2→CO2+2H2O

阳极反响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046V,阴极反响的标准电极电势1.229V,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1.183V。

【16,18】

理论上DMFC的E0=1.18V,能量转换效率为96.68%[3]。

但实际上存在因电池内部电阻引起的欧姆损失,造成DMFC实际输出电压远小于理想电池标准电压[4]。

3.催化机理

3.1阳极催化剂的开发

为了寻找性能优良的阳极催化剂,人们对甲醇(CH3OH)的电催化氧化性能进展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其在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机理;二是着眼于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显然电极的外表性质和外表构造是决定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人们希望通过研究不同的电极外表性质和外表构造对CH3OH电催化氧化的催化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宜的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电极,以便应用于实际的DMFC中。

在单金属电极中铂电极对甲醇的氧化呈现最高的活性,但随着极化过程的不断进展,其活性会大大降低(一般认为某些中间产物CO和COH吸附在电极外表,能使电极失去活性即发生毒化现象)。

因此必须研制出适合DMFC的新型电催化剂。

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采用铂合金;

(2)利用酞菁〔taiqing〕和卟啉〔bulin〕配合物;(3)以导电聚合物作为载体形成复合催化剂。

〔4〕钙钛矿类氧化物【4】

提高电极催化剂活性是推动DMFC开展的关键之一,对阳极催化剂材料有3个根本要求:

活性、稳定性、质子和电子导电性。

3.2催化机理和催化剂选择原那么

尽管甲醇的标准化学电势与氢的非常接近,但甲醇的电氧化过程却要复杂的多。

甲醇完全氧化需要转移6个电子,释放6个质子,这意味着甲醇的氧化不是一步完成的。

甲醇的电氧化机理可简单地分为两步[9]:

⑴甲醇吸附到电极催化剂上并逐步脱质子形成含碳中间产物;⑵含氧物种参与反响,氧化除去含碳中间产物。

迄今为止,能在较低温度下和酸性电解质中吸附和催化氧化甲醇的仍然是金属Pt或其合金,所以甲醇电催化剂的研究多集中于铂基催化剂的制备、调变等方面。

甲醇在Pt及其合金电极催化剂上的反响包括如下步骤:

【3】

CH3OH+Pt→PtCH2OH+H++e-

(1)

PtCH2OH+Pt→Pt2CHOH+H++e-

(2)

Pt2CHOH+Pt→Pt3COH+H++e-(3)

Pt3COH→PtCO+2Pt+H++e-(4)

Pt(M)+H2O→Pt(M)OH+H++e-(5)

通过(5),生成大量的含氧物种。

PtCO+Pt(M)OH→Pt+Pt(M)+CO2+H++e-(6)

通过(6),完成对甲醇的催化氧化

假设以纯铂为电催化剂,甲醇在铂外表电吸附后,经多步脱氢产生吸附氢离子和电子,同时生成吸附的有机中间产物(CH2OH、CHOH、COH),OH基团和CO,由于CO在Pt上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的产生将会影响Pt电极催化脱氢,使Pt中毒,从而降低Pt的催化活性。

有机中间产物和CO可进一步与电极外表吸附的OH基团发生反响,并最终转化为CO2和水。

电极外表吸附的OH基团的浓度与电极电位有关,电极电位越低,其浓度越低,那么Pt的毒化程度越高;在高的电极电位下,电极外表吸附的OH基团的浓度较高,CO容易被除去,可大大降低Pt的毒化程度,但同时也降低了电池的电压,使电池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采取在Pt中参加第二种亲氧金属如Ru,Sn,Os,Ir,Mo,W等的方法,保护Pt即使在低电位下也不被毒化。

第二种金属的作用机理可阐述如下:

第二种金属元素(如Ru)通过与Pt的导带相互作用改变了Pt外表的电子构造,影响了甲醇的吸附和脱质子过程,减弱了Pt和外表吸附中间产物之间的化学键;第二种金属元素可在更低电位下活化水分子生成吸附OH基团,从而增加电极外表OH基团的浓度,利于氧化CO类中间产物;第二种金属元素(如Ru、Sn等)不稳定,可从合金中溶出,溶出后留下了高度网状、高活性的外表,这就为甲醇反响增加了空间反响点。

此外,这些低配位点在远低于甲醇氧化电位的条件下,氧化产生Pt-(OH)ads;与Pt相邻的第二种金属元素(如Ru、Sn和W)吸附OH基团的能力强,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第二种金属吸附和传送(OH)ads到相邻Pt原子的能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Ru参加Pt晶格后,使(CO)ads在合金外表的吸附状态有所改变,降低了吸附能,起到了活化吸附态(CO)ads的作用。

【4】

&&对甲醇脱氢机理的研究可以有多种方法,目前大局部研究是通过检测到的反响中间体来推测甲醇的脱氢历程,如通过检测到甲醛可以得到一种反响步骤[11]。

这种反响机理的推测强烈地依赖于实验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此外甲醇在铂外表电吸附的形成和强弱依赖于催化剂的构造、电极电位、甲醇的浓度、温度、气体的分压等因素。

电吸附首先表现为物理吸附,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化学吸附,不同的吸附形式又可以导致不同的中间体。

另外,这种方法难以提醒出催化剂对甲醇作用的本质。

&&

甲醇在Pt催化剂上的反响活性和自中毒程度不仅依赖于电势的上下,而且还依赖于催化剂的外表构造[15]。

实验说明,Pt(100)初始反响速率虽然较高,但CO积累迅速,反响速率迅速衰减,抗中毒能力差,外表吸附中间物需要较高的过电势才能氧化除去;Pt(111)的反响速率较低,但较稳定,抗中毒能力较强。

催化剂的外表构造是催化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保持催化剂中有较多Pt(111)晶面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抗中毒能力,保持催化剂的稳定性能。

此外,催化剂粒子大小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催化剂粒子的大小为2~8nm较为适宜,太大或太小都将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到达最正确,且粒度分布越窄越好。

【6】

目前一个广为承受的甲醇电催化模型是双功能模型[16],即在催化剂外表需要有两种功能中心:

甲醇的吸附和C—H键的活化以及脱质子过程主要是在Pt活性位上进展的,水的吸附和活化解离是在Pt或其它组分上进展的,最终吸附的含碳中间产物和—OHads相互作用,完成整个阳极反响,即上述反响机理中的反响(6)。

总之,基于双功能模型的分析,认为理想的催化剂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催化剂中应该含有较多的Pt(111)晶面:

这要求其它各类助催化成分不应超过其在Pt晶相中的溶解度,尽可能保证催化剂外表具有较多的Pt(111)晶面。

(2)催化剂中提供活性氧的组分M吸附并解离水的能力应强于Pt,但M—O(H)键强应适当,以保证外表活性氧的及时形成,并能溢流到吸附的含碳中间产物附近将其氧化消除。

(3)如含有其它组分M′以活化C—H键,那么它的存在应该有利于吸附在Pt上的含碳中间产物的转移,以释放Pt活性位,促进甲醇的吸附和脱质子过程。

除满足上述条件外,甲醇阳极催化剂还应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以降低电池内部电阻,提高电池成效。

此外电极催化剂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好。

【3】

4.目前铂合金催化剂的种类和特点

提高电极催化剂活性是推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开展的关键之一。

目前研究的催化剂多是以Pt为根底的二元或多元催化剂,一些催化剂的研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有以PtRu为代表的二元催化剂、以PtRuW为代表的三元催化剂和以PtRuOsIr为代表的四元催化剂。

4.1二元催化剂

二元催化剂对甲醇的电氧化有不同的实现途径,因助催化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众多的铂基二元催化剂中,Sn、Ru、W、Mo等的参加对甲醇在Pt外表的反响具有明显的改善。

例如,仅用少量的Sn和Ru修饰就能将甲醇在Pt外表的反响活性分别提高100倍和25倍。

但Sn和Ru的助催化作用并不完全一样。

其中Ru的参加可能带来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Ru将局部d电子传递给Pt,减弱Pt和CO之间相互作用,该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18],红外信号清楚地说明Ru的参加能使COads的吸附频率红移;另外发现甲醇在PtRu上的吸附开场于氢的吸附/脱附区域[19],这也是电子作用的反映。

同时Ru的参加能使吸附的含碳中间物中的C原子上正电荷增加,使其更容易受到水分子的亲核攻击。

另一方面,Ru的参加能增加催化剂外表含氧物种覆盖度。

这种外表含氧物种可能不仅限于Ru—O物种的存在,Pt—O物种也有可能因Ru的存在而增加[20]。

从甲醇电氧化的双功能模型角度看来,希望PtRu催化剂中的Pt是复原态的,而Ru是氧化态的。

PtRu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影响显著,制备方法多样:

共浸渍、共沉积、胶体法等。

EXAFS和XANES表征结果显示,目前研制的PtRu催化剂中仅有少量的PtRu原子簇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而大局部Pt、Ru是孤立地存在,甚至在某些Pt原子簇的外面还包裹着Ru,没有满足协同作用所要求的Pt、Ru位置临近以便吸附的中间物相互作用这一条件,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为什么贵金属尤其是Pt利用率过低和催化剂活性尚不够高的问题,这就需要探索新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针对这个问题,Boxall等[26]采用PtRu复合物作为单一源分子前体在微波照射条件下制备出了纳米微区内n(Pt)∶n(Ru)=1∶1的高性能阳极电催化剂。

另外,Schmidt等[25]利用四氢呋喃作溶剂,用三乙基硼氢酸四乙基铵盐作复原剂和稳定剂,制成PtRu胶体,然后再担载到活性炭上,可制得分布X围较窄、平均粒径小于2nm的合金催化剂,贵金属的利用率得到提高,PtRu间的相互作用有所加强。

最近,Lee等[27]简化了Schimdt等的方法制备出超细的非担载型的PtRu高活性合金催化剂。

尽管如此,该制备体系均需在无水非氧的有机相中进展,且采用的复原剂和有机试剂皆有较强毒性。

上述制备过程繁琐,对环境不友好,本钱也较高。

PtSn是另一个研究较为广泛的二元催化剂。

但Sn的助催化作用可能不同于Ru,Ru无论是电化学沉积于Pt外表还是与Pt形成合金构造都具有明显的助催化作用,而Sn的作用可能因参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合金构造的Sn能引起Pt的d电子轨道的局部填充,并能引起Pt—Pt金属键的伸长,它不利于甲醇在Pt外表的吸附,也不利于C—H键的断裂,但也同样能减弱CO等中间物在催化剂外表的吸附,这与PtRu合金催化剂中Ru的作用不一致。

另一方面,Sn的参加通过修饰Pt的电子性能,减弱反响中间产物在其上的吸附强度。

Arico等[30]认为PtSn催化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并且发现当Pt/Sn的原子比为3∶2时对甲醇的电催化作用最好,认为此配比的催化剂中从Sn转移到Pt的电子最多,而这种电子转移和Pt活性位上氧化物杂质的消除是甲醇氧化协同作用中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Pt和PtSn合金两种物相共存可能是提高催化活性的关键,Sn的含量也可能有一定限制。

总之,Sn的助催化作用以及Sn的含量目前都存在争议,但倾向于认为其作用是通过电子效应来实现的,这与Ru的多重助催化效应不一样。

不过,Sn原子对Pt外表的改良机理还有其它的说法。

Lee等[25]认为Pt-Sn与Pt-Ru的抗CO有两个方面:

除了双功能机理降低CO的氧化电势外,合金催化剂改变了CO脱吸附反响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使吸附的CO得到活化。

Morimoto等[26]研究了CO在Pt、Pt-Ru、Pt-Sn及Pt-Sn-Ru等催化剂上被氧化的特征,他们发现CO在Pt外表的吸附有线式和桥式两种形态。

桥式吸附在低电压下(0.5V)被氧化;线式吸附在较高的电压下(0.6~0.8V)才被氧化。

在Pt-Ru合金上,线式吸附的CO氧化电压下降了0.2V;在Pt-Sn合金上,同时存在线式吸附和桥式吸附,其中,桥式吸附的CO氧化电位降低而线式吸附的不变,这说明了Pt-Sn合金只对桥式吸附的CO氧化有利。

W的参加能显著地增加Pt临近位置上的—OHads数量,从而有助于反响(6)的进展,实验发现仅仅将氧化钨粉末机械混合到Pt黑催化剂中就能明显地提高其抗CO中毒的能力。

WO3对甲醇在Pt上电氧化的助催化作用可能来源于W的氧化态在反响过程中的迅速转变,即氧化态在W(Ⅳ)与W(Ⅴ)、W(Ⅵ)之间变化,一般认为这种氧化复原作用有助于水的解离吸附,丰富催化剂外表的氧化基团,同时对吸附在Pt外表的质子的转移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该类催化剂中的协同作用强烈的依赖于Pt在WO3颗粒周围的分散程度和两种元素的原子比。

Shukla等[31]考察了不同原子比的PtWO3-X催化剂,发现Pt/W原子比为3∶1时的催化活性最高;而Pt/W原子比为3∶2时的催化剂活性最低,并且有较大的欧姆极化,他们将其归结为过量的WO3-X局部覆盖了Pt活性位置,减弱了反响物的吸附,降低了催化剂的导电性能。

他们认为钨是以水合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溢流作用丰富了Pt外表的含氧物种,从而防止CO等中间产物引起的中毒。

Wang等[32]等的工作证实钼酸盐的存在有助于甲醇在Pt上的电催化反响,并认为Mo的助催化作用来自Mo(Ⅲ)和Mo(Ⅵ)之间的转变,而实验也说明Pt0·75Mo0·25催化剂抗CO中毒的能力和Pt0·5Ru0·5相当[33],这说明Mo是对甲醇在Pt催化剂上的氧化具有很好的助催化作用,但Mo在催化剂中的最优化含量还有待研究。

Mo的作用可能类似于W,在PtW(Mo)催化剂中,它们可能都形成一种W(Mo)青铜合金构造,其助催化作用来自于反响过程中其氧化态的迅速改变[34]而活化并分解水分子,从而提供丰富的活性氧物种。

但Pt-W(Mo)催化剂的稳定性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Shen等[35]的研究结果说明PtWO3在酸性电解质中的稳定性不够好。

Shubina等[36]通过量子化学密度函数理论计算在PtRu、PtMo、PtSn外表吸附CO和OH基团的结合能的变化,认为PtMo、PtSn是比PtRu更好的CO电氧化催化剂,这对研究甲醇阳极催化剂也具有启示。

4.2三元催化剂

实验发现,PtRu等二元催化剂稳定性和活性不能满足甲醇燃料电池长时间运转的要求。

这可能是长时间运转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积累、贵金属的流失、金属颗粒变大导致催化剂活性位减少等原因造成的,另外Ru化学态的改变也可能是导致PtRu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外表氧化物的生成可能不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39]。

在PtRu根底上添加其它组分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研究较成功的有PtRuW、PtRuOs、PtRuMo等体系。

近来的研究结果说明添加氧化钨的Pt或PtRu催化剂对甲醇、甲酸乙酯[40]、甲酸和重整气的氧化具有较高活性。

但不同的实验条件得到的结果不同,主要差异在于催化剂中W的含量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导电性能。

同样的催化体系,不同的研究者对PtRuW三元素的比例优化目前也没有统一的看法,这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也有较大关系。

例如Pt/Ru/W原子比为3∶1∶2的PtRuWO3催化剂[4]既考虑了催化活性的改善,又兼顾了催化剂本身的内阻,该催化剂综合性能优于PtRu和PtWO3。

Gtz等[34]认为W含量较高时(Pt/Ru/W=1∶1∶1·5)催化性能最好,其实验结果显示当各元素的原子比为1∶1∶1时的三元催化剂对甲醇的催化活性顺序为Pt/Ru/W>Pt/Ru/Mo(>Pt/Ru)>Pt/Ru/Sn。

笔者曾考察了W、Mo调变的PtRu在单个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催化活性,发现W、Mo的参加都能改善单电池在催化极化区的性能,Mo的作用尤其明显,但在欧姆极化区,电池性能有如下顺序:

Pt/Ru>Pt/Ru/W>Pt/Ru/Mo,这说明W、Mo的参加使催化剂中的氧化物含量增加,降低了催化剂的导电性能。

PtRuOs是另一个研究较为成功的三元合金催化体系[41]。

利用电弧熔化法或化学复原法制备的PtRuOs催化剂具有面心立方晶体构造,催化剂外表含有较多的Pt(111)晶面,并且由于Os的存在,催化剂外表—OH基团更丰富,活性氧的供应更迅速,因而该催化剂表现出较PtRu或PtOs更高的催化活性。

该三元合金催化剂能明显地减少CO等中间产物在催化剂外表的吸附区域,利用该催化剂得到的单电池结果比同样条件下PtRu合金催化剂要好很多。

此外PtRuNi等[42]三元体系也表现出较PtRu更好的催化活性。

4.3四元催化剂

Arico等[43]制备的PtRuSnW催化剂,半电池实验结果优于Pt催化剂,在低甲醇浓度X围内,高电流密度区的催化活性随甲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XRD和XPS说明该催化剂中主要含有复原态的Pt和四价态Ru、Sn氧化物,而W是无定形的WO2/WO3混合物种。

他们认为RuO2、SnO2、WO3等半导体氧化物的存在降低了催化剂的导电性能。

PtRuOsIr催化剂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的甲醇电催化剂,Reddington等[44,45]利用组合化学的方法考察了不同配比的催化剂,发现少量OsIr的参加可以明显改善PtRu对甲醇的催化活性,他们将其归结为Os的介入促进了水分子在催化剂外表的吸附和活化,而Ir的参加那么有助于C—H键的活化从而迅速释放Pt活性位,保证甲醇的及时连续吸附。

尽管PtRuOsIr催化剂的比外表低于商品催化剂PtRu的比外表,但电化学实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