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总结.doc
《流行病学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章
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研究疾病及健康有关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第1.2章
1.疾病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
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2.发病率(incidencerate):
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3.罹患率(attackrate):
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4.患病率(prevalencerate):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5.死亡率(mortalityrate):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6.病死率(fatalityrate):
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7.散发(sporadic):
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8.流行(epidemic):
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9.大流行(pandemic):
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10.爆发(outbreak):
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
11.周期性(periodicity):
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
12.长期变异(secularchange):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13.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epidemiology):
是利用移民人群研究疾病分布,观察某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找出病因的方法。
第2章
1.现况调查:
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
2.普 查(census):
对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3.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
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4.调查问卷:
通过把拟收集的数据项目用恰当的措词构成一系列问题的答卷,是资料收集的最主要工具。
第3章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
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某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情况和程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配比(Matching):
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
目的:
提高研究效率,排除配比因素的干扰作用。
3.配比过度(Over-matching):
把不该配比的变量加以配比。
4.比值比(oddsratio,OR):
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第4章
1.队列研究(CohortStudy):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2.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3.观察终点(endpoint):
指一个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至此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进行继续随访。
4.终止时间(endtime):
指整个研究工作观察的截止时间。
5.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
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
第5、6章
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experimentalepidemiology):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2.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
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地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3.随机分配Allocationatrandom: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使两组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即两组具备充分的可比性。
4.安慰剂(placebo):
感官性状(剂型、大小、重量、颜色、气味和口味)与试验药物相似但完全没有药理作用的类似物。
4.盲法blindness:
盲法是减少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偏倚)
5.单盲:
研究对象不知道所接受措施的具体内容,从而避免了他们主观因素对疗效造成的影响。
6.双盲:
研究对象和观察检查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
第7章
1.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
不同类型(就研究的暴露、结局特征而言)的个体入选研究的概率不同,使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特征存在系统误差,而使效应估计值与真值之间发生偏差
2.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
又称测量偏倚、观察偏倚。
是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工具)有缺陷,使收集到的信息不准确(即不完全真实)造成的系统误差。
3.混杂因素(confoundingfactor,confounder):
与研究的因素和研究的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可以掩盖或夸大因素和疾病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
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真实联系,这个现象叫混杂偏倚。
第8章
1.病因:
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factor),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风险(risk)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sufficientcause):
指有某因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某疾病的发生。
3.必要病因(necessarycause):
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存在。
4.病因模型:
是用简捷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并以此提供因果关系的思维框架及分析路径(通径)。
5.流行病学三角:
即动因-宿主-环境模型,指疾病是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6.轮状模型:
该模型为车轮状。
将宿主置于环境之中,遗传因素又放在宿主之内,即病因不存在于宿主体内便存在于各种环境之中。
7.病因网络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和疾病病因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危险因素或影响分布的因素),这些病因(危险因素)相互存在联系,串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连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因网。
8.求同法(methodofagreement):
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唯一的一个情况是在这些场合中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9.求异法(methodofdifference):
如果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与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只有一个情况是不同的,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个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10.共变法(methodofconcomitantvariation):
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其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而其他的情况都是保持不变的,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11.剩余法(methodofresidues):
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第9章
1.筛检(screening):
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它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2.诊断(diagnostictest):
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3.金标准(goldstandard):
即标准诊断方法,是可靠的、公认的诊断方法,能正确区分有病和无病的诊断方法。
4.真实性(validity):
是指试验的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准的测量值)符合的程度,即正确地判定受试者有病与无病的能力。
5.可靠性(reliability):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6.并联试验(paralleltests):
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即视为阳性。
7.串联试验(serialtests):
又称系列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当每一项试验均为阳性时才视为阳性。
第10章
1.传染力:
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2.致病力:
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3.毒力:
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疾病严重程度的能力。
4.宿主(host):
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
5.传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
也称感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6.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7.病原携带者(carrier):
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8.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9.动物传染病(zoonosis):
自然疫源性疾病或人兽共患病,鼠疫、钩体病、狂犬病、炭疽
10.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11.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infection):
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12.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
13.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14.检疫期: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15.留验(隔离观察):
在指定地点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
16.医学观察:
可正常工作学习,需接受体检、测体温、病原学检查、卫生处理
17.计划免疫(plannedimmunization):
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18.预防接种(vaccination):
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19.人工自动免疫(activeimmunization):
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主对相应传染病产生特异免疫抵抗力的方法,称为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主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