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0266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docx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飞机在天空中轰鸣、盘旋,但是那时的飞机不同于如今的飞机可以寄托孩子们的童年。

蓝天白云间,一架架飞机掠过长空,发动机的轰鸣声成了危险降临的信号,朝鲜半岛上数以千计的中国军人奔跑、呼喊,寻找掩体、拯救战友。

炮弹—落下,鲜血、残肢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零落成泥。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所经历的已然不能用凄风苦雨来形容了。

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我们不仅与人斗,还要与天斗。

冰天雪地里,战士们缺衣少食。

他们身穿单薄的棉衣,吃着路掉牙的土豆,他们甚至没有一日三餐,他们饿着肚子,冻着身体,只为突破封锁,护送电台与译电员。

他们为的是能够及时传递消息,所以不惜以命搏命,在敌人侦察机眼皮子底下"装死”隐蔽,也是在这一刻易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失去了他的朋友:

一个比他小两个月的19岁少年。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永远不会成熟的”,当时不觉这句话的深意,而今天在这部电影里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前赴后继,那不单单是军人对于命令的服从,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与信仰!

五百里战死了,五千里还在,伍万里也应征入伍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三个儿子都在战争的硝烟中笑过、哭过、成长了。

那是一种深刻的恨与痛,它会撕扯灵魂,催人长大。

就像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战士所说的那样,勇士与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朝鲜半岛的青山绿水无疑是承载了许多不幸的,但是它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正义之血,终将开出最艳丽的花朵。

和平,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平常事,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时代,我们无法切实地感受坚船利炮,我们也无法想象当轰炸机盘旋在头顶上时是勇气先来还是恐惧先行。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抗美援朝?

我们已经成立了新中国,为什么还要在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

二战已经结束,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

在回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相信大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95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华民族建国后的第二年,我们期盼的和平到来了,人民得到了解放,我们期盼的人人平等的时代到来了,大家欢欣雀跃!

然而此时的国际形势却是不容乐观。

杜鲁门,斯大林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然形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格局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立统一地存在于这个世界。

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自然有着应有的使命。

此时的朝鲜半岛也是一分为二,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为了亲美的南韩,和亲共的北朝鲜。

所以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国家和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这也要求我们互帮互助。

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他们带着信仰,英勇的奔向朝鲜战场!

朝鲜半岛与我国接壤,在地理位置上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对于美军公然插手朝鲜战场的行为,不战便是屈辱!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人陷入疯狂的最好证据就是好高鹫远”。

这句话用在美国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他们公然跃过"三八线”,他们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结束,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会出兵攻打他们。

他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武器装备,他们已经控制了天空,他们从1951年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也就是"绞杀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志愿军战士缺衣少粮的原因所在。

而此时的朝鲜战场,凛冬已至!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韬光养晦,一跃成为霸主,他们仿佛是不可战胜的,仿佛是神话般的存在。

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不败的神话,只有不屈的信仰!

战争,在1950年10月25日拉开了序幕。

这一天也成为了我国抗美援朝纪念日。

战争,总是无情的,热武器时代,以血肉之躯抵扌当枪林弹雨。

战争,总是残酷的,炮火连天中,以肉体凡胎创造胜利神话。

战争,也是有情的,艰难困苦中,以不屈灵魂凝练民族之魂。

战争,也是动人的,凄风苦雨里,以顽强意志雕刻不朽丰绩。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

在这一阶段共发生了五次战役。

而第二次战役也就是长津湖战役。

当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的时候,敌我双方已经是形成了拉锯战的形势,在6月10日这一天我方志愿军战士在伤亡8.5万余人的情况下歼灭敌人8.2万多人。

可以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抗争到底让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南北地区。

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以规模化的夜间作战和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为主,对于联合国军和志愿军战士来讲,这一阶段的战争攻防转换频繁,战争局势也是瞬息万变。

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从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的这段时间里,战争的形势也有所改变,战略方针也转变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从原来的运动战转变为以阵地战为主,并且由于战争时间的长度扩大,这一时期的战争也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结合。

总体上来讲这一时期的作战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作战频繁。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也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自1951年8月份开始"联合国军”也就是美国同其他十五个参战国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绞杀战”。

时间在枪炮声与喊杀声中悄然来到了1953年7月27日,

这一天"联合国军”与中朝方面签订了停战协议。

也昭示了这

场长达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争从来没有胜利的一方,虽然结束了炮火,可山河已然破碎,社稷崩塌,百姓凄苦,战士们在异国他乡抛却头颅,呜呼哀哉!

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我国消耗的作战物资有560余万吨,所花费的作战费约合25亿美元。

伤亡以及失踪人口大约有1476674人。

美国所消耗的作战物资7300万吨,作战费约400亿美元。

伤亡人数以及失踪人口大约是147万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数据)。

单从这些数据上来看,也不难看出这场战役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我们依然胜利了,我们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生的政体,也维护了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用我们的血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历史,需要缅怀!

英烈,需要铭记!

和平,需要珍惜!

篇二: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

《电影长津湖》是一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录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巨大战役长津湖战役的故事。

不同于长于演绎、具有艺术渲染力的电影形式,这部纪录片真实、客观地记录了长津湖战役动人的点点滴滴,战士们的勇敢,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当看到一个排的阻击兵全部摆着姿势冻死在冰天雪地中时,我被真切地感动,并出自内心地敬佩他们的视死如归;当他们打了胜仗,开心地搜集美军留下的物资时,我也由衷地感动欣慰。

这部纪录片的真实,使我同样真实的感情在胸中酝酿——或许这才是某种意义上最好的宣传手段。

1950年10月19日,为响应朝鲜领导人的求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长津湖是朝鲜北部的一个湖泊,周边高山耸立,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极其适合大兵团伏击作战o在这里,中美两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顶着后勤的缺乏、寒冷的条件和装备、经验的落后,志愿军将士们不畏艰险,始终怀揣着赤忱的卫国战斗的心志,抱着牺牲的意志,最终壮烈地赢得了这次局部战役的胜利,也直接导致了整个朝鲜战争的胜利。

可以说,要是没有志愿军,就没有如今美好的生活。

对于战争中感人的细节,影片中已描述太多太多,在此就不再赘述。

我想说的是,或许我国的战争能力已不可与那时同日而语:

我们在以后的战役中可能再也不会需要有战士手持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可能甚至不再会一个战士冻死在岗位上;战士们能像当时的美军士兵一样吃着热腾腾的军粮,有温暖的帐篷,等等。

但时至今日,我们仍在怀念永远年轻的他们、把青春血洒异国的他们,肯定也不是为了培养我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而是让我们始终铭记,今日的所有和平,都是由一群可爱而勇敢的人的鲜血孕育出的玫瑰——无论是倒在长津湖的战士,还是淞沪会战八百壮士,抑或是为远在欧洲、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岀牺牲的烈士们,每一个勇敢的个体都值得人们永远尊重和缅怀。

切记,和平来之不易——这是我们最应明白的。

篇三: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

看完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

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

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

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

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

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

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

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

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

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篇四: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

昨晚与学生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

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

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

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

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六十三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

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之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

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最寒冷的冬天III:

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台湾的王牌部队之一。

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

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

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

”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

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

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一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

“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

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扌当不住刺骨的寒风。

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

”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

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

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

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

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

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扌当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

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

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

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

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

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

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篇五: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1年11月27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

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

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

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

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

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

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

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J,27J和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

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

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

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

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

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而过。

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

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

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

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

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

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

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

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篇六:

观看《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珍藏版

长津湖战役中,美国战地记者邓肯拍摄了一张闻名的照片——一名美军士兵脸上生满冻疮、目光呆滞、仰视苍天。

当时,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邓肯问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么?

深思许久的士兵吐出一个词——明天。

然而,很多美军士兵再也见不到明天了。

在长津湖战役中,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被全歼。

该团印有“白头鹰”的蓝色军旗,作为志愿军的战利品,至今被陈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横扫美国“开国元勋师”骑兵1师,打垮号称“永久忠诚”的陆战1师,粉碎“决不当第二”的步卒2师,让“联合国军”10天溃逃300多公里,被歼3.6万余人。

这是一幕怎样的战斗奇观!

衣衫褴褛的志愿军官兵,拿着美军认为扔进炼钢炉都不配的简陋武器,吃着美军认为连饲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飞雪的崇山峻岭中,顶着成吨落下的钢铁火雨,前赴后继追赶着敌人的坦克和卡车,生生造就了“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深深震撼了对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朝鲜战斗纪念园,有这样一组雕塑——19个脸上写满疲乏、眼神惊恐、身披斗篷的美军士兵,好像正在穿过一片危机四伏的战场。

这样的惊恐,几乎贯穿了整个战斗的五次战役。

美国人的心中,肯定布满了怀疑——假如战斗胜败的天平单单取决于物质力气的比拼,这场战斗原来不应当有任何悬念。

据统计,1950年美国一共生产了8700余万吨钢,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中国只生产了大约60万吨钢,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战斗史》记载,美军即使攻击志愿军一个连的阵地,也会动辄用几十辆坦克,且有飞机支援,放射炮弹多达20XX到3000发,而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总共才放射炮弹5341发。

当时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某主力军90%的战斗员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于是,骄横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战前在威克岛上会晤总统杜鲁门,自然得出这样的规律——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O言外之意,我比你强大,飞机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岛,Wakelsland,英语"醒来之岛”的意思。

但是,至少这位美国五星上将当时是不够清醒的。

麦克阿瑟真正醒来,是在多年之后。

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他的高傲与偏见,让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惨重代价。

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扬眉吐气的一仗,既打出了国家安静,也打出了民族尊严,更打出了一支军队面对强敌的自信。

朝鲜五圣山,有两个小小的高地上甘岭。

发生在这里的那场

战役,使这里成为美军的“难过岭”,也成为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军队的“分水岭”。

43天的上甘岭之战,“联合国军”放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5000多枚炸弹,付出了2.5万余人的伤亡,却依旧没有跨越这两座几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岭战役的沙盘,后来摆放在了西点军校的课堂里。

20XX年,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高校教授访问西点军校。

一名美军中校指着上甘岭战役的沙盘问道:

“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个连的兵力保卫,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7个营就是攻不下来。

其实,这个悬念一点也不“悬”——从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质的钢铁是有限的,而从中国人民心中唤醒的对美妙生活的追求、从中国军人心中焕发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力气则是无穷的。

抗美援朝战斗是特别激烈而又残酷的,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敢善战,最终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任务,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