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78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I(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庭阅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几千年不曾断裂,这与家庭阅读的传承不无关系。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阅读就是一个传承发扬文化的手段,家庭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和打造阅读基础的摇篮,也是最核心的阅读方式。

因此,家庭阅读的重建关乎人们素质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及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振兴。

家庭阅读重建的基础理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儿童教育学的发展,出于对儿童的关注,家庭阅读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许多研究者认为,家庭阅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因此,营造一种爱读书、经常与幼儿交谈的家庭学习气氛,便成为家庭文化环境建设中极为有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

“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

梁实秋先生说过: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系教授的高希均先生在《构建一个干净社会》一书中也提倡:

“家庭中应以书柜代替酒柜、书桌代替牌桌,转移上咖啡馆与电影院的金钱与时间来买书、读书。

”确实如此,一个到处都能看到书的家庭才有可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在一个充满好书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经常看书、谈论书、珍爱书,孩子耳濡目染地也会成为一个爱书的人。

家长喜欢看书,就会有丰富的知识,能给孩子讲许多有趣的故事,也能解答孩子经常提出的“为什么”,由此使孩子逐渐喜爱图书。

家长带孩子去图书馆或朋友家借书,上书店选购图书,都可以使孩子从中体会到书籍带给他的快乐。

相反,在一个很难找到几本书的家庭里,家长不爱读书,孩子对书籍十分陌生,他们就很难对读书产生兴趣。

而且幼儿自己阅读不仅可以从生动的画面中认识各种事物,学到许多知识,而且还可以借助图书、画报中的内容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儿童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做好准备。

幼儿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和家长共同阅读。

孩子喜欢和家长一同读书,主要是喜欢这种亲密氛围。

家长在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缩短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产生共同的欢乐,达到相互理解和信任、受到最佳教育的效果。

喜欢和孩子-起读书的家庭里,常常洋溢着温馨、求知、上进的文化氛围。

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充满乐趣的高水平的家庭生活。

家庭阅读不但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成人来说,也是一个终身学习和营造舒适健康生活的良好方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的生物功能、经济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当中,日益凸现的是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

而为什么家庭阅读会成为重要的休息与精神满足的方式呢?

喧嚣的生活使人们身心疲惫,而读书则可以摆脱焦虑、纷争、残酷和困苦以及平淡无聊,进入宁静甜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家庭阅读则更是给阅读增加了一重亲情温情的成分,所以家庭阅读带来的休息与精神满足不仅仅依靠书的力量,还有家庭阅读所营造的氛围以及良好的家庭关系。

这种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对家庭中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工作有极大的影响力。

重建家庭阅读,我们需要抓住中国几千年的家庭阅读传统的内涵,并赋予新的形式,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塑造书香家庭,营造书香社会。

(摘编自王玮《试论家庭阅读的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家庭阅读的传统在中华文明千年不断的延续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家庭阅读的重建关乎人们素质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所以是最核心的阅读方式。

C.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就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D.家庭阅读的传统因现代生活的喧器和人们的焦虑等因素而中断,现在需要重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首先提出家庭阅读的重要性,然后作分层阐述,最后对观点作出总结。

B.文章引用三位名人谈话,目的是证明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通过正反对照论证了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儿童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

D.文章从休息和精神满足的功能角度论证了家庭阅读对成人健康生活工作的影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家庭阅读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重建,这样,中华文明才能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不停延续下去。

B.在一个阅读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家长一定是阅读的积极践行者,没有这样的环境,孩子是很难喜欢上阅读的。

C.家庭阅读不仅仅是要从书中汲取力量,还可以营造亲情温情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这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D.家庭阅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既然有助于家庭内部和谐关系的建立,当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义乌最美民工张明伟:

“东家”比我更需要这笔钱

2015年1月13日《金华日报》何百林陈东杨准

上班意外划伤左眼

张明伟的老家在贵州省遵义县虾子镇。

2012年6月23日,经一名老乡介绍,29岁的张明伟到义乌市一家名为洪敬塑料袋厂的私营企业打工。

张明伟的工作是将一张张原始皮料放入机器模压成型。

两天后的上午,张明伟在用剪刀撬皮料上的钉子时,不小心将剪刀刺到自己的左眼,当场鲜血直流。

同事紧急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尽管医生作了各种努力,仍然无法保住左眼。

出院后,张明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伤残鉴定申请。

2012年8月27日,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

2013年1月21日,金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伤残等级为8级的鉴定结论。

张明伟意外受伤后,那家企业的老板徐某曾去医院看过一次,几天后给了张明伟的妻子500元钱,此后再没主动说起医药费的事。

后来,在张明伟的催要下,徐某又给了1000元钱,此后拒绝再支付任何费用。

张明伟告诉记者,自己虽打工多年,但由于工资不高,几乎没什么积蓄。

受伤住院期间,光医疗费就花去1.2万多元。

加上住院期间的生活费,总开支超过1.5万元。

索赔数年一直无果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张明伟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提出共计8.47万元的赔偿,但一直没有结果。

其间,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四处找工作。

由于左眼受伤后视力有影响,他只能找那些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强度相对较低的工作,工资待遇自然就很低了。

后来,张明伟找到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和义乌市外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

去年2月7日,义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定厂方负责人支付张明伟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共计7.96万元,且在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0日内付清。

不过,裁决书生效后,厂方并没有付款。

目前张明伟在义乌市一家玩具厂打工,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

他的妻子在义乌市苏溪镇打工,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

这笔钱要养活两个年幼的孩子及年迈的父母,一年下来,夫妻俩几乎存不了钱。

更糟糕的是,去年8月,张明伟的妻子在上班期间不慎摔伤,家里又额外增加了开销,只好向亲戚借。

主动放弃全部赔款

今年元旦后,张明伟的代理律师准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张明伟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主动放弃近8万元赔偿款!

原来,不久前张明伟得到一个确切消息:

洪敬塑料袋厂已于2013年2月倒闭,工厂负责人徐某于当年7月因病去世,徐某的妻子盛某癌症晚期,目前只能靠低保和亲友接济维持生活,盛某家里还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女儿需要抚养……

得知上述消息时,张明伟陷入了痛苦的抉择:

他非常希望通过维权拿到近8万元赔偿款,以弥补自己和家人的损失;但如果真的向盛某索赔,肯定会加重盛某的经济负担,甚至还有可能加重盛某的病情,给本已脆弱的盛某和年少的女儿造成打击,这让他于心不忍……经过反复考虑,张明伟最终作出了放弃索赔的决定。

“听说我主动放弃索赔后,不少人说我太傻。

说实话,我家经济条件也不好,的确非常需要这笔钱。

但我还年轻,还可以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与我相比,我的老‘东家’更需要这笔钱。

”昨天上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明伟这样解释自己放弃索赔的原因。

“东家”盛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病治不好,她愿意在去世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以此回报社会好心人对她的关心和帮助。

义乌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局服务管理处主任王勤丰表示,他们正与民政、慈善等部门联系,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在义乌设立一个救助基金,专门救助像张明伟这样因工伤、车祸等意外事故陷入困境,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无果的外来流动人口,让在义乌创业、生活的百万流动人口感受到义乌的温暖。

记者手记——除了点赞,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采访张明伟期间,记者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充满酸楚的感动。

之所以酸楚,是因为这名80后小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痛苦与坎坷,以及漫长维权的无奈与艰辛。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在不少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外来民工的今天,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新生代民工用自己毫不犹豫的抉择,给商业氛围浓厚的义乌带来了一股暖意。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给善良、淳朴、宽容、勤劳的外来民工张明伟点个赞!

4.下列对这篇通讯相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基本按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结构清晰。

B.张明伟主动放弃赔偿款说明他是一个既富有同情心、又对自己未来有信心的人。

C.文章写张明伟和妻子的收入微薄负担很重,重在激起读者对他遭遇的同情。

D.文章叙事有具体的时间、具体名称的单位和记者的亲自采访,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5.这篇通讯的标题包含了几层意思?

有怎样的作用?

(5分)

6.这篇通讯看起来好像是在写张明伟一个人,实际上是通过他写出了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请简要分析。

(5分)

7.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别于一般通讯的地方是结尾加了一段“记者手记”,请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4分)

(三)阅读III(本题共2小题,4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8~9题。

我们为什么不歌唱①

力扬

当黑夜将要退却,

而黎明已在遥远的天边,

唱起红色的凯歌,

——我们为什么不歌唱!

当严冬将要完尽,

而人类的想望的春天,

被封锁在冰霜的下面,

——我们为什么不歌唱!

当链镣还锁住,

我们的手足,鲜血在淋流,

而自由已在窗外向我们招手,

——我们为什么不歌唱!

当悲哀的昨日将要死去,

欢笑的明天已向我们走来,

而人们说:

“你们只应该哭泣!

——我们为什么不歌唱!

1941年

①注:

作于重庆天官府7号文化工作委员会。

这时正当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节暗示了诗人现实的处境:

邪恶势力正在消亡、正义力量将要取胜。

B.第二节写春天“被封锁在冰霜的下面”是说邪恶势力对美好理想的压制。

C.第三节“鲜血在淋漓”说明即使希望就在眼前也需要付出努力甚至牺牲。

D.第四节以“昨日”“明天”暗示今天的我们只能像“人们”说的那样哭泣。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黑夜”对“黎明”,“严冬”对“春天”,“链镣”对“自由”,“悲哀”对“欢笑”,诗人通过一组组对比,写出了邪恶与正义的对决。

B.诗人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春天”比喻人们追求的美好社会,“冰霜”比喻邪恶势力,体现了诗歌用形象说话的特点。

C.“自由已在窗外向我们招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已经看到自由的希望并愿意努力追求自由的情感。

D.全诗每小节的最后都采用相同的反问句,却不使用问号,而用感叹号,反复咏唱,把对不合理社会的强烈疑问逐层推进。

二、古代文言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B.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C.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D.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父,指祖父兄弟的儿子,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解带,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也指解韦带去就任官职,文中指前者。

C.委质,卑幼往见尊长,呈献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以表敬意,文中指投降。

D.南越,指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岭南地区、由秦国将领赵佗所建立的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身世坎坷,才能超群。

诸葛亮很早失去父亲,随从父诸葛玄前去赴任,从父过世后在田中耕种,自视甚高,刘备以为他才华非凡,请其出谋划策。

B.诸葛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当刘备失势之时,诸葛亮深谋远虑,向孙吴求援,孙权佩服刘备,敬重诸葛亮,决定派兵援助,帮助刘备攻取益州。

C.诸葛亮勤于政事,鞠躬尽瘁。

刘备去世后,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亲力亲为,对外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纪律严明,赏罚兑现,取得显著效果。

D.诸葛亮志向远大,受民爱戴。

诸葛亮志向坚定,进要统一天下,退要震动海内,率众兵到达武功后,分兵屯田为久驻打下基础,其秋病逝,百姓追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4分)

(2)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5分)

14.作者认为诸葛亮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自己蔑视权贵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的诗句是“,”。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当年刘裕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它历史悠久,,以生动活泼的姿态、精美细致的绣工而著称。

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后苏绣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

当时苏州是我国的锦绣之乡,绚丽多姿的锦缎,色彩丰富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在一方锦帛上可绣出五岳、江海、城邑、行阵等图案,并有“绣万周无一锦”之说。

苏绣色彩淡雅,作品栩栩如生。

山水能分远近高低之趣,楼阁具现曲径通幽之境,人物能有神采飞扬之态,花鸟能作呢喃雀跃之姿。

苏绣不仅图案秀丽,题材广泛而且技法极其丰富。

变化无穷。

绣工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

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细腻,;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争奇斗艳;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线条多变,层次感强。

苏绣的绣技具有“细、密、光、匀”等特点,“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这些精美的苏绣都是在上千年的历史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可谓,有“以针作画”之称。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声名鹊起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B.闻名遐迩活灵活现风姿绰约鬼斧神工

C.闻名遐迩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D.声名鹊起惟妙惟肖风姿绰约鬼斧神工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和衔接上的问题,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仅苏绣技法极其丰富,变化无穷,而且题材广泛,图案秀丽。

B.不仅苏绣题材广泛,图案秀丽,而且技法极其丰富,变化无穷。

C.苏绣不仅技法极其丰富,变化无穷,而且题材广泛,图案秀丽。

D.苏绣不仅题材广泛,图案秀丽,而且技法极其丰富,变化无穷。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B.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C.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

D.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

19.下列诗句分别与什么传统节日有关?

请将相应节日填入横线处。

(4分)

(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四、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0分)

某电视台“家乡特色”栏目向社会征集节目素材,请你以一名在校学生的身份向该栏目推介自己家乡的一座村庄或一条街道。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③不少于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