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94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

 

二○二一年二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学科

一、教材解读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8课,合计24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

本单元共8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2.“电路”单元

本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3.“岩石和土壤”单元

“岩石与土壤”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和生物作用的结果。

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

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均取自于岩石和矿物;土壤则是地球生物的家园。

 

本单元设计上,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三、教学目标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科学概念目标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和作用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

●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到的相关信息。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

 

●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

●乐于通过长期观察记录研究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能客观记录凤仙花一生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能够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接纳他人的观点,面对有力证据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养植植物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长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电路”单元

科学概念目标:

●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来切断和闭合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容易导电。

●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知道电有时是非常有危险的,知道安全用电的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

●组装简单的电路。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岩石和土壤”单元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能根据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 

●欣赏岩石和矿物晶体的美。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6、补差措施:

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新课程从2月22日正式开始,计划16周完成教学任务。

周次

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1

2.22-2.26

2

始业教育课

2

3.1-3.5

2

1.1种子里孕育的新生命;1.2种植凤仙花

3

3.8-3.12

2

1.3种子长出了根;1.4茎和叶

4

3.15-3.19

2

1.5风险花开了;1.6果实和种子

5

3.22-3.26

2

1.7种子的传播;1.8凤仙花的一生

6

3.29-4.2

2

第一单元复习

7

4.6-4.9

2

2.1电和我们的生活;2.2点亮小灯泡

8

4.12-4.16

2

2.3简易电路;2.4电路出故障了

9

4.19-4.23

2

2.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2.6导体和绝缘体

10

4.26-4.30

2

期中调研

11

5.6-5.8

2

2.7电路中的开关;2.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12

5.10-5.14

2

第二单元复习

13

5.17-5.21

2

3.1岩石和土壤的故事;3.2几种常见的岩石

14

5.24-5.28

2

3.3岩石的组成;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15

5.31-6.4

2

3.5岩石、沙和黏土;3.6观察土壤

16

6.7-6.11

2

3.7比较不同的土壤;3.8岩石、土壤和我们

17

6.15-6.18

2

复习1

18

6.21-6.25

2

复习2

19

6.28-6.30

2

期末调研

 

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

本课与教科书中的第2课、第3课一起构成了课程标准里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学段目标。

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课的内容设定为“设计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

在本课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置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本课通过集体研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计划,初步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实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

然后,再分小组研讨“关于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的实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完善实验计划。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