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报告.docx
《plc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lc报告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第17周-17周
题目
四节传送带模拟控制设计
内容及要求
运行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传动带开始工作,“上升”、“下降”用来改变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各节传送带中的按钮按下时,表示有物体从该节放到传送带上,此节红灯点亮,按所设置的上升、下降方向依次亮到最后一节。
根据运行要求,画出控制系统线路图、列输入输出分配表、编写梯形图并逐条加注释,且写出程序流程图。
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与课程设计报告。
进度安排
1、讲授课程设计的要求、任务和方法,布置设计题目(0.5天);
2、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1天);
3、设计、实验调试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2.5天);
4、当场个人答辩及报告评阅(1天)。
学生姓名:
曹凡(11045211)、沈古明、邓明基、程向祯
指导时间2014年6月9日至2014年6月13日
指导地点:
综合实验楼
南514室
任务下达
2014年6月9日
任务完成
2014年6月13日
考核方式
1.评阅
2.答辩□3.实际操作□ 4.其它□
指导教师
杨声云
系(部)主任
王长坤
目录
第一章绪论3
第二章课题介绍4
第三章设计内容及要求4
第一节设计要求4
第二节控制原理及图示5
2.1四节传送带结构与接线插孔图5h
2.2实验运行要求5
2.3信号流程示意图5
2.4电路接线图6
2.6源程序代码列表7
第四章硬件设计11
第一节元器件选择12
第二节硬件控制原理图13
第五章运行调试13
第六章总结13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绪论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
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也称PC,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将最初用于逻辑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叫做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icalCommittee)在1987年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作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等缺点,同时易学易用,便于维护,体积小,重量轻,特别是PLC的程序编制,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而是采用了一套以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使程序编制形象、直观、方便易学。
在PLC诞生之前,工业控制设备的主流产品是以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为载体的控制装置。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用纯电磁器件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的缺陷不断地暴露出来,加上当时电子技术,特别是微处理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以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的新型工业控制设备,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PLC。
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并不仅仅具有计算机的内核,它还配置了许多使其适用于工业控制的器件。
自其诞生以来,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业自动化设计从专业设计院走进了矿场企业,变成了普通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普通电气工人力所能及的工作。
再加上其体积小、可靠性高、适应性强、安装接线简单等众多优点,可编程控制器在问世后的短短30年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章课题介绍
17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传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
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
此后,传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传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今天,工业生产中,传送带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设计即是利用三菱FX1N-40MR-001型PLC及梯形图程序实现对四节传送带装置的模拟,实现四节传送带的顺次启动和停止、上升、下降用来改变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等功能。
第三章设计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设计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及运行的要求,画出控制系统线路图、列输入输出分配表、编写梯形图并逐条加注释,且写出程序流程图。
实验运行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传动带开始工作,“上升”、“下降”用来改变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各节传送带中的按钮按下时,表示有物体从该节放到传送带上,此节红灯点亮,按所设置的上升、下降方向依次亮到最后一节。
第二节控制原理及图示
2.1四节传送带结构与接线插孔图
M5
M6
M8
M7
四节传送带结构与接线插孔图
2.2实验运行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传动带开始工作,“上升”、“下降”用来改变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各节传送带中的按钮按下时,表示有物体从该节放到传送带上,此节红灯点亮,按所设置的上升、下降方向依次亮到最后一节。
2.3信号流程示意图
用户通过操作控制面板产生信号,经PLC及继电-解除控制系统处理后,产生相应控制信号,进而驱动电动机及指示灯的工作。
下图中QS为电源开关;FU1~FU5以及FR为熔断器(省略画)
2.4电路接线图
2.5流程图
I/O分配如下:
输入输出
起动按钮SB1:
X0M1:
Y0
停止按钮SB2:
X1M2:
Y1
上升按钮SB3:
X2M3:
Y2
下降按钮SB4:
X3M4:
Y3
有物体从此节放上按钮SB5:
X4M5:
Y4
有物体从此节放上按钮SB6:
X5M6:
Y5
有物体从此节放上按钮SB7:
X6M7:
Y6
有物体从此节放上按钮SB8:
X7M8:
Y7
I/O口接线图(省略四个输出端口)
2.6源程序代码列表
上升时即当X2闭合时,模拟的输出从Y7,Y6,Y5,Y4依次亮,并保持一秒的延时。
开关X,4,X5,X6,X7按下对应的物体放在传送带上模拟红色二极管亮(Y0,Y1,Y2,Y3),如果X7按下,Y3亮延时1秒后熄灭并同时Y6亮,然后依次下去,表示该节传送带上有物体时进行传送动作,完后到下一节传送带。
X6闭合,Y2亮延时1秒后Y1熄灭,同时Y0不亮。
然后依次下去。
下降时按下X3即可,模拟的输出从Y4,Y5,Y6,Y7依次亮,并保持一秒的延时。
第四章硬件设计
第一节元器件选择
PLC型号的确定
PLC的选择应先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1)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
I/O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10%~20%的可扩展 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数估算数据。
实际订货时,还需根据制造厂商PLC的产品特点,对输入输出点数进行圆整。
本设计中共有输入触点10个,输出触点16个。
2、存储器容量的估算
存储器容量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本身能提供的硬件存储单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储器中用户应用项目使用的存储单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于存储器容量。
本设计中,梯形图指令共152步。
3、对PLC响应时间的要求
响应速度即响应时间包括输入滤波时间,输出滤波时间和扫描周期。
PLC一般以顺序扫描工作方式进行工作,对小于扫描时间的输入信号,有可能造成接收信号不可靠。
因此,对有维持很短时间的输入信号来讲,需要选取扫描速度高的PLC。
一般机器对扫描时间的限定值为100~200ms,而实际上执行一千条指令仅需时间1~10ms,对一般规模的PLC程序,则输入信号能维持在10ms左右就完全能安全地被接收到,但对模拟量输入则需要考虑与PLC的响应时间的配合问题。
4、系统可靠性
根据生产环境及工艺要求,应采用功能完善可靠性适宜的PLC。
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系统,应考虑是否采用冗余控制系统或热备份系统。
5、编程器与外围设备
小型PLC控制系统一般选用价格便宜的简易编程器;如果系统较大或多台PLC共用,可以选用功能强,编程方便的图形编辑器;如果有现成的个人计算机,可选用能在计算机上使用的编程软件。
第二节硬件控制原理图
第五章运行调试
1.在GXDev3eloper软件中编写梯形图程序。
2.将PLC机与各个电路元件按照电气图连接起来。
3.用数据线将计算机与PLC机相连接。
4.将PLC机开关拨向STOP,确认程序无误后,输入PLC中的存储器。
5.数据传输完毕后,将PLC开关拨向RUN,开始模拟。
第六章总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PLC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
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PLC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我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几位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
同时,在各位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此我表示感谢!
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实物附图
参考文献
[1]刘建----------电力英语阅读与翻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田瑞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
[4]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柳梁---------------可编程控制---------------浙江机械工业学校
[6]尹宏业主编PLC可编程控制器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08
[7]王兆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教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