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附图:
1、**市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位置图
2、排水现状图
3、雨水管网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本工程项目名称:
**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
1.1.2项目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
**市老城区集中片、布溪片
1.1.3项目建设单位
**市自来水公司
1.1.4编制单位
**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5研究范围
本报告在经济、社会和环保三大效益以及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诸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论证,为本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1.1.6主要研究内容
1、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分析;
2、项目建设区域排水现状分析;
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4、排水体制、工程标准及规模论证;
5、建设条件及实施方案;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结论与建议。
1.2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市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先有厂矿后有城市,城市发展一直较为凌乱,基础设施较为滞后。
就排水设施而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解决城市排水问题,陆续兴建了简易的排水涵道、盖板涵,将污水、雨水直接排入涟溪及资水,造成水体极大污染。
从2008年开始,结合**市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在老城区沿主要城市干道建设了雨污合流体制的配套纳污管网,同时逐步废弃了老城区面向资江的4个主要排污口。
但是,由于管网收集面积较小,仅限于城区主干道周边排污单位,污水收集率较低,仍有相当一部分污水处于自然排放状态。
且冷水江地处雨量丰富的南方地区,在晴天,雨污合流管道污水少,流速慢,极易产生沉淀,在降水初期,沉淀污染物被雨水冲刷,形成浓度极高的污水,而此时,污水处理厂并不能完全接纳,导致部分污水排入自然水体,造成污染。
合流管网的现状导致流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水量变化极大,影向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及环保效益。
2010年,在**市人民政府组织下,结合新情况、新需要,重新编制了《**市排水专项规划》,明确了冷水江城区实施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
为保护冷水江水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更好地发挥污水处理厂效益,在此背景下,**市自来水公司委托我院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3编制原则
a)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b)以总体规划、排水专项规划为依据,结合现状、既考虑近期发展,又兼顾长远发展。
以近期为主进行全面设计,使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真正起到环境保护、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的作用。
c)污水管网设计在充分利用原有管网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工程量,将城市污水输送至处理厂。
d)污水管道布置原则上按道路路网布置。
1.4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1.4.1政策性与行政性依据文件
1)《**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2)《**市排水专项规划》(**省建筑设计院);
3)《**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建筑设计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字【2004】16号《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二00四年三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6日)。
1.4.2采用的主要标准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
2)《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标[2001]77号);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1993);
6)《防洪标准》(GB50201-1994);
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8)《城市环境卫生设置标准》(CJ27-2005);
1.4.3采用的主要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2);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4.4其他资料
1)国家发改委批准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
4)本院与项目业主签订的咨询协议。
1.5项目概况
1.5.1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市老城区——集中片和布溪片。
1.5.2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本项目共新建污水管道32609m。
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点
讫点
管道长度(米)
管径(mm)
1
布溪路
江南路
布溪村园艺场
2660
DN400-DN500
2
体育路
江南路
布溪村园艺场
2656
DN400-DN500
3
江南路
大成路
布溪路
2476
DN500-DN800
4
大成路
江南路
锑都南路
1032
DN400-DN500
5
锑都南路
江南路
布溪路
1098
DN500-DN600
6
广场路
江北路
金竹路
2136
DN500-DN800
7
新城路
红日路
金竹路
1618
DN400-DN600
8
市场路
新城路
金竹路
221
DN400
9
文印路
金竹路
冷钢路
201
DN400
10
政法路
红日路
锑都中路
161
DN400
11
交通路
金竹路
冷钢路
362
DN400
12
健康路
红日路
锑都中路
230
DN400
13
轧钢路
锑都中路
城东路
1285
DN400-DN500
14
施塘路
红日路
锑都中路
356
D400
15
城北路
红日路
城东路
3262
DN400-DN500
16
城东路
城北路
江北路
3920
DN500-DN800
17
金竹路
锑都中路
江北路
1568
DN400-DN500
18
锑都中路
城北路
江北路
6060
DN400-DN1000
19
红日路
城北路
新城路
1307
DN400-DN500
20
合计
32609
注:
根据**省建设厅湘建科[2004]243号文《关于加强塑料管道推广应用和管理的通知》,本项目当管道管径﹤d600时,采用HDPE双璧缠绕管;当管道管径≥d600根据埋设深度及动载等因素选用承插钢筋混凝土管。
污水管网工程数量表
序号
管材
管径
主干管长度(m)
备注
1
HDPE双璧缠绕管
D400
10667
2
HDPE双璧缠绕管
D500
10674
3
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d600
5290
4
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d800
4754
5
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d1000
1224
6
管网总长度
D400~1000
32609
1.5.3投资估算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5894.7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2662.54万元,占总投资的45.17%;安装工程费用2032.81万元,占总投资的34.48%;工程其他费用663.54万元,占总投资的11.26%;预备费用535.89万元,占总投资的9.09%。
1.5.4资金筹措
本项目所需资金为5894.78万元,资金全部为**市财政投资。
1.6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是一项保护环境,造福百姓,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工程,它的建设将对城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长远的、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
1.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市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设施,减少资江流域的环境污染,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有利于优化城区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本项目新建污水管网,改变了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水现状,将稳定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及水量,节约了能耗,提高了效率。
3.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可行的。
1.6.2建议
1.建议该项目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因本项目地处人口集中、商业繁荣的城区主要道路上,因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项目施工与周边居民生活的关系,并应与交通、交警部门通力合作,在施工时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与疏导措施,尽量将对居民生活与出行的干扰降到最低。
3.项目单位应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抓紧落实相关配套资金,认真开展施工前的设计、招标等工作,力争项目尽快建设,尽快投入使用。
第二章 区域概况及供排水现状
2.1冷水江概况
**市位于**省中部,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北纬27°30′49″——27°50′38″,东经110°18′57″——111°36′40″,东抵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
北部及西南面为山,四周向中部倾斜,是一个山、丘、岗、平原多地貌并存的半丘陵半山区。
1950年6月,始建冷水江镇,属邵阳专属锡矿山矿区。
1952年8月,改属新化县第二十一区。
1960年2月,建**市,属邵阳专署。
1962年10月撤市,改为冷水江特区,属新化县。
1969年10月,第二次建**市,属邵阳专区,1977年9月,划归涟源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86年为**省经济计划单列市和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市全市总面积439平方公里,设4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7个乡、1个林场,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7.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83万人,城镇人口为20.5万人(市区人口18.78万人),城镇职工总人数为77942人。
**市市区规划建设用地32平方公里(其中集中片6.26平方公里,6.63万人,布溪片1.2平方公里,1.4万人,群丰片8.56平方公里4.38万人,金竹山片8.58平方公里3.02万人,禾青片6.9平方公里3.35万人),现有建成区18.77平方公里。
**市是全国60个最典型资源型工矿城市之一,素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国有工矿之乡”等美誉,采掘业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
自1969年建市以来,冷水江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工业重镇。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19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基本形成了钢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五大产业体系。
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4.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8.6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15%。
规模工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16.2%。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52亿元,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8亿元,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3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6131元,增长18.5%。
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1亿元,较2005年的63.87亿元增加7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高于全省、**市平均发展水平,高出“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8%水平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8000元增加到36000元。
2009年3月,**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2.2自然条环境概况
2.2.1气象
**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季多为低纬度海洋湿润气流盘踞,温高湿重,冬季则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干冷气团控制,晴冷干燥,春夏之交正处于冷暖气流交替的过渡地带,阴湿多雨,气候多变。
**市多年平均气温16.7℃,1月份气温最低。
年均日照1401.8小时,平均每天日照3.84小时,多年平均气温为18℃,最高平均温度30.2℃。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54.6毫米,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69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是“三寒”、“两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及冰冻等。
城市常年主导风向:
北偏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偏东风。
年平均气温:
16.7℃
极端最高气温:
39.7℃
极端最低气温:
-10.9℃
年平均风速:
1.6米/秒
最大风速:
20.3米/秒
2.2.2地形地貌
冷水江地势为南北高,中部低,呈不对称马鞍形。
市境北部有龙虎山脉、玄山山脉、龙盘山脉、谢铎山山脉,南部有大乘山脉、天龙山脉,市内海拔400米以上山峰有123座,其中800米以上山峰有20座。
北部山地面积155.8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积的35.8%,最高点在癞子岭,海拔994米,南部山地面积49.79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积约10.66%,最高点在祖师岭,海拔1072米。
中部是资江各地,以平原、岗地、丘陵地貌为主。
市内最低点在铎山花桥村,海拔162米。
境内地势相对高差910米,平均比降4.79%。
冷水江是一个山区城市,山地较多,加上资江的分割,使城区分成冷江、集中、布溪、禾青等几大片,城区标高基本在175m-195m左右。
片与片之间是较高的山地或资江,使冷水江的城市建设用地略显破碎。
2.2.3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出版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市的地震烈度为六度抗震,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2.4水系分析
**市地处资江中游,全市属资江、湘江两大水系,其中汇入资江一级支流共10条,总长135.18千米,流域面积32650公顷;汇入湘江的一级支流主要有涟水源头的涟溪,新涟河等支流,总长51km,流域面积11270公顷。
主要水系情况如下:
(本项目为**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改造范围内受纳体主要为资江及涟溪)。
1、资水(江)
资水位于**省中部,西南以雪峰山脉和沅水交界,东隔衡山山脉与湘水毗邻,南以五岭山脉和广西桂水流域相接。
流域形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
流域内丘陵、盆地约占40%,大部分布在上游和下游,山丘区约占50%,主要分布在中游,其余为平原湖区。
资水有两源:
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左源赧水发源地深切高山峻岭,为高山峡谷区,坡陡流急,但到武冈附近即进入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坡度平缓;武冈以下至双江口,两岸多低矮山岭,只有局部峡谷,大部河谷平缓;至小庙头(位于邵阳市下游34公里)为资水上游。
小庙头至马迹塘为资水中游,河道穿越雪峰山脉,两岸高山对峙,海拔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河谷陡峭,基岩裸露,河床险滩礁石密布,流态紊乱,航道弯曲狭窄,最大流速达3.9米每秒;河谷由前泥盆系变质岩及泥盆系砂岩等坚硬岩体构成,为开发水力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
马迹塘以下为资水下游,河谷开阔,地形平坦,多近代冲积台地和丘陵,益阳市以下为洞庭湖冲积平原。
2、涟溪
涟溪发源于锡矿山东麓,连七里江,经矿山、中连乡进入**市区,汇流于资水。
可谓一溪连两江,全长约20公里,沿途有众多小溪汇入,雨季时,水量较大。
涟溪与资江汇合处,是昔日资江河畔的冷水江码头,由此朔流入涟溪约一公里,就是当时著名的涟溪桥所在地。
当资江水位大涨时,涟溪桥处则是非常安全的港湾,宝庆等地的商贾常于此歇脚。
3、崇北溪
崇北溪发源于朱家水库,穿过城市规划区——群丰片,在自来水公司下游300米处汇入资江。
4、柳溪
柳溪经过金竹山电厂,穿过城区金竹片,在碱厂附近汇入资江。
5、麻溪
麻溪位于**市的东南,仅仅擦过规划区金竹山片的西南角,最终汇入资江。
6、球溪
球溪穿过整个禾青片的南部,最终于杨家坪汇入资江。
7、潘桥溪
球溪穿过整个禾青片的北部,最终于梓仁岭北部汇入资江。
2.2.4地质
**市位于新化厦系构造NE向沉降带,区内断层及褶皱构造较发育,地层为中上石炭统泥灰岩夹页岩组成。
具体来说,冷水江集中片各地层从上而下大致分述如下:
素填土→粉质粘土→泥灰岩夹页岩
布溪片各地层从上而下大致分述如下:
杂填土层→粉质粘土层→砾砂层→粉息砂土→白云质石灰岩。
2.3供水现状
2.3.1自来水公司供水现状
集中水厂(一水厂)位于市东郊同兴乡集中村资江东岸,以资江河水为水源,经过三期建设,目前供水能力为7万m³/d。
禾青水厂(二水厂)位于**市南部禾青镇,离市中心约12公里,以资江河水为水源,目前供水能力1万m³/d。
2.3.2自备水源供水现状
**市是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城市,也就是说**市是先有大中型工矿企业,然后才建立的城市,因而城市的许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许多大中型工矿企业在建设初期就不得不自行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因而形成了**市的自备水源非常庞大的局面,其生产能力是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的十几倍,**市的主要自备水源有:
冷江铁厂、资江氮肥厂(**宜化)、金竹山电厂、锡矿山矿务局、冷水江制碱厂、石化炼厂等。
冷江铁厂的自备水源设计规模为3万m³/d,主要为生产用水。
资江氮肥厂(**宜化)的自备水源的取水能力为60万m³/d,处理能力为20万m³/d,其中生活用水的处理能力为1万m³/d,现在实际供水量为13.4万m³/d,其中生活用水1.4万m³/d,用水人口为15000人。
金竹山电厂的自备水源是以资江水为水源,其取水泵房位于**市一水厂取水泵房附近,其设计取水规模为90万m³/d。
新金竹山电厂的自备水源也是以资江水为水源,其设计供水规模为10万m³/d。
锡矿山矿务局的自备水源设计规模为3万m³/d。
现实际供水量为0.8万m³/d,全部是生活用水,用水人口为20000人。
**市制碱厂的自备水源是以资江水为水源,设计供水规模6万m³/d,其中生活用水量为0.4万m³/d,用水人口为5000人。
其它还有一些厂矿企业建有自备水源,由于其供水规模和用水人口量都非常小,在此不详细叙述。
**市大型企业较多,自备水源规模远远大于城市市政供水能力,大中型工矿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仅有少量工业用水和厂区生活用水排入市政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4建设区域排水现状
2.4.1管网现状
集中片(6.26平方公里)的主要排水管线分布如下:
1、截污干管,老城区截污干管起于金竹西路,沿江北路向西在广场西路路口过资江进入布溪片,过江管为倒虹吸管道,进布溪片后,向南至施茶亭,经污水提升泵站加压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全长3.23km。
2、沿锑都中路(军区水泥厂-市一中)的一条坡度为3.42‰,长度为750米,直径为600的雨污合流管,排水方向为由北向南接入下一级排水管。
沿锑都中路(市一中-江北路)为一条坡度为3.42‰,长度为1317米,直径为800的雨污合流管,排水方向为由北向南排入截污干管。
3、沿环城北路的坡度为4.8‰(冷新路-锑都中路)、3.76‰(杨家院子-锑都中路),长度分别为1600米、1000米,直径均为400的雨污合流管。
冷新路至锑都中路段排水方向为由西向东排入锑都中路雨污合流管,杨家院子至锑都中路段排水方向为由东向西排入锑都中路雨污合流管。
4、沿金竹西路(交通路-江北路)一条坡度为2.84‰,长度为1000米,直径为400的雨污合流管,排水方向为由北向南排入已有的截污干管。
5、沿新城路雨污合流排水管道,其中锑都中路以东部分自市场路至金竹西路,全长300米,管径400,排入金竹西路雨污合流管道。
锑都中路以西部分自民政路至锑都中路,全长598米,管径400,排入锑都中路雨污合流管道。
布溪片(1.2平方公里)的主要排水管线分布如下:
1、沿江南路(园艺场-截污干管)一条坡度为0.6‰,长度为1200米,直径为600的雨污合流管,排水方向为由东向西排入已有的截污干管。
2、沿体育路(园艺场-截污干管)一条坡度为13.64‰,长度为1050米,直径为400/500的雨污合流管,排水方向为由东向西排入已有的截污干管。
3、沿布溪路全线一条坡度为3.64‰,长度为1600米,直径为400的雨污合流管,排水方向为由东向西排入已有的截污干管。
本项目建设将阻止建设区雨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虽略有增加,本项目建成后,污水收集量稳定在3万m³/d左右,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能满足本项目的需要。
(根据《**市排水专项规划》,**市污水处理厂将在2015年扩容至6万m³/d)。
表2.1建设区域现状排水管道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点
讫点
管道长度
(米)
管径(mm)
1
截污干管
金竹路
广场西路路口
1680
D1200
2
截污干管
广场西路路口(过江倒虹管)
施茶亭
1550
倒虹管D800×2
D1500
3
锑都中路
军区水泥厂
市一中
750
D600
4
锑都中路
市一中
江北路
1317
D800
5
环城北路
冷新路
锑都中路
1600
D400
6
环城北路
杨家院子
锑都中路
1000
D400
7
金竹西路
交通路
江北路
1000
D400
8
新城路
市场路
金竹西路
300
D400
9
新城路
民政路
锑都中路
598
D400
10
江南路
园艺场
截污干管
1200
D600
11
体育路
园艺场
截污干管
1050
D400
D500
12
布溪路
园艺场
资江
1600
D400
合计13645m。
均为雨污合流管道。
**市现有污水管网总长度为43.35公里,主要分布在集中片、布溪片及群丰片。
2.4.2污水提升泵站现状
**市现建有污水提升泵站一座,总提升规模为6万m³/d。
该泵站为全地下式,设四台潜水泵,两大两小。
大泵性能参数:
Q=600m³/h,H=18m,N=45kW;小泵性能参数:
Q=300m³/h,H=18.5m,N=22kW。
2.4.3污水处理厂现状
2.4.3.1污水处理厂厂区布置
**市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潘桥老屋、地处布禾公路的西侧,没有靠近资江,一期已建设用地面积41.41亩。
厂址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地面标高186.50~195.60m。
城区污水经资江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由重力流管输送进入污水处理厂。
2009年12月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3万m3/d。
现状纳污范围为一级纳污干管经过的集中片、布溪片和群丰片。
厂区内污水处理构筑物按半地下式结构进行设计,附属性构筑物(办公生活用房等)建于地面之上,设有环路与外围主干道相连。
厂区平面布局按办公生活区、生产区进行功能划分,物流、人流互不干扰。
按照工艺流程,生产区从西向东一次布置细格栅、沉沙池、氧化沟和二沉池以及紫外光消毒池,异味较小的出水构筑物靠近道路。
附属构筑物位于生产区西端,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之间以绿化带相隔。
2.4.3.2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见表2.2。
表2.2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单位:
mg/l
项目
CODcr
BOD5
SS
TN
TP
进水水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