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docx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9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实验题是中考非常重要的内容,分值20分
一、中考物理实验主要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1)直接测量型实验(一般考仪器的读数如:
刻度尺、秒表、天平、量筒等)
【例1】、请你读出下图中直尺的分度值和木块的长度
A:
分度值,木块长度;B:
分度值,木块长度
C:
分度值,木块长度;D:
分度值,木块长度
E:
分度值,木块长度;F:
分度值,木块长度
解题方法:
先确定分度值,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刚好对准刻度线的估计值可记为“0”
规律:
分度值是1cm的结果有1位小数;分度值是0.1cm的结果有2位小数
【例2】、下图中甲秒表的示数是;乙秒表的示数是
解题方法:
先读分(取整数)后读秒;要注意观察大圈一圈是30秒还是60秒,若一圈是30秒要看分针是否超过半格从而确定秒是读大于30秒还是小于30秒。
【例3】、上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别是;乙秒表的示数是
解题方法:
先根据刻度的大小规律确定“0”刻度的位置,从而确定液面在“0”上还是“0”下
“0”上是“+”数;“0”下是“—”数
(2)间接测量型实验。
(这类实验只有4个)
(如①用天平、量筒测密度②测物体的平均速度③伏安法测电阻④伏安法测电功率)
注意:
①解题方法:
解间接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公式)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②测量型实验,一般要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注意:
①常用探究的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方法。
②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③该类实验实验,也要多次测量,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得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
规律:
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转换法:
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例如:
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
例如:
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等等。
5.类比法:
例如:
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
例如: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2017)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
ρ=m/v)(2017)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4、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5、探究物体受到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2013)(2016)
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7、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018)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014)
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2018)
10、测量平均速度
11、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12、探究影响滑斜面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13、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2013)
电磁学
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012)(2016)(2018)
4、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R=U/I)(2014)
5、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原理:
P=UI)(2013)
6、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2015)
7、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8、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9、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0、探究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演练
1、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
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
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
○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
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19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 ,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 (能/不能)成功.实验乙 成功,这是因为 .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 .
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AB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3)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填:
“靠近”或“远离”)法线。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5.小明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应选择___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目的是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3)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B(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图乙是小明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
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
(6)实验中要求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蜡烛B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关系;小明用一把直尺放在蜡烛A和蜡烛B之间,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__关系;
6、如图所示,京京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他有好几个凸透镜,但均不知焦距。
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案:
。
(2)经过测量,他发现有焦距分别为2cm、
10cm和30cm的三种凸透镜,则为了便于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
(3)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
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
(4)如图所示,当他把蜡烛放在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些,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同时使光屏离凸透镜更______(远/近/不变)一些。
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
当蜡烛移动到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的虚像,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5)实验中,当京京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6)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___(上/下)移动。
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只需将蜡烛向上移动些 D.以上均可
7、这是某物理兴趣小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小车从甲丙的距离是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8、、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
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
9、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的高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两个不同质量的锥子分别在两个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扎到下方四本相同的旧书上,书因此被扎出孔,分析这些被扎孔的不同,如图所示.
(1)若比较甲和乙,这是通过控制不变,来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的关系;
(2)在
(1)中,小明不仅比较了甲、乙,还比较了丙、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3)小明设想了以下两种方案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你认为最佳的一种是()
A.测出书上被扎孔的深度;
B.数出被扎孔的纸的页数.
11.(8分)下图是我们“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是通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__________(选填“小车”或“木块”)的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动能的大小。
(2)本实验用同一辆小车是为了控制_________相同,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关系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结论结论是___________。
(3)假如图中的水平面绝对光滑,则用图中的装置能否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实验?
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下面的实验也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力是看不见的,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它B.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D.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1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接触面
压力/N
摩擦力/N
1
木块与木板
2.0
0.4
2
木块与木板
2.5
0.5
3
木块与砂纸
2.0
0.6
乙
(1)实验中为了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这样做的目的是
(2)分析_______(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0.5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
(4)细心的小娟同学发现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
1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
(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
(3)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
假如表面绝对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是()(多选)
A.运动的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改变。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4、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15、“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
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比较 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由图(a)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6、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上述四种情况, 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有关。
(3)做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17、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下图2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图27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g取10N/kg)
1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这是为了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为了避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实验时使杠杆在平衡,目的是方便。
⑵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①请将表格中的习、验数据补充完整
②实验时需要测量三组以上数据的目的是
③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④实验结束后,一位同学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3.4-2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其原因是:
19、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第2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是____;
实验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有用功
W有用/J
拉力
F/N
绳端上升
距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3
4
0.1
0.4
1.1
0.5
0.55
72.7%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
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填“高”或“低”)
(3)第3次实验中的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拉力使重物上升相同距离时,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填“增加”或“减少”),由此得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组的自重大小____(填“有关”或“无关”);
(4)实验小组的同学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步骤。
20、在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小明猜想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
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
实验
次数
斜面
倾角
木块的重力
G/N
斜面粗糙
程度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率
%
1
20°
2.1
玻璃面
0.09
0.6
0.5
63
2
30°
2.1
玻璃面
0.21
1.1
0.5
80.2
3
45°
2.1
玻璃面
0.36
1.8
0.5
4
45°
2.1
棉布面
0.36
2.0
0.5
75.6
(1)在第3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
(2)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在第3、4次实验中,选用玻璃和棉布作为斜面的材料,是为了改变____;
(4)小刚和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越____(填“省力”或“费力”)。
2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图26
(2)如图26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 Pa。
(保留二位小数)
22、上实验课时,老师给李明和刘信两位同学提供下列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小金属块、细线、水、烧杯、小矿石
(1)李明同学在测量小矿石密度的实验中。
①如图10甲所示,李明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是:
②李明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0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把小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液面的位置如图10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
(2)老师要求刘信同学也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量筒已被调皮的李明同学拿走,于是老师就给他增加一个溢水杯(如图10丁),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及写出小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l:
②
③④
小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23、、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⑴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⑵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试验。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_______g,体积为_______cm3,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⑶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_,这样调整顺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4、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