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061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类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糖类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糖类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糖类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糖类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类 教学设计.docx

《糖类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类 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类 教学设计.docx

糖类教学设计

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糖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烃及其衍生物,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必修2中,简单介绍了基本营养物质,主要从用途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几种糖类。

本书前几章,对官能团的性质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本节课将从结构与性质的角度对几种糖类进行分析,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生活的关联。

三、学情分析

虽然本节课讲的内容与必修二中《基本营养物质》有较大重复,但考虑到学生的记忆水平,本节课有必要对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

通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官能团的性质有一定掌握,因此本节课许多内容可以采用自学+点拨的形式进行。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关联紧密,总体思路从生活出发,归结于生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物(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知道他们的组成及性质,能够写出水解方程式。

(2)了解糖类物质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完成知识的建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到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糖类水解产物的探究,进一步体验化学物质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糖类重要代表物质的组成及性质

2、教学难点:

糖类的概念及性质对比

六、教学媒体

投影仪,黑板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八、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PPT中的糖类物质的图片,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质中都有糖的身影。

大到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与支撑,小到食品调味,满足味蕾。

【设问】那究竟什么是糖?

哪些物质属于糖?

它们又具有哪些性质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列举生活中的糖

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引入新课,设置悬念

【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79页第1、2段及资料卡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糖?

2)糖的分类

3)糖类是否都满足Cm(H2O)n?

板书

【回答】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单糖,低聚糖,多糖

3)不是,碳水化合物是错误说法。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讲解】按照能否水解,我们把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1mol糖水解产生2-10mol单糖的称谓低聚糖,我们只讨论最重要的二糖,即麦芽糖,蔗糖;而多糖,顾名思义是水解后产生很多摩尔单糖的糖,这类物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例如淀粉,纤维素等。

听讲理解,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使知识更深,加深学生的理解

【题目】优化方案P72自我检测2,PPT呈现

思考问题,做出答案

巩固所学,补充新知

【讲解】通过这道题,我们要补充的一个知识就是:

1.糖不一定是有甜味的(淀粉,乳糖),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木糖醇)2.糖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但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糖,可能是羧酸,醛,酯,醇等。

反思,总结

补充完善

我们对糖已经有了整体的认识,那么接下来我们在具体认识几种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糖类,首先从简单的单糖开始。

过渡

首先,葡萄糖。

【提问】看他的名字,大家知道葡萄糖是从哪来的么?

【讲解】没错,葡萄糖最初是从葡萄汁中分离得到,因而得名。

但它的来源远不止于此,所有带甜味的水果,蜂蜜,植物的种子,叶,根,花,动物的血液等都含有葡萄糖。

【答】葡萄

 

从名称着手,讲解来源

【图片展示】葡萄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46°C,有甜味,易溶于水,稍溶乙醇,不溶乙醚。

看图分析物理性质

讲解总结物理性质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问】请同学们通过分子式分析葡萄糖中可能存在的不饱和官能团

【答】

1.碳碳双键

2.碳氧双键(醛,酮)

训练同学们对未知有机物的分析能力。

【视频】葡萄眼的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观看视频,了解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观看视频,引出葡萄糖的官能团

【讲解】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糖与醛一样具有还原性,具有醛基,属于醛糖。

其实,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羟基,1个醛基,同学们要能够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听讲

讲解葡萄糖的结构

从官能团的角度分析,葡萄糖具有羟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具有醛基能够与氢气加成,能被氧化剂氧化体现其还原性。

视频中我们知道它能够被银氨溶液等弱氧化剂氧化,【问】那它能否被氧气氧化?

那么,请同学们写出葡萄糖完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能

书写方程式

(一个同学上黑板)

体现还原性,动手写方程式

【讲解】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可释放出2804KJ的热量,这也就是为什么,葡萄糖存在在动物的血液当中,在体内酶的催化下,葡萄糖会释放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体内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

听讲 

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作用

葡萄糖不仅用于糖果制造业,制镜业,在医药工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听讲

以用途结束葡萄糖的讲解

【趣味研究】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对千余名中小学生实验表明,饭后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节课打瞌睡者才2%,而对照者(不吃巧克力)却高达11%。

糖有趣的应用

【讲解】葡萄糖是有甜味的,而糖类中最甜的糖是果糖,在水果和蜂蜜中的含量最高。

【问】果糖的物理性质

看书,PPT

【答】纯净的果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03~105°,不易结晶,黏稠状液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果糖的物理性质

果糖分子式与葡萄糖相同,是C6H12O6,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和1个酮基,属于酮糖。

因此,葡萄糖与果糖的关系是?

 

同分异构体

果糖的分子式,结构分析

【问】请同学们猜想,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

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答】不是,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猜想,设计实验

【视频】葡萄糖的与菲林试剂反应

【讲解】果糖虽然不含醛基,但也是还原性糖,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异构为含醛基的结构,因此能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观看

听讲

造成认知冲突,教师解释,加深印象。

【提问】怎样鉴别葡萄糖与果糖?

与溴水反应

【讲解】介绍了两个单糖,我们在介绍一下最简单的糖,P81,丙醛糖。

丙醛糖的2号碳上,分别连有氢原子,羟基,醛基,羟甲基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像这样的原子我们叫做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

大家看到图4-5,两甘油醛中,像两个手一样很相似,但不能完全重叠,就像是镜像关系,这样的现象叫做对映异构,也叫手性异构。

存在对应异构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看书,听讲,理解

拓展讲解

单糖练习,优化P75随堂检测1

做题

练习巩固

蔗糖,是大家最熟悉的单糖。

为什么这么说?

最地道的川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都是甜辣口味,这其中的甜,就是添加了白糖。

而生活中常用的白砂糖,冰糖,红糖其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要食用蔗糖,难道大家不想多了解一点吗?

听讲

从生活贴近化学,激发求知欲

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二糖,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

其物理性质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较难溶于乙醇。

看书

介绍来源及物理性质

由于是二糖,因此1mol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2mol单糖,分别是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请大家写出蔗糖酸性条下下水解的方程式

注意:

1.有机物写成分子式

2.有机物要标明名称

理解,写出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蔗糖水解方程式是二糖讲解部分的重点

【讲解】蔗糖的同分异构体是麦芽糖。

顾名思义,它主要存在与发芽的谷粒与麦芽当中,它也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与蔗糖相同的是,他们都可以水解称2mol单糖,不同的是,1mol麦芽糖在酸或酶催化下水解产物是2mol葡萄糖,正是由于这种结构的不同,使得两者性质也有很大差异,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能够发生银镜反应是还原性糖。

听讲

 

写出麦芽糖水解方程式

通过讲解水解产物的不同,倒推结构差异,还原性不同。

 

把握多糖水解方程式书写要点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两种都是由多摩尔葡萄糖脱水缩合得到的多糖。

过渡

【提问】大家今天吃淀粉了吗?

有,没有

【讲解】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不论你早餐吃得是小面还是面包,米饭还是馒头,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因此,我们每天都要食用淀粉。

淀粉的分子式是(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是无色无味的粉末状固体,不溶于冷水。

将玉米粉加入热水搅拌,变成玉米糊的过程实际是玉米淀粉部分溶解,部分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淀粉糊,这一过程称为糊化作用。

听讲,理解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原理。

【提问】淀粉本身没有甜味,为什么吃馒头时,长时间咀嚼会感到甜味呢?

【答】淀粉可以在酸或酶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淀粉的特征反应是遇碘变蓝。

【提问】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判断淀粉水解程度?

以淀粉,稀硫酸,银氨溶液,碘水为材料,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实验探究,增强分析能力。

【讲解】对照优化方案P74,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微热得到水解液,此时水解也呈酸性,取出部分水解液加入碘水,观察现象B,再加入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然后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遇加热,观察现象A

当A未出现银镜,B溶液变蓝说明,证明淀粉尚未水解

当A出现银镜,B溶液变蓝,证明淀粉部分水解

当A出现银镜,B溶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完全水解

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另一种分子式与淀粉相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纤维素。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纤维素不具营养价值,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植物纤维也有独特的作用。

纤维素分子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因此多吃水果,蔬菜对健康很有好处哦。

阅读P83资料卡片

纤维素是白色无臭无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化学性质稳定,无还原性,在强酸中的水解产物有还原性(葡萄糖)。

棉麻的衣服穿着舒服清凉,其中就富含纤维素,它也是纸的成分之一,纤维素酯化产物更可以用于制造塑料油漆。

 

体会纤维素的广泛用途

【注意】淀粉与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多糖水解的方程式都须标明反应物与生成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