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986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docx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

【篇一: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

关键词:

目录_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摘要:

中学课本网为您提供目录_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课本,希望本站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篇二: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

当前位置:

高三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电子课本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篇三:

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一、散文概说

(一)我国散文发展历史演义散文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古代人们对于散文的解释是指的是句与句间不用押韵,也没有特定句法规定的文章,句中没有押韵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没有特定的句法规定是相对于骈文来讲的。

换句话说散文是一种不同于韵文、骈文的另一种文体。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写到:

无韵者笔也。

那么这里的笔是对散文的又一个称呼。

无论是与韵文相对,还是与骈文相对,对于散文内涵的理解都是存在模糊的,因为这是对于文章的划分,并没有从文学的角度对散文进行划分。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的的发展,同时也使散文得到迅速的发展,散文不再混杂于各种文学样式之中,由于文人的偏爱,使得散文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之一。

散文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散文的定义不再像古代那么模糊,人们将散文细化、具体化,在不同的文人眼中散文的理解也就不同。

1917年刘半农在发表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指出:

所谓散文,是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

祝德纯在《散文创作与鉴赏》中说,散文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生活能够广泛反映,并能运用到各种手段和题材,充分凸显个人风采的文体。

[1]林非在《林非论散文》中指出:

散文是一种自由自在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文体。

[2]这些是对于散文现代意义上的理解。

现代散文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

(二)语文课程中的散文对于现代散文的划分有许多分法。

最普遍也广为大家接受的是二分法,将散文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围。

广义散文是相对于小说、戏剧、诗歌而言的另一种文学样式。

狭义的散文则解释的更加具体是抒情性很强的文章,并在抒情中结合了叙事、议论、说理的一种文章。

本文对于散文的研究,主要是对于狭义的文学散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所出现的散文文章进行分析。

语文课程中的散文,主要是针对课本中出现的散文选文,根据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按照文体进行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分类,又根据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的不同,将现代散文划分为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这三种类型。

二、高中阅读教学课程要求对于散文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当属阅读教学的范畴,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廓清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内涵,对于阅读概念的明析我们要从新课标中找到理论的依托。

(一)阅读与阅读教学1、阅读的概念什么是阅读?

根据人们对于阅读的探讨,我们对于阅读进行以下的划分:

一、提取信息:

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心智技能。

[3]二、意义说:

阅读,是读者靠目视或口诵,从书面文字符号中理解和提取意义的一种学习活动。

[4]三、理解说:

阅读,是读者靠目视或口诵,从书面文字符号中理解和提取意义的一种学习活动。

[5]。

综上所述:

书面材料为阅读提供信息,阅读的主体从信息中获得所需要的意义,再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和构建,这种再分析和重建的学习活动就是阅读。

针对如何有效阅读,宁鸿彬提出教读式阅读,钱梦龙主张三主四式的导读式,新概念阅读,即主张以渗透人文精神的阅读能力为中心,提倡选读、等许多阅读方法。

这些新奇的阅读方法的提出,也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一一暴露出来。

人们在对于阅读教学模式的过分追求的过程中,却忽视了阅读的本质。

阅读以文字的出现为开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阅读教学的概念如果说阅读是自我知识的重新构建,那么阅读教学则是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过程。

新课标将阅读教学定义为学生要与教师、教材、编者、作者进行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发展。

相对于阅读,阅读教学则更加强调对话两字,我们这里所说的对话,已经超越现实生活和表面语言意义的对话,它是一种教学中的对话。

教育界也有教育对话原理的学说,这种对话原理学说将教育的本质定义为各种各样的对话活动。

那么教育中的这种对话活动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对话行为,其实是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不是教学的支配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

通过互第一章绪论-3-动与交流,使得各自在知识理解上的偏见得到克服,从而在脑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在思考中完成自我知识体系的重新组合和建构,拓展了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过程,阅读教学就不仅是简单的信息的传递,也不是简单的对话过程,更多的是吸取外来信息,并在内部知识体系中重新建构的过程。

(二)课标中的阅读教学要求要想清晰的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应该从新课标中寻找答案,从课标对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语文课程是在育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

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这就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文修养,语文阅读教学中包含了人生各种各样的知识,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是把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能够自己去阅读去领悟。

拉近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应用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模式化的特点,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剖析现代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成为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对于散文的概念也逐渐清晰。

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要通过知识的累积和不断的训练。

要使高中学生在高考阅读中对于散文阅读驾轻就熟,就需要将学生自身对于散文的阅读兴趣、自身的阅读训练,以及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对于实践中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何针对不同文本进行点拨等这些问题,就摆在了教师面前。

新课改实施之后,语文必修教材分为五本,内容上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阅读鉴赏作为四部分内容之首,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在阅读鉴赏内容中,散文篇目占了较大的比例。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再结合语文教学的现状,我总结出以下高中现代散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散文阅读面。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要以课本上的散文为例,举一反三,找出同类的散文篇目,进行比较阅读,使同学们的散文阅读不仅局限在课本上。

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以外更多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少成多,观千剑而识器。

一定的散文阅读量对学生学习散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生的阅读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本上、以及课本之外出现的优秀散文家,例如朱自清、郁达夫、梁实秋、丰子恺等,这些优秀散文家的散文作品,使学生形成阅读美文的习惯,让散文的魅力渗透在学生心里。

四、相关文献综述本文是对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现代散文选文与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的。

在论文写作之前,笔者先利用学校的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结果是在知网数据库中关于高中教材选文的文章共105篇,关于散文教学的文献265篇,对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现代散文选文的相关文献56篇。

将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分类和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的选文研究综述1、散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李淑红在《论高中现代散文语言特色教学》一文中以沪版教材为例,梳理归纳整套教材共有139篇选文,现代文共有88篇,其中现代散文占现代文的69.32%,其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说、戏剧、新闻等其他。

李翀在《高中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篇目及阅读实践研究》中指出,对2006年苏教版教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现代散文占现代文的23%,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古诗词、小说等其它文体。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人教版、沪版、苏教版的教材在选文上都选入了大比例的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语文课文中不可缺少的文体。

2、散文选文的特点刘亚芳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中对于高中教材中的现代散文选文特点进行总结:

(1)情感真挚;

(2)以小见大;(3)语言优美。

这个总结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对现当代散文的选择,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以小见大则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高君燕在《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中指出,高中语文新教材和语文第一章绪论-5-读本的使用,使得语文教材不再像之前一样政治性强,选文单一陈旧,缺乏文学性,在选文上增加了许多名人名家的散文,例如著名的作家史铁生、汪曾祺、钱钟书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二)高中现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综述1、对散文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缺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注重教学方法,却忽视了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获得的情感的升华。

在《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这篇文章中,作者列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一、先培养学生能力,后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二、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书中的知识就是提高能力的手段;。

显而易见,对于学生情感教育被教育者忽视掉了。

课程目标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遵循多维的课程目标。

多维是为了防止教学目标的单一,使语文教育为了应试教育而生,陷入语文教学与学习的误区。

此外,卢家楣教授对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

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只有1%左右,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有时或偶尔运用情感因素,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文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感受到教师对于情感因素的使用。

这个比例与在对教师调查中发现的在教学中总是运用和经常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师比例是(47.8%)相比更低。

这就导致了每篇散文都按照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写作手法、艺术特色、字词解释、段落划分及段落大意、主旨归纳等步骤进行,而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却很少提及,最终使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而作品中的感情意蕴、思想内涵却领悟不到,这对于散文的讲授就失去了最终的意义。

学习一篇散文要品评文本的形美,更要感受文本的质美,感受文本字词间流露出的物美,情美,意境之美。

这种感受需要学生将自己置于文本之中,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在自己的心中形成对文本理解的独特感情。

情感是散文教学中重要的不能被忽视的因素。

2、高中散文教学模式陈旧陈果安教授在《散文的欣赏与写作》中提到在散文讲解过程中,教师第一要求学生用笔画出重点词、句,第二将文章分段,并根据重点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并指出这方法是不对头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在2010年参加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时指出,散文的特性和文体特征常常在中学语文教学被统一化,模式化。

对于散文我们老师往往采用不适应的方式、甚至不是方法的方法对其进行解读,从而导致解读作品的不妥当,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错误。

教师往往把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等同于作者外在的想要言说的对象,这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种误区导致学生在学习散文的时候盲目的瞎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散文内容之外的东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无用的活动。

根据两位教授的观点,散文教学模式陈旧,换句话说就是教师采用不适宜的方法进行散文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致进入散文教学的极大的误区。

这不仅是教师对散文、散文教学没有正确的理解,同时也导致学生进入散文阅读、分析、欣赏理解的误区。

造成这种误区一部分是因为教师本身对于散文及散文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教师甚至和学生一样,对于散文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应该怎么组织教学无从下手。

要想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头脑中有知识,才知道要讲些什么,怎样组织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大。

(三)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取得的成绩1、散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仇恒榜在《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中写到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方法有

(1)诵读技能训练法

(2)默读技能训练法(3)编写摘要指导法(4)整体--局部--整体教学法(5)抓一点切入教学法。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侧重读和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无论是默读还是朗读,通过读学生能过品味文章的语言,了解文章的内容。

其次作者作者还提出编写摘要,整体局部整体,抓一点的教学方法,这三点都是针对了解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分析离不开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侧重一点进行分析。

但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考虑到文章的情感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把握要上升到情感,散文是给人思想和情感的。

杨春梅在《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中对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研究,她认为在散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读与写的结合,即通过对高中教材中现代散文的讲解,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创作散文。

读与写相互运用,相互促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在写作过程中将情感抒发出来。

李姝世在《高中现当代散文阅读个性化探究》中提到散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他提出

(一)师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角色与作用

(二)不同类型的散文个性化阅读策略。

在这里对于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他关注到了研究角色的变化及差异,和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采取相对应的策略,这就改变了散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单一。

2、散文阅读方法的研究朱玉婷在《散文六步阅读法》一文中提出散文阅读的六个步骤:

一抓文眼;二明散聚;三识线索;四得神韵;五悟意境;六赏技法。

结合散文语言优美,形散神不散等特点,将散文鉴赏分为六步,把散文吃透。

前第一章绪论-7-三步是读懂散文的基本步骤,后三步则是将对散文的理解上升到欣赏神韵、语言美、意境的高度。

杨友生在《高考散文阅读五步法》一文中针对高考散文阅读提出散文阅读五步法一是辨类别二是找文眼三是寻线索四是理思路五是明主旨。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针对的是高考的是散文阅读,也就是学生在高考中做散文阅读题的方法。

在高考中面对一篇阅读题学生经常容易发蒙,读不懂文章的真正含义,更不会去分析文章。

根据上面的五步在高考这样紧张的环境下,学生也能准确的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主旨。

通过对以上文献进行综述,在对散文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1、在散文教学中对于散文鉴赏的忽视散文具有文辞优美,语言自然灵动,富含丰富的情感和哲理等特点,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鉴赏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美对广大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读懂散文,更要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初中我们对于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中阶段根据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要求,我们在高中阶段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但通过研究我发现,大多数笔者都是从散文教学方法与策略入手,没有明确提出散文鉴赏的方法。

因此,在本文的最后一章会对散文鉴赏方法做具体的研究。

2、对于选文研究文献较少对于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的研究,离不开对于教材中选文的研究。

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只有在将教材内容吃透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对于散文选文情况没有做细致分析,对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散文选文,适不适合学生学习,这些散文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等这些问题,也都没有做具体的调查分析,因此本文第一章就是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选文情况的分析,从而发现散文选文的新倾向和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指导教师进行散文教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第二章分析现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现代散文选文情况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现代散文选录篇目

(一)人教社(2000版)高中教材中的现代散文选文情况本文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2000年版的语文教科书整套一共六册,与以往教材相比,散文的编排从杂乱走向了有序,编排的意识清晰,注重选文的文质兼美,散文选文从无到有,从1990年的散文占了比较大的比重,2000年散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为10%,数量上的变动幅度也逐渐减少。

语文教材中阅读与写作教材、口语交际教材两个部分相互作用,各有分工,同时将阅读与写作放在一起,肯定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编排符合语文教学大纲中,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进步,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阅读发展的需要。

在这里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要使学生能够将语文书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语文教材也因为两大部分相互的配合而更加的完整。

本文侧重研究的是中国现代散文选文在语文教材中的入选情况。

通过与2000年人教版教材相比,我们们可以看出,2006年版的语文教材将课文的类型划分的更加细致,四个部分将听、说、读、写相互融合。

课文的编排以文体为线索,每一单元所收录的课文都是同一文体的文章,每一单元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培养学而生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起来,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建立起一个适合学生,适于教师的全新的教科书体系。

下表为200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文选文的编排情况:

题名作者题名作者《说木叶》林庚《小狗包弟》巴金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拿来主义》鲁迅《故都的秋》郁达夫《囚绿记》陆蠡《荷塘月色》朱自清《咬文嚼字》朱光潜《纪念刘和珍君》鲁迅《谈中国诗》钱钟书二、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现代选文情况变化的分析

(一)对经典作品与散文选文数量的处理1919年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以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等各种样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也随之开启。

各种文学样式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当中。

现代散文也在这个时候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响应着时代和革命的号召。

此外,现代散文有其区别于别种文体的特点,自由自在的行文方式,灵活多样的体裁,篇幅短小便于阅读,也是散文发展繁荣的重要原因。

那么,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教师教授语文的重要工具,也逐渐摆脱政治的束缚走向多元。

通过,以上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2000年相比,2006年版的语文教材中,散文选文的数量有所减少。

从2000年到2006年,中国现代散文占语文教材的比例由17.9%下降到15%。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06年版的语文必修教材中散文的数量相比2000年虽然有所减少,但是2006年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总数,却相比2000年大大增多了,原因是2006年的语文教材被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散文的选文除了出现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中,更多更优秀的选文出现在选修教材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必修教材中的散文数量的减少,并不能证明,2006年版的教材对于散文的忽视,反而将现当代散文分别放在必修与选修教材中,这与散文本身的特点,以及教育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使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无论是散文还是其他文体,仅用课堂上短暂的45分钟,是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2006年版的人zkq20151222第二章分析现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现代散文选文情况-11-教版必修教材,正是注重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才将大量优秀的散文名篇放在选修教材上。

通过课上的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使同学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再在选修教材上,使同学这种兴趣得到发挥,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散文名篇,从中获得知识的积累。

必修与选修的结合,使学生课堂与课外都充分的利用起来。

通过图表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版的教材注重经典篇目的保留,对于经典名篇的定义,朱自清先生曾谈到: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中,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2]郁达夫《故都的秋》,鲁迅《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朱自清《荷塘月色》,朱光潜《咬文嚼字》,都是2006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保留下的经典篇目。

从作者来看,这四位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代表。

鲁迅用笔作为武器,为中国反封建唤起国民意识的革命道路上战斗一生,毛泽东说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是中华文学革命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鲁迅先生一生从来不像恶势力低头,对于官僚资本主义,对于掌握人民命脉的反动派,我们应该以牙还牙,我们应该甘愿为人民服务。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一篇优秀的散文。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创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本土文化受到外来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冲击,使我国文化得到了革新,与众不同的是吗,这次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的文人对于旧文化、旧制度产生了怀疑,于是,中国古典文化在提倡新文化的学者眼中,只剩下封建制度、八股文等,于是新文化的倡导者提倡向西方学习,全面否定中国古典文化,但是一味的效仿西方,否定中国古典文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再加上新文化的传播缺少根基,而且只是单纯的效仿,所以让许多文人学者大失所望。

鲁迅先生也是在这个时候针对当时流行的复古潮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这篇优秀的散文《拿来主义》。

《记念刘和珍君》是对于爱国青年的大力歌颂,鲁迅先生通过悼念爱国进步青年刘和珍,同时对于当时不惧生死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爱国进步青年的高度赞扬,更是对于民众爱国精神的呼唤,鲁迅先生不仅在思想感情上爱憎分明,在对于散文的处理上,更是赋予散文很强的说理性。

使语言优美、富含感情的散文成为一把抗击北洋军阀的有利的武器。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则被称之为美文,他的《荷塘月色》立真言,写真景,抒真情,做到了情与景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语文教材的选文,对于这些大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行保留,zkq20151222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可以看出对于经典作品的重视。

2006年版在保留经典篇目的基础上又选录了中国文学史上优秀大作家的代表作,像巴金《小狗包弟》、钱钟书《谈中国诗》等,都是值得学生阅读和学习的优秀文章。

(二)人文性的回归建构主义使我们认识到散文教学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既是一个对语文教材的发现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介入教材并对教材进行结构和重构的过程。

[3]无论是建构主义,亦或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到教材的选文编写,都在努力的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建构的主体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自由的、自主的。

学生因为喜欢学习而主动的去建构。

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如出一辙,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标等的理论支持下,语文教材也开始关注教材选文上的人文性的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