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第16课心中的丰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感知人物的光辉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个人: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她就是霞蔚长空警魂不朽的任长霞。
2.简介任长霞。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在她任局长前协助破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被誉为警界“女警神”。
2001年调任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公安局长。
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受重伤随即被送往郑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4个小时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
2004年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汇报:
A、读准生字词。
B、理解词语:
呜咽:
伤心哽泣的声音。
吊唁:
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
噩耗:
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
萦绕:
萦回环绕。
C、学习生字
3.齐读课文:
课文写了任长霞几件事。
A、她铲除恶势力,又带领民警帮助恶势力迫害的冯大爹收割麦子。
B、韩大妈的女儿被人杀害了,她将躲藏11年的凶手捉拿归案,并像闺女一样照顾韩大妈的生活。
C、收养孤女春雨,像妈妈一样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
4.自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任长霞的光辉形象。
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丰碑”
1.再次了解课题:
心中的丰碑。
丰碑: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2.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觉得任长霞是一座“丰碑”?
A、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任长霞的各种称呼,说说看到这些称呼你感受到什么?
(“门神”、“福字”说明任长霞像门神一样保护着老百姓的安全,关心帮助老百姓,为民造福。
“亲闺女”:
说明任长霞像韩大妈的勤闺女一样帮助他们做农活,她是百姓的好女儿。
“任妈妈”:
说明任长霞像亲妈妈一样照顾着她的学习和生活,她是百姓的好父母官。
老百姓给任长霞的这系列称呼,说明她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B、自由读文,找出课文中描绘人们悼念任长霞的三幅画面,以及三个群众悼念任长霞的特写镜头,想想表达了人们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悼念画面:
“吊唁的队伍,排出一条近三公里的蜿蜒长龙……”“登封万人空巷,近20万群众守候在灵车将要经过的路上……”“鲜花簇拥下的一副挽幛特别醒目”)
表达了人们对任长霞的尊敬、敬佩、怀念、不舍、热爱。
特写镜头:
冯大爹痛苦不已……,韩大妈说……,孤女春雨在悼文中写道……,
(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们的感情。
)
C、出示句子,师范读后,学生谈谈对句子的体会。
人们把泪洒给你,把心掏给你,我们的好局长啊!
人们用口为你铸碑,用心为你竖碑,百姓的好女儿啊!
你没有离去,你在我们心中永生,人民的好公仆啊!
嵩山常在,颍水在流,万里长天,铺满了永不退色的红霞。
D、学生读使自己感动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
三、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话想对任长霞说?
四、教学反思(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
第17课袁隆平访谈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感知袁隆平探索的艰辛,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3.学会采访,试着进行采访。
教学重难点 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读通读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
A、从题材上看,本文有什么特点?
B、主持人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袁隆平进行了采访?
C、我们通过阅读作者的采访,有些什么样的感悟?
3.分组交流
4.全班交流
A、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采访的过程。
是以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B、主持人从5各方面进行的采访:
(1)“是什么促使你从事这项研究?
”--科学研究的动机。
(2)“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
”--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3)“你觉得,这个电视剧里的袁隆平是您吗?
”--科学家的真实
(4)“除了能吃苦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科学研究的特色
(5)“您能说说自己取得成功的经验吗?
”--总结科研经验
C、感知科学探索的艰辛,感悟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壮志。
三、拓展延伸
1.小结采访的形式和方法
2.尝试采访
四、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18课红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画家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凡•高的高尚情怀。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画的家伟大与平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凡•高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欣赏。
2、小小拍卖会:
出示《红虾》图,拍卖,激发对《红虾》图的兴趣。
引出课题《红虾》。
板书课题。
3、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简介凡•高。
二、品读课文
(一)感悟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
1、凡•高的一幅画就拍卖了数千法郎,你认为凡•高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自由说)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用波浪线标出来,一边读一边想,凡•高过着怎样的生活。
3、自由说你是从哪一段知道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的。
4、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体会凡•高当时的困境。
5、指导读凡•高的信,自由说你对他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同情。
6、抓住“勉强”一词,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这五个法郎来之不易。
7、出示“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比较句子,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这五个法郎对凡•高的重要性。
(二)品读6-8自然段,感受凡•高的高尚品格。
1、假如你是当时的凡•高,你会用这五个法郎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凡•高用这五个法郎做了什么呢?
哪些句子使你最受感动,为什么?
3、生自由说。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凡•高的高尚伟大。
A、出示“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全部送给了……的小女孩”,指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B、联系全文说说画家“完全忘记了”一些什么?
4、感情朗读“他觉得自己所给予……风雪之中”
5、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品读9-12自然段,再次感受凡•高的作品的珍贵和人格的高尚伟大。
1、师配乐深情朗读:
四年后,凡•高—这位尝尽了世间炎凉和人生孤独贫困的艺术家……却成了我们整个世界仰之弥高的珍品。
2、出示:
这幅小小的静物画上,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作者为什么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A、引导学生从画面观察红虾。
B、联系课文内容探究,作者仅仅是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吗?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写一写你最想对凡•高说的话。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一步感悟凡•高精神的伟大。
三、作业布置
查资料,阅读有关凡•高生平的故事,看看他还有哪些作品值得我们欣赏。
第二课时
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19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
设问:
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
(板书课题: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
齐读课题后提问: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
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
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评议:
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
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
(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
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
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
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
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
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
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
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
(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
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
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
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
(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
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
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
3、什么叫“一塌糊涂”?
(乱或糟到不可收拾)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伟大而又平凡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
(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
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
(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
4、指导用“只好”造句。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为什么?
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
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
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
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