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619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docx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

李经梧太极内功(完整版)

LT

“太极内功”的锻炼方法比较复杂,在功法的组织结构上是分级、分段、分步锻炼的,组织系统,结构严密,如果按着练功的步骤要求进行,由低到高,从简到繁,由浅入深是可以很快就能掌握的。

下面简述一下:

(一)初级阶段为练静阶段。

要求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亦即在练初级功法时,辅以太极拳运动。

此为治疗疾病阶段,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锻炼:

主以练神收心也称谓虚静训练。

通过姿势、呼吸、意守的锻炼来使心神安宁,修心养性,达到心平气和。

这里所提的神就是古人所指的心神,通过意守丹田和内视合一静守,排除杂念,以恢复并增强体质,而达到治疗目的,这就是“练神”。

第二步锻炼:

主以练气入静(如果是用来治病,则在此步功中为集中治疗时期)。

在练完第一步功,练神收心以后即开始练气入静,这里所说的“气”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口鼻呼吸之气;一个是中医所说的“元气”之气,亦即先天之气,这里所指练气,即是先天之气,又叫呼吸真气或叫浩然之气。

练先天之气即生阳气,退阴气,补正气去邪气,阳气足则阴气散,正气足邪气退,病可痊愈。

(二)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为练动阶段,以动静并进,巩固疗效和强身保健阶段。

也就是太极内功和太极拳同时进行锻炼,并可开始带功练拳,但不免强,酌情配合。

锻炼法也分两步:

第一步锻炼:

动静并练,巩固第一步成果,提高练功要求。

在锻炼中内功和太极拳同时进行。

第二步锻炼:

充实内部(腰的周围)即所谓神通于背,完成作基。

(三)高级阶段:

这一高级阶段为练意阶段,使精气神合一,谓之深造阶段。

古人云:

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此阶段就是锻炼使三宝合而为一。

人身三宝有损,则病生,耗尽即死。

以太极内功锻炼之法,练此三宝,使神下走,精向上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水火既济,以意行气,气通全身,周身气血通畅,既可却病养生,益寿延年。

如配合太极拳,动静相合完整一体,可加强内在爆发力,增强拳术技击能力。

锻炼也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锻炼:

动静合一,带功练拳。

在完成作基功之后,转入深造阶段,使动静合一,既内功与拳合一。

第二步锻炼:

炼精化气,固精养神。

练功达到这一步,功夫到身,身体强壮,精液生多,性欲亢进,如果不固精,便会对身体有损无益。

所以要通过固精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之法固精养身。

三太极内功的意守部位

 练气功中的意守是首要问题之一,太极内功的意守部位较多,依照练功的阶段,步骤,姿势和因人因时而各异。

现将意守部位述后。

(一)单窍意守:

分点意守系指守命门、涌泉。

会阴、解溪等穴。

单窍意守除以上意守部位外,还分前守和内守两法。

1.前守:

所谓前守系指守关元(位置在脐下三寸地方)也称守前丹田。

2.内守:

所谓内守即指守命门(位置在肚脐正对之腰部,两肾之间)也称之谓守后丹田。

(二)多窍连线意守:

也叫循环意守,系指涌泉、会阴、命门,从下而上到会阴,合而为一到命门,由命门经会阴分两线经大腿、关节、小腿到涌泉,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意守。

从练功进度要求来说,是先守单窍再守连线,最后命门扎营,此步即练前后惯通。

所以第一步宜守单窍,第二步宜守连线(先守前再守后)第三步上下贯通。

依练功姿势来说,卧式、靠式宜守单窍,守前;坐式守单窍加内守,站式宜分段连线守,在静时宜守单窍,站动宜守连线,而最后带功练拳守丹田。

总之,在意守部位上是和功法,分级、分段的步骤要求相结合的,又是以意守命门为主导的。

气功的意守部位很多,而丹田之位置又其说不一。

太极内功是这样分的,腹部即关元部位是中丹田,腰部即命门是后丹田,会阴是下丹田,上丹田在头上两眉之间正中处,即印堂或称玄关。

在练功开始,两眼向正中处视为一线,两眼帘下垂,微露一线之光,两耳以意封闭,听而不闻,同时思想集中,两眼内视,意视合一,同行下达丹田,以意想着它,看着它,听着它,以练心静气。

意守方法详见太极内功操作方法一章。

 四  太极内功的呼吸方法

 太极内功可分为六种呼吸法,它的呼吸方法和功法及意守是相结合的:

先天气和后天气,内呼吸和外呼吸也是相结合的。

分述于下:

(一)  自然呼吸法,适用于初级练功阶段的第一步,或功前调

息用。

(二)导引运气法:

适用于初级练功阶段的第二步,可治疗疾病,巩固疗效。

   (三)抓闭呼吸法:

主要用于练功的第二阶段,锻炼神通于背。

此法对阳萎、早泄、遗精等有特效。

(四)喉头呼吸法:

主要用于练功第二阶段的后一步,也称谓意识呼吸法。

带功练拳时应用。

(五)沉气呼吸法:

此法是机动呼吸法,可于上功前下功后,也适于高血压、失眠患者应用。

(六)意识呼吸法:

适用于第三阶段,又分意识抓闭和意识内转两种。

此法是练气的最后阶段,这种呼吸是内呼吸,它无形无相,用则有不用则可退去。

太极内功呼吸法的要领要求,是以意领气,气不过胸,胸部不堵、不压、不憋、不疼;头部不晕、不昏、不涨、不痛为恰到好处。

强度要求是,自然、缓慢、均匀、细长、不用力。

操作方法和配合运用,见太极内功操作法一章。

 

 五   太极内功的姿势

 

练功的姿势与功法要求,意守部位,呼吸方法是既互相联系又密切结合的。

概括起来可分三类:

即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

(一)静练式:

静练式中又分卧练、靠练、站练(站练又分站桩和便步练),三种。

是初级阶段。

(二)动练式:

动练式又分单操练、带功练、适用于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三)活练式:

活练式非常随便,可走路练、坐、卧练、说话练、坐车练即随心所欲,何时想练何时练。

三类姿势是由静练开始,到动练过渡,至活练为归宿,而其中站练为基础,坐靠是辅助,活练为练功到家。

如果是临床治疗应用则例外。

太极内功的姿势要求严格,在练功时(如果不是用于临床)必须按步骤分阶段和进度要求而变换。

操作法见太极内功操作法一章。

七 太极内功的操作方法 

(一)姿势:

太极内功的姿势可分为三类:

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每一类里又有不同的姿势。

依据患者需要和练功的要求目的,可任意选择和按步分段锻炼,现分述于后。

(1).静练式:

静练式是练功初阶段应用的姿势,适于治疗疾病。

它可分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形式进行锻炼。

1.    仰卧式:

采取平时睡觉时的仰卧姿势,头颈部端正,枕头略高一些(枕头25公分左右),肩膀下垫高3—6公分,以舒适为宜。

两腿并拢伸直,两足跟相靠;两足尖分开,成自然八字形,两上肢自然伸直,手放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下平贴于床上,或手心向上,手背贴于床上。

全身关节,肌肉放松,可根据情况适当加盖衣物。

  2.靠式:

靠式又分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靠卧式:

即采取平时休息时的半卧姿势。

半卧床上,枕头要高,背下垫起来(约35—45公分),成坡形。

身体自然放松,胸微含,头微前倾,手放于身体两侧(同仰卧式),全身各关节、肌肉放松,下肢自然伸直,另一式左脚搭于右脚背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压左脚背,舒适为宜。

两眼轻闭内视,或微露一线之光。

 靠坐式:

这种姿势就是平时在躺椅上,所呈现的姿势,姿势的要求与靠卧式同。

这种形式,因为应用躺椅,坡度正巧适于做靠坐式,运用方便,感觉舒适,故可多采用。

 3.坐式:

采取平坐位置,身体端正稳坐于凳上,两腿自然分开,宽度与两肩之宽度相等,膝关节弯曲成90度角,两小腿平行而垂直于地,双脚踏地,凳的高度要适宜。

头正直,微前倾(头顶悬之意)要含胸拔背,颈部放松,全身关节、肌肉放松。

两眼微闭内视。

 4.站式:

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采用的时间比较长。

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姿势,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横开宽度与肩宽相等。

头正微微前倾顶头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垂肘,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直立于地面,两眼凝视。

 

(2)动练式:

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功练,这种式适用于治疗、强壮阶段,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站式:

与静练站式相同,配合导引运气呼吸法,凝神后两眼微合看会阴,头慢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下蹲,降至两膝发疼为度,姿势到此定型,开始调息练功。

2.活步站桩

(1)预备姿势立正,含胸拔背,吸气意贯丹田,使带脉充实,此时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右手在前右腿同时迈步,两拳变掌,右脚尖点地,十分之七体重在后腿,其余在前腿。

右肘略高,左肘低于右肘。

此步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气换式。

(2)换式:

将两手轻落身体两侧,随落随慢慢呼气,将气吸尽后再抓闭。

抓闭后再向左前侧按出,姿势要领与右侧同,只左右之分。

 此式可以随练功者身体情况灵活掌握锻炼时间。

在抓闭后向前按出时,两眼看前手之手指,故又称太极看手式。

 此步功是在动练式里的站式锻炼基础上进行的。

3带功练拳:

在练完以上作基功之后,身体一强健,有了一定功夫。

由于姿势、呼吸、意守的锻炼,身体内部有了变化,以意领气,气能达于命门,带脉充实后将气停住不放(抓闭呼吸法)即可开始带功练拳。

因为这是中级阶段,功夫持续不长,所以要适当交替锻炼。

当命门带脉之气消减不足之时则可重新抓闭充实,待充实后再继续练拳。

此后再坚持锻炼即可达高级阶段,即活练式。

 (3)活练式:

活练式是太极内功的高级锻炼阶段,练功达到这一步,功夫已经练到身上,这个阶段没有固定姿势。

这种功夫是看不到的,是无形无相的东西,用则有不用则无。

锻炼中采用喉头或意识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通全身,带脉充实。

此时可以带功练整套太极拳。

平时更随便,不必采用固定姿势,可走路练、说话练、坐车练即随心所欲,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二)意守:

太极内功的意守是首要问题之一,现依据本功之特点和锻炼步骤分述如下:

1.守会阴法:

这里所指的会阴也即通称的下丹田。

意守会阴配合呼吸和凝神、采物意守这个部位可以迅速排除杂念,使神凝心稳。

意守开始,两眼平视,向正中处视为一线,将视野放到最远处,寻找一个目标,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胜景等,待凝神后,将所采之物收回离眼约1尺2寸左右,停住凝视,待气物出现后,头慢慢下垂,眼看会阴。

此时要与内视合一,以意下达会阴(意气同行),意守会阴。

2.意守涌泉法:

练功开始以意领气,从会阴慢慢经过大腿、膝关节、小腿最后到涌泉(脚心)。

以意领气要缓慢,不可过急过快。

初练时呼吸不长,气不能随意到达时,可先不管口鼻呼吸,此即气断意不断,经过一定时间锻炼,意气自然合一而下达涌泉。

因为气从会阴到涌泉走得是一条线,故亦称连线意守。

3.意守命门法:

意守命门是太极内功锻炼中,最重要的一环,以守命门为主以气连络其它部位,循环不止,故又称循环意守。

练功开始,以意领气,从涌泉开始配合吸气,经小腿、关节、大腿到会阴合而为一,上达后丹田即命门。

稍停后,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经会阴再分两线经大腿、关节、小腿达涌泉。

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久而久之命门即可达到充实。

姿势可采用站坐两种。

注意气的运行要缓慢、均匀、细长、无声、无息,不可过快过急,不可用力。

4.意守关元法:

这里指意守关元也即通称的前丹田,但此功之意守前丹田不同于其它功法,因为它不是固定的守丹田,而主要是充实带脉。

练功开始,即以意领气,从命门分两路冲向关元。

经久锻炼,前后贯通,在腰的周围,似有一条带子敷住。

功夫练到这一步,带脉充实,只稍用意功夫便来,内在力量极大,配合呼吸便可产生鼓荡劲。

带此功练拳,即可增加爆发力,提高拳术技击能力。

5.意守上丹田法:

上丹田即两眉之间也,印堂部位,亦有称玄关,这是此功最后意守部位,必须在以上功夫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又因不易掌握火候,故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不可早练此步。

它的操作法是由吐纳的吸气不放,再将气提到背部,经夹脊至玉枕、百会,达印堂即上丹田。

须说明的是太极内功的守上丹田不同于别种功法,就是把气提到印堂后停住。

不再下引也不旋转。

此时即可带功练拳,两眼有内视之意,全身有意气贯满之感,精神贯注。

在机体感觉和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同于平常,此时如参加拳术技击,似有万夫不挡之勇的趋势。

 6.命门涌泉连线意守法:

此法多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练功开始可采用卧式、靠式或坐式,配合深呼气,以意领气,使气从命脉门下引到会阴,由会阴分两线经两大腿两膝关节,小腿到脚心“涌泉”,然后再吸气,以意领,使气从涌泉经两腿,关节,大腿至会阴,合而为一到命门,然后再配合呼气,以意领气下达涌泉如此周而复始进行。

 7.意守解溪法:

此法系治疗应用之法,不是原太极内功的锻炼法。

主以在治疗高血压病人和失眠患者时应用。

练功开始,即取仰卧式或靠卧式,以一支脚搭于另一支脚背上,压住解溪穴。

全身放松,采取沉气呼吸法。

呼气时,使气下沉到解溪(或达涌泉亦可)。

 (三)呼吸法:

依着锻炼步骤和临床运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适用于初级阶段的第一步,或者练功开始。

练功开始即采取平时的呼吸形式,自然缓慢的呼吸,并由胸式呼吸逐渐引导转变为腹式呼吸。

不停顿,不默念。

要求逐步达到缓缦,均匀,细长。

          2.导引运气法:

此导引运气法适用于初级段的第二步。

练功开始,口对会阴细长吐气,随着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膝发酸为度。

此时用意引导气由脚心经小腿,膝关节、大腿,会阴达命门。

呼气时再由命门经会阴降到大退、关节、小腿、达脚心。

如此周而复始,使气运行。

3.抓闭呼吸法:

抓闭呼吸法是在第二阶段应用,也就是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再开始练习此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也称之谓吸、贴、抓、闭练功法,操作法是:

采取站式,练完导引运气法之后,呼气时将气以意引导到脚心(涌泉),至此开始停顿呼吸,停顿后再进行吸气,以意带动气慢慢上提,经两小腿、关节、大腿、会阴、尾闾至命门。

此时随吸气,两手用力紧抓(紧握拳),两脚十趾抓地不放。

舌尖轻贴于上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

吸气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停顿。

停顿后,随呼吸再将气慢慢以意下引按原路达脚心,手指放松,脚趾放松,全身放松。

这里所指之呼吸,是一种内呼吸,对于口鼻呼吸可不必管它。

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

抓闭停顿时间也要随着锻炼的时间延长而加长。

           4.候.4.候头呼吸法这是内呼吸法的一种,是在抓闭基础上进行的。

在以上几种呼吸法锻炼的基础上,身体强壮,有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病后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和增强太极拳的技击能力,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这种内呼吸锻炼,达到带脉充实,神经及内脏健壮。

呼吸时口鼻之呼吸形式不必管它。

用意配合喉头纳气,只稍用意整个带脉即刻充满起来,腰部充实,气贯全身。

这种呼吸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气闭住,接着进行抓闭呼吸锻炼。

这种呼吸多用在太极拳技击上,因为它无固定形式,以意领气,随用随来,非常方便。

5.内转呼吸法:

将吐纳之吸气引到腹部后再向中丹田吸气,前后充实之后,再以意引导气围绕腰的周围转圈。

先从小圈由右向左转大圈,计三十六圈,然后再由大圈转小圈,从左向里转计二十四圈。

此法主用于带脉充实,前后贯通,产生鼓荡劲。

5.意识呼吸法:

这种内呼吸法是太极内功锻炼中最后的一步呼吸,也可说是长期呼吸法锻炼所得之一种特殊呼吸法。

它是在严格遵守以上几种呼吸锻炼方法并循序渐进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呼吸法。

无形无相,没有任何形式,完全以意行气,用则有,不用则无。

(四)收功法:

太极内功之收功非常简单随便,如果治病择用功法,可以在不练时即停止收势不练,两眼慢慢睁开,两手相搓发热后抚摸面部,活动肢体即可,太极内功之收式以意收住,身体直立,以意使气下沉到脚心,活动肢体,散步。

 八  关于练功的时间和进度 

太极内功练功时间的长短,进度快慢,次数多少,可依据疾病程度,身体健康情况,练功条件,采用,姿势、呼吸法,意守法及练功目的等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

在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病时由疾病痊愈到恢复健康,快者一个月,多者半年,如以延年保健为目的者,需持之以恒常年坚持锻炼。

一般病情轻者,疾病单纯者治疗时间快;病重而疾病又复杂者治疗时间就慢;方法对头有人指导,掌握正确,见效快,反之则慢。

从锻炼阶段上谈,治疗阶段时间宜长,恢复阶段宜短,而高级阶段,主用以延年保健和增强技击能力,所以要长年坚持锻炼。

从练功姿式和要求来谈,练习静功宜长,动功宜短;靠卧式宜长,站式宜短。

从呼吸方法上谈,自然呼吸法,沉气呼吸法时间宜长,导引运气法宜短,抓闭呼吸则更不宜过长,以练功者之体力情况灵活规定。

每日二至三次,每次五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刻钟。

总之,时间进度、次数,均要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九关于太极内功和太极拳的结合 

太极内功和太极拳是一个完整的功法,只不过分两个方面来锻炼。

单练内功可以治病、强身、保健延年,练习外功(太极拳)也可以治病强身,而两者合一(内外合一)可以发挥两者之长,巩固疗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强保健预防的作用。

又由于内功的锻炼而加强了拳术技击能力。

所以内外合一,是提高和加深功夫的重要关键。

结合的原则是因人、因病、因时、定时、定量相结合,一般是按阶段划分,初级阶段以静为主,动为辅,中级阶段动静并行,高级阶段要求动中求静,也就是先以静中求动为主,再动静并行发展,后动静合一。

在具体结合的方法上可分为三种

(一)循环交替,其中又分集中交替和交叉交替。

1.集中交替:

是指在一节功内交替结合,有两种方法:

一是两头静,即在一节功内先静练,中间动练最后又是静练;一是两头动,即在一节功内先练习动功,中间练习静功最后又是动练。

2.交叉交替:

是指在一日之间静、动交替,一次专静练,一次专动练,一日数次,交叉进行。

(二)定时定次:

在一日之内规定动练几次。

静练几次。

依具体情况规定锻炼时间和次数。

   (三)动静合一:

系指带功练拳而言,此步功可依功夫深浅自行掌握。

从练功(指练太极拳)的形式和过程来说,可以先集体学,后分组提高,以后个别专练。

学的过程又可以先学国家体委规定的简化太极拳,然后学老架子拳,最后学太极剑、吴家拳和陈家拳为适宜。

十 太极内功在临床上的运用 

 从太极内功各个步骤的锻炼方法来看,其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以往虽然也用此功治疗过患者,但为数较少,且无病历记载,然而收到的效果确实是令人满意的。

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疾病,还只是近二年的事,时间虽不长,从临床治疗病种及疗效来看,太极内功对许多慢性病疾患,都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持之以恒的话,可以弥补疾病复发的缺点。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内功对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阳萎、早泄、胃下垂、肠胃溃疡病,疗效最佳。

由于太极内功之功法较复杂,练功方法亦多,兼以动静相练,功法系统全面,要求较高,适应面广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应用中,只依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中一个或几个,锻炼法应用于临床,进行实验观察。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太极内功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不只于此,尚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太极内功的姿势:

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运用

(一)卧式为主:

适用于身体虚弱、年老气衰及病重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失眠等。

以上诸症,以卧式为主。

辅以坐式和靠式。

(二)坐式为主:

一般病情较轻,体质较好,或经过卧式治疗有一定效果者,都可应用。

坐式可与卧式、站式配合应用。

(三)靠式为主:

主以治疗较重的高血压患者和失眠患者,可与卧式站式配合应用。

(四)站式为主:

身体较好、病轻、疾病单纯,神经衰弱

高血压、失眠等都可应用,配合抓闭呼吸对治疗阳萎、早泄、遗精效果最好,可以固精养身,益寿延年。

姿势的运用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依据具体情况如病情、体质、锻炼目的等灵活运用。

运用中既要使病人感到舒适自然,又要达到锻炼要求。

练功姿势和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客观情况灵活运用。

一种方法可以治疗一种疾病,也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一种疾病可用一种功法治疗,也可以辅以多种功法治疗这在临床治疗上就是同一疾病患者可以用同一功法治疗,也可以用不同功法治疗,不同的疾病患者用不同功法治疗,也可用同一功法治疗。

这就是灵活性,决不可千篇一律。

此外,太极内功还有别于其它功法之处,另有它自己独特的锻炼方法。

这就是除在治疗上可以灵活择用功法外,在用于强身保健,增强太极拳技击能力方面,又必须严格遵循锻炼步骤,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锻炼中要求严格。

在运用呼吸方面,也是分步练习,如果应用于治疗,可依据病情、病种、体质、灵活择用。

如果是用于保健强身,则可以按部就班,主次锻炼。

太极内功操作法中介绍了六种呼吸法。

即自然呼吸法、导引运气法、抓闭呼吸法、喉头呼吸法、意识呼吸法、沉气呼吸法。

这六种呼吸法,除沉气呼吸法外,另外五种呼吸法都是太极内功的整套呼吸法,也就是锻炼中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的锻炼要求,由于逐步深入,要求也不同。

用于临床,可以酌情任选一种应用。

如自然呼吸法,适用于练功初期,可用于年老气衰虚弱者,溃疡病、高血压等患者。

沉气呼吸法可以作为练各种功的准备呼吸,而它又主以治疗高血压、失眠患者。

经临床实验证明,这种沉气呼吸法,治疗高血压病有满意的效果。

导引运气法,可以治疗溃疡病、神经衰弱、高血压、胃下垂、失眠等,而尤以对失眠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抓闭呼吸可以治疗遗精、阳萎、早泄及胃下垂等病。

以上导引运气法,抓闭呼吸法和喉头呼吸等,意识呼吸法等又主以巩固疗效,强壮身体之用。

总之,我们对姿势、呼吸之运用要以唯物观点,辩证论治的法则结合临床不同致病因素灵活运用。

在意守方面的运用要结合姿势和呼吸法,尤其是结合呼吸法最为重要,因为气离不开意的引导,而意又是无时不刻的领气,它的运用原则和呼吸法相同。

(尚待补充之)

十一 练功中的效感和反应 

在练功过程中,不仅治疗了疾病,使体格健壮,增加了拳术,姿势上的优美,提高了技击能力,在生理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反应。

现将一般常见的几种简述一下。

(一)练功入静后,气下沉,全身关节肌肉放松,心神舒畅,精神非常愉快轻松。

食量大增。

毛发生长快,黝黑,面部光泽红润,眼珠有神。

有色。

(二)由于呼吸之锻炼,腹肌动之伸缩强度加大,肠胃蠕动加大加快,消化力强。

(三)长期循环意守,可感觉有一股热流随气沿着两下肢运行,脚心发热。

有时出汗。

(四)由于长期守命门,感觉腰部及前丹田,前后贯通发热,热流从命门散放到腹部及会阴和全身。

(五)由于抓闭呼吸之锻炼,气达于背(神通于背),此时背部发热,热气上行达两肩推动两肘、两手,手及臂发烧发胀,非常有力。

也有提肛,缩睾之感觉。

(六)带脉充实后,气通全身,感到腰部周围,似有一条铁的带子相护。

内里又似有一触即发的爆发力量。

(七)长期练功,性欲亢进津液生多,不思饮水。

(八)内外合一(动静合一)后带功练拳不感觉疲劳,动作连贯自如,体轻、神凝。

练功后机能旺盛精神充沛,体适神逸。

 十二    个人练功心得 

   

(一)原太极内功介绍:

1.调息:

姿势和太极拳预备式相同。

自然呼吸法,进行调息,使心神达到安宁,心平气和为止。

2.吐浊气:

将腹中气由口向外吐出,越细越长为佳,最好做到周身吐空为止,然后再做第二口。

初练可三、四口吐完,久练一次一口即可达到吐空。

3.凝神:

立式:

用意推动两眼之光,使视野向前方最远的地方放出,找个目标,如太阳、月亮、星辰、山川胜景、花朵、湖泊等。

采其精华,然后不停的收回,离眼一尺二寸左右的时候停住,精神贯注,两眼目不转睛的盯住,三、五分钟,久之则产生象气球一样的一个气物。

4.采气物:

气物出现后,再把凝成之气物,用眼和意送入会阴。

作法:

用鼻子吸气,随吸气,头慢慢下垂,到鼻对肚脐为止,两眼垂帘看会阴,舌贴于下齿与齿龈之间。

开始锻炼,三、四口即可,最后达到一口为止。

5.吐纳:

吐的第一口开始,口对会阴,细长吐气,随吐气身子下降,至两腿发酸为度。

用意摧动气下降到脚心(涌泉)。

纳气:

用鼻吸气,以意引导气由脚而腿经会阴到命门(后丹田),如此周而复始的吐纳。

锻炼时间长短,以两膝发酸不支为度。

6.内转法:

将吐纳的吸气引到腹部,再向中丹田(前丹田)吸气,使气充实后,再以意引导,由小圈从里到外,先从右向左转三十六次,再大圈转小圈,由外向里,从左向右,转二十四次。

7.神通于背:

由吐纳之吸气不放,再领气至背部,使气达于背部,此即神通于背。

姿势有二:

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