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61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docx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D

其是铝土矿、磷矿、锰矿、锑矿、汞矿等资源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

据估计,全国每年进口铝锭约30万吨,磷肥550万吨。

依托贵州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发展大型高能耗的原材料工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是贵州在大西南迅速崛起的有利条件,也是贵州“背靠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锐利武器。

3)光、热、雨同季的气候资源和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是贵州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天然“温床”贵州全境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雨同季,加上境内地形条件迥异、复杂,使得各地生物生长环境千差万别,宜于生长各种稀世动、植物品种,对发展外向型的农副土特产品和中药材十分有利,如烤烟、油菜、刺梨、会豆、生姜、油桐、油菜、漆、核桃等农副产品和天麻、石斛、杜仲、吴萸、黄连等享誉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以及适宜放牧的成片草地等。

4)以“三线”军工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和轻纺工业为体系的优势产业是贵州角逐国际、国内市场的“黔之虎”贵州既有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军工基地和磨料磨具、工业轴承、低压电器、精密光学仪器等一批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较高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加上以国酒茅台为首的酿酒工业和具有传统优势地位的卷烟工业,构成了贵州的现代加工业体系,在西南各省区中具有明显的产业比较优势。

5)贵州富饶的旅游资源具有无穷的开发前景

贵州自然风光集山石、水景、洞穴、林木为一体,人文景观以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

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与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上四季宜人的气候条件,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在贵州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前景极为广阔。

6)区域经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竞争与合作,中国区域经济已呈现出多极化发展格局,珠三角、长三角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崛起,成渝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显现雏形,大东北经济圈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起步。

贵州面临的选择,一是积极回应广东提出的“9+2”计划(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亦称泛珠江三角经济圈设想),主动接受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实现共赢目标。

泛珠三角经济圈由于区位上的接近和经济上互补性强,黔粤之间、黔桂之间、湘黔之间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与合作毕竟日益加深。

二是以重新激活“川黔渝金三角旅游规划”为契机,通过发展旅游业起步,融入拟议中的成渝经济圈。

这对于贵州黔北、黔西北等地区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把前二者结合起来,即一部分(黔南、黔东南、黔西南)融入泛珠三角发展,一部分(黔北、黔西北)融入成渝经济圈发展,黔中地区作为一极独立发展。

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连接华南地区的前沿,处于大西南南下出海的交通枢纽位置,改善贵州省的交通条件,加强其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仅对贵州而且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开发与开放,都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贵州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总体构想,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有利于完善贵州省的公路网络,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按照党和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示精神,贵州省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总体构想。

为落实该战略构想,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2008年贵州省政府报告》提出要实行“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确提出“使所有县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

2008年底,贵州省交通厅对《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进行了修编,形成了《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根据规划,贵州省高速公路网形态可以归纳为“6横7纵8联”及4个城市环线(简称“678”网)。

“678”网中第2纵——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总体走向为:

(酉阳)-沿河-德江-思南-石阡-镇远-剑河-榕江,全长约370km。

该高速公路是贵州东部地区北上重庆、南下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南北向交通大动脉本项目为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的中间段,起于思南,与杭瑞线思南至遵义高速公路相接,终于剑河,与沪昆线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相接。

本项目连接了思南、石阡、镇远、剑河四县,其建设对于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已列入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省高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于2009开工建设。

(3)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满足交通量发展的需要

目前,本项目区域内只有一条东西向的沪昆高速公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与本项目并行的公路为S203(思南至石阡,68km,四级)、X011(石阡至镇远,95km,四级)、X832(镇远至岑松,54km,等外)、G320(岑松至剑河,12km,三级)。

思南至剑河总行驶里程229km,总行驶时间达5小时以上。

目前,并行公路的调查交通量,S203已达1933~2520veh,X011已达822~1674veh,X832已达1109veh,均已基本达到饱和,无法满足交通量的发展。

本项目建成以后,思南至剑河总行驶里程155km,总行驶时间少于2小时,可节约行驶时间3小时以上。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明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提高运输效益,节约能源,满足交通量发展的需要。

(4)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带动区域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纵贯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连接思南、石阡、镇远、剑河四县。

区域内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极其丰富。

铜仁地区矿种多,分布广且相对集中,资源潜在量大。

已发现40多种矿产资源,汞、锰、铅、锌、水泥等原料等是主要优势矿产。

黔东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已探明矿产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47种,特别是重晶石冠甲中华,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金矿和石灰岩等矿产也极具优势。

铜仁地区森林面积已达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47%。

铜仁地区经济林木开发历史悠久,已形成了一些优势产品,是铜仁的一宗重要资源。

区内有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兽类57种。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华南虎。

二类保护动物有熊猴、黑叶猴、猕猴、红面猴、云豹、穿山甲、水獭等。

鸟类有173种,列为国家保护的有鸳鸯、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4种。

两栖动物有34种,珍稀两栖动物有大鲵、尾斑蝾螈、大绿娃、合征姬蛙、棘指角蟾等。

铜仁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富集,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区内木本野生植物有600多种。

药用植物隶属213科,1824种。

珍稀树种有18科31种。

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黔东南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全州森林面积223.2万公顷,覆盖率达53.68%,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000余种。

有秃杉、篱子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等重点保护树种37种;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

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草鹗、麝羊,彪豹、毛冠鹿、娃娃鱼、中华鲟等1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铜仁地区旅游资源有名山、溶洞、温泉、石林、民族风情等类型。

全区有自然风景名胜40多处。

有巍峨峻秀的武陵山脉,有绝壁叠嶂的乌江山峡,碧波荡漾的锦江、舞水等水景,有著名的森林风光梵净山。

铜仁地区境内岩溶地貌奇特,石林、石芽、洞等喀斯特自然景观随处可见,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现已发现较大溶洞20多处,著名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黔东奇观”铜仁九龙洞。

区内温泉出露较多,以“黔东第一汤”石阡温泉最为著名。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唯一的革命老区,现有革命遗址、烈士故居革命纪念建筑物80处。

铜仁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苗、土家、侗、仡佬、满等民族。

民族风情具有浓郁古朴的乡土气息。

区内有文物古迹128处,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组成了黔东丰富的人文风情旅游资源。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

有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

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八宝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

早在1992年的国际旅游年会就巳将黔东南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

境内有“舞阳河”和“黎平侗乡”两个国家风景名胜区。

本项目直接相连众多的资源,其中旅游资源主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雷公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青龙洞、石阡万寿宫、思南思唐古建筑群、镇远和平村旧址等等。

沿线温泉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思南、石阡、剑河,思南为中国温泉之乡,石阡为中国温泉之都。

沿线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乌江风景名胜区、佛顶山风景名胜区、剑河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思南花灯戏、石阡仡佬族毛龙节、石阡木偶戏、剑河锡绣制作工艺以及台江苗族姊妹节、木鼓舞、古歌等。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区域资源开发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其建设对于带动沿线资源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5)本项目的建设是扶贫开发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本项目位于中国西部地区,沿线经济社会较落后。

沿线四县中,思南县、石阡县、剑河县均为国贫县。

2007年思南县、石阡县、剑河县的人均GDP分别为2897元、3238元、3282元。

仅有的非国贫县镇远县2007年的人均GDP也仅5665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18934元)的1/3。

项目所在区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思南县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约47%。

石阡县的少数民族以仡佬族、侗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约61%。

黔东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中镇远县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约48%,剑河县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约91%。

目前,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严重制约了区域内巨大资源潜力的发挥和人员的对外交流,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扶贫开发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2项目环境影响

2.1生态环境

2.1.1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本项目地处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思南县、石阡县及黔东南州的镇远县和剑河县境内。

路线所经地带处于武陵山脉西南缘,主要为丘陵和中低山地貌,地势总体北部低,南部高;最大标高1212m,一般标高500~900m,相对高差一般60~140m。

山体走向整体多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基岩大多裸露,植被不发育。

1)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文本,拟建公路所在区域中生态功能区划区属贵州省东北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生态区及中部湿润亚热带喀斯特脆弱生态区。

拟建项目在思南为沿河-印江-思南土壤保持与河谷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功能区,石阡、镇远县境内为印江-龙田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剑河为青溪-羊坪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思南县

项目影响区思南县有森林5.89万hm2,森林覆盖率28.66%,主要品种有松、杉、柏、楠及各种阔叶树,经济林有油茶、漆树、杜仲、五倍子等,果林有柑、柚、桃、李杏等,还有斑、楠、慈等竹林,以及属国家二类保护树种的银杏、水杉等,在四野屯自然保护区,有木本植物100多种,其中一棵楠木树高25米,胸径2.8米,树龄1300年,被誉为“贵州楠木王”。

项目影响区思南县全县有野生动物200多种,仅鸟类就有数十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的有:

白冠长尾、穿山甲、红腹锦鸡、白腹锦鸡、苏门羚、白鹇、林麝、大灵猫、小灵猫、水獭、岩羊、白鹭等。

◆石阡县

本区地貌类型多样,除山地、丘陵外,尚有一定面积的低盆地,大部分地区地表坡度均在17.5度以上。

主要生态系统为针阔叶混交林、松杉林及灌木林,其面积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50%;农田(水田和旱地)植被分布较广,约占10%;其余为次生灌草丛为主的草地。

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土壤侵蚀中-轻度敏感为主。

由于有部分喀斯特分布,因此约有40%的土地表现出石漠化中度敏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土壤保持中等重要为主,局部地区水源涵养重要、营养物质保持比较重要。

生态环境保护应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综合治理区内的土壤侵蚀。

评价区域内因为人类活动频繁,森林和灌丛植被较少,特别是常有汽车过往,兽类只以小兽为主,如兔形目、啮齿目、翼手目和食肉目的鼬鼠类等。

偶尔可见褐翅鸦鹃、灰林鴞、鸢、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评价区上空飞越,其栖息地远离评价范围。

◆镇远县

镇远县主要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杉木、柏木等针叶次生纯林,针阔混交次生林,次生常绿落叶混交林和灌草地。

全线有森林植物94科248属554种;珍稀树种主要有银杏、红豆杉、三尖杉、楠木和榉木等;有树龄100年以上和胸径100厘米以上的古树(大树)名木近0.6万株。

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猪、野山羊、岩羊、蟒蛇、菜花蛇、竹叶青、锦鸡穿山甲、狐狸、刺猿、旱獭、野兔、獐子等。

◆剑河县

剑河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3.2%,木材蓄积量为566万立方米,是贵州省10个林业重点县之一,享有“绿色王国”之美誉,1997年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现有林地220万亩,木材蓄积量达82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2%。

盛产松、杉、樟、楠等林木,有秃杉、鹅掌楸、红豆杉、水杉、剑柏、银杏等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

境内野生动物繁多,有33目64类183种,其中猕猴、娃娃鱼、穿山甲等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K85+500处(荞土湾)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K110+200处(上半屯)有古大树侧柏,及拟建项目占用耕地、基本农田、林地等。

2.1.2生态影响

通过调查,拟建公路占用林地使林地植被遭受部分破坏。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能受到项目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次生林、人工林及农田植被等等。

生物量损失林包括地植被生物损失量,农田植被生物损失量估算,生物量损失计算本项目施工沿线具有多年形成的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根据现场调查,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受工程影响的植被均属一般常见种如马尾松、松柏、杉木等,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区域内植物种群消失或灭绝。

工程影响范围是线条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损失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

临时占地的植被损失将在施工活动结束后有条件的予以恢复和补充,公路绿化又将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而,施工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施工期4年时间内,将由项目业主按临时用地标准给予补偿,施工结束后还地复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短时、有限的。

公路建成后,边坡绿化会补偿部分生物损失量。

路段内的生物会自成系统,由于人为干扰较少,部分道路两旁的人工草木和地方优势草类将共栖共生,发育优良。

总之,该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不甚明显。

2.1.3生态保护措施

(1)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建议

依据国家和贵州省土地管理法及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对本工程占用的沿线地区耕地及基本农田的保护,提出如下保护措施,重点是对耕地补偿和基本农田调整、补划的要求。

(2)生态和人群健康问题

①施工期高填深挖工程破坏地形、地貌,毁灭植被,侵占各种农副业用地,导致地表裸露,改变土壤结构,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员破坏植被和随意猎捕野生动物,尽量减弱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②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应有卫生医疗条件保障,应制定完善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系统,做好防疫工作。

对施工人员加强卫生环保教育,定期检查身体与卫生设施。

③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可能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施工场地照明应加强管理,以免影响居民生活和休息。

(3)工程环保措施

①雨季施工措施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随时跟建设单位联系,及时掌握天气状况,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做好防护措施。

优先安排路段石方工程、填挖工程量小且运距短的土方工程,对高填方路段,应设计必要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地面开挖后尽可能减少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

此外雨季施工要做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护排水沟原畅通。

②坡面工程措施

全线路基多填方,路基边坡易受冲刷,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需进行必要的防护。

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防护和排水措施可保证路基边坡稳定,防止坡体崩塌。

2.2水环境

2.2.1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1)沿线主要跨越河流

拟建项目跨越的水体为K13+480处的乌江,K31+510及K64+440处的石阡河,K66+590处的包溪河,K86+820处的高过河,K121+860处的舞阳河,K154+560处的岑松溪河。

跨越水体均为地表水Ⅲ类水体。

拟建公路沿线主要跨越河流情况见表2.2-1。

表2.2-1拟建公路沿线主要跨越河流情况一览表

河流名称

跨越桥梁名称

及中心桩号

桥梁长度(m)

桥面面积(m2)

河段执行标准

乌江

赵家坝乌江大桥K13+480

1216

2614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石阡河

龙底江大桥K31+510

206

4429

石阡河

白岩河大桥

K64+440

736

15824

包溪河

吊香岩特大桥K66+590

1391

29906

高过河

路腊高过河特大桥

K61+020

1652

35518

舞阳河

舞阳河特大桥

K121+860

1447

31110

跨岑松溪河

岑松溪1大桥K154+560

336

7224

(2)沿线水库调查

拟建公路沿线无水库。

(3)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及地下水取水点调查

拟建公路推荐线拟建公路在K13+480跨越乌江处的下游为思南县河西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距思南县河西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最近距离为300m左右,距跨越桥位处为300m左右。

在KK64+440跨越石阡河处的下游为石阡县河龙川河饮用水源保护区,拟建公路距石阡县河龙川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最近距离为300m左右,距跨越桥位处为4000m左右。

经调查在K83+450的盘龙坳隧道及K145+500屯上隧道上方有地下水出露,分别供盘龙坳隧道及屯上隧道上方吊井边村寨40多户近200人、屯上村寨50多户200多人生活饮用水。

水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跨越的水体为K13+480处的乌江,K31+510及K64+440处的石阡河,K66+590处的包溪河,K86+820处的高过河,K121+860处的舞阳河,K154+560处的岑松溪河。

因此,地表水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乌江、石阡河、包溪河、舞阳河、岑松溪河、思南县河西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及石阡县河龙川河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体水质。

地下水为在K83+450的盘龙坳隧道及K145+500屯上隧道上方的地下水出露点。

2.2.2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沿线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跨河桥梁施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预制厂及拌合站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等。

(1)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主要跨河桥梁有锦江大桥(跨乌江)、龙底江大桥(跨石阡河)、白岩河大桥(跨石阡河)、路腊高过河特大桥(跨高过河)、舞阳河特大(跨舞阳河)及岑松溪1大桥(跨岑松溪河)等。

(2)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

而这些尘埃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靠路较近的水体,将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所处地区地形复杂,拟建公路部分路段依山傍水,沿线次一级水系较多,小流量水系环境容量较小,施工过程当中扬尘、粉尘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此外,一些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也将产生水环境污染。

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管理措施,尽量减小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3)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由于各施工营地使用期长,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稳定,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工程施工工地生活区的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中的相应指标。

如果直接排入容量较小、流速较缓、自我净化能力比较低的河流,会导致其水体质量在短期内降低。

本项目沿线河流属乌江、沅江水系,主要以乌江、舞阳河等及其次一级水系为主,沿线地势高低起伏,兼有河谷阶地、丘峰洼地、峰丛谷地、低山峡谷、中山峡谷等多种地貌。

总体来说沿线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山涧溪水等小流域水系较发育,如遇雨季,雨量较大,污水必被冲刷而进入沿线次一级水系,并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排泄,最终造成较低处的主体水系的水质污染。

为减少生活污水对沿线河流水质的影响,应对河流附近的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

由于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仅限于施工期,时间上相对而言是短暂的,对于本项目而言,山涧溪水等小流域河流众多,而污水排放比较分散,且水量不大,为避免对水体的污染,建议设置化粪池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沉淀后的污泥可定期清理用作农家肥。

2.2.3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

拟建公路建成营运后,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加,沉降在路面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物、汽车泄漏的油类以及散落在路面上的其它有害物质也会逐年增加。

上述污染物一旦随降水径流进入水体,将对水体的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以及养护工区等沿线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洗车废水等排放也会对局部水体造成污染。

(1)路(桥)面径流水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表现在跨河路段桥面径流对所跨越河流水质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桥面污染负荷比较一致的情况下,降雨初期,桥面径流污染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一段时期后,污染会逐渐降低。

(2)沿线设施污水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沿线设施包括管理、养护、服务及收费等设施,本项目全线设有全线设置服务区3处,停车区3处、匝道收费站9处,共计15处站点。

以上管理、养护、服务及收费等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处理后排放将会污染水体。

2.2.4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桥梁桩基础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汛期时桥涵桩基础的施工。

②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乌江、石阡河、包溪河、高过河及舞阳河等附近,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

以上河流两岸汇水范围内不得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也不得取土和临时弃渣。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

对采用钻孔桩基础施工的跨河桥梁,严禁将桩基钻孔出渣及施工废弃物排入地表水体,桥墩施工区附近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施工废水和隧道炸药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本工程拟对其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

在大桥、隧道及工程沿线施工工区各设一座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

废水尽量循环回用,以有效控制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问题。

(2)含油污水控制措施

采用施工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污水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