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606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教案.docx

《基础会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教案.docx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

教案

 

课时:

64

教案

第1次课2学时

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三节

课题

总论

目的要求

探究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两个主流学派理论明确会计的含义,了解会计的双重属性,重点掌握会计的主要职能,了解会计的目标

重点难点

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双重属性,会计的主要职能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教学

过程

 

第一步:

从学生讨论中逐渐明确会计的概念

第二步:

学习会计基础理论

第三步:

讲新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一)会计萌芽时期:

“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二)古代会计:

会计人员和机构的产生、会计名词的出现,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三)近代会计:

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会计成为一种职业,近代会计史的两个里程碑

(四)现代会计:

簿记向会计演变

1、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创立

2、会计理论和方法逐渐分化为两个领域,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

3、审计基本理论的创立

4、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一)会计与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

(二)生产活动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发展

三、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剩余产品的出现

四、结论: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与完善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

目前,在我国关于会计的定义主要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

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二、管理活动论

(一)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

(二)对管理活动论观点的理解

1、管理目的:

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形式:

主要进行价值形式管理

3、管理内容:

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资金运动。

也称会计对象

4、管理方法:

具有专门程序与方法

5、管理职能:

反映与监督。

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6、管理要求:

对经济业务(也称交易或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反映和监督应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三、会计的属性(管理活动性质)

(一)会计管理的双重属性

1、技术性:

自然属性,在会计上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反映经济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

2、社会性:

社会属性,会计所反映的各种经济业务中体现着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其他

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之间的社会联系

(二)研究会计属性的意义

四、会计学及其分支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含义及其内容

1.基本含义: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2.基本内容

(1)基本职能:

可归纳为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

(2)外延职能

(二)会计的反映(核算)职能

1.基本含义

2.显著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劳动量等为辅助计量单位——体现了会计的基本特征

(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体现了会计的管理要求

3.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内容

4.会计反映职能的重要作用

(三)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

1.基本含义

2.会计监督职能的显著特征

(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2)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

(3)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3.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

(四)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1.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

二、会计的目标

(一)基本含义

(二)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主要观点

1.决策有用观:

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部门等)提供对其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受托责任观:

会计的目标就是资源的受托方(企业管理层)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投资者等)反映对受托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情况

第四步:

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主要参考

资料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后记

教案

第2次课2学时

章节

第一章第四节,第五节

课题

会计的任务、作用、方法

目的要求

了解会计的任务与作用,重点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

重点难点

会计的核算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教学

过程

第一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

介绍本课概况

第三步:

讲新课

第一章总论

第四节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一、会计的任务

(一)基本含义:

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即会计应当完成的工作。

(二)我国会计任务的基本内容

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会计信息。

2.监督经济过程,维护财经纪律。

3.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二、会计的作用

(一)基本含义

是指会计的各项职能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经济环境下实现之后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二)现代会计作用的基本内容

1、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信息

2、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

3、保证企业所有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

4、为投资者等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信息

第五节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基本含义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二、会计方法的基本内容

(一)会计核算方法:

用以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是会计方法的基础

(二)会计分析方法:

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对经济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三)会计检查方法:

也称审计,检查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真实性等的方法

(四)三种会计方法的关系:

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核算方法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方法是核算方法和分析方法的保证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及其应用程序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1、设置账户

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科学的确定其分类项目的过程,是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专门方法

2、复式记账

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登记的专门方法

3、填制(或取得)和审核会计凭证

(1)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

(2)审查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性的方法

4、登记账簿

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分门别类的将其在账户的载体——账簿(账本)中记录的专门方法

5、成本计算

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

6、财产清查

通过盘点实物等查明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方法

7、编制财务报告

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的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程序

1、预设账户,选定记账方法,在交易或事项发生后,首先应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

2、根据会计凭证,采用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账户)

3、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

4、期末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

四、教材内容体系

 

第四步:

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五步:

做“习题与案例”的相关练习

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主要参考

资料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后记

教案

第3次课2学时

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课题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

目的要求

掌握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及资金运动状态,了解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知道会计要素的含义,熟练掌握六大会计要素

重点难点

工业企业的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会计要素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教学

过程

 

第一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

介绍本课概况

第三步:

讲新课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概念

1、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客体)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资金运动

二、对各类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考察

(一)工业企业资金的运动

1、资金运动基本状况

(1)三个阶段:

投入、使用与退出

(2)三个过程:

供应、生产与销售

2、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

3、工业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也称为会计要素。

(二)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及会计要素具体内容

1、资金运动状况:

三个阶段、两个过程

2、运动特点及会计要素内容:

同工业企业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及会计要素具体内容

1、运动状况:

两个阶段(无循环、周转)

2、要素内容: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预算资金及其收支)

3、运动特点:

直线式的一次运动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1.是对会计对象内容(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2.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3.可分为静态会计要素与动态会计要素两大类。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2、资产要素的基本特征

(1)是由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权利

(2)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要素的组成内容

(1)流动资产:

是指企业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负债

1、定义

2、负债要素的基本特征

(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

(2)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必须以债权人能够接受的经济资源清偿

3、负债组成内容

(1)流动负债:

偿还期不超过一年的借款,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提费用等

(2)非流动负债:

偿还期超过一年的借款,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

2、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特征

(1)由所有者所享有的剩余权益

(2)从所有者手中吸收的资本及其增值等

3、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组成内容:

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股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和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第四步:

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主要参考

资料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后记

 

教案

第4次课2学时

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课题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六大会计要素,掌握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扩展的会计等式

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扩展的会计等式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教学过程

 

第一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

介绍本课的基本框架

第三步:

讲新课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二节会计要素

(四)收入

1.定义

2.收入要素的基本特征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2)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收入与所有者投资无关

(4)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

3.收入要素的组成内容

(1)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从事的日常主要业务获取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发生的日常其他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3)投资收益:

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如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活动获取的股利、利息收入

(4)营业外收入:

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偶尔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收益、收到被罚款方交来的罚款收入等

(五)费用

1.定义

2.费用要素的基本特征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2)费用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3.费用要素的组成内容

(1)主营业务成本:

是指企业为获取主营业务收入而产生的成本

(2)其他业务成本:

是指企业为获取其他业务收入而产生的成本

(3)营业税金及附加:

也称销售税金,是指企业根据销售收入等确定的各种税费

(4)期间费用:

是指企业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5)资产减值损失:

是指企业资产减值而发生的损失。

如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等

(6)所得税费用:

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按照实现的利润总额确定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金

(7)营业外支出:

是指企业偶尔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支出

(六)利润

1.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要素的基本特征

3.利润要素的组成内容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三、划分会计要素的意义

1.划分会计要素是实现会计反映职能,分类、系统的反映会计对象的需要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二)会计等式的种类

1、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动态会计等式,也称增量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3、扩展(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三)经济业务及其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

以上经济业务类型也可进一步归纳为两大类:

(1)影响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

(2)只影响等式某一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二、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会计对象具体内容:

即会计要素,也称财务报告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资金运动所体现的具体内容

(二)六大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可用以完整的反映资金运动的两种形式:

相对静止状态,显著变化过程

 

第四步:

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五步:

做“习题与案例”的相关练习

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主要参考

资料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后记

教案

第5次课2学时

章节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课题

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目的要求

掌握会计假设的内容,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货币计量假设,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重点难点

会计假设的含义和内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教学

过程

 

第一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

介绍本课的基本框架

第三步:

讲新课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假设

一、含义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而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

(二)持续经营假设

1.定义: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

如跨期费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

是“会计分期”假设等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假设

1.定义: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

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于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

(四)货币计量假设

1.定义: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有用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明晰性)

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

4.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提前或者延后

 

第四步:

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五步:

做“习题与案例”的相关练习

作业

布置

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主要参考

资料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后记

教案

第6次课2学时

章节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

课题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目的要求

掌握会计要素确认的初始确认条件和最终确认条件,知道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和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会计属性,重点掌握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业务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业务处理方法和特点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教学

过程

 

第一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

介绍本课的基本框架

第三步:

讲新课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要素确认(会计确认)

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一定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包括初始确认、中止确认和最终(再次)确认等

1、初始确认条件(记入账户)

(1)符合要素定义;

(2)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资产、收入)或流出(负债、费用)企业;

(3)有关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2、最终确认条件(列入报表)

(1)符合要素定义

(2)符合要素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计量)

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

1、计量单位: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计量属性(性质)

(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

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有关的为收益性支出。

2.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有关的为资本性支出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三)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第四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一、收付实现制基础

(一)现金制;实收实付制

(二)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实收实付。

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唯一确认标准

二、权责发生制基础

(一)定义:

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应收应付。

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责任应当承担)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二)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

1、对应计未收款收入和应计已付款费用的确认

2、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

三、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应用及特点

(一)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特点

1、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

只要款项已收到或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加以确认

2、会计期末时,根据账户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不存在期末账项调整问题

3、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

4、适用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等

(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特点

1、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

2、日常账户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当期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

3、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4、适用范围:

制造业企业等

 

第四步:

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五步:

做“习题与案例”的相关练习

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主要参考

资料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后记

教案

第7次课2学时

章节

第四章第一节

课题

账户与会计科目

目的要求

了解账户的含义,重点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六大类账户的设置,知道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熟悉会计科目表,了解会计科目的级次

重点难点

账户的基本结构,六大类账户的设置,会计科目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教学过程

 

第一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

介绍本课的基本框架

第三步:

讲新课

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账户与会计科目

一、账户

(一)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专门格式,用以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1.设置依据: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

2.基本特征:

具有专门的格式

3.主要作用:

分类、连续记录经济业务

4.重要地位:

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设置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内容

2、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应简明适用,称谓规范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

(四)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

(五)账户能够提供的金额指标

(六)账户设置的基本要求:

根据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设置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含义:

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

2、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系统、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

(2)设置会计账户,核算经济业务的需要

(3)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需要

3.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1)相互联系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反映的经济内容(会计要素)相同。

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方法;会计账户则可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

(2)相互区别

●外表形式不同:

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

●发挥作用不同:

会计账户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可作为账户的设置依据及会计报表中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1、总分类科目(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