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木栈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561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边木栈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边木栈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边木栈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边木栈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边木栈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边木栈道.docx

《湖边木栈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边木栈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边木栈道.docx

湖边木栈道

阿市----布尔津县          100公里      1小时30阿市----海流滩机场      180公里      3小时30阿市----嘉登峪              230公里     4小时30阿市----喀纳斯              260公里     5小时30阿市----禾木路口           214公里    4小时

阿市----禾木门票站       245公里    5小时

阿市----禾木乡               265公里      6小时

阿市----五彩滩               124公里      2小时

阿市----富蕴县               265公里      3小时

阿市----可可托海景区   320公里    4小时30阿市----北屯                   60公里       50分

布县----海流滩机场       96公里       1小时30布县----嘉登峪              130公里          3小时

布县----喀纳斯              160公里          4小时

布县----禾木路口         114公里       2小时30布县----禾木门票站    144公里   3小时30布县----禾木乡              165公里     4小时30布县----五彩滩              24公里          30分

布县----冲乎尔             60公里          1小时

贾登峪----禾木门票站  46公里       1小时30贾登峪----禾木乡      66公里          2小时30贾登峪----喀纳斯      30公里          1小时

贾登峪----禾木路口   16公里          30分

喀纳斯----白哈巴      32公里    3时30(往返)

富蕴县----可可托海景区   65公里  1小时30富蕴县----北屯镇            205公里    2小时30富蕴县----嘉登峪            425公里    7小时

北屯镇—布尔津县         90公里      1小时30北屯镇---福海县             37公里          30分

目录1、海流滩到贾登峪2、区间车3、喀纳斯湖边导游词4、游艇导游词5、观鱼台导游词6、泰加林廊道7、图瓦古村落禾木村8、白哈巴9、铁列克提10、徒步线路介绍

海流滩到贾登峪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我们美丽而又神秘的喀纳斯,很高兴与您相约在“人间净土”喀纳斯,我是大家这次喀纳斯之行的导游―――,这位是师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喀纳斯全体人民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图瓦语“大家好,欢迎来到喀纳斯”),(哈萨克语“大家好”)。

我刚才用图瓦语和哈萨克语向大家问好。

在这段旅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尽管告诉我,我会皆尽所能给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首先,我给大家提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新疆大多数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请大家不要说猪字;第二、喀纳斯景区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请各位朋友注意增减衣服。

;第三、这里的天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防晒和雨伞都是要备的。

天晴有太阳时紫外线较强,容易灼伤皮肤,请大家一定做好相应防护。

1、海流滩大家刚刚落地的是喀纳斯景区海流滩机场,距喀纳斯湖约72公里。

车程大约1小时。

海流滩在蒙古语中的准确叫法是“哈路特”,意指百鸟聚集的地方。

这里四面群山环绕,中间是水草丰美的开阔盆地。

每当夏季来临,草原上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牛羊毡房、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典型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草原美景。

海流滩是喀纳斯景区的南大门,也是著名的夏牧场和出入阿尔泰山的转场牧道。

大家知道什么叫牧道吗?

牧道就是牧民赶着牲畜转场的道路。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转场是他们最平常的生产生活方式。

(注:

为什么要转场呢?

因为阿尔泰山区冬天雪厚风大,牛羊无法过冬,只有转移到山下放牧。

待夏天山上雪消草绿的时候再赶羊群回来。

)转场牧道短的几十公里,长的几百公里。

如果赶上转场季节,就会看到成千上万的牛羊通过这条牧道出入阿尔泰山,那是游牧文明的壮美奇观了。

在这里游牧的哈萨克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搬家最频繁的民族,一个人一生中要搬四百多次家。

牧道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遗存,大家可别小看这些小羊道,它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比我们人类的任何一条道路都古老。

牧道除了牲畜转场,它还是古代游牧部落迁徙或征伐的大通道,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欧洲就是从阿尔泰山的大牧道走出的,闻名于世的“草原丝绸之路”走的也大多是牧道。

一条一条的牧道连接起来,就是贯通欧亚大草原的天然通道。

2、成吉思汗犬各位朋友,请看前方那座石丘,它像一只卧在草原上仰头望天的牧羊犬,当地人称它成吉思汗爱犬。

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欧洲走出阿尔泰山时,曾留下一句很震人的话:

“不要上山,神的眼睛在山上”。

成吉思汗说的“神的眼睛”,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喀纳斯湖。

成吉思汗为何不让人上阿尔泰山呢?

这里面隐藏着有关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的巨大秘密。

民间早就有喀纳斯是成吉思汗藏宝地的说法,而生活在喀纳斯湖边的图瓦人,一直被认为是成吉思汗的守宝人。

人们传说成吉思汗的巨大财宝就藏在喀纳斯湖底。

更有研究者提出,喀纳斯不仅是成吉思汗的藏宝地,还有可能是成吉思汗及其皇家秘密陵园所在地。

成吉思汗说了“不要上山,神的眼睛在山上”后,还是不太放心,就让他的爱犬守在这个山口。

成吉思汗率领他的蒙古军队西征东伐,马不停蹄,最后死在征战途中。

他的爱犬却一直守在这里。

3、阿尔泰山各位朋友,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发生过无数传奇故事的千年大牧道上,我们正沿着这条古老牧道,进入闻名世界的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是阿勒泰地区的母亲山,也是亚洲最宏伟山系之一,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绵延2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属中段南坡,山体长度500多公里,最高峰友谊峰海拔4374米,在喀纳斯景区内。

阿尔泰山是一座世界文化大山,下面请容许我简要介绍一下阿尔泰山及其文化背景。

1)“阿尔泰”是古突厥语,我国古代汉文典籍将之译为“金微山”或“金山”。

阿尔泰山自古盛产黄金,是世界闻名的黄金宝地。

早在三千多年前,东西方人就因为黄金在阿尔泰山相遇,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的黄金争夺战,也形成影响久远的阿尔泰黄金文化。

(古代民族为了护卫黄金宝藏,曾经创造了阿尔泰山的黄金守护神----格里芬。

2)阿尔泰是养育许多古代游牧民族的祖山。

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

如塞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都曾经与阿尔泰山有关。

其中的突厥,就是在阿尔泰山发展壮大的。

(导游选讲:

根据《周书·突厥传》记载:

突厥先民在六世纪就居住在金山之阳----即阿尔泰山的南坡,为柔然的“铁工”。

因为阿尔泰山形似古代的兜鍪(古代的一种头盔),民间俗称“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

)经过两千多年漫长的战争与和平,阿尔泰山的诸多民族都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的周朝,是阿尔泰人进入内地建立的。

可以说,阿尔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祖山之一。

3)阿尔泰山是新疆草原历史文化的汇聚之地,拥有非常丰富的古代岩刻、草原岩画、洞窟彩绘、草原鹿石、雕刻石人等草原历史文化遗产,有“千里岩画长廊”之美称,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旅游观光价值。

同时阿尔泰山还有“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之称。

4)阿尔泰还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的诞生地。

《江格尔》是蒙古族英雄史诗。

《江格尔》中那些广为流传的英雄故事大都发生的阿尔泰山。

《江格尔》中描述的那个许多民族和睦生活,“没有贫穷,没有死亡,人人保有25岁青春”的宝木巴理想家园,就在青山绿水环绕的阿尔泰山中。

而史诗中的圣主江格尔,有学者认为是成吉思汗的化身。

阿尔泰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伟山。

是流传千古的史诗神山。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阿尔泰山深处的喀纳斯湖。

喀纳斯是镶嵌在阿尔泰群山中的碧绿宝石,是阿尔泰山自然风光的精华。

喀纳斯湖是大自然的点睛之笔,也是成吉思汗所说的“神的眼睛”。

4、喀纳斯名称的来历围绕喀纳斯湖名称的来历有许多解释,它们就像是为喀纳斯蒙上的美丽轻纱,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目前最通俗的一种解释是喀纳斯为蒙古语“深水”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和“圣洁之水”。

还有一种说法:

喀纳斯,是蒙古包的木栅之意。

因为在湖边,有一处陡直的水下岩壁上有天然形成的网状纹路和裂纹,恰似蒙古包的木栅格。

蒙古语把蒙古包的木栅格叫“哈纳”,因此叫 哈纳斯湖。

意思就是湖岸岩壁上有蒙古包木栅格花纹的湖。

还有一种近似的说法:

在一处湖湾,经常可以打捞到飘在湖面上的一种木杆子,这种飘在湖面上的木杆子特别适合加工制作蒙古包的木栅格,因此,就给这个湖泊起名叫“哈纳斯”,意思是出产蒙古包木栅杆子的湖泊。

图瓦语对喀纳斯的解释更富有神秘色彩,图瓦语“喀纳”是“喀拉”的转音,原意为“黑色的”,“斯”为“苏”的转音,意思是水,图瓦人属于突厥语民族,突厥语民族以黑色为尊,有至高无上、伟大之意,喀纳斯湖意思就是伟大的、神圣的湖泊。

同时在图瓦语中,“喀”是“汗”的转音,原意为“王,帝王”,图瓦语“斯”为“苏”的转音,意思是水;“纳”是连接词。

喀纳斯,最初的读音是“汗纳斯”,意思是属于大汗的水,帝王之水,王者之水。

这个解释到底和成吉思汗有何关系呢,还有待大家去探秘。

最早在史料著作中提到喀纳斯这一名称的是清代著名史地学家徐松。

他在成书于1819年的《西域水道记》中明确地记载了布尔津河(清代写为博喇济河)及其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的基本情况,其中就提到了哈那斯河(今天写成喀纳斯河)与霍木河(今天写为禾木河)的名称。

喀纳斯河与禾木河都汇入布尔津河。

那么,布尔津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蒙古语“孛儿只斤”的音转。

孛儿只斤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蒙古氏族部落的名字,而且,成吉思汗就是出自这个古老部落。

原来,布尔津河流域一带曾经就是成吉思汗部族世代游牧的地方。

这和图瓦民间流传的部落起源的说法不谋而合,部分图瓦人坚信本民族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西征回来时留在此地的一支近卫军的直系后裔。

(导游选讲:

我们知道,古代的部落首领往往会从拥有同一血缘关系的近亲中优先选择青壮年作为贴身的近卫军。

那么,成吉思汗留守在喀纳斯湖畔的近卫军必然是孛儿只斤氏族,这就是今天布尔津河的真正含义了。

)以上说法显示出喀纳斯跟成吉思汗的隐秘关联。

喀纳斯---王者之水。

喀纳斯---神的眼睛。

5、新疆之疆各位朋友,在我们走进“神的眼睛”----喀纳斯之前,请容许我先用一个字来形象简要地讲解一下新疆地理。

这个字就是新疆的”疆”。

新疆的“疆”本身就是一张新疆地图,左边弯弯曲曲的“弓”,代表新疆56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

我们前往的喀纳斯景区,就和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

弓是一种古代兵器,对应在地图上的左西右东,左边的弓告诉我们,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片疆域的不平静。

弓字右边,是三横夹两田,三横分别代表阿勒泰山、天山和昆仑山。

按照地图的上北下南,最上边的一横就是我们眼前的阿尔泰山,中间的一横是天山,最下边的一横是昆仑山。

而夹在中间的两个“田”,就是新疆的两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中间的天山把新疆一分为二,北面是“北疆”,南面是“南疆”。

“三山夹两盆”,这就是新疆地理的简要概括。

6、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是阿勒泰地区的直属景区。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交界,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00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

(地区北部有阿尔泰山脉,南部有准噶尔盆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寒冷区,辖6县1市和一个直属景区,有极好的地缘优势,地区所辖均为边境开放县(市),国家已批准开放四个口岸,即对蒙古国的塔克什肯口岸和红山嘴口岸,对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口岸和阿黑土别克口岸,另有西北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喀纳斯口岸,正在积极争取早日开放。

阿尔泰山是亚洲大草原的中心,而喀纳斯是阿尔泰山的中心,它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交界,阿尔泰山的最高峰友谊峰,就在喀纳斯景区内。

它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是古代游牧民族敬仰和朝觐的圣山。

7、风流石各位朋友,进入喀纳斯景区的第一个景点---风流石到了。

大家请看前面山坡上的石头,看出什么了吗,它就是当地有名的“风流石”。

关于它,有一个非常美妙的民间故事。

牧主的儿子哈巴特风流成性,经常在附近牧场引诱少女,带到前面的山石上寻欢。

牧民们认为哈巴特的行为败坏风俗,便从喀纳斯湖边请来有名的女萨满巫师,惩治哈巴特。

传说女巫师装扮成美丽少女,在草场放牧,被哈巴特引诱去。

正当哈巴特把少女放到这块石头上寻欢时,女巫师现出原形。

哈巴特看到刚才还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少女,转眼间变得又老又丑。

哈巴特惊恐不已。

可是,这时哈巴特已经跑不掉了,他被女巫师牢牢锁住。

民间传说女萨满巫师用一种“锁”的法术。

哈巴特所以能引诱痴情少女,是因为身上有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这些女人经受不住金钥匙的诱惑。

可是,女巫师的锁不一般,它专门锁钥匙。

你们看,被牢牢锁住的哈巴特像青蛙一样爬在女巫师上面,不管他使多大劲都无法脱身。

哈巴特和他身下的女巫婆,就这样紧紧抱了千万年,双双变成石头。

当地人很敬畏这块石头,叫它风流石。

相传这块石头有一种神奇魔力,女人只要虔诚地盯着它看三眼,就能获得一种锁住男人的魔力,让男人永生永世对自己不离不弃。

当地的女人,发现男人有外遇了就来看这块石头,看完回去后,男人的心和身体都回来了。

渐渐地,石头的魔力被外面人知道,好多家庭不和情感不顺的女人,都来看这块石头。

有的还带着自己的丈夫或男友来看。

据说男人看过这块石头,都吓得不敢风流了。

各位女士不妨盯着它看上三眼,三眼怎么看呢,眼睛一睁一闭算一眼,看的时候要认真,闭住眼睛要虔诚,轮番三次,你就会获得一种锁住男人的神奇魅力。

大家看这块石头上的两句诗,是著名作家刘亮程改写苏东坡的诗句,东坡原诗是“花若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刘亮程把最后两个字改了,成为“石不能言最风流。

”这可是天底下最风流的两块石头了。

8、草原石人各位朋友,请看车窗右手,这片水草丰美的谷地,就是阿尔泰草原石人的集结地,园内共有20多尊.尊草原石人,是从不同地方迁来在这里集中保护和供游人观瞻。

草原石人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

它的范围遍布整个亚欧草原。

(导游选讲:

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对草原石人的称呼有许多种,比如翁仲、巴巴、巴力巴力、杀人石等,不同的称呼对石人就有着不同的解释。

它们均以石为材,雕刻成人像,一般立于墓前,或独身傲立,或成群布列,气势雄伟。

石人皆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

考古研究对不同历史时期对草原石人进行区分、归类,主要有石器时代石人,青铜时代石人,铁器时代石人,隋唐时代(突厥时代)石人等。

阿勒泰地区在石器时代的草原石人数量极少,造型十分朴拙简陋。

青铜时代的草原石人及墓葬文物显示,与我国历史上《山海经》中记载的“鬼国”人的文化联系密切。

 铁器时代的墓地石人,属于北方狄人文化系列,也可以认为是丁零人一支或者是呼揭人的文化。

公元六世纪中叶至九世纪的隋唐时代,是阿尔泰草原石人最兴盛的时期,石人分布比较广。

这一时期也称为突厥时期,突厥从公元六世纪中叶建突厥汗国,到九世纪中叶灭亡,前后历时约280余年。

目前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蒙古国和我国新疆发现的众多武士型石人,是突厥汗国留在草原上的惟一历史见证。

现保存在阿勒泰地区博物馆里的几尊石人,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典型的突厥人,这些石人共同的特点是右手持杯,左手握剑。

石人之所以握剑,是因为突厥人有尚武的风俗;而另一只手托着一个杯子,则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阿勒泰地区是我国草原墓地石人最丰富的地区,当地的哈萨克牧民称草原石人为“森塔斯”,就是“人像”之意。

阿勒泰草原石人中最多的类型就是突厥时期的武士形石人。

突厥人信奉人死后灵魂会依附在石人身上,只要石人不倒,他的灵魂就不会消失。

草原石人选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

有的雕凿了全身人像,头部、脸部、身躯,生动逼真,线条明快。

有的佩戴的饰物件件可数,造型细腻。

而有的仅仅是一块大石头上浅浅刻画出几条细线,粗略地显出脸形的轮廓。

这里的石人像最高的有三米多,最矮的也有六七十厘米。

特别要提的是,这片园内有一尊石人,头上戴着很像航天员的头盔,被认为是外星人来过这里的证据。

9、情侣松大家请看公路右边的那两棵松树,这是进入喀纳斯景区最先看到的两棵树,当地人叫她“情侣松”,也叫“消息树”。

相传很久以前,这个山口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他们以放牧为名,给山里的部族放哨。

夫妻俩尽职尽责,即使夜晚也轮流睡觉,从不掉以轻心。

可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这对年轻夫妻却因相爱一起甜美地昏睡过去。

入侵者就在这时趁机进入山谷,将熟睡的年轻夫妻捆绑在屋外的木桩上,嘴、鼻子、眼睛全部封住。

即便这样,夫妻俩还是成功地向山里传递了消息。

传说他们用脚跟磕打木桩根部,声音通过长满山谷的草木的根须传递到了山里。

部族的人很快得到消息,集结队伍迎战,当他们追杀入侵者到达这个山口时,看到捆绑在一起的年轻夫妻已经化作两棵紧紧相依的松树。

化作松树的夫妻俩仍然给山里的部族放哨。

只是他们再怎么相爱也不会睡过去了,因为,树是不会睡觉的。

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相亲相爱、日日夜夜守卫在个山口,部族的人都知道这两棵树是“消息树”,他们只要把耳朵贴在松树的根部,便可听到遥远大地上的各种声音。

现在,我们将耳朵贴到这两棵松树根部,静下心来,依然能听到远处的各种声音。

听了“情侣松”和前面的“风流石”故事,大家会不会觉得喀纳斯的石头和树木都很多情啊。

大家进入景区就会发现,山里的树木大多是结伴而生,两棵或好几棵不同种类的树相亲相爱生长在一起,这是因为喀纳斯山体土层较薄,单独的一棵树很容易被风吹倒。

所以,树木们在喀纳斯这个特殊的自然环绕中选择了相互依靠,相亲相爱。

这也是自然给我们人类的启迪。

 一位诗人是这样写喀纳斯的: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同他去喀纳斯。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不让他知道有喀纳斯。

如果你还没有恋爱,就去秋天的喀纳斯。

(项目落实后启用此段讲解:

喀纳斯景区在每年金秋,满山遍野牛羊发情的季节,自然色彩最绚丽最烂漫最热烈的9月,举办“喀纳斯情人节”,届时,结伴而来的恋人会享受景区的“恋爱优惠”,单身而来的游客会得到上天的意外馈赠。

10、石头房子各位朋友,转过这座山,前面就是进入喀纳斯景区的一个重要区域---石头房子。

石头房子最初的哈语名字叫做“哈拉贡贵特”,翻译过来是“太阳停留的地方”,牧民们认为,这个地方连太阳经过的时候都格外费劲,要多停留耽误那么一会儿。

后来林业工人在这里建了石头房子后,以前的名字就渐渐被遗忘了。

现在是夏天,大家或许感觉不出这里有什么特别,但是,到了冬天,石头房子这片地方就变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

因为石头房子位于喀纳斯的老风口,每年喀纳斯七个月的漫长冬季里,这里的风是整个喀纳斯最猛烈的,喀纳斯山中的雪厚达1到两米多,石头房子一带的雪厚却可达五米多。

而且,这段风区雪域经常发生雪崩,雪崩对于牧民们来说,就像冬天里的“定时炸弹”,没有人能掌握他。

早在上世纪,这条进喀纳斯的路还没有开通,只有牧人转场的牧道。

每到冬天,尤其是大雪之后,牧民们就凭借没有被大雪掩盖的大石头认路,在白皑皑的雪中,黑色的石头很是明显,于是,具有猎人血统的牧民们将大石头作为冬天唯一的向导,在牧民心中,大石头是指明方向的,而不同数量的小石头摆在路上,又蕴含着不同的语言,一个石头代表向前有水,两个石头代表向前有牧民人家,三个石头代表向前有路,而且有牧民曾经走过,道路畅通。

于是,当地的牧民们在四季转场的劳顿中,凭借大小石头的标志,来决定路线与方向。

大家看到的两间石头房子,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林业工人盖的,它和那些大石头一样,不但为茫茫雪海中转场的牧民指引道路和方向,它还是牧民心中的安全岛。

一旦被风雪围困,石头房子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多少年来石头房子为许许多多牧民避严寒挡风雪,甚至挽救生命,所以,也有人称“石头房子”是救命的房子。

11、铁列沙汗(毕留提滑雪场)各位朋友,这里是去禾木与喀纳斯的三岔路口,从这里到图瓦人居住的禾木村有49公里,到喀纳斯景区的综合服务区贾登峪只有20公里。

石头房子与贾登峪之间的这片地域就叫做铁列沙汗,铁列沙汗是哈语,意思是“水倒流”。

在铁列沙汗看到的喀纳斯河水是向北流的,而在喀纳斯其他地域,喀纳斯河水都是向南流,因此,当地牧民看惯了水向南流,每当骑马走过这里,看到水向北流,都会说,到了“水倒流”的地方了。

铁列沙汗曾经是冰川蜿蜒的边缘,冰川的活动造就了这个宽阔平缓的冰川U形谷。

冰川带来的沉积物使得这里的草场十分肥美,加之山势平缓,自古就是牧民来往转场的必经地域,到了冬天,这个地域更是滑雪爱好者滑野雪的最佳地段。

喀纳斯有悠久的滑雪历史,早在几千年前,阿尔泰山的土著居民发明了滑雪技术,并由阿尔泰山传播到北半球的许多民族。

在阿勒泰市附近发现的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幅岩画中,就有一队滑雪的人,这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有关滑雪的岩画记录,进一步证明阿勒泰地区悠远的滑雪历史。

当地图瓦人用的毛皮滑雪板,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滑雪板,长度和现代的滑雪板相当。

只是滑雪板由当地的木料制成,底部钉有马皮(马腿部的皮)。

向前滑行时顺毛,速度极快;需要上山或移动时滑雪板倒过来,马毛逆向增大了摩擦力,又起到了防滑作用。

图瓦人世代以放牧和狩猎为生。

图瓦人在阿尔泰山中主要猎获马鹿,他们在很久以前就学会了生擒马鹿进行驯养。

他们往往在冬季结伴围猎,滑着自制的滑雪板,带着套杆和套绳作为狩猎工具。

围猎时,人们先是对马鹿进行一番围追阻截,使马鹿在深深的雪地里跑得筋疲力尽,然后由经验丰富的猎手在事先选定的地段,乘滑雪板飞速扑来,准确地用套杆或套绳套住马鹿的脖子,大家一拥而上,将其生擒,带回家去。

现在喀纳斯湖区,仍然有图瓦人家圈养马鹿。

马鹿与图瓦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年冬天,阿勒泰地区雪灾,喀纳斯平地雪深两三米,野生马鹿无法觅食,就跑到图瓦人的草圈里不走了。

野生马鹿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成了图瓦人家畜。

现在,我们所处的铁列沙汗区域,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滑雪基地之一。

(导游选讲:

早在2008年,喀纳斯管委会邀请了中国第一位滑雪冠军、中国滑雪协会顾问单兆鉴先生来喀纳斯考察滑雪资源,走进铁列沙汗,单老师再也走不动了,连声说,这里如果建滑雪场,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最好的滑雪度假胜地。

于是,从2008年起,喀纳斯景区就启动了铁列沙汗(毕留提)滑雪度假休闲胜地的规划与招商项目,并在2010年4月,在铁列沙汗国际滑雪度假地规划的地点上,成功举办了喀纳斯第二届单板国际野雪邀请赛,比赛上,来自国内外的单板爱好者与喀纳斯牧民一起进行了单板野雪的较量。

同时,喀纳斯牧民还进行了古老毛滑雪板的表演,向国内外单板滑雪爱好者展示了喀纳斯得天独厚的雪资源与古老的滑雪历史。

美国著名的研究滑雪起源的学者尼尔森,连续五年冬季来喀纳斯与当地牧民一起滑雪,他的研究与其他学者的论证不谋而合:

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起源地。

如今,喀纳斯景区的冬季旅游已经形成了四个传统赛事,每年元旦的喀纳斯冰雪旅游节,旅游节上还有禾木古老狩猎滑雪比赛,每年春节的图瓦民俗文化节,每年3月到4月的喀纳斯单板野雪邀请赛,四个赛事互相呼应,拉动了喀纳斯冬季旅游,再加上喀纳斯冬季冰雪童话、水墨风光的美,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冬季来喀纳斯旅游。

在铁列沙汗,很值得一提的是,石头房子那猛烈的风,一进入铁列沙汗境内,突然销声匿迹,即使是冬日,走到铁列沙汗也立刻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没有一丝风吹起,也许因为上天的眷顾,无风,水倒流,铁列沙汗也是附近最优美的牧场,

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