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8007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 素材集萃.docx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素材集萃

作文素材:

人民日报12月时评绝佳作文素材集萃

01

文具成文创,你还能买到5毛一根的芯、2元一支的笔吗?

钟于2020-12-25

电动橡皮擦、网红“喵喵机”、秋季限定款、国风治愈系……近年来,这样“高大上”的文具占据了不少学生族和上班族的书桌,时不时掀起跟风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些有颜值有文化的新文具。

在新学期来临前,采买置办文具,大概是一代代学子的保留项目。

跟着文具袋一起充盈起来的,是新学期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勇争上游的新气象。

学校门口占据半壁江山的文具店也成为校园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重返母校时都会为那些虽然逼仄但五脏俱全的文具店预留一点时间。

然而,如果怀着十年前的印象走进如今的文具店,你可能会感到震惊:

文创商品琳琅满目,中外品牌同场竞技,文具功能推陈出新,如今的文具店越发朝着文韵时尚兼具的方向迈进。

的确,曾经,一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陪伴着一代学子度过了学生时光。

而今,从电动橡皮擦、减震圆珠笔,到“无边界”订书机,来到文具商店,更智能、更便利的文具让人应接不暇,可谓在螺蛳壳里做出了大道场。

在功能上精益求精的同时,文具生产商也不断开发出新需求,比如“喵喵打印机”成为新的时尚单品。

从秋季限定款、国风治愈系,到银河探索礼盒,浏览文具店铺,主打理念、强调个性、注重营销的设计数不胜数,国潮、跨界等元素也为文具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空间,甚至一些博物馆、艺术馆也纷纷入场,推出自己的文具套装。

比如人民日报社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宫灯笔筒、四时花景书签等,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兼具实用和趣味巧思,就吸引了不少人“剁手”。

诸如“快速电动胶带切割器”这样大大提高学习、办公效率的国产文具还走出国门,斩获国际大奖。

在功能越来越全、颜值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文具的价格区间也拉得更大。

不同于一根笔芯5毛、一支中性笔2元的时代,如今看似朴实无华的中性笔,价格动辄两位数,随手拿起的文具盒,可能也不敢闭眼买了。

其实,这不难理解,无论是功能的进步还是创意的升级抑或是品牌的加成,都提升着文具的附加价值。

当然,贵得值不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事实上,从小卖部到旗舰店,从文具到精品再到文创,从强调实用、性价比,到讲究颜值、追求内涵,文具行业走出的的这条转型升级之路,也是迎合新消费理念和需求的结果。

低年级倾心独特造型,高年级看重设计、个性,功能要齐,色号要全。

除了学生族,一些上班族、资深“文具控”也是文具商瞄准的目标群体。

一定意义上,选择一款文具也是在选择一种设计理念,把心仪的文具收入囊中是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确幸。

正是看准了年轻一代在消费观念上的这种转变,文具行业才在内涵化、个性化的转型之路上挖掘出更多卖点,孕育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不过,更高科技含量并不一定时时对应着更佳使用体验。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时候也要谨防过犹不及。

有人就曾分享使用“喵喵机”的体验:

从打开软件、连接蓝牙,到拍照取词、排版打印,一套工序下来,隔壁手抄的同学已经到下一题了。

这提醒着一些商家,做得再精美、功能再高端的文具,实用性是基本前提,转型升级、追求创新切莫本末倒置。

更要看到,文具的种类、款式可以不断推陈出新,但学习工具的使用效果如何,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

有人入手了学霸同款套餐,希望沾沾好运;有人为看论文、做笔记购买了平板电脑,结果用在了看视频、玩游戏上。

一定程度上,装备升级的仪式感、小确幸可以给人以正向心理暗示和精神鼓舞。

然而,若将过度的精力和期望倾注在设备上,营造出虚假繁荣的氛围,给自己“买了”即“做到”的错觉,结果只会徒增“拥有了所有必备文具单品,却依然解不开那许多难题”的困扰。

(网友分享的文具组合。

来源:

公众号“新周刊”)

02

128元买一段人生的“剧本杀”,你玩过吗?

董晓伟2020-11-23

前不久,一篇“128元买一段人生!

‘剧本杀’成社交新宠”的报道,让剧本杀进入更多人视野。

此前,有媒体报道95后剧本杀创作者一套剧本卖出近百万元,让不少人惊诧不已。

到底什么样的游戏拥有这般魔力?

1986年,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德米特里•大卫杜夫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心理学,设计了一款社交类推理游戏,随后这款游戏在全球流行开来。

1998年前后,游戏引入中国,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狼人杀”的前身。

一张桌子、几个好友和一副牌,通过角色扮演、逻辑推理找出“真凶”,简单的形式里包含着这一游戏的迷人之处。

但经过多年发展,狼人、女巫、村民的简单设定,无法满足玩家的需求。

为了追求更丰富的角色体验,为了感受沉浸式的推理过程,剧本杀应运而生。

现在流行的剧本杀,分为实景式和非实景式两种。

非实景式与狼人杀类似,在一间装修成特定主题的房间里,玩家围坐在桌旁,靠剧本引导完成整个游戏。

而实景式剧本杀更注重沉浸式体验,玩家不但有角色对应的道具服装,更能在门店精心设置的实景中身临其境。

相比狼人杀等桌游,剧本杀的玩家不会因为饰演角色“死亡”而提前出局,游戏的体验感伴随始终;相比纯推理游戏,剧本杀对玩家的演绎更加包容,拓展了角色扮演的空间。

说到底,剧本杀为玩家提供了游戏的更优解,丰富多彩的故事设定、逻辑缜密的烧脑推理以及角色扮演的娱乐趣味,是它一时风靡的根本原因。

或许每个人都幻想过换个身份重过一次人生。

在剧本杀里,这一幻想照进现实。

玩家可以是为遗产争得头破血流的豪门,可以是下古墓保护文物的考古学家,也可以是侠客,是帝王,是艺术家,是教授……玩一次“剧本杀”,与其说是完成了一次角色扮演,不如说是进行了几个小时的“人生置换”。

玩家在游戏中,不仅能沉浸于角色的人生故事,感受他们的爱恨情仇,更能在烧脑的推理中,加深与角色的内在联系。

这种新奇体验,让人们体验另一个世界的别样人生,也给他们暂时逃脱各种现实烦扰的喘息之机。

尤其对于很多拥有“社交恐惧症”的现代年轻人来说,一方面不甘于宅在家里,想走出去结交更多朋友,另一方面往往很难突破心理障碍、勇敢迈出第一步。

主动制造机会稍显刻意,好不容易认识新人却又不知道如何打破尴尬。

剧本杀的存在,利用自带的话题减少了没话找话的僵局,完美解决了社交焦虑。

在不少剧本杀店里,如果玩家人数没有达到开局标准,店家会帮忙组队。

有的玩家更热衷于拼团与陌生人一起玩,在少则两三小时多则七八小时的游戏之后,紧张与焦虑会大大降低,随之而来的是丰富的交流互动。

玩个游戏的时间,既不耽误休息,顺便交了朋友,对年轻人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社交方式吗?

年轻人的青睐,为剧本杀打开了风口。

据报道,2019年我国剧本杀行业市场快速增长,规模突破100亿元,是2018年的2倍。

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生意受阻,线上的“剧本杀”大受追捧,春节期间相关游戏APP的服务器甚至一度崩溃。

从剧本创作者,到店铺经营者,再到游戏主持人,剧本杀行业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

门店之间围绕“独家本”和“限定本”的竞争客观说明:

玩家数量的扩张、解谜水平的提高要求创作端持续发力,生产更多有逻辑、有文笔、有创意的新剧本,才能为玩家持续带来新鲜感和满意度。

既能在别人的故事中流泪,又能过一把侦探的瘾,还能满足社交需求,剧本杀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并不意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扮演好已经很难,如果能在游戏里体味不同人生,哪怕只有几个小时,又有何不可呢。

来源:

搜狐网)

03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你会选择什么”

程雨田2020-12-18

不知不觉,2020年进入了倒计时。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年,你会选择什么”,有媒体不久前进行了一次街采。

正读大一的学生、还在实习的求职者、出门打拼的外地人纷纷停下了脚步。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情感却又出奇一致。

2020年的开始有些猝不及防。

阖家团圆之时、辞旧迎新之际,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们被迫全民迎战、举国出征,布阵国家防线,筑起城乡屏障,捍卫家庭堡垒。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会以这种方式来临,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更有理由,决定这段刻骨铭心的时光以何种方式离开。

面对镜头,有人说“幸运”,有人说“重生”,有人说“迎难而上”,有人说“雨过天晴”……尽管只言片语,但是每个人都不敷衍,每个字都斟酌得小心翼翼,唯恐唐突了那些记忆深处的瞬间,也怕辜负了一路走来的自己。

事实上,每一年的尾声都足够让人感慨,只不过今年的感怀显得格外厚重。

有一个回顾过去一年的片段,把12个月概括为12种心情,1月的担忧,2月的牵挂,3月的感动,4月的缅怀……酸甜苦辣、词短情长,一年的跌宕起伏历历在目;还有一个视频,只是简单把1月1日以来《新闻联播》的开头剪成了合集,没想到却涌进无数人点击、观看、留言,“看着看着就哭了”。

如果说在过去,人们无法释怀的是时间从指间悄悄溜走的“迟钝”,那么这次更让人难以言说的,则是时间在眼前争分夺秒的“锐利”,轻易就割开了泪角。

这一年,满满的感动。

当抗击疫情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沿着红毯拾级而上,当第七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以最高礼遇魂归故里,当四川大凉山悬崖村的村民翻过2556级钢梯下山生活,当深圳和上海浦东的改革航船再次扬帆启程……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打赢了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

正是这些时光的零散碎片,拼出了过去一年的全景,构成了你我的共同记忆,书写着这个时代的一撇一捺。

这一年,深深的思考。

“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一个叫丁真的男孩刷了屏,“社会性死亡”的现象引起争议,“直播带货”热闹与喧嚣并举,家长和老师的边界左右摇摆……人与人的相处、人与社会的相容,仍然有待去适应、去改善、去弥合;一些成长中的烦恼、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困难,仍然有待去正视、去回应、去解决。

这一年,无尽的想象。

天问一号一飞冲天,“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问题有没有解?

嫦娥五号“载土而归”,红外影像中出现的小动物究竟是什么?

“九章”量子计算机横空出世,会掀起如何的涟漪?

全面小康的目标近在咫尺,下一步又将创造怎样的奇迹?

可想而知,未来的路不会比过去更笔直、更平坦。

但是,欣赏今天的炫彩晚霞,迎着明天的壮丽日出,我们不敢有丝毫自满,但有着无比的自信。

十年前,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名交警因为担心交通安全,拦下了一个骑着三轮车的老人。

车上除了载着七八百斤的木头,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和一条狗。

在了解到他父母去世、妻女意外、哥哥早逝的不幸身世后,交警问他为什么还能面带笑容,老人回答道:

“往前看,往前走”。

所有经过,都会记得。

“历史会记住每一朵翻腾的浪花,会记住每一条血性的江河,会记住曾经怎样在呐喊中奔流向前。

”在时代的大风大浪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冲浪者。

04

总有一款“套餐A”,为你提供PlanB

杨翘楚2020-12-17

近日,北京一家小店的“套餐A”不胫而走,成为寒冷冬日里温暖彼此的一抹亮色。

“人在外面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在北京德顺斋小店的玻璃上贴着这样一张纸,“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

这样的一份暖心餐,对应的是价值22元的红烧牛肉面。

有吃过的网友称口味不错,面和肉的分量也都很足。

没什么收入的大学生、流浪者和环卫工人,是这份套餐想要帮助的目标群体。

有此善举也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老板年轻时曾受惠于人的经历。

店长于成浩表示,2012年,刚到昆明上大学的自己有一次钱包、手机不幸被偷,一家米线店老板请他吃了一餐,又给他5元钱用来乘车。

这个善举解了于成浩的燃眉之急,他自此决定要用类似的方式回馈社会。

正所谓君子之德如风行草偃,老板的爱心化作了店员们服务时真诚平等的态度,有食客听闻消息专程前来打卡,更有人来店不为吃面只为“捐面”。

民以食为天。

“肚子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啊”,这句“有情饮水饱“的台词让不少影迷铭记于心。

可以说,在中国人的文化里,一餐饭不仅是果腹的食物,也可以是一种关怀的象征。

成本没几个钱的一碗面,却足以用人间烟火气,抚得凡人心,而这样的点滴之恩看似微小,串联起来却足以汇成汩汩不辍的温暖溪流。

随手查阅新闻,不同的城市正涌动着相同的善意,类似的爱心小店正在大江南北润物无声。

在江苏南通,老板张云为环卫工、残疾人、现役军人等9类群体免费提供餐食,成本均由自己承担,至今已坚持4年多。

在浙江安吉,林女士开出公益主题面馆,挂出“爱心代购券”的大榜,如果有意,客人可以下单赠面,让爱心更可持续。

除此之外,爱心人士捐赠的充电宝、爱心伞等更让这里成为了附近社区的公益基地。

即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善举的线下近身性与行为日常性依然值得格外重视,这也是为什么面馆的善举谈不上感天动地却能让我们感动常在的原因——个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物理意义上的社区之中,一个社区生活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这些钟情于善举的小店,如同会向你嘘寒问暖、困难时候搭把手的好邻居,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在不顺遂时总能有个免于冻饿的PlanB,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小店能获得消费者的美誉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自古以来,中国的商业文化讲究的正是义利兼修。

孟洛川创立的“瑞蚨祥”,进门的影壁上写着的便是“修身”二字;光绪三年天下大旱,晋商乔致庸倾尽家财,施舍粥饭,当地无一人饿死;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事业成功后,不忘“先富带后富”的初心,用扶持产业、设立奖金、兴办学校、捐款捐物等方式,在扶贫、济困、救灾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

因为他们深知,产生经济利润能够做起一家合格的企业,追求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才有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

正所谓“道不远人”,很多时候温暖他人所需要的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意愿。

告别冷漠,开始行动,让社会更加和谐,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修养。

来源:

中国经济网)

05

板书还是多媒体?

这不是个单选题

尹双红

2020-12-16

对不少人来说,提及上课,老师站在写满板书的黑板前口若悬河的画面就会自动浮现。

一方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构成了数代人对课堂的共同回忆。

但随着教学手段的升级换代,这类画面在实际课堂中越来越少。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93.6%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PPT、投影仪正取代黑板粉笔成为新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多媒体教学日渐普及,传统板书是否还有存在必要?

毫无疑问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引入给课堂带来了诸多便利。

最直观的就是授课形式更加丰富,电脑、投影仪、显示屏等设备的使用,让多媒体教学可以不受黑板空间限制,不受文字表达限制。

老师可以引入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辅助教学,让课堂更生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更多手段加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将教学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无论多少内容都能在显示屏上播放,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老师也能从中受益,减少因长时间抬手写板书造成的手臂酸痛,也能少受粉尘影响。

从这些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确实弥补了传统板书的诸多不足,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教学能够完全替代传统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手写板书的方式看似简单,但重在能够完整流畅展现老师的逻辑和思考方式,让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有更全面的认知。

板书书写过程给学生留出了回顾知识点和做笔记的时间,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我写你记、我停你想的默契,老师能够更好的把控课堂节奏。

黑板空间的限制,又会让老师们提前构思如何详略得当的展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重点难点、甚至补充知识等。

而老师一些着重强调的内容,也会因为现场书写板书而更加深刻地刻印在学生的脑海。

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看似方便,实则也有局限。

比如,将流畅的思维拆分成多张PPT,思维的连贯性被打断,甚至影响到对知识整体性的把握。

再如,PPT带来的信息量增加,反而加大时间压力,师生互动最后变成老师忙于翻页、学生忙于拍照。

即便PPT呈现方式多样,但相似的字体、现成的

,难以给人现场书写板书的个性与温度。

说到底,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都只是教学的工具。

课堂的主体是人,是全神贯注的学生,是全力以赴的老师。

授课张弛有度的老师,即使只靠板书也能让授课趣味横生;知识取之有道的学生,切换PPT间也能寻觅到到记录和理解的时间。

各种教学工具,用其长、避其短,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教学相长,能得鱼忘筌。

近年来,有不少学校纷纷举办板书大赛。

学校所倡导的、网友们所怀念的,不仅是黑板上美观大方的板书,更是横平竖直中传递的严谨职业态度。

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多样教学工具,根据学生需求合理选择,在课堂上与学生的碰撞中进行检验,哪种方式更利于学生理解,更能实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目标,那这就是适应教学需求的好方式,它可以是板书,也可以是多媒体,更可以是集二者之长的灵活运用。

只要老师有需求、学生有所获,二者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板书还是多媒体,这从来不是一个单选题。

(天津大学程斯宇老师手绘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图源:

澎湃新闻)

06

一张演员表火了,让声音贡献者更好被看见

何娟2020-12-11

最近,一部网剧的演员表火了,原因是在片尾部分,同时展示了角色演员和配音演员。

让一贯藏在幕后的发“声”者被看见,剧组的这一做法彰显着对于配音演员的认可与尊重,在网络收获好评一片。

说起配音,有一种风格许多人或许不陌生:

“天哪,我的老伙计”“噢,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时代气息浓厚的上译厂译制片腔是一代观众的童年记忆,至今仍有人时不时模仿这种风格发布配音作品,带起一阵怀旧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配音不只专属于译制的外语片。

由于高质量同期声难保证,或者演员口音、音色与角色不符等客观因素,越来越多国产影视剧也热衷于采用配音。

常看电视剧的朋友,经常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股《甄嬛传》气息扑面而来;看《老九门》,时不时听出了《何以笙箫默》的味道。

许多耳熟能详的角色背后,声音可能来自同一配音演员。

近年来,不少配音演员因为高超的配音技巧,收获了不少声音粉。

也要看到,部分演员不注重台词的提升、口条不过关也是不得不广泛采用配音的重要原因。

比如,某演员就被爆料在演戏时不背台词,而以数字一二三四替代,被戏称为“数字小姐”。

某种意义上,配音是一种无实物表演,依赖于配音演员的对于时代、题材的理解和对场景、人物的想象。

演员不仅要研究角色的性格特点、表达习惯,还要把握好角色的语气、语感、节奏和情绪、动作。

要让观众“声临其境”,配音演员首先需要让自己“身临其境”,这种艺术再创造既考验观察力、想象力和共情力,也考验表现力,是一门名副其实的精细活儿、技术活儿。

好的配音不只是对口型,而是讲究“声出形到”“以声带形”,做到声音与动作和表情贴合、连贯,这要求配音演员与人物融为一体。

好的配音演员总是能以声音为载体,精准传递人物情绪、动作和场景信息,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赋予角色以灵魂。

对于一部影视作品,好的配音就如同好的背景音乐一样,能让人迅速入戏,给作品锦上添花,而与角色形象不符的配音只会让人频频出戏。

许多经典的角色,其实都离不开配音演员的精彩演绎,这些幕后的艺术家们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从这个意义上,将配音演员的名字与角色演员并列,是对配音这种艺术形式的尊重,也呼应着声音消费市场兴起、重新定义声音价值的时代大背景。

当然,配音的流行并不意味着演员可以放低对自身台词的要求。

近两年,一档名为《声临其境》的综艺节目,带更多人走近了配音这个领域。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东成西就》到《我不是药神》,从《穿普拉达的女王》到《麦兜故事》,一些风格迥异的剧目场景、情绪反差强烈的配音桥段,竟然能由同一人演绎,甚至还有演员能一人分饰多角,这种年龄、年代、题材的跨越极为考验语言驾驭能力。

节目中,一些实力演员用声音飙戏,深厚的台词功底、精心打磨每一句台词的专业精神,折服了许多观众,也重申着台词功的重要性。

声台形表,都是演员基本功。

如果说声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天赋,台词则显然具有更大的后天成长空间。

不背台词、只做口型不出声,与其说是台词功底差,不如说是职业精神缺失的表现。

而一味依赖配音,忽视了基本功的锤炼,艺术道路也必然会越走越窄。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日前也发布意见强调,坚决抵制演员不背台词等浮华浮躁行为,旨在正本清源,纠正行业当前存在的一些乱象。

期待优秀的演员和配音演员们一道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07

成都确诊女孩遭信息泄露,抗疫不容网暴“搅混水”

梁言品2020-12-9

连日来,成都出现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大家在为成都助力,也高呼“郫县豆瓣加油”,凝聚着共同抗疫的力量。

然而,主旋律中出现了“杂音”。

20岁女孩赵某,不幸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之后,关于她的姓名、住址、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在网络流传。

这期间,有关她的一些流言蜚语也在散播,有人甚至根据她的一些活动场所,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骚扰、谩骂、人肉搜索等充斥着网络暴力色彩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不小伤害。

这样的暴力该住手了,这样的闹剧该结束了。

疫情让人揪心,网络暴力更令人痛心。

今天,赵某发文澄清了一些情况,作为病毒感染者,人们应该抱以最大的同情,而不是凭猜测、演绎来攻击。

赵某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她对疫情传播有无责任,需要调查认定。

目前,警方已找到涉事人员王某,其对散布泄露赵某隐私信息的行为供认不讳,已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这再次表明,公民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对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也将依法惩治。

同时,也需警醒部分网民,务必要理性上网,文明发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以积极有为的行动维护抗疫的网络环境。

疫情当前,我们不欢迎任何形式的干扰,包括网络暴力。

有些人或许认为,掌握了患者信息,就相当于掌握了防疫的“主动权”。

事实上,这些信息应该在详实的流调基础上,在合适时间节点,以正当的权威渠道来发布,而不是随意散布。

患者的正常生活、个人隐私,从来不是公共话题。

公布个人轨迹等有关信息,也是为了寻找疑似密切接触人,让人们在是否需要核酸检测等问题上做出合理判断,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而绝非让人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假借防疫之名,肆意讨论他人隐私、随意转发私人信息,甚至侮辱他人人格,都是在给防疫“搅混水”。

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患者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不应该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赵某说,“第一次感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

这股力量本应该是温暖的鼓励、四面的相助、八方的声援,遗憾的是变成了比病毒还可怕的网络暴力。

这警示我们,抗击疫情,既要面对看不见的病毒,也要谨防在恐慌心理与围观心态之下产生的偏激成见、刻板印象,甚至是匿名性之下产生的暴力行为。

这样的网络暴力,也可能让其他人为了避免被攻击而选择隐瞒行程,反而影响到抗疫大局。

无论从什么方面看,这样的流言谣言、网络暴力,破坏力不亚于新冠病毒,对此不能纵容,应以法治手段坚决制止。

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学到防疫知识;也可以让一些人有时间、有空间,当起蜚短流长甚至无中生有“键盘侠”。

在互联网这个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空间,任何言行都是有规则的,任何人也都要遵守规则,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即便是信口一说、随手转发、跟风议论,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尊重,也是对网络公共空间的呵护。

暴力从来不会有生存土壤,网络暴力同样会被唾弃。

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面对何种情形,疫情出现也好,突发事件也罢,都需要守规则、讲规矩、知敬畏。

网络暴力犹如一把“消音的枪”,控制不好扳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心中有光,阴霾自散;人人有责,“网暴”难存。

疫情来了,没有比抗疫更紧要的,不妨“键”下留情,把善意的力量汇聚起来,用行动守护大家的安康。

08

你今天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有多长?

邝西曦2020-12-7

星光如钻,月光如梦。

此时此刻,李白笔下的“地上霜”正洒进千家万户,与手机屏上的光色相辉映。

手机前的你,卸下一天的忙碌,是否也会开启每天入睡前的“必修课”:

刷刷朋友圈,清清购物车,抑或看剧追星追综艺、升级打怪打游戏,把24小时的“余额”拿来与手机共度?

千万部手机见证千万种人生,记录了酸甜苦辣的人间故事;千万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