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99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docx

《中考说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说明文.docx

中考说明文

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

2013·河南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

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

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

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

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

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

“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

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

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

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

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

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

李苗苗。

有删改)

12.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所说明的事理的探究。

【答题思路】“不假思索”是在第4自然段结尾提出,所说明的理由要在后文去找,细读第6——9自然段,可知肌肉记忆“不假思索”之因。

【标准答案】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

(1分)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1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

(3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

【答题思路】本文是篇事理说明文,本文由生活现象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理,然后重点说明了“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的原理,最后说明这种记忆的特点。

这是逻辑顺序。

【标准答案】逻辑顺序(1分)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1分)再说明肌肉已忆“不假思索”的原理,(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

(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

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

为什么?

(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

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

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联系的理解。

【答题思路】题目所引链接材料,与原文内容相关,若置于原文开头,则能引出说明对象,又由于材料生动有趣,所以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若置于结尾,会让读者感动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魅力无穷。

【标准答案】示例一:

放在文章开头部分。

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示例二:

放在文章结尾部分。

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1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1分)(共2分)

15.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

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理解说明文所说明的事理。

【答题思路】只要结合选文所说明的“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原理鼓励小明大胆游泳即可。

注意:

要结合文章内容,并用鼓励的语气。

【标准答案】示例:

小明,别怕!

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

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

(结合文章内容,2分;用鼓励的语气,1分。

共3分)

 

 

(2013·山东省聊城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1题。

(一)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

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

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

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

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

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

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量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

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

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

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

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

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

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

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

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

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

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答题思路】可从第一、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关键句子,然后概括。

如“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

”“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

”就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标准答案】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说明:

本题4分。

12.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答题思路】可试着删去“尽量”,再读句子“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

”体会没有“尽量”的句子的句意,可知“少放盐”的“少”的程度没有用上“尽量”明显。

【标准答案】“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说明:

本题4分。

13.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

【答题思路】第②段中“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

”一句就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其作用要结合本段的中心句“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

”来回答。

【标准答案】示例:

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

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

通过作比较,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

(说明:

本题4分。

14.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写本段的中心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心句的概括的能力。

【答题思路】题干中要求填写本段的中心句,那么所填句子必须能概括整段的内容,横线后面的句子“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是突破口。

“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也是提示主要内容的句子,可供参考。

【标准答案】示例:

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

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

(说明:

本题4分。

 

(2013·浙江省绍兴市)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

(12分)

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有自信可以应付吗?

平时又该如何做好防震准备呢?

赶快来看看下面所提供的各项要点,并要记住哟!

在室内——好可怕呀!

①背上紧急包;

②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像建筑物的梁柱旁边,或以比桌、床高低的姿态,躲在桌、床的旁边。

③小心不要被倒塌的家具和掉落的物品砸中。

④远离可背对窗户,以免被割伤。

糟了,被困住了,无法逃出:

①请保持冷静、清醒,不要哭闹,这样才不会很快地把氧气消耗光;

②注意其他坍塌,确认目前的位置是不是安全;

③寻找可能的出口;

④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待救援;

⑤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的声响,等待救援;

⑥如果有食物和水,不要一次吃完,慢慢吃,等待救援;

⑦如果空间安全,体力不支时,可以试着睡觉,这样能降低忧虑,可以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

⑧要有坚强的求生意志,不要放弃希望。

在室外:

正在马路上或建筑物下:

①用书包或双手保持头部,注意可能有招牌、盆栽、空调机等物品掉落;

②远离工地、围墙、加油站、电线杆等;

③如果是在天桥工地下通道,要迅速地离开。

在野外:

远离河边、海边和崖边,并注意落石,寻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选自某科普杂志,有删改)

1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阅读对象的辨识能力。

【答题思路】根据文中所说明的注意事项及文章的语言特点,可知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

可从内容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谈判断写给谁看的理由。

【标准答案】小朋友(孩子)或小学生  理由:

①内容比较简单,语言比较浅显,适合孩子阅读;②用了较多的语气词如“好可怕呀”“糟了”等,营造情境;③有些表达含有提醒孩子的语气,如“要记住哟”。

12.“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题思路】从“在室内”的第②条和“在室外”的第①条可知:

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

保护头部。

【标准答案】保护头部

13.“被困”部分共8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文。

(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被困时,首先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存在坍塌隐患,应尽快寻找可能出口;如果空间安全,则要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

其次要__________________,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可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声响,对食物和水尽量节约使用。

当然,

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更为重要。

14.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减到最低。

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个性探究的能力。

【答题思路】题目要求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

答题的时候,先看下文中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地震时的救急措施提出对应的室内布置的建议。

如,可根据“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的措施,在室内各个房间适当放置垫子或枕头等。

【标准答案】①准备急救包,放到方便拿到的地方;②在各个房间适当放置垫子或枕头;③走廊、门口不要堆放杂物,保持通畅,在家具摆放上考虑规划家中逃生路线;④挂放的东西要加以固定,过重的东西不要放在高的地上;⑤对笨重的家具要进行固定。

 

(2013·黄冈市)(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21~22题(4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2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文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B.第一段文字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第二段文字突出对龙的描写,显示帝王的威严。

C.“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样表达得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D.这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太和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貌、用处。

21.【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理解。

【答题思路】“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如果删去,句子就不通顺了。

【标准答案】C(2分)

22.说明文在介绍建筑物时一般采用空间顺序,选文第二段在介绍大殿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明顺序,请用具体的语言进行阐述。

(2分)

                                                                               

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分析。

【答题思路】第二段第1句说明大殿正中和背后,第2句说明两旁,第3——5句说明上方,这三句是按先中间后四周来说明上方的构造的。

【标准答案】先说正中位置,再依次介绍背后和两旁,最后介绍上方。

在介绍上方时也是先中间后四周。

(2分)

 

(2013·丽水市)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9-12题。

(11分)

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

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氮氧化物6900多万吨。

(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

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

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

AQI数值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AQI级别

质量状况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摘自《科学世界》)

【媒体信息】

①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

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

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公里左右。

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②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

                        (摘自XX快照)

③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雾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

如果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

而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少。

                           (摘自《环球时报》)

9.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要综合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

第一组材料“【环保资料】”里重点谈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

第二组材料“【媒体信息】”突出说明了大气污染的危害。

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上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标准答案】(3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危害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0.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C.空气质量在Ⅰ-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具体内容的了解。

【答题思路】材料中说:

“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可见,A项的说法有误;材料中只是说“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并未说是重度污染,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中只是说“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而并非已经如此,所以D项说法有误。

【标准答案】(3分)C

11.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

【答题思路】画线句是将伦敦人的环保意识与我国部分人的自我环保意识作对比,要分析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标准答案】(3分)运用对比(比较),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薄弱,希望大家共同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

12.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分)

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