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94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docx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6.《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学法指导】

诵读和讨论。

【知识链接】

1、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

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学习过程】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①言

②命

③数

④暂

⑤拨

1.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2.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后一年。

②“因为”古义:

于是写了。

今义:

连词,表示原因。

“长句”古义:

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

今义:

长句子。

③古义:

整理。

今义:

整治,治理。

④古义:

年纪大了。

今义:

排行第一的。

⑤古义:

突然冲出。

今义:

超出一般。

⑥古义:

刚才。

今义:

朝前面。

⑦古义:

突然,一下子。

今义:

暂时。

3.词类活用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命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人重利轻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名词用作动词,摆酒;③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二、虚词

1.于

2.为

二、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 

三、句式

1.送客湓浦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徙于江湖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斯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长安倡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快弹数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

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

于湓浦口送客。

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

于江湖间转徙。

3.被动句,意思是:

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判断句。

本来是长安倡女。

5.省略句。

使其快弹数曲。

四、名句积累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4.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课文理解

1.阅读小序和第一段,说说这个小序和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①小序: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乐声描写是第二段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

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2.第二段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

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

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

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

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

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

感情由激愤而凄厉。

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戛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

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3.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呢?

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一谈。

3.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琵琶女“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昔日在京城可谓红极一时;诗人29岁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密,过去在朝廷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琵琶女年老色衰,本不是她自己的过错;诗人惨遭贬官,原因是他正直敢言,同样不是自己的过错。

琵琶女晚年是“嫁作商人妇”而独自“守空船”;诗人现时的处境是“谪居卧病浔阳城”“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女与诗人有着完全相同的无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心弦。

悲人,怜己;伤人,伤己。

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悲怆满怀,忍不住泪洒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年浩叹。

4.如何评价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

4.琵琶女的身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

“梦啼妆泪红阑干”是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不但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

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5.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

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基础达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悯然(mǐn)     憔悴(qiáocuì)

 湓浦口(fǔ)商贾云集(ɡǔ)

B.转徙(xǐ)迁谪(zhé)

 铮铮然(zhēnɡ)东船西舫(fānɡ)

C.幽咽(yè)铁骑(jì)

 水浆迸(bènɡ)钿头银篦(bì)

D.红绡(xiāo)阑干(lán)

 悄无言(qiāo)轻拢慢捻(niǎn)

1.C

解析:

A项“浦”读pǔ。

B项“舫”读fǎnɡ。

D项“悄”读qiǎo。

2.下列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间关鹰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B.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C.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脸容。

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C

解析:

A项鹰-莺。

B项瑟-涩。

C项拔-拨,脸-敛。

D项无错别字。

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明年(次于今年)  快弹(快速)

 长句(长诗)莫辞更坐(换座位)

B.左迁(贬官、降职)转徙(迁移)

 年长色衰(容貌)出官(〈京官〉外调)

C.暗问(悄悄的)耳暂明(突然,一下子)

 感斯人言(这)四弦一声(同时)

D.命酒(吩咐摆酒)声声思(悲,伤)

 乍破(突然)颜色故(衰老)

3.A

解析:

明年:

第二年。

快:

畅快。

长句:

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更坐:

再坐下。

4.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A.委身为贾人妇B.因为长句

C.为君翻作《琵琶行》D.霓为衣兮风为马

4.C

解析:

A、B、D三项与例句都为动词,读wéi;C项为介词,读wèi。

5.默写。

(1)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用_____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

(3)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冰泉冷涩弦凝绝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6.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闻此语重唧唧(鸟叫声)

B.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

C.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

D.为君翻作《琵琶行》(写作)

6.A

解析:

“唧唧”意为“叹息声”。

7.与“却坐促弦弦转急”一句中“却”的意义相同的是(3分)(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相如因持璧却立

C.却看妻子愁何在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7.B

解析:

B项和例句均为“后退”意。

A项,击退,C项,回头,D项,但是。

8.后来人们用“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什么?

8.“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装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来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9.“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请问白居易为什么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

9.诗人泪洒青衫,源于感动和愤慨。

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因直言敢谏,被诬被贬,沦落天涯,听琵琶女弹奏和自诉身世后,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诗人的这“千古一泪”既反映出一个封建士大夫对沦落天涯的歌女如此看重的民主思想,又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和尊重,抒发了自己被排挤、遭贬谪的郁愤悲苦之情。

【拓展提升】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0.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

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能像“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有多好。

11.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1.拟人手法:

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

②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

③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

反衬手法:

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

构思独具匠心:

前三联赞春,尾联转为抒恨,初读意外,细思便觉反衬之妙。

(答案开放,只要考生能立足原文,有理有据地进行赏析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注:

①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

师是僧的通称,颖是僧名。

②相尔汝:

用尔、汝互相称呼,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

③丝篁:

即丝竹、弦管,泛指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④能:

指擅长弹琴。

12.诗中哪些句子描绘音乐的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12.用儿女昵语写音之缠绵,勇士赴战场写音之高昂,柳絮飘飞写音之悠扬,百鸟朝凤写音之频率快、变化多,以攀高下落喻音高低陡转。

主要用比喻、比拟。

13.诗中从哪些方面反映音乐给人带来的强烈感染力?

13.后四句以听者的表情举止和感受反映音乐给人带来的强烈感染力。

四、语言运用

14.“……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将月夜送别的情景写得那么凄美。

请扩展这两句诗,根据语境,构造合理的情景。

(不少于50字)

14.秋夜朦胧,微风拂过江面,岸边的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离别时分,迷茫的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波光和着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

15.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然后根据其内涵写一段评语。

在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拥有无数钱财的吝啬鬼去他的拉比那儿乞求祝福。

拉比让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

“人们。

”拉比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什么,他说:

“我自己。

”拉比解释说:

“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的,但镜子上镀了一层银子。

单纯的玻璃让我们能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都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

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们的眼睛常被金钱蒙蔽,只见自己而不见别人,这样的人怎能得到幸福呢?

16.《魔鬼辞典》是美国记者和作家安伯罗丝·比尔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比尔斯以辞典的形式为世间万物“正名定义”,既剖析了人性方方面面的弱点,又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辛辣而幽默的嘲讽。

其另类的观点,看似乖张悖谬,其实偏激而不乏深刻,尖酸而充满机智,读来让人哑然失笑,或者顿生感悟。

这种方法在当今网络时代风行一时。

试根据提供的示例的创意,另选两种动物,写两句话。

示例 虾:

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16.蜘蛛:

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或:

一天到晚呆在网上,从不下来,是真正的网虫。

袋鼠:

没钱,口袋再大也还是鼠!

猴子:

你想红起来吗?

做我的屁股吧!

老鼠:

成天为了点吃喝担惊受怕的,能不老吗?

苍蝇:

我和蜜蜂的最大差别在于口味不同。

鱼:

打死我也不去什么网吧!

乌贼:

满肚子墨水居然也成了贼!

奶牛:

这么多人喝我们的乳汁,却没有人叫我们一声“妈”。

企鹅:

管他有钱没钱,先装绅士再说。

斑马:

好好的马儿为什么要搞文身呢?

五、随堂练笔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文学佳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弹性和张力,能给读者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究空间。

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样的范例。

有人评价它是《琵琶行》的缩本,其中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使人能“从一斑而窥全豹”,对此,你有同感吗?

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作简要赏析,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实词

1.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2.①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后一年。

②“因为”古义:

于是写了。

今义:

连词,表示原因。

“长句”古义:

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

今义:

长句子。

③古义:

整理。

今义:

整治,治理。

④古义:

年纪大了。

今义:

排行第一的。

⑤古义:

突然冲出。

今义:

超出一般。

⑥古义:

刚才。

今义:

朝前面。

⑦古义:

突然,一下子。

今义:

暂时。

3.①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名词用作动词,摆酒;③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二、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 

三、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

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

于湓浦口送客。

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

于江湖间转徙。

3.被动句,意思是:

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判断句。

本来是长安倡女。

5.省略句。

使其快弹数曲。

五、1.①小序: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第二段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

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

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

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

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