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92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docx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1214

说明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工程概况1

1.2设计内容1

1.3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规范1

1.4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1

1.5设计标准3

第二章工程建设条件4

2.1场地区域气象4

2.2水文地质4

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

2.4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6

2.5地震效应与场地类别划分6

第三章道路工程7

3.1平面7

3.2纵断面7

3.3横断面7

3.4路基处理8

3.5路面结构8

3.6路缘石及人行道铺装处理9

3.7人行过街系统及道路无障碍设计9

3.8沥青材料参数要求9

第四章施工注意事项12

第一章概述

一.1工程概况

区域位置图

永和大道位于永和经济区内,属于区内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它南起开创大道,北接永安大道,线路全长约9.35公里;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沿线分别与东西向的开创大道、田园路、永顺大道、摇田河大街、来安四街、布岭路、斗塘路、九岭路、禾丰路、新业路、华峰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断面为两块板双向六车道断面,为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为50km/h。

永和大道跨线桥工程位于永和大道和永顺大道交叉口,设计起点桩号为K5+200,终点桩号为K6+055,路线全长约855米。

一.2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共九册内容:

(1)道路工程

(2)桥梁工程

(3)交通工程、交通疏解

(4)给水工程

(5)排水工程

(6)电力管沟工程

(7)通信管道工程

(8)照明工程

(9)绿化工程

一.3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7)1:

500实测地形图。

8)《永和大道交通完善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广州市政设计院)。

9)永和大道改造工程之跨线桥部分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

10)永和大道改造工程之跨线桥部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11)自行收集的摇田河桥竣工图纸及其他资料

一.4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

一、关于初步设计的总体评价

设计文件组成、内容、深度满足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要求,参照专家和职能部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

二、关于技术标准和立交规模

设计标准基本合适,但行车速度建议由50km/h改为60km/h,桥下辅道可按城市次干道

级40km/h。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合未来的发展,跨线桥取双向六车道是合适的。

执行情况:

按意见执行

三、关于桥梁工程方案

(一)桥型选择与桥梁跨径布置较为合理,为了地面交通左转弯行车轨迹顺畅,永顺大道行车视觉效果更好,主桥分左右两幅错墩布置合理。

执行情况:

按照初步设计方案开展下阶段设计。

(二)同意设计单位推荐满堂(贝雷)支架施工方案,但应考虑满堂支架的水平推力对既有桥梁的影响,需要时可在施工期间对既有桥进行加固处理。

执行情况:

下阶段设计中细化施工方案设计。

(三)引桥连续梁梁高1.4m与主桥边孔端部梁高1.5m不一致,外观上不协调,建议将引桥梁高改为1.5m,与主桥相协调。

执行情况:

引桥梁高改为1.5m,与主桥便跨梁高保持一致。

(四)下部结构花瓶墩扩头高1m,显得较为笨拙,建议对其进行优化。

执行情况:

优化扩大头高度,改为80cm。

四、关于排水工程及管线综合方案

(一)建议摇田河南岸及北岸分别增加设置雨水排出口,以利雨水排放。

执行情况:

经雨水水力核算,为利于雨水排放,已在南岸增加一个雨水排出口,北岸通过改造现状雨水排出口可以满足排水要求。

(二)注意管线平衡节点设计。

执行情况:

同意,按意见执行。

五、关于照明工程方案

(一)补充LED灯的广东省地方标准;

(二)照明照度满足要求,布灯合理;

(三)LED护栏灯,诱导好景观好,但在试用期间应做好测试,解决好眩光频闪等问题。

执行情况:

按意见执行,另本设计护栏灯光源长度大于灯具间空档距离(即一个灯具末端与下一个灯具起始之间的距离小于灯具照射的长度),视为连续光源,不存在频闪问题。

六、交通工程

(一)永和永顺大道的掉头位置离路口较近,易受左转弯车道的影响,建议往后移,若受净空高度限制,可考虑于路口划左转待转区,并完善左转区的控制设备。

执行情况:

同意增设左转待转区并完善左转区的控制设备。

(二)部分分车道线建议进一步优化,例如路口直行与右转的分车道线建议采用适当的实线而不是虚线。

执行情况:

同意修改。

(三)部分人行道上做机动车的指示标牌,建议设置于边缘上,防止设置于人行道中间,防止占用本来就不宽的人行道。

执行情况:

同意修改。

(四)建议补做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方案。

执行情况:

同意修改。

七、景观绿化

(一)勒杜鹃不宜配置在中央分隔带,因其枝条蔓延横展,影响行车,管理不便,建议更换品种。

执行情况:

根据设计要求中央绿化带已取消。

(二)散尾葵是阳性植物,用于桥底生长不良,建议更换品种。

执行情况:

根据桥梁设计高度只在光照条件较好处种植部分散尾葵。

(三)补充设计依据,相关规范等内容。

执行情况:

同意并修改。

(四)补充桥上花槽的植物配置及相关的滴灌、排水设施设计。

执行情况:

同意并修改。

八、概算编制

(一)补充工程造价汇总表。

执行情况:

按意见已补充工程造价汇总表

(二)个别子项费用不应该计入,下阶段设计中应加强控制。

执行情况:

按意见已补充工程造价汇总表

 

一.5

设计标准

本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如下:

跨线桥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采用值

1

地形类别

平原微丘

2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Ⅰ级

3

计算行车速度

km/h

60

4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M

1100

5

最大纵坡

%

3.5

6

最短坡长

M

171.648

7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1800

8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1400

10

行车道宽度

M

单向12=0.5+3.5+3.75*2+0.5

11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12

高程系统

广州城建高程系统

13

坐标系统

广州城建坐标系统

14

行车净空

不小于5m

辅道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采用值

1

地形类别

平原微丘

2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

3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4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M

1100

5

最大纵坡

%

1.246

6

最短坡长

M

141.990

7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2000

8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1800

10

行车道宽度

M

单向8=0.5+3.5*2+0.5

12

高程系统

广州城建高程系统

13

坐标系统

广州城建坐标系统

14

行车净空

不小于5m

 

第二章

工程建设条件

二.1场地区域气象

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接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

受低纬海洋湿润气候的调节,夏季不像中国内陆长江流域一些盆地那样酷热。

广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

自然区划属东南湿热区之华南台风区,台风、暴雨、春夏季由东南季风造成的梅雨对施工不利。

摇田河桥

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交叉口

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交叉口

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交叉口

二.2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勘察区内有河流摇田河通过,地表水较发育,摇田河河宽15米左右,平时水深1米左右,暴雨时水深可达3-4米。

2、地下水

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位上升,第四系地层多处于饱水状态。

冲沟处及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层的中砂及砾砂层中的孔隙水,属潜水性质。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场地下伏基岩各风化带中,且强风化带是主要储水层段。

基岩裂隙水的分布受赋存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明显的各向异性特点,在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地段,裂隙水赋存丰富,且透水性较强。

本次勘察测得沿线场地地下水稳定水面埋藏深度介于1.30~6.80m,标高介于32.58~41.10m。

3、水质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本区段钻孔QL3ZQ-7号内各采取了2件地下水试样,在摇田河中采取1件地表水试样,进行了室内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有关标准进行水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定,其判定结果见下表:

 

分析

项目

指标

分解类腐蚀性

结晶类

腐蚀性

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

对砼结构中钢筋腐蚀性

单位

含量

强透水性

弱透

水性

Ⅱ类环境

Ⅱ类环境

干湿交替

钻孔

QL3ZQ-7号

SO42-

mg/L

32.9

/

/

/

/

pH值

5.95

中等

/

/

/

侵蚀性CO2

mg/L

14.0

/

/

/

HCO3-

me/L

0.952

/

/

/

/

Mg2++NH4+

mg/L

0

/

/

/

/

Cl-

mg/L

10.20

Cl-+SO42-+NO3-

mg/L

43.1

/

/

/

/

综合评价为:

本区段拟筑道路沿线场地属Ⅱ类环境,地下水水质在强透水性地层中对混凝土具中等分解类腐蚀性,在弱透水性地层中对混凝土具弱分解类腐蚀性;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不具结晶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判定:

场地内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对钢筋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二.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二.3.1地形地貌条件

拟建桥场地位于广州市永和开发区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相交处,跨越永顺大道、摇田河及摇田河大街,原始地貌单元为山前冲洪积平地、河流、河漫滩,现场地为道路及道路绿化带。

本次勘察区内场地地形起伏不大,钻孔孔口高程介于35.58~38.81m之间。

二.3.2地层岩性

根据钻孔揭露的岩性,上部为第四系填筑土层、冲洪积层和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现将各地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填筑土(Qme)1(1为地层编号,下同):

褐灰、褐黄等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不均匀混约15%的粗砾砂、碎石及砼块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压实。

所有钻孔均揭露有此层,层厚0.50~6.70m。

2、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包括淤泥质粘土2-1、粉质粘土2-2、细砂2-3、砾砂2-4、粉质粘土3-5五个亚层,分述如下:

1)淤泥质粘土2-1:

灰黑色,含有机质,具腥臭味,呈饱和,流塑状态,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较高。

分布较广泛,钻孔LJZK7、LJZK9、LJZK11、LJZK13、LJZK15、QLZK7~QLZK9、QLZK12、QLZK13、QLZK18、QLZK20、QLZK23、QLZK24、QLZK27、QLZK28、QLZK30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0.60~4.10m,层顶高程为28.43~31.89,层顶埋深为4.20~7.50m。

2)粉质粘土2-2:

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含少量粗砂,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分布较广泛,钻孔LJZK5~LJZK11、LJZK13、LJZK15、LJZK16、QLZK1~QLZK10、QLZK12~QLZK18、QLZK22~QLZK30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0.60~11.00m,层顶高程24.99~35.49,层顶埋深2.50~11.56m。

3)细砂2-3:

灰白、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少量粘性土,呈饱和,稍密状态,局部松散状态,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

局部分布,仅钻孔LJZK12、LJZK14、QLZK21、QLZK23号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1.00~5.30m,层顶高程30.89~34.99,层顶埋深3.20~6.70m。

4)砾砂2-4:

灰白、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少量粘性土,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

分布较广泛,钻孔LJZK7~LJZK16、QLZK10~QLZK30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0.60~11.40m,层顶高程25.60~33.81,层顶埋深3.50~10.80。

3、第四系残积(Qel)层为砂质粘性土(或砾质粘性土)3:

灰白、褐黄色,由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积而成,局部可见残余结构,硬塑状态。

分布较普遍,钻孔LJZK3、LJZK5~LJZK16、QLZK1~QLZK30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1.10~8.70m,层顶高程20.34~35.88,层顶埋深2.30~15.90。

4、燕山期(γy)花岗岩:

肉红、青灰、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等,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本次钻探揭露的花岗岩,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等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四个风化带:

1)全风化花岗岩4-1:

褐灰色、褐黄色,绝大部分矿物已风化成土状,残余原岩结构,手捏易散有砂感,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分布较普遍,钻孔LJZK3、LJZK5~LJZK16、QLZK1~QLZK30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1.10~9.30m,层顶高程为13.74~33.67m,层顶埋深为4.50~22.50m。

2)强风化花岗岩4-2:

褐灰色、褐黄色,大部分矿物已显著风化,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土夹碎块状,局部呈块状,岩块用手可折断或压碎,合金钻具可钻进,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分布普遍,所有钻孔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0.60~17.80m,层顶高程为8.74~38.16m,层顶埋深为0.50~27.50m。

3)中等风化花岗岩4-3:

灰白、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部分矿物已变质,块状构造,部分矿物已风化,岩芯呈块状、短柱状,敲击声哑,合金钻具难钻进,为较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

分布较广泛,钻孔LJZK2、LJZK4、QLZK1~QLZK21、QLZK25、QLZK26、QLZK28、QLZK29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0.50~7.40m,层顶高程为-2.85~37.56m,层顶埋深为1.10~38.90m。

4)微风化花岗岩4-4:

肉红、青灰、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多呈柱状,节长5-30cm,RQD=75%,锤击声脆,金刚石钻具可钻进,属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Ⅰ-Ⅱ级。

分布较广泛,钻孔QLZK1~QLZK14、QLZK19揭露有此层,揭露厚度3.10~6.20m,层厚未知,揭露层顶高程为-2.84~7.98m,层顶埋深为29.30~38.50m。

二.4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二.4.1不良地质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筑道路本段沿线场地处除有边坡分布外,未发现有溶洞、土洞、采空区、崩塌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二.4.2特殊性岩土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筑道路沿线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土、软土、残积土及风化岩。

1、填土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的填筑土1系新近堆填而成,松散~压实,全场分布,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由于填筑土1一般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偏大,因此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应予以注意。

2、软土

场地局部地段发育有软土即淤泥质粘土2-1,根据本次勘察的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其主要特征为:

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具有如下工程性质:

1)触变性:

当原状软土受到扰动后,破坏了结构连接,降低了土的强度或很快地使土变成稀释状态,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基底形变等现象。

2)流变性:

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变形外,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还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这对建筑地基的沉降及地基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

3)高压缩性:

淤泥质粘土2-1属高压缩性土,极易因其体积的压缩而导致地面和建(构)筑物的沉降。

4)低透水性:

因其透水性弱和含水量高,对地基排水固结不利,不仅影响地基强度,同时延长了地基趋于稳定的沉降时间。

5)低强度和不均匀性:

软土分布区地基强度很低,且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

3、残积土及风化岩

第四系残积土砂质粘性土3、全风化花岗岩4-1各层在原始状态下强度较高,但由于具有孔隙度大、浸水易软化、崩解的特征,对于基础施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二.5地震效应与场地类别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广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本次勘察,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有关标准判定:

拟建沿线场地内填筑土1、种植土2、淤泥质粘土2-1属软弱土;粉质粘土2-2、细砂2-3、砾砂2-4、坡积粉质粘土4属中软土;花岗岩残积砂质粘性土3、全风化花岗岩4-1及强风化花岗岩4-2属中硬土;中等风化花岗岩4-3、微风化花岗岩4-4属岩石。

综合评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勘察场地抗震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第三章

道路工程

三.1平面

设计范围内设半径为1100m的平曲线,起点桩号为K5+467.664,终点桩号为K5+594.564。

设计范围外拟合原道路平面有一个半径为500m的圆曲线,缓和曲线长75.428m。

道路主线采取跨线桥方式跨越永顺大道,高架桥段为双向六车道,单向车行道宽12米。

两侧各8米宽辅道。

根据现状摇田河桥上人行道宽度较大的特点,压缩人行道宽度,利用压缩的空间作为车行道。

东侧原人行道右侧宽7.339m,破除人行道2.9m,破除后人行道宽4.439m:

西侧原人行道左侧宽3.999m,破除人行道3.139m,破除后人行道宽2.860m。

三.2纵断面

1、控制因素

●起、终点顺接永和大道地面高程。

●考虑高压走廊下行车安全净高,110KV高压线离桥面最小安全距离按8m控制。

●本工程高架桥桥下道路行车净空按不低于5.0m控制。

2、纵断面设计

(1)主线(跨线桥)

设计范围内共设4个变坡点,跨线桥最大纵坡为3.5%,最大坡长为231.327米,最小纵坡为0.3%,最小坡长为171.648m,竖曲线最小半径为R凸=1800m,R凹=1400m。

(1)地面辅道

辅道最大纵坡为1.9%,最大坡长为398.958米,最小纵坡为0.3%,最小坡长为171.614m,竖曲线最小半径为R凸=2000m,R凹=1800m。

三.3横断面

1、标准横断面

按田园路-永顺大道路基段、永顺大道-甘竹路路基段、引桥段、跨线桥段分为四种断面型式。

(1)田园路-永顺大道路基段:

人行道2.0米+侧绿化带1.0米+机动车道12.0米+中央分隔带2.5米+机动车道12.0米+侧绿化带1.5米+人行道2.0米;

标准横断面一(田园路-永顺大道路基段,按现状)

(2)永顺大道-甘竹路路基段:

人行道2.5米+侧绿化带1.5米+机动车道12.5米+中央分隔带5米+机动车道12.5米+侧绿化带1.5米+人行道2.5米;

标准横断面二(永顺大道-甘竹路路基段,按现状)

(3)跨线桥引道段:

人行道2.5米+侧绿化带1.5米+辅道8.0米+护栏结构宽0.5米+主车道12.0米+护栏1.0米+主车道12.0米+护栏结构宽0.5米+辅道8.0米+绿化带1.5米+人行道2.5米;

标准横断面三(引道段)

跨线桥桥梁段:

人行道2.5米+侧绿化带1.5米+辅道8.0米+护栏结构宽0.5米+主车道12.0米+护栏1.0米+主车道12.0米+护栏结构宽0.5米+辅道8.0米+绿化带1.5米+人行道2.5米;

标准横断面四(跨线桥段)

2、关于横断面的说明

由于永和大道改造工程之跨线桥部分是在旧路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工程,与道路改造部分同时实施,横断面的布置依据现状进行设计,因此部分路段并不是标准横断面的宽度。

施工时应根据现状,进行断面布置。

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路段:

(1)K5+342.118~K5+531.052路段左侧人行道紧贴工厂围墙铺设。

(2)K5+927.536~K5+976.724路段左侧人行道紧贴工厂围墙铺设。

(3)K5+640~K5+680路段为摇田河桥,现状断面破除部分人行道作为机动车道。

以上具体见平面设计图。

三.4路基处理

1、新旧路基衔接

跨线桥下辅道需在原有路基上拓宽,扩宽原有路基时,应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

台阶处铺设土工格栅,新老路基整平后骑缝铺土工格栅。

以消减新老路基拼接扩宽的差异变形。

扩宽路堤的填料,宜选用与原有路堤相同且符合要求的填料或较原有路堤渗水性强的填料。

碾压前必须对接缝处混合料不饱满处先补料,碾压时先距离接缝面20-30cm将新铺料稳压密实以防止接缝碾压时新铺料推移,然后仅靠接缝面碾压,使接缝处嵌挤密实。

2一般路段换填处理

根据道路部分钻孔柱状图钻探资料,本工程地道路西侧及东侧部分路段(K5+220~K5+480、K5+900~K6+055)表层存在0.5m~4.5m的建筑杂填土。

处理方法为:

挖除表层填筑土,路面基层以下自下而上分别换填150cm砂性土和50cm7:

3碎石砂。

处理后,路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N。

3有淤泥层路段的换填处理

根据钻探资料,K5+480~K5+880段揭露有淤泥层,层深在3米以下,层厚2.3~3.6m。

对此部分的路基采用如下的换填处理方式:

挖除表层填筑土以及淤泥层,路面基层以下自下而上分别换填100cm片石,50cm填隙碎石和50cm7:

3碎石砂,后换填砂性土至路槽底。

软土地基处理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根据规范采用如下,一般路基段:

不大于30cm。

处理后,路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

5、路基填料

填土可以优先考虑利用挖方,如果挖出的土不能满足路基填筑要求,则考虑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0mm,路槽底80cm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小于50mm。

6、路基压实

路基压实度采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2.1及3.3.2条压实度进行设计。

填土前应先将原地表进行清理,整平压实。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

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填筑路堤时应采用分层填筑逐层辗压,其分层最大厚度应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

分层压实厚度控制在20~30cm。

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压实度(%)

机动车道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

机动车道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

填方

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