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79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docx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

市长眼中的职业教育

文/邢晖

在国家职教发展战略方向明朗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力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国家职教政策以及职业教育本身的时候,却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在职教战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也因此重获战略发展良机。

从中央到地方,无论从政策措施、舆论导向,还是公共财政,都向职业教育进行了一定的倾斜。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职业教育复苏、发展不但需要一个政策缓释过程,尤其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能够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持续的关注与支持。

此外,我国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管理主要在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系于地方。

惟有中央与地方实现政策联动,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振兴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可能。

换句话说,在国家职教发展战略方向明朗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力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国家职教政策以及职业教育本身的时候,却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在职教战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基于此,本文将聚焦地方政府,探讨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职业教育中的经验做法、问题困惑,以及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展望。

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地市分管教育的市长专题研究班,则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倾听各地职业教育主管市长的有关职教情况和改革发展的经验特色和心得体会。

利用市长班这一难得机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分别访问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分管教育的市长,就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改革措施、成效经验、存在问题,以及《职业教育法》修订意见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访问。

通过市长谈职教这一形式,一方面能够呈现出我国不同地方的职教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希望能够为各地职教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与经验借鉴。

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在职教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职业教育受到地方政府重视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自2005年我国把职业教育确定为教育工作战略重点后,各地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地方政府比以往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实际,各地政府普遍出台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以及系列配套措施,各地职业教育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中,主管领导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据宝鸡市刘桂芳副市长介绍,2007年以来,宝鸡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推进技能人才建设的意见》、《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7-2012年)》等文件,全市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而且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

不但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且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年内翻番。

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绵阳市政府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2008年5月,绵阳市还承办了全国职业教育会议。

“我本人作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比较重视职教发展,而且,多年的领导经验也表明,主管教育的领导首先必须要对教育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主动指导规划。

具体的推动措施有:

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系统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其次,政府每年定期召开职业教育会议,要求各区‘一把手’都要到场。

”黄正良说。

江苏省盐城市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战略定位。

据副市长朱传耿介绍,2008年,盐城市提出:

要把盐城打造成苏北地区基础教育的示范基地、高等学校的生源输送基地、江苏沿海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广西河池市副市长黎丽介绍了当地的职业教育情况,她说,经过3年职教攻坚,广西职教获得了长足发展。

从职教投入保障、办学条件改善,到教师培训、学生就业等,自治区都与市里签订了责任状,成为“一把手”工程。

河南省信阳市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职业教育发展难度较大,为此,信阳市打了一场职教发展“攻坚战”。

对此,信阳市副市长曹新生介绍了他们的做法:

市县组织攻坚领导小组,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发展作了科学规划。

广东韶关市副市长兰茵介绍了韶光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近3年来,韶关重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整合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正在努力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

目前,职校在校生规模逐年增加,生源非常充足。

技工类学校的生源大概45%是外地的,技工类学校在校生10万左右,职业学校在校生4万人左右。

作为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和特色建设。

副州长王灵英介绍说,近年来,各职业学校利用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就业市场,加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办学。

部分学校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优势专业。

特别是砖雕、木刻、彩绘、葫芦雕刻及清真烹饪和经贸阿拉伯语专业在西北乃至全国享有一定声誉。

目前这些民间工艺正在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全州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通过十多位主管职业教育市长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各地区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关注,一些地方甚至把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加大对职业教育各种教育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各地职业教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另一方面,因为地区差异,各地区在普遍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走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子,在办学方向、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与地方经济特色、产业现状紧密联系。

这反映出职业教育地方化特点——发展依靠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初步实现了良性互动。

地区发展不平衡

纵观职教发展,各地区职业教育总体上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但如果从横向比较看,各地职业教育发展,却又表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各市长来自全国各地区,有的来自江苏、浙江等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东部省份,也有河南、湖北、甘肃、广西、云南等中西部省份。

在访谈中,虽然各位市长都谈到了本地区职教发展状况与所取的措施,但是,因为地区经济、财政差异,各地政府对职业教育实际支持力度也有一定差异。

表现为东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

这一点,可以从东中西部省份的对比中得以体现。

江苏省盐城市,得益于相对较好的地理优势和地区产业优势,强调职业教育要为地方服务,专业设置要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设置。

在推进校企合作中,不局限于本地的校企合作,而要立足本地,南融长三角。

这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河南省鹤壁市是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市,城镇化率大于50%。

近年来,鹤壁市政府加大力度,从财力、政策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市政府已将6000多亩的地作为职教园区,争取其中的1300亩(4所学校)于年底动工。

对此,河南省鹤壁市副市长李军给我们算这样一笔帐:

1亩地搞房地产可卖40万;投资教育可卖7万,给农民补偿11万;搞开发可卖60多万。

因此在一亩地的成本上,政府相当于额外拿出4万给农民。

1000多亩地搞教育政府是拿出6000万,否则则是收入6个亿。

此外,鹤壁籍接受中职教育的孩子,市政府每年每人予以600元的补贴,争取以后逐步实现农村孩子免费接受中职教育。

对于办学的民间力量,企业收费全免,政策性收费减半,土地价格则是与农民补偿零差价,市里不赚钱。

由此可见,凭借优越的优势和经济条件,东部和中部一些地区职业教育获得了比较充分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理想。

但从全国范围看,本次所访问市长所在地职业教育并非是经济最发达地区。

相较于中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对职教的扶持力度,西部地区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广西河池市副市长黎丽强调,办职业教育需要国家加大投入。

河池是欠发达地区,所辖11个县市中9个都需要国家转移支付。

对此,她认为国家、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投入的力度,目前职业教育从实训条件改善,到教师培训,都需要进一步投入。

不然在贫困地区办职业教育可能会成为空话。

将来职业教育基础条件好了,需要的国家经费支持会减少。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总体来讲,临夏发展的难度非常大,全州财政基本依靠国家转移支付,这大大限制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临夏职校在校生与高中在校生比为2:

8,远远低于国家要求。

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化、综合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据自治州副州长王灵英介绍,当地职业学校培养的经贸阿拉伯语专业发展前景好,打算大力发展这一专业,但目前硬件、师资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缓解民族贫困地区人才紧缺的状况,临夏计划筹建一所高档次、大规模的职业技术学校,预算3个亿,自筹1个亿,目前也受困于资金问题,正在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显见,在国家实施职教发展战略下,西部地区也利用这一契机,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产业性特点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需要依托当地成熟的产业经济,以能够为职教学生提供毕业“出口”,才能够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另一方面,职教发展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师资,这都需要职教投入的保证。

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有一定差距。

具体到职教发展,东中部地区产业经济相对发达,环境优越,资金投入有一定保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土壤;而西部等边远地区则受限于地区经济,职业教育起步晚,较东部地区发展也缓慢。

另一方面,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东西部省份差异,也体现在省内不同地区的差异。

因此,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以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并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高技术人才,这对于经济发展的大局,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不一样的发展路子

从访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各地职教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得益于各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从这些措施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常规职教发展模式与经验,如各地普遍加强了职教政策宣传、在师资建设、实训基地政策宣传、吸引优秀师资、加大职教投入、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职教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各地职业教育依据本地实际,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呈现出特色发展之路。

职教发展依托当地产业,服务地方经济。

不同于一般教育形式,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职业性、产业性、地方性特点,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在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十分强调职业教育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向,比如盐城市强调职业教育要为地方服务,专业设置要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设置。

因此,职业教育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于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方向,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对此,广西河池市副市长黎丽认为,办学规模和课程设置要讲地域性,也就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要服务于本地三农问题解决,服务于本地产业结构需要。

基于本土化办学,就业就会容易些,就能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要围绕产业抓职教,反过来促进产业发展。

这一理念渗透到了职业教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无论从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从管理模式,都依托当地产业模式,立足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因此呈现出地方特色。

临夏职业教育发展充分重视地方特色,扬长避短,在专业设置方面走出了“人无我有”的特色发展路子。

据临夏自治州副州长王灵英介绍,临夏在着力培养师资、建立职教发展就培养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必要的实验实训基地。

特别是砖雕、木刻、彩绘、葫芦雕刻及清真烹饪和经贸阿拉伯语专业在西北乃至全国享有一定声誉。

目前这些民间工艺正在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全州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贵州省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龙林介绍,铜仁地区所辖8个县,均有职教中心,一般地方特色教育培训为主,包括茶业、医护、畜牧业、兽药等专业。

职教中心以服务本地为主。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职教发展与许多地方不同。

该州副州长唐家华介绍说,西双版纳几乎没有企业,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几乎没有,所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该州计划加入云南省职教集团,与会员企业如省旅游局下属的世博集团等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依托政府、旅游局、学校、中介等各方来加强合作。

围绕“旅游”这个特色,西双版纳职业教育做起了文章:

依托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实训基地;制订旅游人才需求、培养标准。

对旅游人才进行细分,制订植物类、漂流类、攀沿类等类别的导游标准;通过基地、标准的建设,来做强西双版纳的旅游产业,对全省旅游产业在职人员、后备人员进行精细化分,加强培训,为云南省旅游提供人才支撑,等等。

对于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发展现状,有市长坦言,职业教育支撑了当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但职教现有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作用上严重缺位,力度弱。

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也有差距。

例,城市教育费附加要求有1/5用于职业教育还没有落实,但基本确保了教师工资的发放。

可见,职业教育地方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除了职教特色发展道路,市长们对职业教育发展各个层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的问题或建议。

一些市长提到了目前职业学校存在部门多头管理的现状,降低了职业学校的效率现在我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太顺,呈现多龙头状态,多头管理,应该归口教育部门统管;实行开放型招生。

不仅面对应届毕业生,还面向往届生、下岗人员、退役士兵等。

国家政策上要重视、支持非应届生的招生。

要举办面向人人的教育,让人人都可以接受职业教育,从而能够解决职业学校招生难题;对职校的质量监控比较困难,就业率造假严重,巩固率太差,等等。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通过市长访谈,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向上的发展态势,这是令人欣喜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从中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束缚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中央与地方共同努力,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将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障职业教育健康、稳健地向前发展,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市长谈《职业教育法》

政府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左右职教的发展水平,但绝不能因此忽视法律的规范作用,相反,越是发展越要法律的规范。

《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新形势下,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国家也将《职业教育法》修订提上了日程。

对此,职教界专家、学者等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对此展开了讨论,纷纷建言献策。

调研过程中,许多市长们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职教的定位问题:

需要围绕企业、产业来定位,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基本内容;扩大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办学的自主权,保障校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利。

2、当前职业教育还必须政府主导。

职业学校的多个主管部门也需要协调。

办职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没有政府统筹不行。

国家、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投入的力度,从法律、政策上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大规模发展职教,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上给予政策、资金的倾斜。

3、构建大职业教育的平台,在管理方面打破条块分割,实行统筹协调。

现有的职业学校分别隶属教育、劳动、卫生等部门和相关企业管理,管理协调难度大。

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明晰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联系,整合多方办学力量。

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法》的行政执法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强职业教育执法检查和督导工作的制度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学。

4、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采取减免税费、财政补助等措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支持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

对校企合作、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等方面做出强制性规定,制定对企业的奖励办法,使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活动中的利益得到保障。

5、目前,《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经费投入的强制性标准规定,基层操作性不强。

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对投入比例等予以明确。

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最好能达到1:

1的比例。

可考虑在法律中规定企业必须接收职校实习生的比例、到企业实训学生的规模。

民办职校与公办职校应一视同仁,但需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办学条件达标即可。

6、应增加条款明确规定新的劳动力需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实行开放型招生。

不仅面对应届毕业生,还面向往届生、下岗人员、退役士兵等。

国家政策上要重视、支持非应届生的招生。

职校生毕业进入市场要设定门槛,以保证毕业生的质量;中职与技术学校的双证发放能否互相认证的问题需要解决;中职毕业生如想继续深造,出口要畅通;应举行统一的职校教师资格考试,以丰富师资的来源;针对职校的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师准入标准。

7、针对目前课程设置较灵活,而学制不灵活的实际,希望国家将规定学制的权限下放到地方,即放宽学制年限,2-3年不等,可以由地方自主。

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减轻职校招生负担,而且随着职教整体环境的改善,人们群众也开始认同职教,因此,将部分职校压缩到2年后,也能减少成本,职教的吸引力就会家加大。

高职招生,应有一定比例从职高招生,至少达到40%,从而形成初中高一体化的职教体系,职高也可以单独进行考试。

8、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后,政府部门一定要出台配套的法规和文件,以便于法律能够落到实处。

而且,也适应目前地方的行政做法,即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看党委出台的红头文件。

(访谈人:

邢晖、包金玲、佛朝晖、黄永军、吕文妙、张虹)

《教育与职业》2010.3月上

 

对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政策建议

——全国分管职业教育厅长学习贯彻《纲要》专题研讨班综述

邢晖

   2010年11月11日,为期三天的学习贯彻规划纲要职业教育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

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22位分管职业教育厅长(主任)参加了本期研讨班。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巡视员(兼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王继平分别为厅长们作了《纲要》专题导读,该司师资处、教学处、农村职教处的三位处长深入研讨班分别参加了有关研讨活动。

研讨班在全面学习和领会《教育规划纲要》基本精神基础上,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体系、省级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展开了认真、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较有针对性的成果。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任重道远

   大家在研讨中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性提法进行了系统回顾,从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最早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到1991年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1996年的《职教法》,再到2002年和2005年的两个《决定》,以及2010年的《纲要》,从“三个方面内涵”(经济、终身教育、层次结构)和“两个满足要求”上明确提出形成现代职教体系的目标。

葛道凯司长认为,职教体系是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的系统,其涵义包括这样一些要素:

一是结构(如区域结构、类型结构、行业配套、专业和办学体制结构等);二是与普通教育的沟通和分流;三是与经济和就业的关系;四是终身教育理念;五是与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与时俱进。

   有厅长提出,目前职业教育是否已形成体系?

多数人认为基本没有。

因为在思想与政策体系中还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按一个类型来对待,在认识上被边缘化,事业发展受到制约。

初-中-高三个层次在理论界定上模糊,是按知识划分还是按技能划分?

在实践上三个层次的根基与主体如何定位?

各层次间的衔接和沟通都存在着障碍。

四川姜树林副厅长认为,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体系,但现代性体现得不够,现代体系指的是发展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在办学标准、专业设置、现代学校管理水准、毕业生水平等方面,要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目前还相去甚远。

职教“十二五”规划(讨论稿)提出构建体系,但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条件,需要措施,需要长期努力。

甘肃王萍副厅长指出,时下,最要紧的是抓住现实问题——中高职衔接,带动职教可持续发展。

为此,厅长们提出如下建议:

   1、构建体系首先需要顶层设计,教育部要在尊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要明确构建体系的指标;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如四种类型的中职、多种形式的高职)的标准、不同层次类型的技能型人才标准(如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等),都要分门别类地界定好,不能是“大烩菜”。

特别是要加强中职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2、重视“立交桥”的建立,要从顶层解决宏观管理体制上的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

教育部门与人劳社部门在责权利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学校系统与培训部门、职前与职后、中专职高和技校、高职学院与技师学院、业务与编制、培养培训与考核发证,诸多的问题很现实,相关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不解决,体系很难建起来。

教育部内高职与中职的分割管理,也不利于体系的完整和协调,这个问题也需要教育部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体制的改革,在一些省市如山东胶南,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建立体系自下而上推动也是一个路径。

   3、改革高考制度,特别是高职招生考试制度。

多种考试,多种办法录取;把统一高考与高职单独考试分开进行,根据实际采取注册入学、免试推优、单独测试(内容模式不同于高考,突出技能)、三二贯通等多种办法,扩大中职升学的比例,制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拓展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通道。

要研究贯通和衔接的“适度”问题,避免直通车全路畅通,以致使中职重新走到升学和应试的老路上去。

   4、给中职校、高职校更多的自主权,扩大推荐和录取比例;给企业一点权力,对工作2-3年的职工由企业推荐到高职学习。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值得我国借鉴。

职业教育总体上是就业教育,但不能上封顶。

有些省份如上海、广东等进行中高职贯通的试点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高职后的专升本问题,不仅是为了学历提升,也是适应产业升级换代对应用型人才要求提高的需要。

当然,衔接畅通会不会走到升学和应试的老路这一点在体系设计与制度安排上也要进行关注。

   5、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资源共享、互相沟通、双向自由选择的办法和机制。

但要防止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对职业教育的冲击和影响。

   6、个别厅长建议,逐步取消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职。

   二、加强省级政府统筹需要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

   《纲要》提出政府要履行职责,厅长们在研讨省级统筹这个话题时建议:

   1、国家层面先要统筹好。

统筹宏观管理体制和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国家财政保障机制,推动国家出台关于职校生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政策;加强立法和规章,建立起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如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校企合作制度、教师资格和职称制度、表彰奖励制度、东中西部合作制度,等等,地方看中央,上下要联动。

   2、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力度。

如:

建立省级部际会议制度;省级调控高中阶段的职普比例规模;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经常性基建和设备拨款制度;各省根据实际制定中职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城乡统筹的目标和机制;在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

高职的统筹权在省里,中职统筹要在省里的指导下发挥地市和县一级的积极性。

   3、还要强调市县的统筹管理职责。

中等职业教育还是要坚持区域统筹以市地为主;省地县三级办学、地市两级管理;建议取消或下放省属中专;在招生规模上,中央和省要实事求是,根据各地市县实际,不要硬性定指标;在办学上,原则规定每县至少办好一所职业学校,但也不能一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