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722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docx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邹婷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103班,陕西汉中72300)

指导教师:

王嵬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陕西关中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极为丰富。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是天然的可再生能源。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秸秆用作生活燃料的比例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在田间直接焚烧秸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对农作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需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农户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目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但对公众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秸秆焚烧现象依然严重。

本文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字]秸秆生物质能源关中地区回收利用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世界能源工业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多种压力。

许多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已经趋于稳定,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的发展、资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等因素,更使得能源的消耗愈来愈大。

2013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37.6亿吨标准煤,但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已濒临枯竭,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已经成为现实,必须要寻找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雾霾天气困扰了我国大多城市,它一路从华北、经中原和华东,直至云贵高原,“侵略”了中国1/3的国土面积。

雾霾天气持续时间历史最长、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市准备花万亿来治理雾霾。

大多数学者认为煤和石油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所以中国应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入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即可解决资源问题又能改善环境。

在深受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必须改变单一能源的消费结构发展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的的开发运用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对陕西省而言矛盾更为突出,陕西省是个能源消耗大省,同时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可以很好的发展生物质能源,但是大多秸秆都被废弃或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地秸秆回收物流系统,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农作物秸秆的回收物流相关的研究较少,所以陕西关中地区的秸秆回收物流系统是在现有的废弃物、可再生资源回收逆向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关中地区秸秆利用现状所进行的一次探索性的尝试。

 

目录

1.绪论5

1.1研究的背景5

1.2研究的内容5

1.3国内的研究现状6

1.4理论基础6

1.4.1生态经济理论6

1.4.2循环经济理论6

1.4.3物流系统理论7

2秸秆回收利用现状分析7

2.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7

2.1.1秸秆的饲料化利用7

2.1.2秸秆的能源化利用7

2.1.3秸秆的肥料化利用8

2.1.4秸秆的工业原料化利用8

2.2陕西关中地区的秸秆资源概况8

2.4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利用现状9

2.4.1农户收集利用现状9

2.4.2企业收集利用现状10

2.4.3政府在秸秆回收利用中的政策支持现状10

3.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11

3.1政策体系不完善11

3.1.1现行政策不完善11

3.1.2政策执行不到位11

3.1.3法律保障不健全12

3.2缺乏健全的秸秆交易市场12

3.2.1秸秆收集、运储体系不健全13

3.2.2缺乏有效的秸秆交易价格制定体系13

3.3秸秆利用技术不成熟13

3.3.1还田技术不成熟13

3.3.2缺乏秸秆收集、打捆、预处理机具13

3.3.3企业利用技术不成熟14

3.4构建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14

4.针对秸秆利用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14

4.1针对制度问题的对策14

4.1.1完善财政政策14

4.1.2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绩效考核制度15

4.1.3制定法律法规16

4.2针对市场问题的对策16

4.2.1改变农业生产方式16

4.2.2建立完善的秸秆收集运储体系16

4.2.3制定合理的秸秆收购价格17

4.3技术方面的对策17

4.3.1对农民提供技术支持17

4.3.2鼓励企业改进技术17

5结论与展望18

5.1结论18

5.2展望18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意见指出,推进

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生。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发展循环农业之路。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得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展循环农业要求遵循“减量化(Redus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其中“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以后,重新变成可以使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

在循环农业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这个循环非常重要的环节。

农业废弃物利用重点涉及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等的资源化利用问题。

中国是世界秸秆大国,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使得秸秆总产量总体呈不断增长之势,到2008年总量已超过8亿t。

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使得秸秆作为生活燃料的比例大幅度减少,许多地区农作物秸秆成为废弃物,农民直接将其在田间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均制定了相应政策,积极推动和支持秸秆资源化利用,试图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虽然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但是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秸秆焚烧现象仍屡禁不止。

因此,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循环农业实现的重要途径。

1.2研究的内容

陕西关中地区秸秆资源的蕴藏量极其丰富,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既可缓解农村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

但因为秸秆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形成,导致秸秆的回收利用效率十分的低下,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陕西关中地区秸秆的资源情况和其回收利用现状来研究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农户、企业、政府三者联合起来,如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地秸秆回收利用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1.3国内的研究现状

关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国内有以下学者进行了研究。

(1)陶伟在《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一文中对安徽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对秸秆的饲料化利用,肥料话利用、能源化利用、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该建立秸秆收集处理体系。

(2)毕于运在《中国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一文中对中国秸秆资源的现实构成、系统构成、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总体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

并且,还针对我国秸秆资源现实利用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以秸秆资源的集约、循环、高效、充分利用为总体取向的发展建议。

(3)安海燕对黑龙江省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在《黑龙江省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一文中评价了泰来县农村地区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资源来源的广泛化和集约化、农业资源种类的多元化、用能结构的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4)周凌云、罗建锋赵钢,张清在《农作物秸秆资源回收物流网络建设》一文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作物秸秆资源回收物流网络,提高秸秆回收物流效率,降低秸秆利用成本,是秸秆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调研秸秆资源回收流程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秸秆回收物流网络概念和属性,分析秸秆回收物流网络设计思路,设计出秸秆回收物流模式和网络拓扑结构,从基础设施、组织网络、信息平台层面提出秸秆回收物流网络建设和运营策略。

(5)马洪娟,武雪梅,在《对农作物秸秆回收物流工程的政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对大宗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的回收物流工程的政策建设提出:

要实施一批农作物秸秆的回收物流重点工程,其中包括秸秆循环型农业示范工程,能源化、原料化利用示范工程,产学研技术体系工程。

通过实施工程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废物利用的目的。

1.4理论基础

1.4.1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以研究和解决生态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科学。

让经济活动建立在不危害环境的基础上,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让自然界的物品不单单只考虑其生态价值还要考虑其经济价值,不能浪费掉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生产资料,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经济理论主要用来明确我国西部地区秸秆回收物流系统的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1.4.2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按生态规律活动的科学,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

从“资源—产品—废弃”的表现形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思路解决了资源拮据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1.4.3物流系统理论

物流系统和大多数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输出三大功能,这个系统具有客观性,动态性,远程性,中间层次性和复杂性。

物流系统的功能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信息处理。

物流系统的目标有服务,快速及时,节约,规模优化和库存调节五个目标。

物流系统理论不仅能够明确秸秆回收系统的目标原则,而且也是分析秸秆回收物流系统要素,结构,运作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

2秸秆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2.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气、天燃气等在农村基本普及,秸秆对于农民来说已经不再是必要的生活资源,秸秆作为直接燃料的比例正逐渐减小,因此将秸秆交给企业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最好途径。

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总量约5亿吨,利用率达70.6%,基本有五大重点利用领域。

其中,作为饲料利用量最多,约2.18亿吨,占31.9%;作为能源约1.22亿吨,占17.8%;作为肥料约1.07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58亿吨),占15.6%;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0.18亿吨,占2.6%

2.1.1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一直以来,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和小麦秸秆是牲畜主要粗饲料的原料。

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0.5%一1%的脂肪和2%一4%的蛋白质和0.5,营养价值相当于谷物的1/4,玉米秸秆的能量与牧草相当。

玉米秸秆既可青贮也可以直接铡喂。

特别是经过氨化、黄贮、青贮等处理后,不仅可以保护饲料的营养不流失又可以使饲料新鲜多汁,可成为具有醇、酸、香、甜营养丰富、牲畜比较爱吃、易消化、贮存时间长的优质饲草。

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不仅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可节省大量粮食。

目前全国青贮、氨化秸秆量达到2亿吨以上,秸秆饲草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技术在秸秆饲草加工中的应用,秸秆饲草利用的途径将更多更广,秸秆饲草业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秸秆饲料能有效地解决畜牧养殖业中饲料不足的问题,推动畜牧业快速健康快速发展。

2.1.2秸秆的能源化利用

利用秸秆制沼气即用秸秆和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制沼气,不仅可解决农村的煮饭和照明问题,还可与柴油混合使用,节约柴油70%.80%。

另外,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是很好的速效肥。

沼气液的中下层是喂猪和养鱼的优良饲料添加剂,沼渣是栽培食用菌的好原料。

这种秸秆利用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

2007年,农业部把秸秆沼气化生产技术列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十大节能减排技术”之首。

在农村沼气方面,目前全国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200多万口,建成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2000多处,年产沼气70多亿立方米。

2010年,全国将建设户用沼气4000万户,2015年达到6000万户。

在秸秆方面国内已有生物质发电企业,利用国际先进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和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生物质发电,进行绿色电力生产、生物质能源燃料开发以及燃烧剩余物的综合利用。

近年来我国开始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启动生物质能发电工程示范项目。

根据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至2010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要超过300万千瓦。

目前,河北、山东、江苏、黑龙江、北京等地正与国外有关公司合作建厂。

如果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示范成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支农项目,最大的节能、环保项目,是我国最可能大面积迅速推广的可再生能源。

2.1.3秸秆的肥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源之一。

秸秆肥料化利用有秸秆直接还田和加工商品有机肥两种形式。

据测定,1吨秸秆还田的肥力,相当于12.8公斤氮肥,12.2公斤磷肥和14.6公斤钾肥,进行3年的秸秆还田后,每亩可增产小麦45到47公斤。

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包含机械化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一些地区还将秸秆直接焚烧还田。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主要应用于水稻、小麦等机械化程度高的大田作物。

秸秆有机肥是在腐熟的秸秆中加入畜禽粪便和多种微量元素,利用机器粉碎加工成颗粒状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够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农作物产量,还能改善粮、果、疏等农作物的品质。

2.1.4秸秆的工业原料化利用

秸秆纤维作为天然的纤维素纤维,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替代木材作用于造纸、生产板材、编织、化工等领域,也可替代粮食生产木糖醇等。

南京林业大学周定国教授成功研制出“秸秆人造板”制造工艺,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应用该项成果,已在湖北荆州、山东烟台、江苏淮安等地建成5条生产线。

江苏的苏北地区秸秆资源比较丰富,工业原料化利用规模大,其中秸秆制板产量已占全国的20%。

云南省是旅游大省,利用秸秆编织手工艺品及生活用品在云南有悠久的历史。

2.2陕西关中地区的秸秆资源概况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著称八百里秦川,位于东经107°02′至110°17′,北纬33°51′至34°57′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360km,包括宝鸡、咸阳、杨凌、西安、渭南以及铜川6个市区,总面积3.91万平方千米,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9%。

平均海拔520米,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

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

年平均降水量500—700mm,年平均温度9.0—13.2℃,六、七、八三个月的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32%,对夏季作物的成熟和秋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利。

该区以土地肥沃,作物产量高、农作物产量高,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农耕历史最悠久、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生产区。

关中地区现有耕地20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72万亩,粮油产量和国民总产值约占全省的2/3。

近年来关中地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1700万亩、1040万亩左右,两种作物产量也保持了较高水平,每年生产小麦玉米秸秆总量分别为620万吨、41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85.3%和58.3%,占全省秸秆总量的64%左右。

显然关中地区已经成为陕西省秸秆资源集中分布地区。

关中地区种植结构较为单一,以小麦和玉米为主,比重之和达到85%以上。

西安市各类作物量占该市秸秆总量的比例为:

玉米43.16%、小麦43.83%;铜川市各类作物量占该市秸秆总量的比例为:

玉米50.06%、小麦33.75%;宝鸡市各类作物量占该市秸秆总量的比例为:

玉米41.32%、小麦49.93%;咸阳市各类作物量占该市秸秆总量的比例为:

玉米46.48%、小麦43.64%;渭南市各类作物量占该市秸秆总量的比例为:

玉米46.13%、小麦40.84%。

关中地区各市小麦玉米资源柱状图

2009年陕西省农作物秸秆产量的空间。

陕西省各地区秸秆产量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

高产地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产量在>300~400万t的地区是渭南市(362.38);

产量在>200~300万t之间的有西安市(295.68)、咸阳市(293.31)、宝鸡市(229.50)和榆林市(240.04);产量在>100~200万t之间的包括安康市(148.89)、汉中市(177.76)和延安市(118.02);产量在100万t以下的有商洛市(99.25)和铜川市(34.43)。

陕西省田间作物秸秆的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全省为平均为6370.93t/khm高产区(≥9000t/khm)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南地区,按照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市(11434.28)、汉中市(8757.29)和安康市(7661.71);中产区(7000~9000t/khm)包括商洛市(7542.58)、宝鸡市(7427.27)和渭南市(6967.10);低产地区(≤7000t/khm)包括延安市(5054.05)、铜川市(5500.04)、榆林市(4185.77)和咸阳市(8179.72)。

可见,从地域角度来看,陕西省各地区田间作物秸秆的高产地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尤其是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和榆林市。

陕西省田间作物秸秆的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比较高的地区则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南地区,主要有西安市、汉中市和安康市。

关中地区的占有田间秸秆资源量绝对优势。

2.4陕西关中地区秸秆利用现状

2.4.1农户收集利用现状

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地区,在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陕南和陕北地区的利用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不存在就地焚烧现象,主要以“生活燃料”和“饲料”为主,分别为68.20%和60.33%、28.49%和38.63%,而“当作商品出售”仅为2.00%和1.04%,且主要为用于造纸的小麦秸秆。

而关中地区的秸秆利用方式较为多样,具体为“就地焚烧”12.82%、“用作生活燃料”57.49%、“出售”8.11%、“饲料”4.06%和“有机肥还田”17.52%。

目前秸秆的综合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商品出售、饲料、有机肥、沼气等4种,陕北和陕南地区对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为作饲料(28.49%和38.63%),关中地区的综合利用主要为商品出售、作饲料和有机肥还田等形式(总和不足30%)。

农户种植秸秆并进行初步的收集,是秸秆收集、储运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主体。

农户的收集态度和环保意识直接影响秸秆的收集效率。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户不再囤积秸秆;由于环保意识弱,焚烧现象屡见不鲜;收购站距离农田较远也会造成农户对秸秆收储态度消极。

经调查,大约58.5%的人认为禁烧增加了负担,有14.1%的人不知道焚烧秸秆危害环境在秸秆收储运过程中,劳动力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外流,剩余的劳动力主要是老人、妇女,其工作效率较低,尤其在农忙季节,秸秆多被随意丢弃在田间,不易收集。

2.4.2企业收集利用现状

企业是秸秆的使用主体,其对于秸秆规模化收储运的效率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方式、收购模式、收购价格、收购半径和设施设备方面。

农户、经纪人和企业都是通过收集模式联系起来的。

例如“农户—收购站—电厂(无仓库)”模式,可以灵活根据需求量决定收购量,不会造成秸秆积压,但这种模式必须依赖先进的物流系统。

而“农户→经纪人→收购站→电厂(有仓库)”模式,由于经纪人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且运作方式灵活,因而有利于秸秆规模化收集和稳定供应。

秸秆价格体系包括收购价格和储运价格。

设施设备规模决定了收集、储运的规模。

农户自身收割或打捆只能完成少量秸秆收集,而提高秸秆规模化收储运效率只能依靠高效能设施设备。

整个收储运过程涉及到的设施设备主要有收集设备、专用运输工具、贮存基础设施。

 庐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燃料副总李炜解释,企业在回收秸秆时,“从地头到厂里”的收购成本过高是个大难题,主要由机器投入、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组成。

就凯迪公司来讲,一组回收机器包括两台捡拾打包机、一台搂草机、一台捡包机,共花费160万元,今年共采购十组,花费1600万元,可根本不够用,但公司又没有资金投入。

而农作物秸秆体积大密度小,农作物分散区域广,运输成本高。

另外,因为地势复杂,很多时候机器无法进入田间,多数企业只能雇人进行打捆、搬运,人力成本逐年见涨。

正是因为这三个因素,一些致力于回收秸秆的企业往往因入不敷出而停产。

环保建材制造商合肥鹏远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璐表示,公司的秸秆收购工作同样寸步难行,收购成本高达500元每吨,远高于其他常规原料。

2.4.3政府在秸秆回收利用中的政策支持现状

在整个秸秆规模化收集和储运过程中,政府承担着“保驾护航”的重大责任。

目前涉及关中地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具体的规划只有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编制的《陕西省生物质能幵发利用规划(2007-2020)))以及尚在编制中的《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M划》。

没有统一完善的规划,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就不能协调有序的发展。

目前,关中地区生物质能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各地方政府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生物质产业这样一个新兴的能源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和地方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生物质能的正常发展。

我国政府为促使生物质产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这些相关政策和法律中,对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具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并给予巨大的优惠政策,如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标杆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分地区制定,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上0.25元的补贴电价组成。

在以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陕西省发改委颁布了《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7-2020)》以及省政府发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投融资、优惠财税、优惠电价等方面强调了要遵守相关的国家能源扶持政策,但是这些优惠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在经济方面的鼓励不足,没有针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制定出台专项政策,并且没有根据陕西省的具体情况完善制定进一步的配套政策。

3.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实际调查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状况,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发展迅速,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我国在秸秆利用方面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现有政策不能落实到位,缺乏约束力,这些都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是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