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638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本单元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有意义的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北京申奥成功等日子,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年历、月历。

练习十二中让学生制作月历,小组猜生日活动等等。

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设计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等。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教学时,应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学习24时计时法。

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

 

第一课时:

年、月、日

(1)

执教人:

许建斌

教学内容:

课本P46—47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的天数。

2.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

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用具:

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前面我们学过一小时等于六十分,一分等于六十秒。

这句话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师:

对!

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

年月日。

(板书:

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

1.完成例1中的题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例2中的题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完成P48下面“做一做”和P49下面“做一做”.

学生自学:

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合作探究

1.师:

任意选择一张年历卡,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思考问题,再与小组交流。

2.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你选择的是哪年的年历卡?

一年有多少个月?

哪几个月的天数是31天?

哪几个月的天数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全年有多少天?

3.汇报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4.巧记大、小月。

歌谣法;歌诀法;拳头记忆法。

5.思考题:

我的生日月份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日子数比月份数少4。

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堂清检测

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摘取机智水蜜桃

(1)一年有365天。

()

(2)凡是单数的月份都有31天。

(  )

2.摘取智慧苹果。

(1)15个月=()年()个月。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3)3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摘取聪明葡萄。

(1)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在外婆家的吗?

4.看一看今年的日历,那几个日子有特别的意义?

(1)教师节是()月()日,星期()。

(2)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月()日,星期()。

(3)儿童节是()月()日,星期()。

(4)我的生日是()月()日,星期()。

(5)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在星期几?

5.思考题:

(1)2005年的10月1日是星期六,2006年的10月1日是星期几?

(2)2008年11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

(3)今年9月份有31天。

()

板书设计

31天: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

八月、十月、十二月。

一年12个月

30天: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平年365天

28天(平年)

29天(闰年)

闰年366天

二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年、月、日

(2)

执教人:

许建斌

教学内容:

课本49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平、闰年判断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用具:

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2001年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

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1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

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比较,认识特殊的2月。

A:

出示书上2004年和2005年二月的卡片。

B: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C:

师说明:

2月有28天或者29天。

2月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2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2..自主计算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A:

学生自主计算。

B:

交流汇报。

知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3.探索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

A:

学生出题“考”老师。

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

(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B:

师说明:

其实,闰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

C:

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D:

提问:

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

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E:

师小结: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

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F:

判断平年和闰年练习:

1854年、2006年、3000年。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填空:

1月,3月,5月,7月,8月,(),()。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5.导入的侦探故事揭谜。

2001年2月没有29日这一天,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6.练习十二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8天(平年)

29天(闰年)

二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24时计时法

(1)

执教人:

许建斌

教学内容:

课本P52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1日=24时;知道24时计时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会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建立较强的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区别两种计时方法,并能进行互换。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

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

由于兔子过分自信,在比赛途中睡了一觉,最后输给了乌龟。

其实,兔子可不服气了,决定和乌龟再比赛一次,他们决定第二天6时进行第二次比赛。

到了第二天下午6时,兔子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比赛场地。

“咦,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呢?

”兔子心想:

“这胆小的乌龟恐怕是不敢来了呢?

”正在这时,树上的小鸟叫起来:

“懒兔子,你怎么现在才来,早上6时干什么去了?

因为你比赛缺席,大伙一致认为你这次比赛又输了!

”兔子一听,一下子就呆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1.为什么这次比赛兔子又输了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

原来是兔子把比赛的时间搞错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误会,有没有一个好办法可以避免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观察P52上面的情景图,说出从图上获得的信息。

2.什么是24时计时法?

3.用24时计时法怎样来计算时间?

(二)学生自学:

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从()时到()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按24时计时法下午2时是()时,晚上7时是()时。

2.结合实际用24时计时法说一说,每天起床、上下学、吃饭、休息的时间。

三、合作探究

师生互探

1.交流体验感知1日=24时。

究竟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它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

借助钟面看一看(课件演示钟面转动的过程)。

1日就是一天,时针正好转动两圈。

新的一天从夜里12时开始(即24时),接下去是凌晨1时……

钟表停在早上6时,这是什么时间?

同学们在干什么?

钟表停在上午12时,这是什么时间?

该干什么?

从中午12时再接着走下去,是什么时间?

如果用24时计时法接着往下数,该是几时?

夜里12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

夜里12时表示1天结束了,又意味着第2天开始,时针一天共转了几圈?

是几时?

1日是多少小时?

2.引导归纳:

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的时间时,要用原来的数加上12,也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所指的时刻分别加上12。

四、巩固提升(1、2、3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10时()

2.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

他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3.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19时55分到达。

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9时

下午5时5+1217时

17-12

夜里12时12+1224时(第二天0时)

晚上8时20-1220时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24时计时法

(2)

执教人:

许建斌

教学内容:

P54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2.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充分体验到探究24时计时法的过程。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教学用具:

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

第一圈从什么时间走到什么时间?

第二圈从什么时间走到什么时间?

2.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

你能在钟面上把它数出来吗?

3.自己体验一天24时中,各个时间段你都在干些什么?

4.什么叫24时计时法?

0时也是几时?

它表示哪些意思?

5.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异同点?

它们相互换算的方法各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2)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24时计时法。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写一写。

2.练习十三第2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每隔四小时取一次信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出下一次取信时间?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练习十三第4题

(1)第一小题是让学生把晚餐营业时间转化为普通计时法时刻。

(2)第二小题是计算出一天营业时间,指导学生分段算出上午和下午的营业时间。

(3)开放题,先让学生口头表述,注意语言的组织能力。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执教人:

许建斌

教学内容:

课本P53页例3,P54页练习十三第3、5、6、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进行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用具:

钟表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提问:

什么叫24时计时法?

举例说明。

2.请在钟面上表示出下列时间。

(小黑板出示)

上午8:

00中午11:

3014时20分16时50分

3.提问:

上期中我们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是什么?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例3的主题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例3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的算法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4.学生自学

(1)百货商店营业时间是7:

30----20:

30,这个商店每天营业时间有几小时?

(2)学生早上7:

50开始上课,下午4时45分放学,学生一天在校多长时间?

三、合作探究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板书例3中不同的计算方法。

(1)普通计时法计算:

17时45分=下午5时45分

下午5时45分-下午2时40分=3时5分

(2)24时计时法计算:

下午2时40分=14时40分

17时45分-14时40分=3时5分

四、巩固提升

1.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反馈交流。

2.练习十三第5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第一小题要注意强调,分别算出第一、二天各睡了多长时间,然后再算出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不能直接用21时减去6时。

(2)第二小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总结交流。

3.练习十三第7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时间,求什么时间。

(2)其中155分钟怎么办,学生讨论后,再讲解。

(3)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普通计时法计算:

17时45分=下午5时45分

下午5时45分-下午2时40分=3时5分

(2)24时计时法计算:

下午2时40分=14时40分

17时45分-14时40分=3时5分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制作年历

执教人:

许建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识和互相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

教学用具: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等),小朋友们真有教学眼光,谁能把自己的年历拿上来展示一下?

有目的让四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年历有什么优点?

你欣赏其中的什么?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自学教材第56页—57页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1.制作年历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制作年历首先要确定什么?

然后确定什么?

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什么?

3.制作年历还要知道什么?

(每月的重大节日是星期几?

(二)学生自学(对照自学提纲自学,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大月,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小月,各有几天?

平年、闰年二月各有几天?

一星期有几天?

2.制作年历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

制作年历首先要确定什么?

然后确定什么?

最后用颜色区别什么?

制作年历还要知道什么?

三、合作探究

1.想制作明年的年历,但不知明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

2.不知道明年二月份是几天?

3.不知道其他重大的节日各是星期几?

四、达标训练(1——3题必做,4题选做)

1.想一想,填一填。

(1)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每月有()天,小月有()个,每月有()天。

闰年全年有()天,合()个星期零()天。

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2)元旦是()月()日,这个月有()个星期零()天。

2.判断。

(1)小刚的生日正好是在2月30日。

()

(2)1900年、1996年、2008年和2009年都是闰年。

()

(3)制作年历第一步是先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

3.把2004年9月份的日期填完整并标出教师节这一天。

2004年9月

15

4.春节期间到北京旅游前后用了5天,这5天日期表示的5个数之和正好是55,小明到家的这天是几日?

总结年历的作用。

问题:

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可以用他来做什么?

板书设计

制作年历

制作年历的步骤:

调查、收集各种类型的年历

讨论与制作:

首先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然后确定整体的形式,每列4个月排3行,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休息日。

展示与交流运用

第七课时:

年、月、日整理与复习

执教人:

许建斌

复习内容:

课本第47页——57页教学内容。

复习目标

1.充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复习重点: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

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复习难点:

1.简单的判断方法。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第四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现在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2、揭示课题:

年、月、日整理与复习。

二、自主复习

(一)出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快速浏览教材第47页——57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出标注)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看谁整理得既全面又准确。

2.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二)填空:

1.一年有()个月,其中()个大月,()个小月,大月有()月、()月、()月、()月、()月、()月、()月,都有()天;小月有()月,()月、()月、()月,都有()天;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2.公历年是()的倍数一定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3.公元2000年共有()天,这一年共有()个星期零()天。

三、合作探究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

四、典例示范

1.例1: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晚上10时:

()晚上12时:

()凌晨2时:

()

2.例2:

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9时:

()12时:

()24时:

()

21时:

()13时:

()11时:

()

3.让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相同点、不同点。

4.课堂小结

相同点:

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

下午、晚上时数不相同,要把时数加12就是相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13时至24时的时数减去12就是普通法的时数,但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词。

五、巩固提升

(一)出示检测题(1—3题必做,4题选做。

1.填空

(1)3年=()个月,28天=()个星期,36小时=()天()小时

(2)2000年是()年,全年共有()天,合()个星期零()天。

2011年2月有()天。

(3)采用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     )。

(4)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转换。

16:

00(   )   7:

00()  14:

00()

2.我来当裁判。

(对的打√,错的打╳)

(1)小东出生于1998年2月29日。

  ()

(2)爸爸出差到9月31日才能回来。

  ()

(3)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

(4)小方从17:

00开始做作业到18:

10完成,小军从18:

00开始到18:

30完成,两人做作业花的时间一样长。

()

3.解决问题。

(1)填表

节目开始时刻

21:

30

8:

45

节目结束时刻

22:

10

16:

20

所用时间

1小时40分

2小时30分

(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9时从甲地出发,下午2时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新华书店平均每天卖出《十万个为什么》20本,照这样计算,10月份一共可以卖出多少本?

(4)小强说:

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小华说:

我前天过的生日。

你能猜出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板书设计

年、月、日整理与复习

我们学过的常用时间单位有:

()、()、()、()、()、()。

公历年份是()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一年有()个月,其中每个月31天的有()、()、()、()、()、()、()共有七个月,每月有30天的有()、()、()、()共四个月,二月份平年有()天,闰年有()天,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