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464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 1.docx

高三期末名校精品语文1

语文西城区2016年高三期末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

____分钟

题型

材料选择

简答题

填空题

书面表达

总分

得分

材料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

宣纸为宣州皮纸的总称,其名源于唐代宣州贡纸,在元明两代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至明代中期已臻完善,成为中国皮纸的杰出代表。

宣纸最突出的特点是“润墨性”,这种特性对书画创作意义重大。

宣纸可以大大丰富笔墨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施诸泼墨渲染,笔迹墨痕清晰可辨,极有笔墨韵味。

丰富的笔墨变化可抒发感情,移情寄兴,遣貌求神,这是其他纸种所不能比的。

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它“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寿命却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

真正的宣纸,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

皮料成分越重,纸张越能经受拉力,即使笔力反复搓揉纸面也不会破,也就越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质量也就越好。

然而,由于稻草浆的成本只有皮料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如今有些所谓的宣纸,稻草比例超过了70%的还称之为“净皮”,几乎全是稻草浆的美其名曰“棉料”。

成了这个样子的“宣纸”,已经承载不了更多的笔墨技法,也保存不了多少时间。

 

当代书画用纸的生产工艺与过去相比也有很多不同。

过去的玉版宣,要在纸浆中抄造三回;今天的玉版宣,只是皮料的比重大些。

过去有一种半生熟的煮捶宣,是要把生宣纸反复砸打密实,而今天的煮捶宣,是用刷子刷上矾水,达到半洇不洇的效果。

如今,漫步北京琉璃厂,各种品牌、各色式样的宣纸令人眼花缭乱。

宣纸的生产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量化的质量标准:

青檀皮和稻草比例应为多少?

漂白的残留物质究竟有什么?

与此同时,在生产工艺中,用杂交稻草代替沙田稻草,大量使用化学漂白剂,都使宣纸的质量大不如前。

更让人担心的是,宣纸生产技术目前仍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而且由于工作条件辛苦,待遇低,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宣纸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纸寿千年”之誉。

今天,更需要优质宣纸,将我们创造的文化艺术,传诸后世子孙。

(取材于殷燕召《宣纸:

“纸寿千年”,需求不降》)

1.下列对“材料一”中词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臻完善:

接近

B.皴擦勾斫:

砍削

C.遣貌求神:

运用

D.眼花缭乱:

缠绕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当代宣纸质量大不如前的原因的一项是

A.配料比例发生变化

B.古代造纸技法失传

C.生产工艺过于简化

D.大量使用化学制剂

材料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我国古代造纸业有十大产区,皖南堪称其中最显赫者。

此地水源丰富,土地贫瘠,树木丛生,劳动力充足,造纸成为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

而竞争异常激烈,又促成技艺不断精进。

长年浸润、耳濡目染,精妙的手工操作让造纸技艺完美呈现。

因此,似乎是上天的安排,____。

泾县便在皖南小岭一带,那里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

不仅因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而闻名,更因泾县宣纸而蜚声中外。

泾县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的最杰出代表,它在千百年的积淀中逐步成长,与故土血脉相连。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和水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宣纸是“捞”出来的纸,纸帘是捞纸的重要工具,纸帘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宣纸的质量。

纸帘的制作原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泾县及周边一些地区产一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

这种苦竹,笋苦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

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备工具——纸帘。

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

此外,泾县地处中纬度南部,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正所谓“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既为宣纸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充沛的阳光,又使原料不至于在暴晒、暴雨和暴冻中风化或腐烂。

宣纸最初是以小家庭、小作坊形式在泾县及周边的老徽州地区生产,千百年来在泾县小岭不断完善、成熟。

宣纸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和耗时,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来,中间要经历皮料制作、草料制作、配料以及捞、压、焙、剪等上百道工序,几乎需要用一年的时间。

2006年5月20日,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取材于《宣纸的产地》)

3.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贫瘠:

“瘠”的读音是“jí”。

B.耳濡目染:

“濡”的含义是“沾湿,沾上”。

C.秀甲江南:

“秀”字的笔画共7笔。

D.蜚声中外:

“蜚”字也可写作“斐”。

4.对“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名纸的故乡”一句中“这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十大产区

B.皖南地区

C.泾县

D.皖南小岭

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不属于泾县宣纸品质上乘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B.当地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水源丰富,阳光充沛。

C.宣纸制作工艺由小作坊发展而不断完善、成熟。

D.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中国纸,通常是指用手工捞出来的“土纸”,即手工纸;欧洲纸,一般是指用机器抄出来的“洋纸”,即机制纸。

造纸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在外观方面,如果把手工纸拿起来迎着阳光观察,就会发现纸内有一条条的“印子”,也就是“帘纹”,而机制纸则没有。

由于机制纸是经过高温烘缸干燥,故纸面光滑度较高,而手工纸是低温干燥的,其光滑度要低得多。

在性能方面,手工纸一般呈碱性,纸面柔和,宜于使用毛笔书写,吸水性较大,纸的强度较小、质地较软而轻。

机制纸一般呈酸性,纸面挺硬,吸水性较小,宜于使用硬笔书写。

在价值方面,区别于机制纸以实用性价值为主,中国手工纸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要了解传统文化,中国纸及纸文化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简单点说,纸文化包括了历史古籍、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早在汉朝时,我国就发明了纸,随后又在隋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此后我国的书籍出版、印刷事业突飞猛进。

据报道,我国现存3000万册古籍,这些古籍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中国纸从用毛笔书写开始,历经了拓碑、写经、抄书的漫长岁月,进入了书法、绘画阶段,草篆隶楷、写意工笔之精品,令人倾倒,达到艺术的高峰。

欣赏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能在思想或性格上受到熏陶,使人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有了转变和提高。

关于民间艺术,是指与纸有关的艺术品,如年画、春联、剪纸、纸脸谱、扇面画、风筝、折纸等。

它们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民俗的,又有高雅的;既有创造的,又有欣赏的,真可谓蔚为大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手工纸与我们的文化生活和人文修养结下了不解之缘。

保存和保护一定范围的手工纸市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就像日本把他们国家的“和纸”(手工纸)称为“无形文化财产”,政府和民间共同出力帮助经营,使和纸在市场上锦上添花,有了如纸插花、浮世绘等作品,丰富了手工纸的市场。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文化发展策略对中国纸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取材于刘仁庆《中国手工纸与传统文化》)

6.下列关于手工纸和机制纸区别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手工纸专指中国纸,而机制纸则专指欧洲纸。

B.手工纸因高温干燥而能看出“帘纹”,机制纸则不会。

C.手工纸柔软而吸水性强,机制纸则恰恰相反。

D.手工纸只有文化价值,而机制纸只有实用价值。

7.下列对“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文化名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画:

大都于新年时张贴,含有吉祥喜庆之意。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B.草篆隶楷:

指中国书法的四种字体,其中楷书代表作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C.写意工笔:

指中国画中的重要技法。

“写意”注重神韵的表现和作者情感的抒发。

D.扇面画:

书画家在扇面上的绘画或书写,用以抒情达意,也使扇面兼具收藏价值。

8.中国宣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祁彪佳,天启进士,授兴化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

或问之,曰:

“不见夫诲泅者乎,____,一旦挟诸清泠之渊,翻壶却瓮,其身入水,而泅成矣。

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

”彪佳去。

果以贤能称。

   

 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①,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

“是可杀否?

”乡三老曰:

“可。

”又询诸观者曰:

“是可杀否?

”观者曰:

“可。

”于是棰杀之。

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②,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

彪佳抗言曰:

“____?

”议遂定。

未几,有传正大位者。

彪佳抗言曰:

“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

且群帅劝表未至。

”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③有二心。

可法惧,____。

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

彪佳至,揭榜于路曰:

“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

”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

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

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

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____。

时杰踞大观楼,谓彪佳必不至。

至期风作,杰笑曰:

“祁抚不至有辞矣。

”顷之,隔江帆起破浪,顷刻达岸,传呼曰:

“祁都堂至矣!

”杰闻之大骇,迎及门,见彪佳角巾单衣,携胥隶各一人,又大喜。

坐语久之,起指江誓曰:

“公,巨人也!

公在,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有如此江。

”乃飨彪佳,彪佳一举箸而别。

我兵下江南,以书币聘彪佳,彪佳夜望南山笑曰:

“山川人物皆幻形也,____!

”诘旦,家人失彪佳所在,见柳陌浅水,露角巾,曰是耶,盖入水端坐云。

                                   (取材于陈鼎《东林列传》) 

【注】①打行:

对当时以在市场上劫掠为业的人的称呼。

  ②宋高故事:

指宋高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为后世所笑的旧事。

  ③史可法:

北京陷落后率兵拥立福王,有实权但一度遭遇排挤,后在扬州殉国。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果以贤能称

A.声称

B.著称

C.称呼

D.称职

10.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②出彪佳安抚苏州

A.驱逐

B.开脱

C.外放

D.免除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㧐其身入水,而泅成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捕苏民之首乱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

监国是本朝老制度,为什么要拉宋高宗旧例呢

B.虽是彪佳言,不敢持

虽然这是祁彪佳的话,史可法也不愿意支持

C.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

祁彪佳却用文书回应杰,约他定在大观楼会面

D.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

现在山川像过去一样,可人生已经过了一辈子

13.把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

14.根据文意分析,第三段中祁彪佳两次“抗言”,原因各是什么?

15.根据文意,按照题目要求填空。

祁彪佳第二次任职苏州时的主要事迹,可以用“平暴民”、“____ ”、____“____ ”以及“____ ”四个短语来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

               墨花(并叙)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

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①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②,归向雪堂③看。

【注】①扶疏:

枝叶繁茂分披貌。

 ②平子赋:

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

“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 ③雪堂:

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18.“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

①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C.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19.《墨花》一诗中提到了“莲”,也有创作者借诗文赋予“莲”一种让人喜爱敬重的气质。

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____,中通外直,____”。

2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____ ,____。

”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

②很多人在创作中都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同样是苏轼,他在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刻画,就极好地渲染了古战场的气势和神韵。

21.“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①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杆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便是其私人属地。

于是,楼梯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

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

上下楼梯的人,小心翼翼地,生怕侵犯了左右两行私家属地。

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③这就是京城著名的楼梯——从三联书店的一楼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

④席地而坐是三联给予读者的特权,读者可以一天24小时不花钱享受“悦读”。

我不由得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里可谓“书架前,书堆间,书人不释卷”。

⑤一眼镜男,肤色与衣裤的颜色和他身前身后的一架架书的色系相近,感觉他在这地上一定坐了很久很久,坐到和书架们长得越来越像。

有人在那两行书架间找书,走到他跟前,只能从他腿上跨过去,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穿越过去。

⑥一书生搬了一厚摞书,在书架间找到一张塑料凳,立刻在此凳上安营扎寨。

他坐下后,先长出一口气,然后双腿合拢,权当书桌,把那堆书码放在这“桌”上,再用眼镜布擦擦眼镜片。

安家完毕,他靠在身后的书架上,双脚前又是高高的书架。

他的“家”在书山的谷底,光线是绝不充足的,但他是绝对满足的。

那架势,好像要一本一本细细读来,沉醉在自己的家园。

⑦一个小女孩,她光洁的长发,纯白的泡泡袖,婴儿肥得可爱。

她在“学术研究”的牌子下,吃力地来回抱起一摞又一摞的学术书籍。

据说她的家长要买很多的书,可是腿脚不便没有很多的力气。

她一定不懂学术,可是她一定与众不同。

⑧又两行书架间,一对少男少女都在读自己的书。

少男,白T恤,黑框镜,牛仔长裤。

少女,白帆布鞋,天蓝裙,松松地挽了条发辫搭在肩上。

突然就想起“花前月下”4个字,那又如何比得上书前书下的诗意和对精神旅途的思恋?

⑨有一种两层的用来取书的梯子,能坐在梯子上的是佼佼者了。

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

左手握一瓶打开的矿泉水,右手捧着一本翻开的书。

坐在“高岗”上,喝口水,看看书,这孩子是这个书店里“头等舱”的享受者了。

⑩书店一楼靠窗处和地下一层都有一行小方桌,桌上有一个小台灯,桌旁可以坐两个人。

比起书架间的“书人雕像”,这两行桌旁坐的都是神仙了。

我累极的时候偶见有一空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运呢?

我真要当一把神仙了。

想想吧,____

⑪____

⑫三联有一种带万向轮的购书篮,拉动的时候,才让人惊觉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声音”。

那声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哈佛的一个雪夜。

那时,我陪先生在燕京学社访问。

他天天读书到凌晨3点,无论如何也读不过来燕京图书馆的藏书。

有一晚我们在学社复印了一千页书,直到凌晨4点多,我们拖着带万向轮的购物车走进寒夜的雪地,嫩黄的路灯,把冬雪染成暖色调。

我们踩在积雪上的声响,使这幅暖色调的画面有了音响,有了动感,有了快感。

我真想谱一曲《雪夜波尔卡》,如果我会作曲的话。

⑬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纸质书……不,我相信我不会见到这一天。

⑭忽然又想起渥太华的国会图书馆,在一层层19世纪的拱形顶下,有一个显得格外小的门。

推开那扇小小的门——哦,天!

这是什么地方?

我好像走进了一幅辉煌的经典油画。

那阔大灿烂的三层楼,好像歌剧院的三层包厢。

一本本书像贵族似的坐在一层层一格格包厢里,俯视着一个个走进来的深怀仰慕之情的本国人、外国人。

图书馆的不少工作人员在工作,却没有一丝声音。

他们被定身在这幅油画里。

⑮走出国会图书馆,回头再看看那扇小小的门,想起那个“石门开”的童话。

只要在山前叫一声“石门开”,山洞就大开了,里边堆满了耀眼的珍宝。

⑯电脑可以取代图书馆的库存,但是永远不能取代____。

⑰走出三联,偶回头,才发现沉沉夜幕里大玻璃窗内的书店这么明亮这么温暖,好像我在台下观看舞台上的灿烂,又似听到美声的歌唱:

啊,我的太阳,灿烂的阳光。

⑱此刻,我站在北京午夜的街头,望着三联书店的耀眼和美丽,想着,那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读书人。

(取材于陈祖芬的同名散文)

2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开篇作者将三联书店的楼梯台阶称为“私人属地”,意在说明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高贵奢华。

B.在凳子上安营扎寨一段,作者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一个书生对书的痴迷表现得淋漓尽致。

C.哈佛雪地夜行,作者写“嫩黄的路灯”形成“暖色调”,表现了沉浸在读书生活中的充实与温暖。

D.“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意谓真正的读书人稀缺,饱含作者对当代社会精神生活匮乏的忧思。

24.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出自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

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三联书店中的坐读者十分尊重、不敢相扰的心情。

B.“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词作《送别》。

作者以其为仿写对象,勾画出读者不花钱享受“悦读”的盛景。

C.“花前月下”出自唐代白居易《老病》诗“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作者意在借此表达对青年学生虚掷青春、游戏人生的批评。

D.“石门开”是作者联想的一个童话。

童话这一文学体裁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作者以此浪漫之笔形象地表现出图书馆内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25.文章第⑩段中作者感叹说:

“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

”结合文意来看,这一感叹有哪些含意?

2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⑪段有何作用。

27.第⑯段中,作者认为电脑“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

结合文意来看,这里的“雍容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想象洞庭湖景时写道: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关于此段文字中的“一空”,常见有两种理解:

一种解释为“完全消散”;一种解释为“整个天空”。

你更支持哪一种见解?

请结合上下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书面表达(本大题共____分。

28.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学习生活中,我们曾经在许多场合接触过朗诵。

请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朗诵活动中的某一特定场景,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②在征集首都市民形象的公益广告活动中,有这样一条应征作品: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请在主题表达、语言创意、广告效果中选定一个角度,写出你对这一应征作品的评价。

③阅读经典日渐得到全社会关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整本书阅读进校园”活动。

请选择你整本阅读过的一部作品,写一段有感染力的推荐介绍文字。

书面表达(本大题共____分。

29.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经历了各自路途中的阴晴雨雪。

过去这一年中的喜怒哀乐,哪些是值得你回味的?

请以“2015,值得回味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中有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纸质书……不,我相信我不会见到这一天。

”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纸质书以及阅读生活的热爱。

飞速向前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很多东西都有可能逝去。

请以“如果有一天没有了____”为题作文。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要求:

自选一物填在横线上(书籍除外)。

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答案

材料选择

1. A2. B3. D4. B5. D

简答题

6. C7. B8. 

①使用价值:

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寿命长久,有利于古籍的保存与传承。

②文化价值:

宣纸传统制作工艺精细考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艺术价值:

其纸质特点适用于中国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的创作、保存和传承。

④宣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升人文修养。

9. B10. C11. C12. B13. 

如果老拿着辅助漂浮的壶瓮,靠别人扶着胳臂,一辈子也学不会泅水。

14.   

第一次抗言,是因为诸臣援引宋高宗南逃偏安为先例,祁彪佳认为这有损朝廷的威信,在政治结局的预示上也于朝廷不利。

第二次抗言,是因为有人怂恿福王登基称帝,祁彪佳认为急于继承大统会有所不利,另外劝表未到就会名不正言不顺。

15. 

募勇士、斩乱兵、摄兴平伯(杰)

16. C17. C18.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19. 

①(2分)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②(2分)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20. 

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

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

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

21. C22. C23. 

①累极的时候能够有一把椅子一角桌子,我是幸运的。

②与那些阅读条件一般的读者相比,我能有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可算“神仙”了。

③三联书店的读书氛围感染了我,使我享有精神上的优雅与优越。

24. 

①承接或小结上文,对读书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