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391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docx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解读

根据《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

其中,正指标有14个,包括:

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和环境质量指数;逆指标3个,包括:

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GDP能耗;区间指标6个,包括:

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和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现对各项指标简要解释如下:

一、经济发展(5项指标)

包括:

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失业率(城镇)。

1、人均GDP。

是指一定时期内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人均≥31400元。

计算公式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常住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英文简称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

GDP包括国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这些常住单位既包括国有的、集体的和外资的企业,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

对于一个地区如省、市、县、区,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的经费支出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2.5%。

计算公式为: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当年GDP×10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

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50%。

计算公式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GDP)×100%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

农业(即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服务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城镇人口比重。

是指一个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占该地区总人口数量的比重。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60%。

计算公式为:

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人口总数)×100%

城镇人口有几种口径的统计数据,本指标使用的是人口普查中按城乡划分标准统计的城镇人口数。

5、失业率(城镇)。

失业率是指某时点(期)失业人口与同时点(期)经济活动人口(即劳动力)之比。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6%。

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某时点(期)失业人口÷同时点(期)经济活动人口×100%

失业是指16岁以上的城镇常住人口中,有劳动能力、调查期间未参加社会劳动、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正在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失业率(城镇)是通过调查城镇失业人数计算出来的。

失业人数与失业率均可计算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由于失业现象的变化在短期内是渐变的,因此两类指标差别不大,目前一般使用的是时点指标。

公式中的失业人口数是指调查失业人数,而不是登记失业人数。

二、社会和谐(5项指标)

包括:

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6、基尼系数。

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0.4。

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

直接法、几何法。

直接法计算公式:

其中,G为基尼系数,n为被调查人数,为第i个被调查者的收入,为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收入。

几何法计算公式:

其中,G为基尼系数,表示洛伦兹曲线L和直线OC围成的面积(如图1),表示△ODC的面积。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人占有;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每个人的收入完全相同。

一般情况下,基尼系数处于0和1之间。

7、城乡居民收入比。

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以农村为1)。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2.8。

计算公式为: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系数。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60。

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辖区内地区个数,为地区i的人均GDP,为n个地区的平均人均GDP。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反映的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值越大,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口占政策规定应参加人口的比重。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90。

计算公式为:

基本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为重要,所以在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时只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指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与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之比。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00。

计算公式为:

高中阶段包括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

而高中又包括普通高中和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又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由于技工学校统计资料中不分性别,所以高中阶段分性别统计暂不包括技工学校。

目前高中阶段毕业生年龄约18岁左右。

在计算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时用17、18、19岁三个年龄段的性别比代替。

三、生活质量(5项指标)

包括: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5000元。

计算公式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城镇人口比重)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即调查户按人平均计算的可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

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帐补贴后的收入,反映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①工薪收入:

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经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②经营净收入:

指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

是全部生产经营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后所得的收入。

③财产性收入:

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④转移性收入:

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2)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

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

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

计算公式为:

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12、恩格尔系数。

指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用于主食、副食、其他食品以及在外饮食的支出总和)占消费性支出(城镇)或生活消费支出(农村)的比重,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40%。

计算公式为:

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食品支出÷消费性支出×100%)×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食品支出÷生活消费支出×100%)×(1-城镇人口比重)。

恩格尔定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比例将会下降。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指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的加权平均。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27平方米。

计算公式为: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镇人均使用面积×城镇人口比重+农村钢筋砖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1-城镇人口比重)

(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指城镇居民按人平均的现有住房的总建筑面积,现住房计算总建筑面积时以房屋产权证或租赁证为准,无建筑面积可按使用面积乘以1.33计算得出。

(2)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指农村居民按人平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住房的室内面积,房屋面积从内墙线算起,不包括房屋结构(如墙、柱)占用的面积,多层建筑按各层面积总和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房屋的梁、柱、承重墙等主要部分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砖木结构是指梁、柱、承重墙等主要部分是用砖、石和木料建造的。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指每千名活产婴儿从出生到满5岁时的死亡概率。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2‰。

15、平均预期寿命。

指一个人口群体从出生起平均能存活的年龄(岁)。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75岁。

平均预期寿命是根据分年龄死亡率,通过编制生命表得到的。

为了保证分年龄死亡数据的代表性,我国目前是从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5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等规模较大的调查中获得死亡数据,计算平均预期寿命的。

其余年份的数据根据联合国推荐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各阶段提高幅度,参考年度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推算,以此对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四、民主法制(2项指标)

包括:

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指公民对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满意程度。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90%。

17、社会安全指数。

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安全的几个主要方面(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等)的总体变化情况。

是一个合成指数,表示社会安全的状态。

其中,社会治安采用万人刑事犯罪率指标;交通安全采用万人交通事故(含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民航等)死亡率指标;生活安全采用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指标;生产安全采用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指标。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00%。

计算公式为:

五、文化教育(3项指标)

包括: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5%。

计算公式为: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

我国的文化产业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以及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根据各类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同质性,可以划分为9大类别:

①新闻服务;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③广播、电视、电影服务;④文化艺术服务;⑤网络文化服务;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⑦其他文化服务;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服务性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6%。

计算公式为: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1-城镇人口比重)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教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包括商品和非商品支出的总和。

家庭消费支出:

指居民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指一定时期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0.5年。

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本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P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i则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

六、资源环境(3个指标)

包括:

单位GDP能耗;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

21、单位GDP能耗。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生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多少吨标准煤的能源。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0.84吨标准煤/万元。

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22、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指报告期常用耕地面积与基期常用耕地面积的比率。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94%。

计算公式为:

常用耕地面积指数=报告期常用耕地面积÷基期常用耕地面积×100%

常用耕地是指耕地总资源中条件较好,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

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开荒利用三年以上的地。

不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的成片或零星土地;也不包括已列为国家和省(区、市)退耕计划但仍在临时耕种的土地。

当常用耕地面积增加时,比率大于100%;当常用耕地面积减少时,比率小于100%。

23、环境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是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优劣的一个综合概念。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包括: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和国土绿化达标率。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100%。

计算公式为:

由于环境统计数据的限制,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目前暂由水环境、大气环境、绿化等环境要素构成,待条件成熟时,再加其他。

(1)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指辖区内城市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即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占总天数比例的平均值。

(2)地表水达标率:

指辖区内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断面全年监测结果均值按相应水域功能目标评价达标的断面数占总断面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3)国土绿化达标率:

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与目标值23%的比率。

计算公式:

森林覆盖率:

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及四旁树占地面积之和占土地面积的比重,以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监 测 指 标

单 位

权 重

(%)

标准值

(2020年)

一、经济发展

29

1.人均GDP

12

≥31400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4

≥2.5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

≥50

4.城镇人口比重

5

≥60

5.失业率(城镇)

4

≤6

二、社会和谐

15

6.基尼系数

2

≤0.4

7.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为1

2

≤2.80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

2

≤6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6

≥90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

3

=100

三、生活质量

19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

≥15000

12.恩格尔系数

3

≤40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5

≥27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

≤12

15.平均预期寿命

3

≥75

四、民主法制

11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5

≥90

17.社会安全指数

6

≥100

五、文化教育

14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5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2

≥16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6

≥10.5

六、资源环境

12

21.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4

≤0.84

22.耕地面积指数

%

2

≥94

23.环境质量指数

%

6

=100

说明: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②因目前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数据还没有对外公开使用,可暂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