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37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docx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一上】

(一)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分配是经济活动中的流动过程,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有:

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本、经营管理(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

其中劳动、土地、资本为实体性要素(看得见,摸得着);经营管理为联结性要素(是企业家提供的一种复杂劳动);科学技术为渗透性要素。

3.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生产率。

2)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运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3)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4.GDP的中文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

5.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应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此外,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应出一国(或地区)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6.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

质量型发展方式和数量型发展方式,创新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7.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够调动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而当一种生产关系压抑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

9.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

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9.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怎样实现

1)要使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结果

11.社会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

政府的财政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民的一部分收入转化

12.社会积累资金的主要用途:

用于扩大生产;用于国家行政,科教文卫部门的建设;用于应付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的物质贮备。

 

(二)

1.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通常被成为“广义农业”。

2.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主要有两个方面: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商业提供重要的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的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相当多的资金积累。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3.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基本部门,也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绝当作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体现在: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

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第三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这种为生产需要或生活需要而提供的服务,也称作广义的服务业,它的产值与产品的产值一起被统计进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含义:

1)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产业结构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在: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7.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谋求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8.如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积极发展以现在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总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在产业体系。

9.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10.劳动者要正确解决就业问题,应考虑:

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精神追求)

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条件

11.

(1)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保护;接受职业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劳动者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这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

*既是义务又是权利:

接受职业培训;完成劳动任务

12.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

13.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

1)协商(选择程序)

2)调解(法定程序但非必经程序)

3)仲裁(最重要的环节,法定必经程序,实行一裁终裁)

4)诉讼(最终程序)

 

(三)

1.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情国力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生产提供消费对象,生产引起新的消费需求,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消费是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新的消费需求推动新产品的研制和新的生产部门的形成。

3.社会生产增长提供了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精神消费状况

2)闲暇时间多少

3)生活环境

4.恩格尔定律:

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100%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5.消费心理:

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

6.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中,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7.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8.我国法律规定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多条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调节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有权威,最终途径)

 

(四)

1.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

2.财政收入(收)与财政支出(支)的关系:

一方面,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支;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

3.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叶,财政收入是根。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只有发展经济、厉行节约,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国家如果不通过财政政策集中必要的财力,国家职能的实现得不到保证。

4.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统筹兼顾的原则来安排;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

5.财政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6.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7.税收的实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相对固定性

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

8.税收的构成要素:

纳税人(单位、个人)、纳税对象(区别于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率(中心环节—直接体现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

9.我国税收的作用:

1)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0.纳税人的义务:

纳税申报;及时提供信息;按时纳税

纳税人的权利:

及时获取税法消息:

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纳税人信息资料保密;

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

 

【高一下】

(五)

1.货币的基本功能:

交换媒介、计价单位、财富储藏

2.货币的借贷活动就是让渡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

3.单利计算:

单利=本金×利率年数×年数复利计算:

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

4.在商业银行开办的众多业务中,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基础业务。

5.商业银行的经营与企业一样,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是我国现阶段取得收益的主要来源。

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对象是个人或企业。

6.在办理存贷款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充当的是信用中介的角色。

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与客户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的关系,是服务中介。

7.在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最重要的是转账结算业务。

8.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9.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它明显不在于其他金融机构。

它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10.保险包括商业保险、社会保险。

“一人为众,众为一人”是保险制度的宗旨。

11.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现。

12.参加保险的目的是获得财政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财产的增值。

13.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最基本的证券品种。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凭证。

国债信誉最高,利率通常最低。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财产所有权证书。

14.理性投资应当全面考虑投资项目的安全性、营利性、流动性。

 

(六)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在我国,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5.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

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7.公有制实现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8.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是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通常称为三资企业。

10.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条件;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12.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1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核心内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社会互助。

1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保障项目和保障标准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

 

(七)

1.现代市场应该是同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2.市场行为准则又称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

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

3.市场机制由价格机制(最明显、最直接的市场信号)、供求机制(最主要)、竞争机制组成。

4.计划和市场,是现代社会条件下资源配置及利益分配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个社会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让市场调节发挥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个社会选择的是市场经济。

5.市场经济的功能:

1)具有自发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关系平衡的功能

2)具有快速传递各类经济信息的功能

3)具有自发刺激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功能

4)具有择优汰劣的功能

5)具有客观评价各类要素的贡献,为公平分配奠定基础的功能

6.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首先,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保障。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保障。

7.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8.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弱点和局限。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此外,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有其特殊作用。

9.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10.宏观调控的常用调控手段有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八)

1.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2.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3.经济全球化以发展国家为主导,以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下几个方面:

国际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4.世界贸易组织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国之间实行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5.所谓对外开发,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选择,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决策。

7.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

1)对外贸易

是国际间商品流通,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

当出口值大于进口值是,称为外贸顺差;当进口值大于出口值时,称为外贸逆差。

2)利用外资

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吸收直接投资,包括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合作开发、合作经营;另一种是吸收间接投资,包括境外各种贷款,吸收境外存款、在境外发行债券和股票

3)对外投资

4)深化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

5)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8.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