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点滴体会.docx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点滴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点滴体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点滴体会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点滴体会
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它像一个杂味瓶,酸甜苦辣各种味道样样俱全。
但是只要你去细细体味,你会发现苦中也有乐。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累并快乐着。
教师,一直被人们称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跟教师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关。
大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学生都寄予了无限的希望,都想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早已成材。
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尤为重要,其中“谈话”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同学生成功地谈话,能起到积极引导、扶正祛邪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心情愉快,气氛和谐;但失败的谈话可能会导致一场“口舌之战”,学生和教师情绪对立,有的学生甚至会走上极端。
所以我认为:
教师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使之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乐声、误人禁区的哨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第一、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选择地点。
对于犯错的学生,我通常会把他叫到没人的走廊去谈话,尽量避免到办公室。
因为在学生心理,认为去办公室就准没有好事。
去了办公室,这也等于告诉其他同学,他犯错了。
他会觉得没有面子。
我班有位朱同学,他是一位让任课头疼的调皮学生,那么被叫去谈话,自然是家常便饭了.所以他对谈话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即使叫去谈话,效果也不十分理想.所以为了能让他不抗拒我,我经常把他叫到走廊聊天.对于这样的谈话方式,他态度好了,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后来,他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告诉我内心的困惑,以及自己的理想.同时感谢我能考虑他的想法.其次态度和蔼,语气亲切。
这样,学生易于接受,敢讲真话,会向你敞开心扉。
我觉得学生对老师多少有畏惧心理,假如你摆老师的架子,那么他们对你就有戒备心理,就不可能接近你。
你也不可能去了解他们。
第二、教师与学生谈话可以用“讨论式”进行。
在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学生常常会碰到一些难题,当学生同你讨论某些问题时,你们的意见可能会有分歧。
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讨论,层层剖析,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判断、辨别的能力。
不应该生硬训戒,学生即使服气,也只不过是暂时畏惧于老师的权威。
这样的话,学生对你是充耳不闻,口服心不服,感到迷茫。
接班以来,我就注意和学生的相处,做到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理.有一周卫生情况一直不十分理想,我也很着急,我没有直接在课堂上训斥他们,而是当天下午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找出他们不足的地方.然后把这些原因分析给他们听.从那以后,学生在做值日的时候,就能仔细地做好每个细节.学生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老师,你是能走进我们心理的老师,就像我们的姐姐一样关心,教育我们.
第三、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可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当我们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换位思考”。
可以让自己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亲朋好友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共同打乒乓球、踢键子、做游戏,在大家在心情愉悦、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引人话题。
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
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
我喜欢在课间,课后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有时候和他们聊聊天,有时候和他们一起玩,比如,下雨天体育课,他们在教室里玩棋,我就抽时间到教室去,和他们一起下棋.在这过程中,不但了解了他们,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可爱之处。
第四、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
做为教师,往往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愈深,对学生的短处就“恨”之愈切。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是这样。
但是这样难免就会高谈阔论,用大话说教,处处加以批评指责。
可是,学生并没有听进去,反而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或者当作耳边风,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报复情绪。
后来慢慢地我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告诉他们我的发现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笑,是自信,自豪的笑,那是多么纯真,多么可爱。
其实,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尤其是对于班级里所谓的后进生。
也许他们成绩不好,但是在人品上却有自己的闪光点,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多鼓励他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毛病,找到自信。
我们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在艺术方面有很大才华,她剪出的东西,栩栩如生.我就趁此机会,好好地表扬了她.后来,帮她确立目标.后来,在县里的艺术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她的文化科也有了相应的进步.现在她的脸上多了自信的笑容.
第五、和学生谈话应多一点幽默感,给他们台阶下。
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谈,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大哭鼻子,或者乱发脾气,这时,我们千万不要厌烦,不要大声责骂学生,甚至发火,倾盆大雨般地批评学生,使学生如履薄冰,更加自卑。
此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神态和动作,设计几个玩笑,引他破涕为笑,缓和一下气氛,再因势利导地交谈。
也就是说,对于他们犯得错,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任何时候都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对他们充满信心。
一次一名学生做随堂练习时,趴在桌子上迟迟不动笔,旁边名女孩子实在看不下去,便站起来说:
“老师,他趴在桌上什么也没做。
”我说:
“做作业前是要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相信他想好后会做作业的。
”说完后,那学生慢慢抬起头来,对我报以感激的目光,然后拿起笔,在本子上写起来。
班主任遇到这类揭发或议论同学短处的情况时,我觉得,语言要宽容,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给他们“台阶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
第六、与学生谈话可带一点自我批评,助以适当的爱抚动作。
因为有时候肢体语言也能做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当教师跟学生在某件事上关系比较紧张时,我认为,做教师的不能一味以师长的面孔自居,而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说说自己应该负哪些责任,哪些地方没有帮助关心到学生。
哪些地方对学生的态度不够正确等,这样,学生会自觉查找自己的责任,会学着理解和体谅老师。
第七、对学生在交谈中说出的内心秘密.班主任绝对要保密。
班主任还要守信,做到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
教师既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辩明是非,又要为学生保密,不让学生面子扫地,背上思想包袱。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从接手这个班级开始,我就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周记,内容不限。
慢慢地他们习惯用周记和我交谈,告诉我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困惑,不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在日记本上给他们回复,提出我的建议。
学生既可以解决问题,又没有思想负担。
比如,有学生在日记中讲到在家里不受重视,妈妈不爱她,她说妈妈是坏人。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就站在她的角度,举出例子告诉她父母是爱她,关心她的。
改变她的思想,让她去发现生活中的幸福.
第八、与学生谈话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生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分析事物,积极地处理矛盾,并帮助学生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当然,想管理好一个班级,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做,去关注。
总之,我认为当好一个班主任是不容易的,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不容易。
班主任工作需要我们时时用两颗心去关注他们,那就是责任心和爱心。
|浅谈师生之间的心里沟通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
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
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
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巧谈。
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
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
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
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
“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
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
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
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
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
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
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这样处理,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在教育与疏导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陶冶了情操,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总之,要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浅谈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艺术
我常听家长说:
孩子倒不如小时候听话了,而且歪理一套一套的。
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往来,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吗?
也许,你曾多次找学生谈话,问:
“近来你的思想状况怎样?
”、“你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什么意见?
”等等。
结果,学生的回答和你的提问一样空洞。
也许,你曾多次进行书面调查,要求学生给你提几条建议,写写对你的意见,其结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老师的工作方法太呆板,不符合学生的特点,激发不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兴趣。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想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想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师生感情。
下面介绍在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即平时与学生沟通的“三步曲”:
一、第一步,观察:
观察是班主任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工作中越是善于观察,越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学生。
学生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哪些特点和品质应该加以培养,最好采用哪些方式和方法,而哪些特点和品质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应加以改正等。
我为了全面了解我班的学生,利用上课时、课间休息时、班级活动、在餐厅就餐、在公寓就寝等一切能与学生见面的机会,仔细的观察学生,从而获得了班上每一位学生的丰富的资料。
上课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的气质、注意力和语言的种种特点,在较浓的学习气氛中得以流露和展现,通过观察,可以弄清楚学生对哪些学科感兴趣,学生思想理解教材以及学生的意志力,如是否坚持遵守课堂纪律,学习的态度等。
班级活动是我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处事能力。
徐晓丽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原来的她沉默寡言,通过一段时间仔细的观察,我发现她学习认真,做事细心,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完成的很及时,于是我请她做了语文课代表,锻炼她的交往能力,后来又让她担任了学习委员。
通过一段时期的培养,徐晓丽变得团结同学,能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后来被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成了我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
对学生的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以一次活动或一节课的观察,就对学生下接结论。
从学生的语言里,从他的面部表情和姿态上,发现其行为的真正动机。
对学生的个性作出某中结论,只有在获得一定的确凿事实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分析后有可能获得。
二、第二步,倾听:
倾听就是用心细听。
凡是成功的班主任,在于学生交往中,都十分重视这种心的交流。
倾听学生的谈话,然后与其沟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可以在平静中撞击出火花,又可以在波涛中留下一片平静的海湾。
当我认真的倾听﹑让学生看到我专注的神情,事实上就告诉学生:
我很注意。
在现实中,有的班主任不重视倾诉学生的心声,没有倾听的兴趣,有的不善于倾听,以至于忽略了学生的讲话的实质内容,有的甚至似听非听,影响了师生信任关系。
倾听首先要有听的兴趣、听的耐心,同时要注意观察和体会学生所表现的情绪以及词语的选择及运用。
他来办公室找我,一开始吱吱唔唔的不说话。
我先请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边喝边说。
孙晓东脸红红的,低着头先给我道歉:
“老师,我错了,……我……我又在英语课上看课外书了……”原来,英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发现孙晓东同学在看课外书,所以英语老师就走下讲台,在同学们中间讲课。
这时,孙晓东已经收起了课外书,又专心听讲了。
从他的话里我得知孙晓东的英语基础不好,对英语课不感兴趣。
当英语老师给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把孙晓东向我主动承认错误的事情说给他听,让他了解孙晓东的英语基础情况,并请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孙晓东补课。
后来,孙晓东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课上再也不看课外书了。
仔细地听学生的倾诉,并做好详细记录,以此为突破口展开调查,处理事情,因此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很高。
三、第三步,谈话
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班主任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
话,人人会说;但话,不是人人会谈。
无论是交流还是谈话都是一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的交流,他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
班主任应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极力赞美他们。
林肯曾经说过:
“每一个人都喜欢赞扬”。
徐义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与其他学生交往,缺少自信。
由于心理压力大,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上不去,我发现他喜欢美术设计,时常写写画画,有时还画的挺像。
我把徐义叫到办公室,结合他平日遵守纪律,学习认真等优很表现,极力表扬了一番,又分析了他在美术方面的发展潜力,鼓励他参加课外美术选修,团结同学争取更大的进步,当时徐义就很受感动。
当我在班上征求《班级周报》的编辑工作时,徐义主动请求担任编辑工作。
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
很快图文并茂的《班级周报》成为班级的宣传阵地。
在学校评比当中屡屡夺魁。
徐义同学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连年被评为“十星学生”。
以上是与学生沟通的“三步曲”,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还应保持宽容的心态,用心去呵护学生:
宽容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美德。
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影响学生,应具有宽容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
“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综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可以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此乃对学生的爱。
日本学者大成竹对698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爱和宽容”占学生喜欢教师品质的第一位。
我国的教育专家对2000名中小学生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是宽容和富有爱心的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批评、讲述的道理和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和催化,或是促进教育的过程,或是阻、碍教育的过程。
一个学生只有真正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批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行为。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漠,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势必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形成逆反心理。
当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得感情体验时,他会逐步懂得应如何用高尚得道德情感对待别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尊重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克己奉公等道德经验。
“全国师德标兵”之一、上海市尚文中学教师黄静华,她26年如一日,事事处处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来看待自己的学生,用真诚的感情去爱学生,精心塑造他们的心灵,被誉为“用心编织师爱花篮的人”。
她班里有个学生叫小俞,父母离异后,由于失去了家庭的温暖,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他占上了抽烟、偷窃等不良习气。
黄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并没有批评小俞,而是更加关心小俞的日常生活了。
但是有一天,小俞留下一张字条跑了,纸条上写着:
“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不想读书了,不要找我。
”黄老师看罢纸条,焦急万分,蹬上自行车四处寻找。
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学校,就象丢了自己的孩子似的失魂落魄。
正是黄老师平时付出的爱,启发了孩子的童心,在外滩游荡了一天的小俞猛然想到不:
老师找不到我要着急的,她会着急的,她会不吃饭、不睡觉的……傍晚6点多钟,小俞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检讨,站到了黄老师的面前。
黄老师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把将他搂在怀里。
孩子似乎理解老师的心,流着眼泪说:
“老师,我会改正的,我会变好的。
”情感只能靠感情去熏陶,情操只能靠情操去陶治。
学生得到老师得爱,才会把这种爱迁移到对老师、对同学得爱。
试想,假如黄老师对学生不是这样宽容,富有爱心,假如流浪了一天的孩子,想到的不是爱他的老师会着急、会不吃饭、会不睡觉,而是想到老师会训斥、会罚站、会赶他回家……其结局又会怎样呢?
心与心交流,是教育者爱心奉献,教育个人,教育集体的一个沟通过程。
只有心心相通,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一个学生往往会从崇敬一个全身心的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教师开始,从体验师生之间美好感情开始,正确看待人生,执着地向往、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
沟通:
从"心"开始---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误区浅谈2007-03-31
17:
09教育家苏霍姆林萨斯基指出: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作为班主任,每天都可能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要注意冷静地思考细致地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是人与人这间沟通与交流是否顺畅,是否有效的问题.在班主任工作的众多环节中,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遗憾的是,恰恰在这样一个环节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却常常存在着沟通偏差,沟通乏力和沟通失效的情况.
沟通的偏移化
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容易产生"过严"或"达宽"两种倾向."过严"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威严"变形变味.让学生产生畸形的畏惧,压抑心理.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过宽"就是一团和气,淡化原则和规范,师生间看似火热,亲密.但极易导致老师威信扫地,尊严全无,也不会取得良好的目的.
沟通的程式化 容易产生就问题谈问题,就错误谈错误的现象,较少涉及学生的理想前途,人生目标,意志品质,道德情感,人文关怀等问题.
沟通的被动化 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如发现了问题未及时处理或问题已经较为严重了才想到处理,或者是学校下达了行政指令了才处理.
沟通的说教化 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表面化,简单化,习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了标难以治到本.
如何处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说:
“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
”此话不无道理。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面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渴望体现个人价值、迫切要求成材的特点,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复杂。
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
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也就是说,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具体来说,就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亲娘一样关心,像后娘一样狠心,像干娘一样热心,像丈母娘一样偏心。
这样的提法,几乎近于玩笑,其实,是很值得玩味和认真琢磨的。
其实质,无非就是说,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所谓“对待学生要像亲娘一样关心”
亲娘对待孩子是打心里疼爱,从骨子里喜欢。
所谓“孩子是自己的好”就是很好的明证。
亲娘对子女的这种“真”爱,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辛茹苦,辛苦一生,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
这种爱是天地之间至纯至美的爱,是最崇高和伟大的爱。
一个老师,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
学生进步了,他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有缺点,他会温和的善意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