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3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文学常识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重点词语

颠沛流离(diānpèi)商酌(shāngzhuó)累赘(léizhuì)朦胧(ménglóng)

拖沓(tuōtà)妥帖(tuǒtiē)譬如(pìrú)

修润:

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

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

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

不必要,麻烦。

拖沓:

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

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

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

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

离散、流落。

4.重点问题

(1)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答:

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第13课《最苦与最乐》

1.文学常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2.文体知识

议论文:

(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

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

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3.重点字音

小心翼翼: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第14课《驿路梨花》

1.文学常识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

2.文章主题思想

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生动的精神面貌。

3.重点字音

驿路(yì)陡峭(dǒuqiào)花瓣(bàn)简陋(lòu)撵走(niǎn)

麂子(jǐ)恍惚(huǎnghū)修葺(xiūqì)

迷茫:

广阔而看不分明的意思。

简陋:

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

恍惚:

指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

香气四溢:

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溢,水满外流。

折损:

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

陡峭:

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

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悯人: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众说纷纭:

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

心直口快: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也说心直嘴快。

变化莫测:

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4.重点句子

(1)山,好大的山啊!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赏析:

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做铺垫。

(2)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

赏析:

两个“都”字反映了老区人民心灵的美好,社会主义祖国多民族大家庭温暖如春。

5.重点问题

(1)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

答:

茅屋的主人是谁?

(2)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作用:

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作用:

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

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3)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

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

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答:

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4)本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

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第15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

1.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

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

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重点字音

德馨(xīn)鸿儒(hóngrú)苔痕(tái)案牍(dú)

5.重点词义

笑有鸿儒(古义:

大;今义:

鸿雁)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形体、身体;今义:

形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品德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亭亭净植(古义:

立;今义:

栽种)。

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菊,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6.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7.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8.句子翻译:

(1)原文: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原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原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原文: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9.重要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运用比喻(或类比、对比)的手法,将“山、水”来比作“陋室”;将“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从而引出主旨句。

(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品质。

(4)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5)“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

(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8)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爱莲说》

1.文学常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7.句子翻译:

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3.主体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

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

5.重点问题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答: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答: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答: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答:

菊:

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