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21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docx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

2018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

56段)。

据此,不难概括出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2—16题。

(20分)

魔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

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

”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

“瞧,还套着那沉甸甸的外衣!

”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

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

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

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

“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

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

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说,它比什么都珍贵。

……“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

”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

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没有揭开过盖子。

”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

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

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

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

”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

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

”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

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

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

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

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

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

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有删节)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考点】考查对学作品表达技巧鉴赏,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叙事类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主旨。

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思路分析】要结合平时所学进行赏析。

《荷塘月色》《荷花淀》《边城》《故乡》《祝福》《药》等均可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路开阔。

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3分)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显示人物的情态。

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对中关键词语含义与作用的把握能力

【解析】要结合词语所在语句,结合上下全面理解。

该题难度不大。

14.联系全,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

(不超过15字)(3分)

【答案】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

【考点】考查对的整体理解和语言的连贯、生动。

【解析】题干要求所写的话能揭示主旨,考生应从中勾画那些能表达主旨(体现或中人物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的句子。

据2、3、8、17、18段,“我“因”初次远离家乡”而“最沮丧;老太太却把一个空盒子当作是她“最宝贵的财产”,“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因为“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据此,可以概括出本的主旨。

【思路分析】应从全整体理解入手,尽可能在原中寻找答案。

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为线索,贯穿全;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贝格斯太太是全主人,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考点】考查对内容的概括与评价。

【解析】的标题,前人用“题者,额也”概括其作用,因此考生可从的主旨、小说的主人,写景状物散的线索(结构和行)、象征意义等角度入手。

【思路分析】作为开放型试题,考生可以任选一说回答,但得能够自圆其说。

答题时,要注意紧扣的主题和构思。

16.赏析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热爱故土,珍视亲情;淳朴善良,热情爽直。

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考点】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注意从对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举动等方面分析。

三、古代诗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7—21题。

(18分)

宝绘堂记(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有删节)

[注]锻炼打铁。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答案】B

【考点】考查理解中重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信息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

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思路分析】要注意结合上下推断词义,这些诗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

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

【考点】考查言虚词在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思路分析】《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言虚词,应熟练掌握。

可用已知(四个对照句分别出自《指南录后序》《季氏将伐颛臾》《鸿门宴》《赤壁赋》)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

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判断。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答案】c

【考点】考查词类活用的判断,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思路分析】要熟悉词语的各种活用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活用及其规律和翻译的方式、方法。

如果对此不太熟悉,也可根据上下的意思推断。

20、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构思极具特色。

作为记,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层次清晰,论证严密。

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言简意丰,采斐然。

D.本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

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D

【考点】考查对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表达技巧和行思路的赏析与评价。

【解析】D项原信息在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可见,“也未‘发狂’”与原不一致。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综合分析能力。

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把选项回扣到原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

21.把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3分)

【答案】

(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考点】考查翻译中的句子

【解析】

(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

(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参考译】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

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

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

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

”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寄托心意罢了。

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

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

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

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

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

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

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

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的祸害。

原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

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

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

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

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

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

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记录这事。

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第二空要分析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的情感。

(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意+主旨情感)。

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析】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

”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

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

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

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

“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

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相似,实质有高低。

“雪花不似梅花薄。

”“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

“梅花散彩向空,雪花随意穿帘幕。

”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

(1)有不少成语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

【答案】

(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考点】考查概括概括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第一问难度不大,考生很容易根据积累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概括成成语;第二问则需要明白两人对话的内容才能概括出。

【思路分析】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透过表层抓本质,才能形成论点,再加以评析。

(四)古诗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

(4)__________________,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_____________。

(欧阳修《秋声赋》)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

(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2)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是谓天地之义气春生秋实(5)通古今之变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考点】考查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思路分析】对中国古代优秀诗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试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素养。

四、作(60)

26.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

(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作解析】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浙江卷自04年自主命题开始,都是话题作与命题作,新材料作还是第一次。

从本质上讲,新材料作脱胎于材料作,但又不限制体,同时保持了话题作的开放性“三自”,更具灵活性、新鲜性与开放性,也更能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新材料作因其“新”的特点,容易给考生设置一些无形的障碍。

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另起话题,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如有的学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则有可能偏题。

第二,必须考虑绿叶与根的双元关系、辩证关系。

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

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是相互的。

有很多考生应该会提炼出“感恩”的观点,比如“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等等都可以,但是像一般的帮助别人,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情人之间的互相体贴,陌路人一个友情的微笑,身处尴尬时一份温馨的怜悯等等就与材料中的“感恩”之味有点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与根”的关系。

第三,要写好这篇,对考生的的思维能力要求较强。

近几年浙江省命题导向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激活学生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学生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

如果考生能超越“感恩”,能从材料中品出根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给予与吸收,及再给予”,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比如“乡愁的化心理”等,则能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容易得高分。

总之,在全国大范围一片话题与命题的作大潮中,今年的浙江卷昂扬走在“新材料作”的行列,与全国卷及上海卷一起,情理兼重,相信积极参与生活,思考生活,注重生活积累与情感积淀的考生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