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20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2.随着古籍整理体例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修订点校本的需求日益突出。

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的倡议下,中华书局于2007年起,全面展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

重视整理文化典籍,是基于它()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是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有利于挖掘和保护当代文化④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3.定位为“文化中国、文化卫视”的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别出心裁地推出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意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展示自己所掌握汉字的水平和个性的舞台。

此举是基于汉字()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要文明标志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

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5.国画,又称“中国画”。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B.①③

C.②③D.①④

6.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7.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8.我国至今

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表明()

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

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的区域,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9.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

“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11.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2.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

《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

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

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3.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14.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国捐躯

③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

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自强不息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①孜孜不倦、持之以恒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③明公灭私、天下为公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6.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今天,我们走

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

A.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B.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C.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D.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7.每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都有着自己显著的

时代内涵,以人为本就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的内涵。

这主要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A.开放性B.时代性

C.科学性D.实践性

18.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山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

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③④

19.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④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了()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1.“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她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2.201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活动。

我们纪念烈士,就是要用烈士精神()

①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②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抑制外来思想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民族文化发展面临新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如本土文化受到轻视和挤压,有的甚至淡化和消逝。

为此,我们必须()

①通过弘扬时代精神来弘扬民族精神②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4.中国国家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

重要示范作用。

为此,国家博

物馆和文博界要始终牢记传承历史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独特作用。

材料体现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

①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对外宣传推介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25.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该发言()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

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6.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

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齐鲁文化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一方面,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在汲取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齐鲁文化又是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核外,更具有鲜明的山东特色。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齐鲁文化的双重性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在兼容各种文明的基础上健康增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

其中从全球视野看,文化的“包容性增长”应该允许多种文明共同繁荣进步,不能企图用一种文明铲除、取代另一种文明,也就是不能搞“文明的冲突”。

材料二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

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

吾尔木卡姆艺术。

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何在,以及在全球化条件下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包容中发展。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28.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有人认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29.材料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缔造了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正是有了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形成了强大

的凝聚力向心力。

我们学习历史,就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珍视先辈们创造的优良传统,深切感悟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凝聚起推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