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129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docx

小学建筑设计投资估算说明范本

小学建设项目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说明篇

第二章结构设计篇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篇

第四章暖通设计篇

第五章电气设计篇

第六章消防专篇

第七章环保专篇

第八章绿色建筑与“两型”建筑设计

 

第九章规划建筑设计说明篇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小学。

项目用地面积约14453㎡,建筑密度≤20%,建筑控制高度<24M,容积率≤0.8,绿地率≥35%,按规划条件书计算计划建筑面积约11562.4㎡,办学规模为24个班级。

二、设计依据

立项批复;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建筑色彩管理规定》;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建设项目设计招标书;

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和相关文件。

三、项目区位

小学基地位于。

基地现状

项目用地现状为民房和施工堆填区。

南侧为在建小区,北侧为武警总队培训基地和修理所。

四、项目分析与设计策略

1、五线控制

橙线

  用地东侧临经七路为规划地铁8号线特别保护区和控制保护区,根据相关规范“轨道交通特别保护区”内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地面地下工程项目及进行钻探作业。

在轨道交通沿线两厢建设“控制保护区”内的地上、地下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在办理手续时,必须征求市轨道办意见。

  项目宜避免在“特别保护区”和“控制保护区”进行建设,宜将主要建筑布置于用地西侧。

气象线

  用地南侧毗邻马坡岭国家气象站,成排障碍物绝对高程145.70米,孤立障碍物绝对高程170.70米,对本地块无影响。

高压线

  用地南侧隔纬十三路绿带内有高压走廊,规划时应考虑其对学生生理、心理影响。

2、“用地状况”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用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高程50.0-57.2m。

西侧为丘地,地势稍高。

东侧为池塘填土区,地势较低土质疏松。

3、“城市交通”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用地东侧临经七路,南侧临纬十三路,车辆噪声可能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4、“可建范围减小”与“集约化用地策略”

用地内西北角目前为武警总队修理所用地,该地块用地面积约1780㎡,要求本次设计不考虑使用且不能影响学校整体功能设计,导致实际可建用地面积约12673㎡。

集约化用地策略

传统“鱼骨型”布局方式

布局拥挤,在有效用地范围内可建筑建筑面积偏小,无法满足教学基本需求。

教室离运动场过近,不符合规范要求。

连续“线型”布局方式

南北向用房主要用作教室等主要教学用房,东西向用房作为楼梯、卫生间、教辅用房等辅助性空间。

5、“高强度建设”与“空间整合策略”

高强度建设

由于西北角用地虽可预留作为绿地,但不能用于建设,项目实际容积率达到0.9,高于小学一般不宜大于0.8的标准,生均用地面积也由13.4㎡降至11.73㎡,且建筑布局受到限制,主要建筑体量集中,校园空间局促。

空间整合策略

  将建筑主要沿西侧布置,建筑围合空间与运动场空间联系、整合;

  沿学校主入口向内形成具有一定纵深和宽度的轴线空间。

大体量体艺馆采用椭圆形设计,有效消解体量压迫感,打开校园入口;

  6、“交往需求”与“活动场地最大化策略”

交往需求

  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人的社会角色多样化,使得交流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传统教育模式的乏味封闭空间与开放自由交流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作为一座小学,校园的环境及建筑内外空间设计,也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依据,并努力使建筑与环境成为学生环境教育的因素。

  但由于用地限制,使得学生室外活动难以得到保障。

活动场地最大化策略

  首层局部架空,作为学生课间或雨雪天气活动的场所。

  教室外开敞走廊宽3m,可供学生课间活动。

  报告厅屋面平台也可作为学生室外活动场地。

  预留用地先期可根据征地情况设计为植物园,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7、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本项目按绿色建筑一星标准设计,采用的绿色技术和措施主要有:

营造良好声环境,减少外界对建筑以及建筑之间的噪声干扰。

 采用坡屋顶、垂直绿化方式。

 绿化植物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如香樟、玉兰。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减少人车干扰。

有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利用底层架空形式改善通风环境和增加室外活动场地。

室外尽可能铺设透水地面。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建筑外窗设置遮阳系统。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选用节水卫生器具。

绿化、景观用水采用回用雨水。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减少装饰性构件。

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

7、实施建议

通过前期分析和方案比选,本项目存在一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在设计和实施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1)如可能,建议尽快将西北角用地纳入学校建设范围或扩大用地——本项目生均用地面积13.4㎡,低于“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三类学校24班校园面积16200㎡,生均15㎡的标准。

(2)虽然用地东西有一定高差,但因校园面积不大,人员比较集中,不建议在校园内设置台地或设置室外台阶,以避免交通不畅、学生拥堵,雨雪天跌倒,引发安全事故。

(3)由于用地相对紧张,建议集约化利用,对建筑进行整合设计,如将主要教学用房布置于4层以下,将5层作为其他辅助功能用房使用;将南北向用房作为教学用房,东西向用房作为楼梯、卫生间等辅助性用房,既满足规范要求和使用合理性,又能节约校园空间。

(4)在控制建设经费前提下,建议尽可能增加学生室外活动场所,包括但不限于:

底层架空,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场所;上部楼层扩大外走廊;设置二层屋顶平台、层层设置连廊等方式,增加学生活动交流空间。

(5)由于西北角用地一期无法利用,限制了规划布局。

建议该地块一期可用范围作为绿地,待条件成熟时,二期可以扩大为学生课外活动用地,或根据办学需要扩大教学用房,将地块对建筑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五、规划设计

(一)规划结构

“一轴三区”基本骨架。

  “一轴”

——以校园主入口为起点,向内延伸,构成整个场地的主轴线。

位于场地北端的报告厅,作为轴线的端点,沿轴布置林荫树种,营造绿意盎然的校园氛围。

  “两区”

——以场地主轴线为界,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为“教学综合区”,东区为“运动生活区”;西北角待征用地为预留发展区。

  

  1、西区“教学综合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建筑群体,整合了教学、办公于一体的功能,各部分通过风雨连廊连接在一起。

集约的综合体建筑体现了规划的整体性。

  2、东区“运动区”中部设有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球场和器材运动区。

  3、预留发展区既可作为植物园,也可根据学校发展建设教学用房。

(二)功能布局

综合楼

  教辅和行政办公综合楼沿纬十三路学校主入口附近布置,既可有效遮挡城市噪声,营造安静校园内部环境,又方便学校办公对外联系。

教学楼

  主要教学用房靠校园内部布置,远离高压线和运动场,拥有良好的朝向、声环境和日照通风条件。

  教学楼连接部位布置为楼梯、卫生间、教师办公等辅助用房,使用地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报告厅

  位于校园轴线端头,与首层架空活动场地结合,屋顶平台作供二层学生活动。

食堂

  位于食堂风雨操场综合楼一层,可供600名学生和全校教师同时就餐。

风雨操场

  位于食堂风雨操场综合楼二层,通过大踏步与运动场联系。

局部平台兼作运动场主席台。

(三)交通分析

出入口——

  南侧纬十三路为主出入口和机动车出入口,东侧经七路为次出入口。

车行流线——

  校园内实行人车分流,非必要时,机动车不进入校园内。

  教师车行流线

 从纬十三路机动车入口进入地下车库。

  后勤物流流线

  从纬十三路机动车入口进入地下车库。

  家长接送车行流线

  在南侧学校主入口附近设置家长接送停车位,供家长停车等候。

非机动车流线

  非机动车从学校次入口出入,停放于北侧教学楼架空层内。

人行流线——

  人行流线校园中轴线聚散组织,简洁有序,各功能区间联系便捷。

教学楼间以宽阔的走廊联系,方便学生在各功能区间的自由活动。

垂直交通——

  合理布置楼梯位置,便于学生疏散。

主要交通楼梯宽度为4m,满足快速安全疏散要求。

  设置一台货梯,联系地下室与厨房,避免货物运输对校园安全产生干扰。

(四)地下空间利用

  本方案除将家长接送车位布置于地面外,将停车主要布置于地下,尽量减少地面车位对校园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地下车库设计于行政办公楼和风雨操场下一层,在临纬十三路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主要服务于教职工和学生家长会车辆停放。

地下室平时做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为人防工程。

  车位数量50个,并配置有一定数量无障碍车位。

  地下空间同时设计有水泵房、配电室、卸货平台等辅助性用房。

地下室在地面设计采光井,利于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五)消防分析

  1、消防车道

  在校区内部规划形成消防环路,消防车可到达各个扑救面,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坡度小于7%,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

  二期用地未完成征拆时,消防车可在校园内部沿中轴线穿行,展开扑救,不影响消防安全。

  2、防火间距

  规划建筑防火间距符合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防火间距。

  3、安全疏散

 校区设置三个疏散出口,分别位于纬十三路和经七路。

(六)竖向设计

基地现状西部、北部较高,东部、南部较低。

竖向设计遵循这一场地特征,整体保持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格局,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基本平整。

  学校入口标高与纬十三路略高,向北沿中轴逐渐抬起。

教学区略高于中轴,运动场略低于中轴。

  西北角与修理所衔接部位,建筑与现有围墙保持2米左右施工距离,避免开挖影响围墙稳定性,设计标高基本与原标高保持一致,并与教学楼二层基本平齐,今后可作为植物园、学生活动场地或加建教学用房。

  由于周边城市道路标高尚不明确,暂不考虑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七)景观分析

以环境塑造人……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展示自然景观、建筑的丰富形态,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人文氛围。

结合场地布置生物园、植物园、艺术墙体、雕塑等景观节点和小品。

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结合校园空间骨架特征,形成以公共景观核心为统领,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相结合的多层次景观体系。

  公共景观核心:

  重点打造校园入口广场,形成开阔和富有吸引力的景观节点,通过布置文化小品、艺术装置和铺装,植物绿化,打造校园记忆的焦点。

  景观轴线:

  两个组团之间通过一条中央景观轴线串联起来,既是沟通运动区、生活服务区的动线,又可将两个广场整合在一起。

  庭院节点:

建筑群体通过适当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可以设计为生物园、英语角,提供学生课间活动的场所。

六、建筑设计

1、基于青少年学习、活动行为特征,营造一种利于成长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增加非正式教育场所,为学生提供活动、交往空间,提升学校品质。

2、建筑形体简洁流畅、整体大方,造型富有特色,体现现代校园建筑的特点。

外墙为砖红色面砖,色泽清新明快。

屋顶采用坡屋面,有利于隔热和排水。

3、教学用房:

设置四层,五层为图书室。

每间教室内设置卫生工具间,每层设置学生卫生间。

南向走道宽度为3米,可用作学生课间活动场地。

教辅用房:

能满足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需求,按《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建设标准设计科学教室。

学生食堂:

设计为一层,师生分别设置配餐间。

设置学生座位606个。

设置教师座位82座。

风雨操场:

作为风雨活动场地、室内球场和文艺演出厅。

办公用房:

满足办公、接待、会议等需求。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14453

合21.68亩

净用地面积

14453

合21.68亩

2

总建筑面积

13523.3

3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11423.3

共24班,1080名学生。

生均面积10.6㎡。

4

其中

教学楼

4825.1

24班

综合楼

4153.2

科教、办公

报告厅

386.5

食堂、风雨操场

2044.4

门卫

14.1

5

地下建筑面积

2100

停车、配电及消防

6

建筑占地面积

2836

7

建筑密度

%

19.7

8

绿地率

%

36

9

容积率

\

0.79

10

机动车停车位

61

其中

地上

11

地下

50

第二章结构设计篇

1、设计依据

1.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1.2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由于本工程位于湖南省市范围内,所以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6度。

1.3工程地质情况

因建设方未提供相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以暂时无法进行分析。

2、结构设计

2.1结构选型

a.教学楼为五层框架结构,平面位置及尺寸详总图及单体建筑图,梁、柱、板均采用现浇,建筑物根据温度伸缩缝相应设置一道伸缩缝。

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b.综合楼为五层框架结构,平面位置及尺寸详总图及单体建筑图,梁、柱、板均采用现浇。

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c.食堂及风雨操场,为二层框架结构,平面位置及尺寸详总图及单体建筑图,梁、柱、板均采用现浇。

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礼堂屋顶采用网架结构。

2.2基础根据单体具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决定。

3、主要结构材料

3.1钢筋:

HPB300级fy=270N/mm2

HRB400级fy=360N/mm2

3.2混凝土:

垫层:

C15

梁、板、柱、基础:

C35~C30

3.3墙体:

外墙﹑楼梯间采用200厚粘土多孔砖,内隔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篇

1、设计依据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

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甲方提供的设计条件

5.其它各专业提出的要求

2、设计范围

本专业设计内容主要为

1.规划区内给水及消防设计

2.排水设计

3.雨水设计

3、水源

本规划区给水水源由市政供水管供应,市政水压相对于正负零标高为0.30MPa。

4、给水及消防

规划区内用水量:

按每人每天40L,学生及教师总人数约1150人,规划区总用水量约为46.0m3/d。

4.1给水

规划区从纬十三路上的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两根DN200的市政给水管网,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水,

室内给水系统不分区,所有单体全部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在室外供水环管上每隔100-120m设置一个DN100的室外消火栓。

接管处采用阀门控制。

更加有效地保证规划用水要求。

4.2排水

规划区排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规划区点总排水量约为:

67.32m3/d。

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采用分流制排放,经化粪池处理后最终排入纬十三路上的市政污水管网。

排水管上检查井的间距不大于30m,排水管交叉、转弯、变径处须设置检查井。

排水管连接采用管顶平接,坡度尽量与地面坡度相同,但不小于最小坡度。

4.3雨水设计

规划区内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雨水量采用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来计算,经过计算总的雨水量约为:

543.6L/s。

雨水经过雨水管网汇合后,最终排入纬十三路上的市政雨水管网。

4.4消防给水

1.本学校室内消防用水量为:

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25L/s,室内外消防用水均由地下室288吨消防水池供给。

2.室内消防管道布置成环状,消防管道设消防水泵接合器二套。

5、校区内各建筑单体给排水设计

5.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总图提供的设计条件

5.其它各专业提出的要求

5.2给水系统

1.设计范围

校区内各建筑单体详见给排水和消防给水工程设计。

2.水源

水源由市政活水直接供给,水压、水量均能满足供水要求。

3.用水量

生活给水量按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执行,考虑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放宽用水定额。

4.给水系统

单体给水系统竖向不分区,全部采用市政直接供给。

5.消防系统

消防栓给水系统

A.室内外火灾延续时间为:

2h

B.设计消火栓总用水量35L/S(其中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

C.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13mH2O

D.室内设DN65规格的消火栓,并且配有消防按钮

E.消防系统在室外设有XQ-100水泵接合器

6.节水节能措施

6.1设计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把耗水量降到最低限度,使有限的水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6.2排水设计

1.室内为污水、废水分流体制,污水及废水立管设伸顶通气立管。

2.室外为污水、雨水分流体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排水系统。

5.4卫生洁具的选用

大楼采用节水型国产优质卫生洁具。

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及型号

1

水泵结合器

XQ-100

2

地上式消火栓

SS100

3

消火栓箱

SG24/SN65

第四章暖通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设计要求

2、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纸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现行国家暖通空调专业行业标准及设计手册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小学。

项目用地面积约14453㎡,建筑密度≤20%,建筑控制高度<24M,容积率≤0.8,绿地率≥35%,按规划条件书计算计划建筑面积约11562.4㎡,办学规模为24个班级。

2、设计范围:

(1)防排烟系统设计

(2)通风换气系统设计

三、防火排烟系统设计

1、有对外开窗满足排烟要求的区域,均采用自然排烟。

2、所有排风(烟)管接入排风(烟)机前均装设280℃熔断防火阀,送风管接入送风机之前均装设70℃熔断防火阀。

3、排烟风机采用耐高温通风、排烟两用风机,要求可在280℃下连续运行30分钟以上。

4、所有排烟风管穿越隔墙处均用耐火材料严密填实。

四、通风换气系统设计

1、房间有对外开窗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2、房间无对外开窗均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3、锅炉房、设事故排风系统,按每小时12次换气设计自然补风。

4、卫生间和无窗卫生间设排风系统,按每小时12次换气设计。

5、厨房设事故排风,与厨房平时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合用。

风机采用防爆风机,风机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气开关。

6、厨房设燃气浓度报警装置,与厨房事故排风机联动,一旦燃气泄露,则开启事故排风机排风。

7、厨房的局部排风及补风系统由专业厨具公司成套供应,安装调试,且厨房油烟需经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出。

所有厨房排风机均选用电机外置型防爆风机。

五、自动控制

1、当有火灾信号时,关闭与防排烟系统无关的通风机。

2、所有280℃防火阀在熔断时均有电信号输出到消防控制中心,并关闭对应的设备。

3、火灾报警系统与防火系统联动。

六、保温及材料

1、排烟以及通风兼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钢板厚度按高压系统取。

室内的加压送风管采用2mm厚镀锌钢板制作。

室内加压送风管及吊顶内排烟风管外用25mm厚离心玻璃棉保温。

第五章电气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本项目为小学。

项目用地面积约14453㎡,建筑密度≤20%,建筑控制高度<24M,容积率≤0.8,绿地率≥35%,按规划条件书计算计划建筑面积约11562.4㎡,办学规模为24个班级。

a、《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b、《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c、《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d、《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e、《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f、《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g、《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h、《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i、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高低压供配电系统。

2.动力及照明配电系统。

3.防雷接地系统。

4.室外照明系统及弱电系统由建设方委托专业部门,我院进行配合。

三、变配电系统

1.本工程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最高负荷等级为三级。

由市政引来一路10kV高压电缆,高压电缆埋地引入。

2.负荷估算:

本工程为中小学建筑,计算容量为478kVA;预留后期发展负荷50kVA。

3.在综合楼一层设置一室内变电所,提供整个校区的照明、空调和动力用电,变压器的负载率为83%。

4.变配电所内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单母线运行,高压开关柜采用环网柜,变压器采用SCB10型干式变压器,高压进出线采用负荷开关。

5.计量方式:

采用高低压双计量方式,高压侧在学校配电房内设置计量装置,低压柜内分回路设置计量表(照明、动力分开计量)。

6.功率因数补偿方式:

采用低压集中自动无功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达0.92以上。

四、供电系统

1.水泵房、厨房等场所采用专用回路供电,消防负荷采用双回路末端互投供电。

2.从变配电所引出的线路,普通负荷采用YJV22-0.6/1KV电缆,在电缆桥架沿吊顶、地板、墙体或采取直埋敷设的方式,消防负荷采用ZR-YJV22-0.6/1KV电缆,在电缆桥架及沿吊顶、地板、墙体敷设,从动力箱引至用电设备选用BV-450/750铜芯塑料线穿钢管在现浇层或地面内暗敷,从照明箱至各用电点采用BV-450/750型铜芯塑料线穿阻燃硬塑管在现浇层或穿钢管在吊顶内暗敷。

3.动力负荷:

控制箱及配电箱均采用非标箱体,大型控制柜落地安装,小型控制柜均挂墙明装。

除照明总配电箱外,其余照明配电箱均嵌墙暗装;教室内小配电箱离地1.8m暗装。

4.保健室、食堂的餐厅、厨房及配餐空间设置专用杀菌消毒装置。

五、照明设计

1.照度标准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各照明场所参考下述标准进行设计:

房间名称

照度标准值

功率密度值

统一眩光值UGa

普通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办公室

300Lx

<11W/㎡

19

美术教室

500Lx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