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07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重难点

第一章课文目录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约140亿光年)。

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

宇宙(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地球

地球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及原因:

内因:

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

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

4个氢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释放大量的能量,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50亿年。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①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给地球提供能量:

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

是地球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源;

煤、石油等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②光球层:

黑子——对中高纬地区的乔木年轮的影响;对两极地区永久冰层影响;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体现对气候的影响

色球层:

耀斑——对电离层的影响(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日冕层:

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

周期:

自转一周为1恒星日,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是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

1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周期,制约着人类的作息。

自转速度:

角速度角速度为15°/时两极点为零,其余各处都相等

线速度两极点为零,有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度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2、昼夜交替

晨昏线(圈)与太阳高度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差别

晨昏线的判读以及在时间上的应用

太阳高度表示昼夜半球和晨昏线

 

晨昏线本身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因而晨昏线看起来是自东向西转。

3、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

①地方时

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

(1)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

 

(3)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

 

(4)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区时及其应用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1)已知经度求时区

(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对风向、洋流、河流的流动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地球的公转的规律

轨道及其形状: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速度:

近日点(1月初):

快;远日点(7月初)慢

方向:

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周期:

365天6时9分——1恒星年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规律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北极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整个北极都为极昼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半球夜长昼短,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北极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整个北极都为极夜

(2)正午太阳高度(H)的变化及其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即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最大

南半球H最小

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最大

北半球H最小

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两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我国:

春季:

立春——立夏;夏季:

立夏——立秋;

秋季:

立秋——立冬;冬季:

立冬——次年立春

现北温带国家:

春季:

3、4、5;夏季:

6、7、8

秋季:

9、10、11;冬季:

12、1、2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黄河流域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能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大圈层: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①厚度: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②组成:

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③结构:

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地幔①结构:

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③软流层:

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核①组成:

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

②结构: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1000

2900

5000

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地幔

上地幔

①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

①可能为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地核

外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1.大气圈: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可见宇宙”指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我国古代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分别属于()

A、恒星、卫星B、星云、行星C、恒星、行星D、星云、卫星

3、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4、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紫外光波段B、红外光波段C、可见光波段D、紫外光和红外光波段

5、地球位于下列哪组行星之间()

A、金星与火星 B、水星与火星C、火星与木星D、木星与土星

6、下列天体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海王星

7、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光球、色球、日冕

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

8、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9、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辐射能 B、重力能 C、地面辐射能  D、太阳辐射能

10、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大气中水汽减少,气候发生变化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气温升高

C、地球两极出现的极昼极夜    D、地面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11、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直接扰乱()

A、电离层  B、臭氧层 C、极光 D、无线电长波通信

12、在下列地理纬度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南北两极点B、赤道 C、南北纬60° D、南北纬30°

13、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43008/  B、46052/  C、23026/ D、66034/

14、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A、300N线上  B、回归线上  C、南北极点 D、赤道上

15、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太阳高度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16、下列平面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A、晨昏圈所在平面  B、经线圈所在平面 C、赤道面 D、黄道面

17、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总是与太阳同升落。

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8月1日  B.7月1日  C.6月1日  D.5月1日

18、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帕米尔高原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8时18分   B、9时8分 C、10时28分  D、11时18分

19、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前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20、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B、水C、岩石和土壤D、生物

我国沿海某一课外小组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

40和16:

40,据此回答21~22题:

21、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0EB、1250EC、1150ED、1100E

22、该日太阳直射点可能在()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23、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300S

24、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

A、地质钻探B、理论建模C、地层和化石D、研究地震波

2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核B、内核C、软流层D、上地幔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6分)

⑴图中字母B点对应的日期是。

⑵从A到E的时间间隔是。

⑶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位置的是。

2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⑴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地球的自转方向。

⑵图中D点叫(填“远日点”B

或“近日点”),地球经过该点时大致是每年的

月初,此时公转速度较(快或慢)。

M

⑶椭圆轨道M所在的平面叫面。

⑷地球位于图中C点时,日期是前后,

此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28、右图为12月22日光照图,完成(12分):

⑴此时正值   (北半球节气),太阳直●

射点在     纬线上。

自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

将向   (南或北)方向移动。

⑵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纬线向

南北两侧降低。

在    纬线及其以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⑶这一天,A、B两地日出较早的是  ;

C点的夜长为     小时。

29、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⑴图中字母A是界面,B是

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是(填字母)。

⑵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

①+②是;④是;①+②+③合称;C是;D是。

(29题图)

30、地球是目前人类知道的惟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试简要分析地球上能产生生命的原因。

(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C

A

A

B

C

D

D

A

B

C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A

D

B

C

B

D

A

二、综合题(50分)

26、6分,每空格2分

⑴6月22日

⑵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⑶D

27、14分,每空格2分

⑴图略(地轴北极处标逆时针方向)

⑵近日点1月慢

⑶黄道(或地球公转轨道)

⑷9月23日昼夜平分

28、12分,每空格1.5分

⑴冬至南回归线北

⑵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

⑶B0

29、8分,每空格1分

⑴莫霍古登堡B

⑵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幔外核(地核)

30、10分,答得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稳定的太阳光照,有了适宜的温度范围;

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

适当的日地距离,使地球有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液态水;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有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适宜的运动周期,使地球上有可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差不大),利于生命的存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