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069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docx

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

2018年土地调研报告4篇与2018年在三八妇女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汇编

2018年土地调研报告4篇

近年来,湘乡市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流转形式多样、多种组织参与的特点。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情况,加速推进湘乡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湘乡市统计局组织课题组深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湘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成效

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91.5万,下辖3乡15镇4个街道办事处。

共有708个行政村,8040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承包户223547户,农村承包人口767865人,承包耕地面积为678652亩。

近年来,湘乡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18.2万亩。

其中耕地流转面积6473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4%,涉及农户5.2万户,占总农户的23.3%。

承包方式以转包、租赁、转让为主。

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在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带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从农民手中集中连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规模特色产业,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2、推动了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

主要是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3、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率。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4、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格局,使土地逐步转向种田大户,既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又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使许多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安心外出务工经商,转向二、三产业,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5、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既可以获得流转收入,还可以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工作,有的通过土地入股还能获得一定的分红收入,或通过就近在流转的生产基地务工赚取工资收入。

二、当前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的行为不规范。

一是土地流转存在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许多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短。

除林地流转期限较长以外,以转包为主的农户间的耕地流转,期限一般1—3年,有的更短。

二是流转无合同或合同不规范。

大部分地方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特别是水田流转通常用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私下流转,即使有合同,也存在权利义务表述不清、利益分配不规范等不完善之处,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土地承包关系混乱,形成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2、乡村两级中介组织和管理服务机构功能不健全。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引导管理上,缺乏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农户自发土地流转占相当比重。

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多数农户土地流转发生在父子、叔侄、亲戚及邻居之间,有些是被动流转,因无力耕种,谈不上精耕细作,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3、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宣传教育没有跟上来,农民思想认识不足,心存疑虑。

部分农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权,影响自己的利益。

因此,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另外,由于湘乡市就土地流转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因此,乡村基层干部没有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去正确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流转。

三、当前制约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1、土地分散经营制约着土地流转。

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

划分土地时以及后来的几次小调整留下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

湘乡市人均耕地仅0.85亩,而且每户的承包土地相对分散。

这种土地的分散经营,要转为集中规模经营,由于涉及的农户多,农户之间的思想认识不一致,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序流转,影响了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

2、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普遍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两大功能。

这就决定了农民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不愿轻易离开土地。

他们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赚不到钱还可以返乡种田,心里踏实。

同时,由于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吸纳农民就业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空间有限,以及农民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不足,进城就业门路窄,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因此,农民始终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最后保障。

有钱的不在乎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没有钱的更惦恋土地。

有的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

另外,近年来国家将各种惠农补贴直接发放给承包农户的发放方式,也挫伤了部分种粮户的积极性。

3、效益价格低廉制约着土地流转。

虽然政策倡导土地要有偿流转,但是土地流转的价格极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

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亩平均成本481.1元,以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有的甚至成倍增长,亩均成本再次增加60—80元,亩利润仅为185.2元,按照复种指数2计算,平均亩利润仅为370.4元。

受此影响土地流转的价格难以提高,流转农户难以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因此选择粗放经营而不流转。

二是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由于缺乏信息渠道,缺乏规范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急于流转土地的农民只能低价或无偿把土地转让给别人耕种。

三是农民土地经营流转价格意识淡薄。

土地流转价格不像普通商品价格那样容易确定,且目前又没有完整的价格评估机制,从而导致农民价格意识淡薄。

四是农业特色产业少,带动力不强,使得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而评价土地流转的成效,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农民流转土地后,通过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经营,土地的产出效益比流转前是不是提高了。

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对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地方由于缺乏效益明显、可持续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有力支撑,农用地需求相对较少,许多农户面临着土地向何处流转的困惑。

4、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大制约着土地流转。

农业规模化经营一般前期投入资金大,回笼周期长。

加之缺乏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作保障,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经营不善等不确定因素均可导致产业效益降低甚至血本无归,一旦发生这类情况就难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将造成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另外,水田流转对于种粮大户也有些现实问题难以解决。

如粮食收割后怎么晒干处理等。

因此大多数流转经营主体对土地流转表现得很谨慎,不敢轻易接手。

四、推进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1、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典型引导。

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农民对土地流转有新的认识,改变一些农户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想法,解决农户土地流转中的思想顾虑。

帮农民算好账,进行流转疏导。

通过算账,使一部分农民将承包土地通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

加强典型引导。

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探索性示范试点,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好处后,因势利导促进土地正常流转。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城郊地区、交通干线沿线和边远地区不同的情况,在每个乡镇办事处重点抓好1—2个村的土地流转工作,特别是在完善土地承包机制、推进土地流转上要有所突破,为逐步在面上推开探索和积累经验。

2、健全乡村两级管理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以乡镇办事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依托,全面建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各行政村都明确村主任为土地流转信息员,有条件的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积极培育规范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承担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指导、业务咨询,以及土地供求登记、信息发布、项目推介、中介协调、合同鉴证、跟踪服务和纠纷调处仲裁等服务工作。

同时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必要的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

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或信息员,随时收集并向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报送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参与流转收益评估,协助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通过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有效结合,为土地流转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3、建立扶持奖励的优惠政策,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湘乡是农业大市,如何推进土地流转,做好“三农”文章,政策导向是关键。

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政策,加大财政奖扶力度。

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各地产业布局规划,每年安排一定的奖励资金给予扶持和奖励。

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同时还要采取多渠道扶持、多部门发力的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在项目建设扶持方面,要把现化农业建设、移民建设、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优先安排,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在金融支持方面,要由农发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研究制订关于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施细则,开展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和流转收入质押贷款业务,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投入这一瓶颈问题。

4、积极创造良好条件,优化土地流转环境。

一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要制订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突出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企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此推动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流转将产生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不能有效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势必会影响土地流转和农村稳定。

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外地或本地务工经商。

三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要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保险,完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而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突出其生产发展和增收致富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

四是建立农业规模经营的风险防范机制。

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以防范产业发展不利因素,减少农业受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为经营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调研报告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从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实际来看,保障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且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是推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村有627个,组4452个,耕地面积1349783亩,农户228365户。

流转面积达175471亩,占总面积的13%,流转土地仍以种、养植业为主。

涉及农户34254户,占总农户数15%,以流转期限划分,长期流转面积68434亩,占流转面积39%,短期流转面积107037亩,占流转面积61%;以流转方式划分,出租面积10528亩,占6%,转包面积107751亩,占61%,入股面积1755亩,占1%,互换面积54396亩,占31%,转让面积1041亩,占1%;土地净流出农户17046户,净流出面积35436亩。

土地规模经营方面,30亩以上规模经营农户1627户,经营面积56945亩,其中~100亩以上经营户132户,经营面积14515亩。

总体来看,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

1、流转规模日趋扩大化。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打工”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务输出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呈逐年扩大之势。

2、流转形式日趋多样化。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转包型。

指原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其他农户,承包方与发包方原承包关系不变。

这种形式在为主要形式,转包土地面积达10.78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1%。

二是互换型。

为了耕种方便、发展规模经营或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农户之间或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串换承包地。

全市为5.4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1%。

三是租赁型。

就是农户将土地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

全市为1.1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

四是入股型。

就是农民将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参与经营。

全市为0.17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

五是转让型。

就是原承包户有了比较稳固的非农经营项目或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农户经营。

全市为0。

1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l%。

3、流转主体日趋多元化。

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除一般农户外,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也参与到农业规模经营中。

目前,有多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

如沙湖镇万荷堂莲业有限公司,鼓励扶持农户发展莲业种植,发展种植大户100多户,参与土地流转面积1800多亩。

镇天利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大户30多户,以亩平600元左右价格租赁农户承包耕地600亩左右,进行规模化养鸡。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

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率,有效整合了农业资源,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17.55万亩中,80%用于发展水产、蔬菜、畜禽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扩大了农业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就是为了发展规模经营,以取得规模效益。

如今年全市采取转包、租赁、互换、入股、转让等形式集约开发,发展新的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

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不仅为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还使务工农民从中获得了一定收益。

四是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制定了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责任制,安排专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妥善调处了各类土地纠纷。

从调查情况看,全市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多通过私下口头协议,将土地流转给邻居或亲属,没有签订合同;有的村组存在少数人种“霸王田”,导致承包费兑现难、农户间土地不均等问题而引发纠纷,难以解决,存在着这种农户间口头约定流转土地的现象。

2、对土地流转各项法律制度的宣传还不到位。

有一部分老百姓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土地荒芜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

3、耕地规模经营面积小,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由于部分地方承包土地是按照高、中、低产田分类平均发包给农户的,导致面积不大块地多,难以成片,不利整治耕作,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也影响了规模经营农户的收入。

4、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对之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理。

5、少数村组借土地流转与民争利。

部分地方一些村组,税费改革前因农业比较效益低,将农户撂荒等的土地集中发包,承包期5—20年不等,寅吃卯粮,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用于偿还债务及开支,有的村组“卖地”比例高达50%。

还有少数村借产业结构调整,集约土地统一经营开发,截留本应调利返还农户的流转收益,侵占农民土地权益。

三、相关政策建议

1、借签模式。

(1)土地流转模式之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型。

组建形式:

以发包方(村)为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本村小规模土地流转业务。

在镇办一级,依托镇办财政所,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从事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

在市一级,依托经管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监管、纠纷仲裁机构和农村土地流转网上交易平台。

优点:

供求信息集中、全面,有利于增强流转土地的市场竞争能力。

可通过协商办法使流转土地连片集中,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适应面上推广。

缺点:

发展规模和速度较缓,只能逐步通过流转收益吸引周边农户参加。

(2)土地流转模式之二:

确权确利不确地型。

组建形式:

以发包方(村)为主体,在村内以“确权不确地”的方式进行调整,形成连片土地,以流转收益补偿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优点:

发展规模和速度较快,效果明显。

适应渔池开挖面积较大等不易分田到户的地方。

缺点:

与二轮延包确权确地到户的要求有所冲突,易引发无田农户要田的纠纷。

2、具体思路。

结合市实际,应采取的模式为:

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内部以“确权不确地”的方式调整土地。

市镇两级分别建立相应的纠纷仲裁、信息收集发布机制。

同时,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民土地管理制度。

3、措施建议

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可称谓我国第三次土地革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既不能无所作为、求稳怕乱;更不能强行乱为,急于求成。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要积极探索“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流转,流转促进发展,发展维护民权”的土地流转新机制,促进土地规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政府培育市场。

加快培育“村乡交易、县市监管,,的土地流转市场。

分级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市级网上交易平台。

二是市场引导流转。

按照诚信、便民、规范、公平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流转。

一是信息服务。

建立乡、村、组三级信息收集、审核、储备、发布、反馈网络,为申请流转的供、求双方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二是组织洽谈。

交易中心要定期开展挂牌交易业务,组织有交易意向的供、求双方面谈,提供洽谈场所、指导基价、示范合同文本等服务。

三是签约鉴证。

面谈成交后,交易所要组织供、求双方签定规范的流转合同,鉴证后颁发流转确认书。

四是资料归档。

交易中心要将流转合同等交易资料整理归档,妥善保存,并定期将成交表册上报市经管局备案。

五是跟踪服务。

经管部门要负责合同履约的信息反馈和纠纷调解、仲裁。

三是流转促进发展。

任何形式的流转都要紧扣发展这个主题,瞄准提高土地产出率这个首选目标,在确保承包农户流转权益的前提下,使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集中,最终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要采取切实措施,帮助流转双方解决实际困难,修订发展规划,完善流转合同,不断增产增效,真正实现双赢。

四是发展维护民权。

要切实保证流转农民的权益,让他们安心放心,村、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应该做到:

第一,对受让方严格进行资质审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第二,对较大规模的新兴项目进行论证,努力避免市场风险;第三,合理确定合同标的,提倡实物标的、以国家牌价计价;第四,对较大规模的流转,按照标的额的一定比例,由承租方向交易中心交纳风险抵寸甲金。

关于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的调研报告

土地经营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当前,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和前提条件,也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我区部分县市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区土地流转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既保证了我区土地适当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又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利益,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入、经营者获利益的“三赢”效果,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

在免征农业税以前,村组织和农户流转土地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避免土地撂荒。

农业税免征以后,不论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其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

可以说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都有了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2.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

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他们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撂荒耕地扩展到整合农用地。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由原来的在亲戚、本村、本乡成员为主的农户之间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甚至外县。

3.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

当初邻里、亲友之间通过转包、代耕的形式流转土地,或者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的,现在由相当一部分承包户纷纷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要求享受国家对种粮面积的补贴或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重新确定流转费用。

从全区的角度的看,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有利于破除土地城乡二元分割,土地流转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土地流转的收益是农民“特殊社保”。

二、我区部分县市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区部分县市区对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有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各部门支持土体流转的氛围浓厚,农村土地流转有了新气象。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利益分配机制不科学,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

同时农民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流转水平低,进程较缓慢。

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

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大面积抛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农民“两不”和业主“两怕”是影响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观念障碍。

农民的“两不”,指的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的心理普遍存在,“不愿”交出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农民将其农村承包土地作为其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敢”流转或交出土地承包经营权。

业主的“两怕”,指的是业主“一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不敢大胆投入;“二怕”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例如:

灵武市崇兴镇榆木桥村针对本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的现实,谋划将土地集中起来经营,把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再输出去打工赚钱的好办法。

村两委班子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再三考察审核,于XX年12月最终确定并引进了一位实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大户,计划占地500亩搞设施温棚,已签订130亩租赁合同,亩年租金700元。

但是,当这位大户带着资金项目到该村进行设施温棚的建设时,却遭到部分村民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效率低,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处调难。

目前,土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部分是自发形成,以亲朋邻里间为主,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性差,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也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

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县乡级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签证或公证机关公证体系还不完善。

没有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比较缺乏。

农村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制约土地流转。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持,限制了流转的规模。

同时农民就业空间小,社会保障跟不上。

由于我区每年有大批青壮年农民工外出务工,而大多数中老年人、妇女根本就没有进城务工的机会,加之农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保体系还处在建设初期,大多数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吃饭、看病、上学、养老问题,这就造成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宁肯自己传统经营,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让出。

四是缺乏组织引导,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间土地自发流转比重大,集体组织引导流转少,规模化推动力量不足。

虽然农民之间通过自发土地流转对防止土地荒芜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流转后仍然没有改变农户各自分散经营方式,缺乏组织化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